解表药辛凉解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第31页/共40页
柴胡 • 1. 用于感临冒床、应发用热等症。
柴胡功能解表,治疗感冒常与葛根、羌活等同用。 • 2. 用于寒热往来、疟疾等症。
柴胡有较佳的退热作用,邪在少阳、寒热往来,常与黄芩、半夏等同用(如 小柴胡汤);对疟疾症,柴胡又可与草果、青皮等配伍应用。 • 3. 用于肝气郁结、胁肋疼痛、月经不调等症。
量可酌情增大。 • 解表药一般忌用于表虚自汗、阴虚发热、久病体虚及失
血等症。 • 解表药多属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份挥
发而降低疗效。
33
第33页/共40页
感谢您的观赏!
40
第40页/共40页
(Umberlliferae)植
物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
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或同属数种
植物的干燥根。按
性状不同,分别习
称“北柴胡”和
“南柴胡”。
26
柴胡 《本经》
【药性】 • 苦、辛,微寒。 • 归肝、胆经。
27
第27页/共40页
1
第1页/共40页
薄荷 《新修本草》
第2页/共40页
• [来源]为 唇形科
(Labiatae)
植物薄荷
Mentha haplocal yx Briq.
的干燥地 上部分。
2
薄荷 《新修本草》
• 【药性】 辛,凉。 归肺、肝经。
3
第3页/共40页
【功效主治】
功效
主治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外感风热证;风热头痛、目赤证
菊花 《本经》
• [来源]为菊科
(Compositae)
植物菊
Chrysanthem 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 头状花序。
18
第18页/共40页
药性
• 【性味归经】 • 辛、甘、苦,微寒。
归肺、肝经。
19
第19页/共40页
【功效主治】
功效 疏风清热 平肝明目 清热解毒
主治 感冒风热;温病初起 目赤肿痛;眩晕;肝阳上亢 疮痈肿毒
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
7
第7页/共40页
牛蒡子 《名医别录》
• [来源]为菊科
(Compositae)
植物牛蒡
Arctium lappa L.的干
燥成熟果实。
8
第8页/共40页
牛蒡子
药性特点: 味辛苦,性寒, 归肺、胃经。
9
第9页/共40页
【功效主治】
功效 疏散风热
解毒透疹
利咽消肿
主治 外感风热;咽喉肿痛;发热咳嗽
发散风热药
• 性能特点: 1. 药性多辛苦而偏寒凉,辛以发散,凉可祛热; 2. 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发汗解表作用较发散风寒药缓和。 • 适应范围:
1.主要适用于风热感冒以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者,(症见发热、微恶风 寒、咽干口渴、头痛目赤、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等)。 2.部分发散风热药分别兼有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止痒、止咳的作用, 又可用治风热所致目赤多泪、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以及风热 咳嗽等证。
柴胡 • 【用法用量】
煎服,3~9g。 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 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 • 【使用注意】 柴胡其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阴虚阳亢,肝风内动, 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30
第30页/共40页
柴胡 • 【处方用名】
春柴胡、软柴胡、南柴胡、细柴胡(生用,用茎叶者) 硬柴胡、北柴胡、秋柴胡(生用,用根者) 鳖血拌柴胡(用鳖血、陈酒拌匀,主要用于虚热病症。)
味甘、清热力稍弱,长于平肝明目;黄菊花味苦,泄热力较强,常 用于疏散风热;野菊花味甚苦,清热解毒的力量很强。 • 野菊的茎、叶,功用与花相似,无论内服与外敷,都有功效。
22
第22页/共40页
蔓荆子 《本经》
第23页/共40页
• [来源]为 马鞭草科
(Verbena ceae)植物
单叶蔓荆
Vitex trifolia L.var.sim plicifolia
• [来源]为桑科
(Moraceae)植 物桑 Morus alba L.的干燥
叶。
12
第12页/共40页
