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网络安全的协议基础--习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答案
1.选择题
(1)A (2) C (3) B (4) D (5) A
2.填空题
(1)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2)传输层(3)应用层
(4)数据报、虚电路(5)目的IP地址、源IP地址、净载数据
3.判断题
(1)×(2)√(3)√(4)×(5)√
4.问答题
(1)各层的主要作用包含如下:
1.网络接口层,这是TCP/IP协议的最低一层,包括有多种逻辑链路控制和媒体访问协议。
网络接口层的功能是接收IP数据报并通过特定的网络进行传输,或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取出IP数据报并转交给网际层。
2.网络层(IP层),该层包括以下协议:IP(网际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RARP (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反向地址解析协议)。
该层负责相同或不同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主要处理数据报和路由。
在IP层中,ARP协议用于将IP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RARP协议用于将物理地址转换成IP地址,ICMP协议用于报告差错和传送控制信息。
IP协议在TCP/IP协议组中处于核心地位。
3.传输层,该层提供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两个协议,它们都建立在IP协议的基础上,其中TCP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服务,UDP提供简单的无连接服务。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即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主要功能是数据格式化、数据确认和丢失重传等。
4.应用层,TCP/IP协议的应用层相当于OSI模型的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它向用户提供一组常用的应用层协议,其中包括:Telnet、SMTP、DNS等。
此外,在应用层中还包含有用户应用程序,它们均是建立在TCP/IP协议组之上的专用程序。
(2)分组交换的特点主要有:
1.线路利用率高:分组交换以虚电路的形式进行信道的多路复用,实现资源共享,可在一条物理线路上提供多条逻辑信道,极大地提高线路的利用率。
使传输费用明显下降。
2.不同种类的终端可以相互通信:分组网以X.25协议向用户提供标准接口,数据以分组为单位在网络内存储转发,使不同速率终端,不同协议的设备经网络提供的协议变换功能后实现互相通信。
3.信息传输可靠性高:在网络中每个分组进行传输时,在节点交换机之间采用差错校验与重发的功能,因而在网中传送的误码率大大降低。
而且在网内发生故障时,网络中的路由机制会使分组自动地选择一条新的路由避开故障点,不会造成通信中断。
4.分组多路通信:由于每个分组都包含有控制信息,所以分组型终端可以同时与多个用户终端进行通信,可把同一信息发送到不同用户。
5.计费与传输距离无关:网络计费按时长、信息量计费,与传输距离无关,特别适合那些非实时性,而通信量不大的用户。
(3) 以太网帧是一组数字脉冲,它们在传输介质上进行传输,从而实现信息的传递。
以太网帧格式符合IEEE802.3标准,帧中包含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目的地址最高位为0是普通地址,为1时是组地址。
当一个帧送到组地址时,组内的所有站点都会收到该帧。
如果将它送到一个普通地址,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个站点收到这个帧,但是,以太网是以广播方式发送帧的,
也即这个帧会传播到其所在网段内的所有站点,只不过该站点不会接收目的地址不为本机地址的帧。
为了捕获网段内的所有帧(以后称数据包),可以设置以太网卡的工作方式,以太网卡通常有正常模式(normal mode)和混杂模式(promiscuous mode)两种工作模式。
在正常模式下,网卡每接收到一个到达的数据包,就会检查该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如果是本机地址和广播地址,则将接收数据包放入缓冲区,其他目的地址的数据包则直接丢掉。
因此,正常模式下主机仅处理以本机为目的的数据包,网卡如果工作在混杂模式,则可以接收本网段内传输的所有数据包。
如果要进行数据包捕获,必须利用网卡的混杂模式,获得经过本网段的所有数据信息。
(4) IP数据包中依次包括以下信息:
1.Version=4,表示IP协议的版本号为4。
该部分占4个BIT位。
2.Header Length=20 Bytes,表示IP包头的总长度为20个字节。
该部分占4个BIT位,单位为4个字节,因此,一个IP包头的长度最长为“1111”,即15*4=60个字节。
3.type of Service=00,表示服务类型为0。
该部分用二个十六进制值来表示,共占8个BIT。
8个BIT的含义是:000 前三位不用,0 表示最小时延,如Telnet服务使用该位,0 表示吞吐量,如FTP服务使用该位,0 表示可靠性;如SNMP服务使用该位,0表示最小代价。
4.Total Length=64 Bytes,表示该IP包的总长度为64个字节。
该部分占16个BIT,单位为Byte。
由此可见,一个IP数据包的最大长度为2的16次方减1,即:65535个字节。
因此,在以太网中能够传输的最大IP数据包为65535个字节。
5.Identification=124,表示IP包识别号为124。
该部分占16个BIT,以十进制数表示。
6.Flags,表示片标志,占3个BIT。
各位含义分别为:第一个“0”不用,第二个“0”为分片标志位,“1”表示分片,“0”表示不分版本。
第三个0为是否最后一片标志位,0表示最后一片,1表示还有更多的片。
7.Fragment Offset=0,表示片偏移为0个Bytes。
该部分占13个BIT。
8.Time to Live=64 Seconds/Hops,表示生存时间TTL值为64。
该部分占8个BIT。
9.Protocol=6(TCP),表示协议类型为TCP,协议代码是6。
如果是UDP协议,则此处的协议代码应为17。
如果是ICMP协议,则此处的协议代码应为1。
该部分占8个BIT。
10.Header Checksum=7739(correct),表示IP包头校验和为7739,括号内的Correct 表示此IP数据包是正确的,没有被非法修改过。
该部分占16个BIT,用十六进制表示。
11.Source Address=[192.168.32.222],表示IP数据包源地址为:192.168.32.222。
该部分占32个BIT。
12.Destination Address=[192.168.32.212],表示IP数据包目的地址为:192.168.32.222。
该部分占32个BIT。
13.No Options,表示IP数据包中未使用选项部分。
当需要记录路由时才使用该选项。
(5) 三次握手:
在TCP/IP协议中,TCP协议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采用三次握手建立一个连接。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完成三次握手,客户端与服务器开始传送数据。
四次挥手:
需要断开连接的时候,TCP也需要互相确认才可以断开连接,采用四次挥手断开一个
连接。
在第一次交互中,首先发送一个FIN=1的请求,要求断开,目标主机在得到请求后发送ACK=1进行确认;在确认信息发出后,就发送了一个FIN=1的包,与源主机断开;随后源主机返回一条ACK=1的信息,这样一次完整的TCP会话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