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标准化改革与发展圆桌会议暨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研讨会专家观点集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届中国标准化改革与发展
圆桌会议暨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研讨会专家观点集锦
10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标准
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公布。

作为指导中
国标准化中长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在我国
标准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10月15日,中
国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召开第三届中国标准化改革与
发展圆桌会议,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委主
任田世宏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管
理司、标准创新管理司领导分别介绍了《纲要》的背
景、编制过程、框架和主要内容,多位院士和相关领
域的专家共商推动落实《纲要》,共谋中国标准化改
革与发展。

现将院士、专家的精彩观点整理刊发,以
飨读者。

文字整理 / 《中国质量报》徐风 摄影 / 刘燚
《纲要》就优化标准化治理结构,增强标准化治理效能,提升标准国
际化水平,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作出了全面部署。

贯彻实
施《纲要》,让蓝图早日变为现实,首先需要对《纲要》的实施进行顶层设
计,要重点考虑不同行业、领域、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制
定实施专项规划,有效推进《纲要》贯彻落实。

《纲要》对团体标准非常重视,也寄予厚望,将团体标准定位为“原
创性、高质量的标准”。

我们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
大征程中,正需要这样的标准。

标准国际化也最有可能通过团体标准的发
展而实现。

建议各级标准化主管部门率先提高思想认识,更好地发挥对团
体标准的“引导、规范、监督”职能,把团体标准做大做强,推动形成有世
界影响力的“中国标准”。

《纲要》为标准化事业的改革、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作出了前瞻部署,为标准化事业工作者提供了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标准化事业及其从业者大有可为。

《纲要》对标准化管理体系和新型标准体系作出了系统谋划,产生了对《标准化法》适时修法的现实需求,建议标准化主管部门及早组织力量研究落实改革创新方案。

(本篇根据会议录音整理,未经作者本人审核)
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宪庚
《纲要》高度提升了标准化的地位,是国家标准化工作中的里程碑事
件;《纲要》出台很及时,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新战
略;《纲要》提出优化标准化治理结构,增强标准化治理效果,将标准化和
治理结合在一起,诠释了标准是国家基础性制度重要组成方面的内涵。

《纲要》提出了标准化工作的“四个转变”,要求很高,有很大的挑战
性。

实现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的转变,不仅要求提升市
场自主制定标准的比重,更要提升市场制定标准的质量。

标准运用由产业
与贸易为主向经济社会全域转变,不是说产业贸易标准是次要的,要重视
经济社会对产业与贸易应用的需求。

标准化工作由国内驱动向国内国际相互促进转变,是高水平开放、促进“双循环”的需要。

标准化发展由数量规
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深化标准化运行机制创新,强化标准实施应用等
改革创新,过去没有做过,国外也缺乏经验借鉴。

《纲要》组织实施方面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和完善配套政策,提出坚持党对标准化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完善国务院标准化协同推进部级联席会议制度等。

在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建立统一权威的组织和机制方面,还要做很多具体的工作。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邬贺铨
《纲要》的发布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不单单对标准化体系来说是里程
碑的事件,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将提供重要支撑。

《纲要》提出标准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

下一步,应该制定
《纲要》的实施方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但要充分发挥政府包括地方政
府组织者的作用。

《纲要》提出“四个转变”,第一个转变是由政府为主导转向政府和
市场并重,设定了到2025年发展目标,将政府的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作
用量化出来。

类似的要求还包括7个工程、5项行动、要建立一系列的平台
和中心等等,都需要量化。

要举办培训班,对涉及标准工作体系的人员、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部
门、重要的企业团体分别组织培训,培训的目的是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的决
定,统一思想,提高落实的自觉性,让大家知道贯彻落实《纲要》的重要性。

对难以量化的考核指标和目标应该有一个标志性的分析和表述,让4年以后的考核有根有据,有关部门应抓紧时间做好准备,进行培训并加强宣传教育。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王礼恒《纲要》的发布期待已久,非常令人振奋。

2013年伴随着标准化改革
的研究,中国工程院开展一系列与标准相关的战略咨询,依托研究成果,在
国标委和工信部支持下成立了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CSTM ),
形成了覆盖25个领域的标准化委员会,聚集了全国3000多名专家,推进了
材料与试验标准化的创新发展。

与《纲要》相契合,近期依据科学试验与相
关领域发展需求,分别成立了科学试验领域、碳排放领域以及粉末冶金领
域3个标准化委员会,将有助于落实《纲要》所提出的重点任务。

中国工程院和国资委正在推动成立中国产业基础能力发展战略研究
院,将从战略上规划重要产业基础能力的发展,质量基础是其重要一环,
标准则是质量基础的基础,对于今后中国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支撑中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标准化方面提出建设涵盖全产业链、全流
程、全生命周期、全域,具有研究设计科学合理性、产品指标符合性、生产工艺稳定性和服役性能合理性技术路线的标准体系及标准化发展战略。