药性
• 【性味归经】 甘、苦,寒。 归肺、肝经。
13
第13页/共40页
【功效主治】 (以清润为特点)
功效 疏散风热 清肺润燥 平肝明目 凉血止血
主治 外感风热 肺热咳嗽、燥热咳嗽 肝阳上亢;目赤肿痛;眩晕 血热吐血
利咽透疹 疏肝行气
风热上攻之咽喉肿痛;麻疹透发不 畅之证。
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辟秽气
暑邪内郁之腹痛吐泻证
4
第4页/共40页
薄荷 之加工品
• 薄荷油系薄荷的新鲜茎和叶经过水蒸气蒸馏,再 冷冻,经加工得到的挥发油,形状为无色或淡黄 色的澄清液体,有特殊清凉香气,味初辛、后凉, 存放日久,色渐变深。
• 薄荷脑为薄荷油中得到的一种饱和环状醇,性状 为无色针状或棱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有薄荷的 特殊香气,味初灼热、后清凉。
14
第14页/共40页
桑叶之配伍
• 1.配菊花、夏枯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用于风火上攻、肝阳上亢。 • 2.配杏仁:清肺润燥止咳,用于肺燥咳嗽,右脉数大者。
15
第15页/共40页
桑叶
• 【用法用量】 煎服,5~9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桑叶蜜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 用蜜制桑叶。
• 二者均为芳香药、驱风药,外用药品或化妆品往 往使用。使用后皮肤或粘膜产生清凉感以减轻不 适及疼痛。
5
第5页/共40页
薄荷 《新修本草》
• 【用法用量】 煎服,3~6g; 不宜久煎,宜后下。
• 【使用注意】 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6
第6页/共40页
薄荷 《新修本草》
【处方用名】 • 薄荷、薄荷叶、苏薄荷(洗净,晒干,切碎用。) • 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
柴胡既具良好的疏肝解郁作用,又为疏肝诸药之向导,是治肝气郁结之要药。 对胁肋疼痛无论内由肝郁、外因伤仆皆可应用;凡见肝气郁结所致的月经不调或痛 经等,均可与当归、白芍、香附、郁金等药同用。 • 4. 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子宫下垂等症。
柴胡药性升浮,配党参、黄耆等补气药物,对气虚下陷的久泻、子宫下垂等 症,有升举阳气作用。
麻疹透发不畅;风热疹痒
热毒痈肿;咽痛;痄腮
10
第10页/共40页
牛蒡子
• 【用法用量】 煎服,6~12g。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 •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 【处方用名】牛蒡子、大力子、鼠粘子、熟牛蒡、炒牛蒡(炒微焦用)
11
第11页/共40页
桑叶 《本经》
32
第32页/共40页
解表药应用注意事项
• 解表药虽有辛散发汗之共性,但其性质又有温、凉不同, 所以用以治疗表证时必须注意辨证准确,分清表寒证或 是表热证,以免药石误投,贻误治疗。
• 解表药发汗作用有强有弱,须视病症具体表现选择应用。 • 对解表药发汗力较强的药物应控制用量,中病即止,以
免发汗太过而耗伤津液,导致亡阳或亡阴。 • 温暖季节及东南地区用量宜小,寒冷季节及西北地区用
• 【处方用名】 冬桑叶、霜桑叶(深秋采集者,认为作用较好,洗净、晒干,切碎用。) 蒸桑叶(将桑叶蒸后用,主要用于明目。)
16
第16页/共40页
桑叶方剂举例
桑菊饮《温病条辨》: • 桑叶、菊花、连翘、薄荷、甘草、杏仁、桔梗、苇根 • 治风温初起、身热不甚、头痛鼻塞、咳嗽、咯痰不畅等。
17
第17页/共40页
【功效主治】
功效 和解退热
疏肝解郁
升举阳气
主治 伤寒邪在少阳经
肝郁气滞
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28
第28页/共40页
柴胡 之配伍
• 与黄芩、半夏同用(小柴胡汤): 和解少阳,用于邪在半表半里之少阳证。
• 与白芍、香附、郁金同用(柴胡疏肝散): 疏肝解郁,用于肝气郁结、胁肋疼痛、
月经不调等症。
29
第29页/共40页
20
第20页/共40页
菊花
• 【处方用名】 黄菊花、杭菊花(均为黄色之菊花,生用;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作用较好。) 白菊花、甘菊花、滁菊花(均为白色之菊花,生用;平肝作用较好。)
• 【用法用量】 煎服,5~9g。
21
第21页/共40页
菊花【按语】
• 菊花一药,主要分白菊、黄菊、野菊。 • 黄、白两菊,都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白菊花
Cham. 或
蔓荆Vitex trifolia L.
