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20┄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 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化学试题
1. 有些古文或谚语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烟是气溶胶,“日照香炉生紫烟”是丁达尔效应,故A错误;B.“曾青”是CuSO4溶液,铁与CuSO4发生置换反应,故B正确;C.“豆箕”是大豆的秸秆,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燃烧纤维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C正确;D.“闪电下雨”过程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有:N2+O2=2NO,2NO+O2=2NO2,
3NO2+H2O=2HNO3+NO,HNO3与土壤中的弱酸盐反应生成硝酸盐,农作物吸收NO3-中化合态的N,其中第一个反应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氮”,属于自然界固氮作用,故D正确;故选A。

考点:考查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的相关知识。

2. 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酸雨的pH在5.6〜7.0之间
B. Al(OH)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用于光缆通信的光导纤维和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D.用高锰酸钾溶液、酒精、双氧水的强氧化性进行杀菌消毒
【答案】B
【解析】A.酸雨指的是pH小于5.6的雨水,故A错误;B . Al(OH)3可以和盐酸反应,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B正确;C.光导纤维的材料是二氧化硅,不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错误;D.酒精不具有强氧化性,用酒精进行杀菌消毒,利用的是酒精可以使蛋白质变性的原理,故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与STSE,容易判断错误的原因是A项中不了解酸雨的概念和酸雨的形成机理,酸雨指的是pH小于5.6的雨水;B项中不了解光导纤维的成分,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不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D项中不了解酒精杀菌消毒的原理,用酒精进行杀菌消毒,利用的是酒精可以使蛋白质变性的原理,而不是强氧化性。

3. 小美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了 5种物质,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

你认为“五连环”中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和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个数有
A.复分解反应、1个B.分解反应、2个C.化合反应、3个D.置换反应、2个
【答案】B
【解析】反应Fe+2HCl=FeCl2+H2↑是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反应NaOH+
HCl=NaCl+H2O是复分解反应;反应2NaOH+CO2=Na2CO3+H2O是复分解反应;反应C+CO22CO是化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不能用玻璃瓶来盛装氟化钠水溶液
B.适量CO2通入漂白粉的水溶液可以生成白色沉淀
C.在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减少SO2的排放,发生的总反应为
2CaCO3+2SO2+O22CO2+2CaSO4
D.硅主要以单质、氧化物、硅酸盐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答案】D
【解析】A.氢氟酸为弱酸,氟化钠在水溶液中水解生成弱酸氢氟酸,能和玻璃的成分二氧化硅反应4HF+SiO2═SiF4↑+2H2O,故不能用玻璃瓶来盛放氟化钠水溶液,故A正确;B.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次氯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次氯酸,反应方程式为CO2+H2O+Ca(ClO)
2=CaCO3↓+2HClO,故B正确;C.在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减少SO2排放,发生的反应为2CaCO 3+2SO2+O22CO2+2CaSO4,故C正确;D.硅主要以氧化物、硅酸盐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硅,故D错误;答案选D。

5. 下列关于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硫
B.二氧化硫的排放会导致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产生
C.二氧化硫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D.浓硫酸可用来干燥SO2、CO、Cl2等气体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的硫,如火山口附近就有单质硫,A错误;B.排放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形成酸雨,但不会导致光化学烟雾产生,B错误;C.二氧
化硫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SO2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与漂白性无关,C错误;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干燥SO2、CO、Cl2等气体,D正确;答案选D。

【考点定位】考查含硫物质的性质,侧重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性质
【名师点睛】该类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的能力。

注意性质与现象、用途的关系即可解答,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题目难度不大。

在硫及其化合物中,SO2的漂白性容易形成理解误区,全面把握SO2的漂白性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①SO2使酸性高猛酸钾溶液、氯水、溴水、碘水褪色,是SO2的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②SO2的漂白性具有选择性,如不能使酸碱指示剂褪色;③SO2的漂白性具有可逆性,如溶有SO2的品红溶液(无色),加热后溶液变红。