希望各个产业都能形成相关的标准体系,以系列的事实标准与标准化推进创新成果的全面转化、系列事实标准的迭代更新、全域数据链的有效保障、产业质量的全面提升。

以落实《纲要》为契机,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企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创新发展,希望相关工作能获得国标委和各个部门更多的支持,使我国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主任委员
王海舟
《纲要》重点任务提出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

科技成果
一定是授权的有效专利。

以往在专利审查、授权中,基本没有考虑涉及标
准的问题,而标准制定过程中也很少关注专利问题。

鼓励和促进专利转化
为标准,要成为一种机制。

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专利审查中把标准化的需求
纳入工作范畴,国家标准委也要在标准化工作中考虑专利及时授权的情
况,两个部门应建立联席工作机制,做到标准制定和专利审查协调互动、
同步进行,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重点任务提出的完善标准必要专利制度非常必要。

从全球来看,标准
必要专利因为创新性、基础性成为密集型技术产业稀缺资源,有战略垄断
地位。

从标准必要专利形成来看,主要持有者还是发达国家的大公司或权
利人,我国制造业绝大部分还是全球标准必要专利的实施者。

我国制造业
要逐步走向全球产业链的高端,就必须拥有大量的高质量的标准必要专利,这是漫长的过程。

当前,标准必要专利案件的司法裁决基本都在发达国家,这就带来诸如案件审理管辖权所涉及的主权问题,还涉及临时措施的对抗、裁判结果的冲突等问题,使得我国制造商在面对标准必要专利国际应诉时处于很被动的状态,严重阻碍相关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所以有必要完善标准必要专利制度。

国务院参事、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副局长
李玉光标准化工作要支持“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提高中国标准与世界标准
的融合度。

提高标准化的国际水平,不是简单把国际标准搬过来,要建立
一套符合国际规则的标准制定体制和机制,也要总结自己的经验,参与国
际规则和引导规则的制定。

标准化工作要体现国家战略要求,有些领域的标准制修订要超前部
署。

当今新技术发展快,标准要加快更新升级。

特别是在绿色发展、碳达
峰碳中和等领域,要加强标准化工作对国家宏观调控的服务作用。

标准制定要鼓励创新和多种技术路线竞争,防止用标准将特定技术路
线固定下来,而制约创新、维护局部利益。

要建立以功能指标和需求为导向
的标准体系,为多种技术路线创新留有空间。

同时,标准制定和检验检测体
系要相互配套,建立公平、开放、兼容的标准制定程序和机制,吸纳利益相
关方参加标准制定,做到公开、公平、技术可行、成本可控、多边共赢。

落实《纲要》很多工作大有可为,如,从全生命周期出发建立绿色技
术标准,促进绿色技术科学决策,从生产制造、使用和后处理生命周期全链条考虑绿色标准的制定和技术选择。

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原部长
吕 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标准化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四个
跨越”。

2015年,国务院出台《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2017年,全国
人大新修订《标准化法》;从2018年起历时两年时间,中国工程院受国家
标准委委托,开展并完成了“中国标准2035”战略性研究;2021年,中共
中央国务院发布《纲要》。

这4个跨越具有里程碑意义,开启了中国标准化
事业发展的新征程。

《纲要》是中国标准化工作系统性创新的重大成果,体现了推动经济
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集中表现在“四个转变”上。

标准
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体现的是动力变革,优化构建的
是二元标准体系;标准运用由产业与贸易为主向经济社会全域转变,体现
的是作用范围变革,产生了标准无处不在的“全域标准”新概念;标准化工
作由国内驱动向国内国际相互促进转变,体现的是工作格局变革,需立足国内、用全球视野推动标准化工作全面发展,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标准化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体现的是目标变革,突出了“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目标导向。

鉴于《纲要》贯彻实施是系统性工程,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建议围绕《纲要》提出的若干重大问题,特别是针对新制度、新机制的构建等,设立专项,持续开展深入研究。

国务院原参事、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 纲
《纲要》发布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召集各专业协会及有关单位研
讨,认为《纲要》提出的“四个转变”对机械工业任务量很大,准备从团体
标准入手,更适应市场的需要,使机械工业标准化工作稳步创新发展。

为贯彻实施《纲要》,希望国家重点支持机械工业标准化、产业基础
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工程,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的有效衔接。

建议出
台融合发展领域标准制定程序的要求。

应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纳入专
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的考评范畴。

要探索建立团体标准认证检验检测一体
化运行机制,提高原创性、高质量的团体标准的行业影响力,促进市场主
导制定标准的有效实施。

要建立团体标准协调合作机制,解决团体标准组
织间因缺少战略联系和互动,导致在相同领域内团体标准间的不协调与矛
盾而产生多种不利影响。

要积极构建政策引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的新机
制,出台支持行业标准化工作的产业政策及金融政策,扶持技术装备的研发推广及相关标准制定工作,设立工业生态基金,为工业节能减排降碳标准化工作提供资金支持,重点扶持中小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
并推动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加强对绿色标准化工作的资金投入。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杨学桐
《纲要》
《纲要》明确标准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推动标准化发
展的重要环节,是新时代标准化发展的总指针和总遵循。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将组织行业协会、标委会、行业企业认真学习贯彻
《纲要》精神。