的干燥成 熟果实
23
蔓荆子 《本经》
• 【药性】 辛、苦,微寒。 归膀胱、肝、胃经。
24
第24页/共40页
【功效主治】 功效 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主治 风热感冒,头昏头痛
目赤肿痛,耳鸣耳聋
25
第25页/共40页
柴胡 《本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26页/共40页
• [来源]为伞形科
第31页/共40页
柴胡 • 1. 用于感临冒床、应发用热等症。
柴胡功能解表,治疗感冒常与葛根、羌活等同用。 • 2. 用于寒热往来、疟疾等症。
柴胡有较佳的退热作用,邪在少阳、寒热往来,常与黄芩、半夏等同用(如 小柴胡汤);对疟疾症,柴胡又可与草果、青皮等配伍应用。 • 3. 用于肝气郁结、胁肋疼痛、月经不调等症。
量可酌情增大。 • 解表药一般忌用于表虚自汗、阴虚发热、久病体虚及失
血等症。 • 解表药多属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份挥
发而降低疗效。
33
第33页/共40页
感谢您的观赏!
40
第40页/共40页
(Umberlliferae)植
物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
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或同属数种
植物的干燥根。按
性状不同,分别习
称“北柴胡”和
“南柴胡”。
26
柴胡 《本经》
【药性】 • 苦、辛,微寒。 • 归肝、胆经。
27
第27页/共40页
1
第1页/共40页
薄荷 《新修本草》
第2页/共40页
• [来源]为 唇形科
(Labiatae)
植物薄荷
Mentha haplocal yx Briq.
的干燥地 上部分。
2
薄荷 《新修本草》
• 【药性】 辛,凉。 归肺、肝经。
3
第3页/共40页
【功效主治】
功效
主治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外感风热证;风热头痛、目赤证
菊花 《本经》
• [来源]为菊科
(Compositae)
植物菊
Chrysanthem 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 头状花序。
18
第18页/共40页
药性
• 【性味归经】 • 辛、甘、苦,微寒。
归肺、肝经。
19
第19页/共40页
【功效主治】
功效 疏风清热 平肝明目 清热解毒
主治 感冒风热;温病初起 目赤肿痛;眩晕;肝阳上亢 疮痈肿毒
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
7
第7页/共40页
牛蒡子 《名医别录》
• [来源]为菊科
(Compositae)
植物牛蒡
Arctium lappa L.的干
燥成熟果实。
8
第8页/共40页
牛蒡子
药性特点: 味辛苦,性寒, 归肺、胃经。
9
第9页/共40页
【功效主治】
功效 疏散风热
解毒透疹
利咽消肿
主治 外感风热;咽喉肿痛;发热咳嗽
发散风热药
• 性能特点: 1. 药性多辛苦而偏寒凉,辛以发散,凉可祛热; 2. 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发汗解表作用较发散风寒药缓和。 • 适应范围:
1.主要适用于风热感冒以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者,(症见发热、微恶风 寒、咽干口渴、头痛目赤、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等)。 2.部分发散风热药分别兼有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止痒、止咳的作用, 又可用治风热所致目赤多泪、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以及风热 咳嗽等证。
柴胡 • 【用法用量】
煎服,3~9g。 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 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 • 【使用注意】 柴胡其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阴虚阳亢,肝风内动, 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30
第30页/共40页
柴胡 • 【处方用名】
春柴胡、软柴胡、南柴胡、细柴胡(生用,用茎叶者) 硬柴胡、北柴胡、秋柴胡(生用,用根者) 鳖血拌柴胡(用鳖血、陈酒拌匀,主要用于虚热病症。)
味甘、清热力稍弱,长于平肝明目;黄菊花味苦,泄热力较强,常 用于疏散风热;野菊花味甚苦,清热解毒的力量很强。 • 野菊的茎、叶,功用与花相似,无论内服与外敷,都有功效。
22
第22页/共40页
蔓荆子 《本经》
第23页/共40页
• [来源]为 马鞭草科
(Verbena ceae)植物
单叶蔓荆
Vitex trifolia L.var.sim plicifolia
• [来源]为桑科
(Moraceae)植 物桑 Morus alba L.的干燥
叶。
12
第12页/共40页
药性
• 【性味归经】 甘、苦,寒。 归肺、肝经。
13
第13页/共40页
【功效主治】 (以清润为特点)