6. 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6N A
B.惰性电极电解食盐水,若电路中通过队N A个电子,则阳极产生气体11.2L
C. 0.25 mo1 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0.5N A
D.在反应KIO3+6HI=KI+3I2+3H2O中,每生成3 molI2转移的电子数为N A
【答案】A
考点:阿伏伽德罗常数
【名师点睛】1、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必须是在标况下,物质为气体,气体摩尔体积才
为22.4L/mol。

2、分子中的原子个数,很多的单质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例如氢气,氧气,氮气等,但也有不是2个原子的,例如氦气含有1个原子,臭氧含有3个原子。

当然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数也各不相同。

3、有些物质不能用分子一词,例如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过氧化钠等。

同时注意离子化合物中的离子数,如过氧化钠含有2个钠离子和一个过氧根离子等。

4、注意特殊反应,例如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铜只能和浓硫酸反应,不和稀硫酸反应,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不和稀盐酸反应,铁和氯气反应只能生成氯化铁而不是氯化亚铁等。

5、注意溶液中的微粒数值,溶液中有水,求氢原子或氧原子时不要忘记水,若求溶质的微粒,要考虑是否电离,电离程度,是否水解,水解程度等因素。

7. 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稀硫酸中:K+、Mg2+、A1O2-、S2O32-
B. NaHS 溶液中:SO42-、K+、Cl-、Cu2+
C. Kw/c(H+)=10-13mol·L-1的溶液中:Fe3+、NH4+、Mg2+、SO42-
D.通入大量CO2的溶液中:Na+、ClO-、CH3COO-、HCO3-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AlO2-和S2O32-在酸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在在,故A错误;B.S2-与Cu2+生成CuS不溶物,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K w/c(H+)=10-13mol/L溶液显酸性,Fe3+、NH4+、Mg2+、SO42-均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彼此间不发生离子反应,故C正确;D.HClO的酸性比碳酸弱,通入大量CO2的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ClO-,故D错误,答案为C。

【考点定位】考查离子反应与离子共存。

【名师点晴】在同一溶液中离子间如能生成不溶物、弱电解质、挥发性气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或生成配合物等,则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解离子共存题还需要搞清溶液的环境如酸碱性、溶液的颜色等,通常用淘汰法解题。

8. 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水玻璃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Na2SiO3 +CO2+H2O=2Na++CO32-+H2SiO3B. Na2O2加入H218O中:2Na2O2+2H218O=4Na++4OH-+18O2↑
C.硅与氢氟酸的反应:Si+4H++4F+=SiF4↑+2H2↑
D.过量CO2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CO2+OH-=HCO3-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通入过量的CO2生成碳酸氢盐,离子方程式为SiO32—+2CO2+2H2O=2HCO3—+H2SiO3↓,A错误;B.在Na2O2与水的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18O=4Na++418OH—+O2↑,B错误;C.氢氟酸是弱酸,写化学式,应该为Si+4HF=SiF4↑+2H2↑,C错误;答案选D。

【考点定位】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名师点睛】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题所涵盖的知识面广,考查角度灵活多变,同时也能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类问题一直是近几年来高考的热点,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明确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一分析原理正误;二分析粒子配比是否合理;三分析是否漏掉反应;四分析物质拆写是否正确;五分析两守恒(原子、电荷)是否违背。

平时应多加训练。

9. 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的质量不变的是
A.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B.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
C.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D.将铁钉投入Cu(NO3)2溶液
【答案】C
【解析】A.发生氢气与CuO的反应生成Cu和水,反应前固体为CuO,反应后固体为Cu,固体质量减小,A错误;B.发生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的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前固体为过氧化钠,反应后固体为碳酸钠,二者物质的量相同,固体质量增加,B正确;C.铝与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反应物质和生成物都是固体,质量不变,C错误;D.发生Zn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Cu,反应前固体为Zn,反应后固体为Cu,二者物质的量相同,则固体质量减小,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把握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反应前后固体的分析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元素化合物性质的考查,注意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变化以及原子守恒的灵活应用。