一是重点做好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聚焦新技术、新业态
和新模式;二是建立技术委员会工作沟通和项目合作机制,为高质量、高
时效开展标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三是加强轻工标准体系建设,把制定实
施市场急需、跨界融合、质量提升的团体标准纳入工作重点,形成标准、
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一体化运行的发展模式;四是推动科技成果向
标准转化,建立机制,使更多科研成果通过标准得到有效推广,强化科技
对标准的技术支持,构建科学权威、运行高效的标准验证支撑体系;五是
做好标准化人才培养工作,夯实标准化工作根基。

行业组织落实《纲要》,要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制定分行业落实计划;要发挥行业承担科技成果标准转化的作用,将标准核心技术指标研究及科研成果转化标准专项由行业组织提出需求,并组织实施;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团体标准,并在团体标准制定以及标准宣贯、培训等方面应给予政策及经费支持;统筹行业资源,支持行业开展技能评价,
建议支持有能力的行业组织开展标准领域人才职业能力培训和评价工作。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刘江毅
《纲要》对于我国在经济领域形成独特的话语权和话语体系具有积
极作用。

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话语权和经济体量相比是滞后的,一个重要
的原因就是标准的话语权相对弱。

标准化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纲要》提出“四个转
变”具有重大突破意义。

如,从政府主导转变为政府与市场主导,对市场主
体的重视是标准化建设的重要突破;再如,从产业与贸易到经济社会全域
转变,说明政府高度重视社会领域的标准化建设。

“四个转变”的提出实
施将开启中国标准化建设的新时代。

要高度重视标准的宣贯与推广,形成全民标准意识,普及标准文化,
让标准进课堂,力争进入中小学课堂及职业教育的课堂,让每个学员从接
触职业领域开始就对标准有敬畏意识,现在很多人对标准没有敬畏意识。

从某种意义上说,标准化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工程之一,“中国标准”融入“中国方案”,体现“中国智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独特贡献。

标准化建设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比如,生态安全标准要考虑不同国家生态系统的独特性,采用的标准要促进维护国家的生态安全。

新华出版社社长、中国财富传媒集团副总裁匡乐成
贯彻落实《纲要》,
《纲要》既是一项构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
程,又是一项促进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前瞻性、系统性
工程。

准确理解《纲要》提出的“四个转变”。

如,经济活动是不同利益主体
之间的交易交换,也是不同利益之间的博弈均衡。

落实《纲要》,充分考虑
市场因素,由过去单一的政府主导标准制定,改为政府与市场并重,契合
新时代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未来发展,跨出了一大步。

同样,
标准运用由产业与贸易为主向经济社会全域转变,就要综合面对我国地区
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稳步积极地推进标准
的实施和落实。

建议《纲要》制定细则,分步骤分阶段落实。

同时要进一步理清标准
考核的法律主体,依靠法律手段推进标准的实施和落实。

现代治理能力的提升不能只靠行政手段,一定要建立完备的现代法治体系,依法行政、
依法治理。

中国经济传媒集团公司原总经理郑光兴
《纲要》为首都标准化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也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
定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探索率先构建新发展格局指明了方向。

《纲要》突出创新、谋划发展、着眼治理、强调开放、深化改革,是继
《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标准化法》后的新时代标准化改革新篇章。

北京市将努力在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作
表率。

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标准化工作的指示精神和视察北京的指示精神为
根本遵循,以实施《纲要》为战略基点,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
标对标对表,找准工作定位,践行使命担当,全力贯彻落实。

北京市将以《纲要》为新的起点,努力发挥标准化在推动首都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

将《纲要》纳
入到理论学习中,以标准化支撑政治中心的服务保障,赋能国际科技创新
中心建设,促进文化中心建设,助力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突出绿色发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保障好安全发展。

将加强首都标准化委员会的建设,进一步强化制度机制创新,更加深化标准化改革,更加充分释放市场标准化活力,更加注重央地协力、部门协作、区域协同,从法规制度保障、资源配置、标准化服务、人才培养、标准化文化建设等方面,
夯实标准化工作基础。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宋同飞
招商局检测认证控股有限公司贯彻落实《纲要》重点在4个方面发力。

一是依托自身产业资源,为标准化工作和技术创新提供场景。

二是依托科技创新,推进关键技术领域的产业共性基础标准研究,提升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新兴产业的标准化发展水平。

三是依托海外资源助力标准的国际合作,助推我国标准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四是依托检测认证业务,夯实标准化发展的基础,构建涵盖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等全产业链条的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努力成为《纲要》实施的支持者、先行军和“领头羊”企业。

建议标准化主管部门支持中央企业在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制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支持招商局检测认证控股有限公司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及“十四五”重点发展方向,参与或承担国家标准创新基地建设,并在国家优化NQI战略布局中打造一批国家级的质量标准重点实验室;支持招商局检测认证控股有限公司与包括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标科技集团在内的中央、地方有关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建立涵盖业务合作、创新合作、股权合作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关系,共同为我国NQI建设和检验检测认证行业改革探索新途径、作出新贡献。

招商局检测认证控股有限公司
总经理助理
纪 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