功效 疏散风热 清肺润燥 平肝明目 凉血止血
主治 外感风热 肺热咳嗽、燥热咳嗽 肝阳上亢;目赤肿痛;眩晕 血热吐血
利咽透疹 疏肝行气
风热上攻之咽喉肿痛;麻疹透发不 畅之证。
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辟秽气
暑邪内郁之腹痛吐泻证
4
第4页/共40页
薄荷 之加工品
• 薄荷油系薄荷的新鲜茎和叶经过水蒸气蒸馏,再 冷冻,经加工得到的挥发油,形状为无色或淡黄 色的澄清液体,有特殊清凉香气,味初辛、后凉, 存放日久,色渐变深。
• 薄荷脑为薄荷油中得到的一种饱和环状醇,性状 为无色针状或棱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有薄荷的 特殊香气,味初灼热、后清凉。
14
第14页/共40页
桑叶之配伍
• 1.配菊花、夏枯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用于风火上攻、肝阳上亢。 • 2.配杏仁:清肺润燥止咳,用于肺燥咳嗽,右脉数大者。
15
第15页/共40页
桑叶
• 【用法用量】 煎服,5~9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桑叶蜜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 用蜜制桑叶。
• 二者均为芳香药、驱风药,外用药品或化妆品往 往使用。使用后皮肤或粘膜产生清凉感以减轻不 适及疼痛。
5
第5页/共40页
薄荷 《新修本草》
• 【用法用量】 煎服,3~6g; 不宜久煎,宜后下。
• 【使用注意】 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6
第6页/共40页
薄荷 《新修本草》
【处方用名】 • 薄荷、薄荷叶、苏薄荷(洗净,晒干,切碎用。) • 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
柴胡既具良好的疏肝解郁作用,又为疏肝诸药之向导,是治肝气郁结之要药。 对胁肋疼痛无论内由肝郁、外因伤仆皆可应用;凡见肝气郁结所致的月经不调或痛 经等,均可与当归、白芍、香附、郁金等药同用。 • 4. 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子宫下垂等症。
柴胡药性升浮,配党参、黄耆等补气药物,对气虚下陷的久泻、子宫下垂等 症,有升举阳气作用。
麻疹透发不畅;风热疹痒
热毒痈肿;咽痛;痄腮
10
第10页/共40页
牛蒡子
• 【用法用量】 煎服,6~12g。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 •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 【处方用名】牛蒡子、大力子、鼠粘子、熟牛蒡、炒牛蒡(炒微焦用)
11
第11页/共40页
桑叶 《本经》
32
第32页/共40页
解表药应用注意事项
• 解表药虽有辛散发汗之共性,但其性质又有温、凉不同, 所以用以治疗表证时必须注意辨证准确,分清表寒证或 是表热证,以免药石误投,贻误治疗。
• 解表药发汗作用有强有弱,须视病症具体表现选择应用。 • 对解表药发汗力较强的药物应控制用量,中病即止,以
免发汗太过而耗伤津液,导致亡阳或亡阴。 • 温暖季节及东南地区用量宜小,寒冷季节及西北地区用
• 【处方用名】 冬桑叶、霜桑叶(深秋采集者,认为作用较好,洗净、晒干,切碎用。) 蒸桑叶(将桑叶蒸后用,主要用于明目。)
16
第16页/共40页
桑叶方剂举例
桑菊饮《温病条辨》: • 桑叶、菊花、连翘、薄荷、甘草、杏仁、桔梗、苇根 • 治风温初起、身热不甚、头痛鼻塞、咳嗽、咯痰不畅等。
17
第17页/共40页
【功效主治】
功效 和解退热
疏肝解郁
升举阳气
主治 伤寒邪在少阳经
肝郁气滞
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28
第28页/共40页
柴胡 之配伍
• 与黄芩、半夏同用(小柴胡汤): 和解少阳,用于邪在半表半里之少阳证。
• 与白芍、香附、郁金同用(柴胡疏肝散): 疏肝解郁,用于肝气郁结、胁肋疼痛、
月经不调等症。
29
第29页/共40页
20
第20页/共40页
菊花
• 【处方用名】 黄菊花、杭菊花(均为黄色之菊花,生用;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作用较好。) 白菊花、甘菊花、滁菊花(均为白色之菊花,生用;平肝作用较好。)
• 【用法用量】 煎服,5~9g。
21
第21页/共40页
菊花【按语】
• 菊花一药,主要分白菊、黄菊、野菊。 • 黄、白两菊,都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白菊花
Cham. 或
蔓荆Vitex trifolia L.
的干燥成 熟果实
23
蔓荆子 《本经》
• 【药性】 辛、苦,微寒。 归膀胱、肝、胃经。
24
第24页/共40页
【功效主治】 功效 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主治 风热感冒,头昏头痛
目赤肿痛,耳鸣耳聋
25
第25页/共40页
柴胡 《本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26页/共40页
• [来源]为伞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