10. 将几滴KSCN(SCN-是“类似卤离子”)溶液加入到酸性的含有Fe3+的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将该红色溶液分为两份:①向其中—份溶液中加入适量KMnO4溶液,红色褪去;②向另一份溶液中通入SO2,红色也褪去。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①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KMnO4将SCN-氧化,使Fe(SCN)3消失
B.②中红色褪色的原因是SO2将Fe3+还原为Fe2+
C.②中红色裡色的原因是SO2将SCN-还原
D. SCN-在适当条件下可失去电子被氧化剂氧化为(SCN)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三价铁离子遇到硫氰酸钾会发生络合反应:Fe3++3SCN-Fe (SCN)3,显红色,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SCN-氧化,使红色消失,A正确;B.Fe3+具有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亚铁离子和氢离子,
②中红色褪去,反应为:2Fe3++SO2+2H2O=2Fe2++4H++SO42-,B正确;
C.SO2中硫元素为+4价,如果还原SCN-,则二氧化硫中的硫将变为+6价,而SCN须继续降低,但SCN-的-1价已经为最低价,无法再降低,碳元素显+4价,不能氧化+4价的硫,氮元素显-3价,化合价不能再降低,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也不能氧化+4价的硫,所以对于SCN—,无论是原子团还是其中原子,均无法氧化二氧化硫,C错误;D.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SCN-氧化为(SCN)2,相当于卤素单质X2,D正确;答案选C。

【考点定位】考查Fe3+的检验和Fe3+与Fe2+的相互转化
【名师点睛】铁元素是过渡元素的代表,而铁及铁合金材料又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应用,因此铁及其化合物的有关知识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命题多以生活、生产、实际应用为背景,突出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应用为主,题型延续选择题、填空题、综合推断题及实验探究题的形式,本题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主线掌握“铁三角”及其应用和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及检验方法。

11. 下列有关物质的应用与性质相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明矾能用于净水是因为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强氧化性
②氯化铁溶液可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是因为其能氧化单质铜
③浓硫酸可用作干燥剂是因为其具有脱水性
④光导纤维可用作通讯材料是因为其具有导电性
⑤MgO、A12O3的熔点很高,可制作耐高温材料
⑥NaHCO3能与碱反应,因此食品工业上可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
⑦A1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抗腐蚀性,可制成铝箔包装物品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①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除去水额悬浮物,不具有强氧化性,故错误;②氯化铁具有氧化性,可氧化铜生成氯化铜和氯化亚铁,可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故正确;③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不是脱水性,故错误;④光导纤维具有折光性,不具有导电性,故错误;⑤MgO、Al2O3为离子晶体,因离子半径较小,则晶格能较大,熔点高,故正确;⑥NaHCO3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碱反应不能生成气体,故错误;⑦铝易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可阻碍反应继续进行,起到保护作用,故正确;故选B。

考点: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涉及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考查。

12. 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NaHCO3、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C
【解析】A.氯化铵不稳定,加热易分解,温度稍低又可生成氯化铵,制备氨气,应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为反应物,故A错误;B.应将二氧化碳从长导管通入,否则会将液体排出,故B错误;C.从溶液中分离碳酸氢钠固体,可用过滤的方法,故C正确;D.碳酸氢钠不稳定,不能直接加热干燥,可低温烘干或用滤纸吸去表面的水,故D错误;故选C。

13. 发生台风或暴雨袭击常受会洪水泛滥,在受灾地区为了保证饮用水的质量,减少疾病的发生,应向灾民发放饮水清洁剂。

你认为下列物质最适宜做饮水清洁剂的是
A. H2O、SO2B. Cl2、 KAl(SO4)2·12H2O
C. Ca(ClO)2、KAl(SO4)2·12H2O D. H2SO4、亚硫酸钠
【答案】C
【解析】A.二者反应生成亚硫酸,不能用于杀菌和除去水中的悬浮性杂质,故A错误;B.氯气是有毒气体,不适宜操作使用,KAl(SO4)2⋅12H2O水解呈酸性,可生成具有吸附性的氢氧化铝胶体,用于净水,故B错误;C. Ca(ClO)2水解呈碱性,可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KAl(SO4)2⋅12H2O水解呈酸性,生成具有吸附性的氢氧化铝胶体,所以都可用于净水,故C正确;D. H2SO4是强酸,不具有净水作用,亚硫酸钠不具有强氧化性,不能杀菌消毒,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适宜做饮水清洁剂的物质一般应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或能在水中生成具有吸附性的物质,用于除去水中的悬浮性杂质,并且不能具有毒性。

