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对音乐双基教学的一点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对音乐双基教学的一点思考内容摘要: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

音乐教育活动不是孤立的艺术,它本质上是一种依托于文化土壤中的情感教育。

正因为音乐教育具有“丰富想象、开拓思维、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功效。

不能忽视音乐艺术美感及其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的灌输。

为了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美的同时,也不断深化对构成音乐美的基本元素的认识,及基本技能的养成,最终提升他们深层次的音乐鉴赏能力与美感趣味,本文从“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音乐双基教学的必要性”;“强化双基的教学误区与反思”;“新课改理念引导下的双基教学设计”;“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强化双基教学的作用”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性的思考。

关键词:音乐教育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
正文存目
引言
一、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音乐双基教学的必要性
二、“强化双基”的教学误区与反思。

三、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强化双基教学的设计
四、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强化双基教学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人民音乐出版社
[2]《音乐基础知识入门》人民音乐出版社
[3]《音乐教师新课程教学指南》辽宁大学出版社
引言
一代文豪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这些名言都道出了音乐教育对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性。

音乐正是借助于有节律的音响运动,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晓之于理,动之于情,感之与心,寻之于行,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净化人的心灵。

为了使学生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充分发挥音乐这种比说教更深刻持久且有说服力的教育,让学生有一种对音乐新的诠释理解和再创造,就要在新课改的指导下继续切实深化双基教学,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强化音乐双基教学的必要性
“音乐双基”指的是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是对乐谱上的符号及一些相应的感念性名词,如何体现作为音乐的音及其关系的理论阐释;或换言之,就是解释乐谱为什么要把音乐这样记录下来的理由,以及记录乐谱所必要的,国际通用的规范。

及掌握和使用音乐的基本方法和工具。

对于音乐学习者,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必要性,就如同学习语文的识文断字。

只有在真正了解每个字正确的书写方法,又明白了字词和句子的含义后,才能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诵与完整无误的听写。

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希望音乐学习者在掌握这些音乐最基本的技术元素,及其基本组合运用产生的音响效果后,能培养起他们的“音乐感觉”就象懂得了识文断字后,不仅能在阅读中欣赏和感受到诗词美文的妙处,甚至能用动人的文字,将内心的思想情感的体验或冲动表述出来一样——具有“音乐感觉”的人也是如此——他(她)不仅能将看到的乐谱或听到的音乐,通过想象与自己的思想情感体验相联系,从而加深对这个音乐作品的理解,并作为一种新的诠释和再创造,转化应用与自己的演奏或演唱;甚至能自如运用音符,感人地宣泄和传达自身心灵深处的情绪波澜。

总之,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掌握音乐的基本技术环节,最终要转化为驾驭音乐的能力。

二、“强化双基”的教学误区与反思。

长期以来,关于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双基”问题一直是一线教师十分重视的问题,课堂上,教师不厌其烦地向学生灌输着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大家都这么认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旋律是音乐的灵魂,不识谱怎么去捕捉音乐的“灵魂”?的确,和声、复调、配器、旋律、节奏是音乐最基本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

所以,如果学生掌握了“双基”,这必然会对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学习音乐大有裨益,抓住“双基”无可厚非。

但是随着新课改的落实,越来越多的音乐老师由此“淡化双基”、强调感受,关注“人本”不能不引起我们冷静地反思。

这是我们对音乐学科价值和中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的误解,是对我国目前整体艺教水平的不了解。

要知道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目标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每周1-2节的音乐课堂教学及少量的音乐艺术活动,其目的主要是通过音乐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为其终身喜好音乐打基础的。

可见音乐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新音乐的机会,借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终身享受音乐的情趣。

而“双基”教学要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循序渐近的点滴渗透,让学生在自觉愉悦中逐步积累的,决不是放任不授的。

我认为走出误区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双基”教学是必要的,但不应是主要的。

是要继承的,但更应该是创新的。

在这个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上,我们必须清醒的意识到“双基”教学务必要服从总体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程度,绝不能以消弱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淡化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造,合作意识为代价。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十分必要而有效的。

但是激发兴趣并不是课堂教学的目的,更不能为迎合学生的喜好而放松知识的掌握与落实,知识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知识何谈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巧的兴趣,真正的做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切实深化双基教学,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不妨以音乐美为基本元素,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动力,以艺术情感为重要支柱,从优化教学手段,改进教法为创新方向去改进“双基”教学,诸如:通过游戏学节奏(例:×××× ××××汽车开来了。

);通过顺口溜学常识(例:< ;渐强象只小喇叭,嘴巴越张口越大。

);通过会唱歌再识谱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想,当我们全身心地投入
新课改的教学实践时,只要我们多动脑,多探索,多尝试,我们就能从“双基”教学的娱乐中找到新的突破口,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能更快地走出误区。

三、我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强化双基教学的设计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强化双基教学的设计与开课中为了解决“音乐是快乐的,音乐基础知识是痛苦的”这个问题。

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在坚持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充分考虑到了高中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经过几年教学,在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基础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发现,传统乐理课重概念轻实用,大多数学习者在其脱离实际应用的理论中学习,这一问题不仅不能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更直接地影响到其日后全面音乐基础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所需能力的培养。

理论学习必须缩短与实际作品之间的距离。

一改以往乐理教学中以概念为主导的作法,以大量的作品为实例,通过古今中外的学生喜欢的经典作品,详细讲述了其实用型乐理的技术化应用,使学生一目了然,在实际作品中轻松地找到所学的理论答案,且牢记不忘。

另外,在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中:
1、加强了“音乐性”。

我在课程中所采用的供学生聆听的音响,来源于日常实际音乐中的乐器演奏或人声演唱。

尤其是学生们熟悉喜欢的音乐作品,而不仅仅是单调的钢琴。

他们将在直接感受和领略音乐美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并掌握那些音乐最基本的技术元素,而不会把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停留在全是钢琴和一些听不懂音乐轰隆隆的混响,以及音符像糖葫芦堆积成串的繁难计算中。

2、是赋予了“趣味性”。

我科学地规划了教学进度和每个新内容的课时,同时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设计出了不同的实践化很强的联系方法,结合活泼,生动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节,使教学内容在他们的兴趣昂然中潜移默化地进入脑海。

3、在教学上突出“合作性”。

音乐教学采用集体课形式,学生一起实践,以及相互呼应,对比和陪衬过程中,进行快乐的协作,从而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使学习不断得到提高。

同时给对音乐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4、开启学生的“创造性”。

音乐本身就是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高中段学生有很多特殊的敏感期,可能还存在创造的敏感期。

这些青少年知识水平可能不如成年人,可
感受力、想象力恰是一生中最旺盛的决定了他们有着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学以至用与活学活用中,让每个音符每一个音乐知识和技能都成为孩子们自己心灵真实倾诉的声音。

在开阔的视野下体验、学习、理解、尊重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

以上设计充分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四、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强化双基教学的作用
针对学生当前实际情况设计双基教学,选择有针对性的且对学生实用的内容丰富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和初步技能:
1、极大的促进了音乐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2、给学生成长开垦了一片沃土,学生比以往更主动的参与音乐审美体验。

3、紧跟时代步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成为学生音乐鉴赏学习中及时有力的助推器。

结论
音乐是快乐的,学习音乐也是快乐的。

我最大的愿望是看到我的学生在学习音乐的整个旅途中,都洋溢着天真快乐的笑脸,从而把美好的音乐永远珍藏在他们的记忆中。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强化双基教学是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音乐文化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我们将在这片领域继续合理、科学地实践,培养张扬学生的音乐素养个性,促进我们教师自己的专业发展,进而推动学校及社会的音乐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