14. 某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可能是K+、Ba2+、Al3+、Mg2+、AlO2-、CO32-、SiO32-、Cl-中的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溶液加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无沉淀生成;
②另取少量原溶液,逐滴加入5 mL 0.2 mol·L-1的盐酸,发生的现象是开始产生沉淀并逐渐增多,沉淀量基本不变后产生气体,最后沉淀逐渐减少至消失;
③在上述②沉淀消失后的溶液中,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可得到沉淀0.435 g。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Ba2+、Mg2+、Al3+、SiO32-、Cl-
B.该溶液中一定含有K+、AlO2-、CO32-、Cl-
C.该溶液中是否含有K+需做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片)
D.可能含有Cl-
【答案】B
【解析】①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无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一定不存在与氢氧化钠生成沉淀的离子,即A13+和Mg2+;②另取少量原溶液,逐滴加入5mL0.2mol•L-1的盐酸,开始产生沉淀并逐渐增多,沉淀量基本不变后产生气体,最后沉淀逐渐减少至消失,,所以一定不存在SiO32-,滴加盐酸产生和溶解的沉淀为氢氧化铝,题中所给的离子中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只有CO32-,则气体为二氧化碳,说明原溶液中存在AlO2—和CO32—,所以一定不存在与CO32—反应的Ba2+,再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唯一的阳离子K+;③在上述②沉淀消失后的溶液中,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可得到沉淀0.435g,则沉淀为AgCl,物质的量为:0.435g÷143.5g/mol=0.003mol,②中加入的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n(HCl)=0.2mol/L×0.005L=0.001mol<n(AgCl),所以原溶液中一定存在0.02mol Cl—。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不存在Ba2+、Mg2+、A13+、SiO32-,一定存在Cl-,故A错误;B.由分析可知:该溶液中一定含有K+、AlO2-、CO32-、Cl-,故B正确;C.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可以判断,溶液中一定存在钾离子,不需要通过焰色反应判断钾离子是否存在,故C错误;D.根据生成氯化银沉淀的物质的量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存在氯离子,故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根据离子的特征反应及离子间的共存情况,进行离子推断时要遵循以下三条原则:(1)互斥性原则,判断出一定有某种离子存在时,将不能与之共存的离子排除掉,从而判断出一定没有的离子,如本题的原溶液中存在CO32—,所以一定不存在与CO32—反应的Ba2+;(2)电中性原则,溶液呈电中性,溶液中一定有阳离子和阴离子,不可能只有阳离子或阴离子,如本题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唯一的阳离子K+;(3)进出性原则,离子检验时,加入试剂会引入新的离子,某些离子在实验过程中可能消失,
则原溶液中是否存在该种离子要结合题目信息进行判断,如本题中的Cl-就是利用最终生成的AgCl沉淀的质量和开始加入的HCl的物质的量判断一定存在。

15. 某硫酸厂产生的烧渣(主要含Fe2O3、FeO,还有一定量的SiO2)可用于制备FeCO3,其流程如下:
已知:“还原”时,FeS2与H2SO4不反应,Fe3+通过反应Ⅰ、II被还原,其中反应Ⅰ为FeS2+14Fe3++8H2O=15Fe2++2SO42-+16H+。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还原”后可以用KSCN检验Fe3+是否反应完全
B.“还原”时反应II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 FeS2= 2S↓+ 3Fe2+
C.“沉淀”时,可以先将溶液调节成强碱性,再加入(NH4)2CO3
D.所得FeCO3需充分洗涤,可以用稀盐酸和BaCl2溶液检验FeCO3是否已洗涤干净【答案】C
【解析】A. Fe3+可与KSCN 溶液反应生成血红色溶液,所以“还原”后可以用KSCN 检验Fe3+是否反应完全,A正确;B.由题中信息可知,Fe3+通过反应Ⅰ、Ⅱ被还原,其中反应Ⅰ为FeS2 + 14Fe3+ + 8H2O =15Fe2+ + 2SO42—+ 16H+,还原后过滤所得滤渣中含有S,所以“还原”时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 + FeS2= 2S↓+ 3Fe2+,B正确;C.“沉淀”时,若先将溶液调节成强碱性,则Fe2+转化为氢氧化亚铁,再加入(NH4)2CO3,得不到碳酸亚铁,C不正确;D.所得FeCO3需充分洗涤,取最后一次洗涤液,用稀盐酸和BaCl2溶液检验洗涤液中是否含有SO42-,确定FeCO3是否已洗涤干净,D正确。

本题选C。

16. C和CuO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产物有Cu、Cu2O、CO、CO2。

将2.00 g C跟16.0 g CuO混合,隔绝空气加热,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反应一段时间后共收集到1.12 L(标准状况)气体,生成沉淀的质量为5.00 g。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中单质Cu的质量为12.8 g
B.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碳
C.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总质量为14.4g
D.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中氧化物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生成的n(CO2)=n(CaCO3)=5.00g÷100g/mol=0.05mol,n (CO)=1.12L÷22.4L/mol=0.05mol,A.假设CuO完全被还原为Cu,根据Cu原子守恒,生成Cu的质量=16g÷80g/mol×64g/mol=12.8g,由产物中CO2、CO中的O原子守恒可知失去氧的质量=(0.05mol×2+0.05mol)×16g/mol=2.4g,故CuO反应后的总质量=16g−2.4g=13.6g,故反应后固体中Cu的质量小于12.8g,故A错误;B.生成的n(CO2)=n(CaCO3)=5.00g÷100g/mol=0.05m ol,n(CO)
=1.12L÷22.4L/mol=0.05mol,根据C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C的质量=
(0.05mol+0.05mol)×12g/mol=1.2g,故还有2g−1.2g=0.8g碳未参与反应,故B正确;C.反应后固体总质量=16g+2g−0.05mol×(44g/mol+28g/mol)=14.4g,故C 正确;D.反应后m(O)=13.6g−12.8g=0.8g,Cu2O、CuO均含有1个氧原子,根据氧原子守恒可知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中氧化物的物质的量=0.8g÷16g/mol=0.05 mol,故D正确;故答案选A。

17. 将晶体X加热分解,可得A、B、D、E、F和水六种产物,其中A、B、D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氧化物,气体E是单质F所含元素的氢化物。

(1)E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实验室制取E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制得的气体可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则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通入。

(2)A能溶于强酸、强碱,写出A与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B、D都是酸性氧化物且组成元素相同,D溶于水得强酸,则B、D分子中除氧元素外所含另一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各分解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推测X的组成类似于明矾,若向X的浓溶液中滴加浓NaOH溶液至过量,现象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取一定量的X晶体分解,若生成1 mol F,则必同时生成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答案】(1). 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 (2). B (3). Al2O3+2OH-==2AlO2-+H2O (4). 第三周期第VIA族(5). 生成白色沉淀,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白色沉淀又逐渐溶解(6). SO2
【解析】⑴. E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E为NH3,实验室制备氨气的方程式为: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应从B管通入气体收集,故答案为:Ca(OH)
2+2NH4Cl CaCl2+2NH3↑+2H2O;B;
⑵. 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常见氧化物A为Al2O3,与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故答案为:Al2O3+2OH-==2AlO2-+H2O;
⑶. 由B、D都是酸性氧化物且组成元素相同,D溶于水得强酸,可知D为SO3,B为SO2,二者都含有的另一种元素是硫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ⅥA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ⅥA族;
⑷.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X中含有铝离子、铵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再结合X的组成类似于明矾,可知其化学式为:NH4Al(SO4)2•12H2O,NH4Al(SO4)2•12H2O的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和铝离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铝离子先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铝离子反应完全后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最后白色沉淀氢氧化铝会逐渐溶解,
故答案为:生成白色沉淀,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白色沉淀又逐渐溶解;
⑸. F单质的氢化物是氨气,则F是氮气,因为A是氧化铝、B是二氧化硫、D是三氧化硫、E是氨气、F是氮气,根据产物可知,X分解生成SO2和N2时发生了元素化合价变化,因此答案是:SO2。

18. 己知 l00mL 某无色溶液 X 可能由K+、Mg2+、Ba2+、Al3+、Fe2+、AlO2-、CO32-、SO42-、I-、SiO32-、MnO4-中的若干种离子组成。

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下列实验确定了其组成:
I .取适量该溶液,加入过量1.0 mol·L-1的硝酸,有气体生成,并得到无色溶液。

该过程中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的硝酸溶液体积的关系如上图所示。

II.将I过滤,在所得滤液中再加入过量的碳酸氢铵溶液,有气体生成,析出白色沉淀A;III.在II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加热有气体生成,同时析出白色沉淀B;
IV.向沉淀B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将剩余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重为2.33 克,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推断:
(1)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步骤II中产生白色沉淀A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溶液中阳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K+、AlO2-、CO32-、SO42-、SiO32-(2). A13++3HCO3-= Al (OH)3↓+ 3CO2↑ (3). BaCO3、BaSO4(4). 2.2mol/L
【解析】⑴.因溶液X无色,所以一定没有Fe2+和MnO4-,加入过量硝酸后得到无色溶液,则一定没有I-,加入硝酸后有气体生成,因在所给的离子组中只有CO32-遇硝酸反应生成气体,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则能与CO32-反应的Mg2+、Ba2+、Al3+一定不存在,根据溶液电中性原则,溶液中一定含有K+,根据图象可知,一开始加入硝酸就有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SiO32-,加入200mL的硝酸后,沉淀又能够部分溶解,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AlO2-,在II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析出白色沉淀B,向沉淀B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K+、AlO2-、CO32-、SO42-、SiO32-;
⑵.原溶液中含有AlO2-,加入过量的硝酸后过滤,得到的滤液中含有Al3+,再向滤液中加入碳酸氢铵溶液,铝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13++3HCO3-= Al(OH)3↓+ 3CO2↑;
⑶.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含有CO32-、SO42-,因此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后生成的白色沉淀中含有BaCO3、BaSO4,故答案为:BaCO3、BaSO4;
⑷.原溶液中一定含有K+、AlO2-、CO32-、SO42-、SiO32-,结合图象可知,加入260mL 硝酸后恰好完全反应,所得的溶液中含有K+、A13+、NO3-、SO42-,n(NO3-)=n (HNO3)=0.26L×1.0 mol·L-1=0.26mol,n(SO42-)=n(BaSO4)
=2.33g÷233g/mol=0.01mol,根据Al(OH)3+3HNO3=Al(NO3)3+3H2O可知,n(A13+)=n(Al(OH)3)=n(HNO3)÷3=0.06L×1.0 mol·L-1÷3=0.02mol,根据溶液电中性原则,有n(K+)+3×n(A13+)= n(NO3-)+2×n(SO42-),则n(K+)=n(NO3-)+2×n(SO42-)—3×n(A13+)=0.26mol+2×0.01mol—0.02mol×3=0.22mol,则c(K+)=0.22mol÷0.1L=2.2mol/L,故答案为:2.2mol/L。

19. 绿矾是含有一定量结晶水的硫酸亚铁,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绿矾的一些性质进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绿矾样品,加水溶解,滴加KSCN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再向试管中通入空气,溶液逐渐变红。

由此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测定绿矾中结晶水含量,将石英玻璃管(带两端开关K1和K2)(设为装置A)称重,记为m1g。

将样品装入石英玻璃管中,再次将装置A称重,记为m2g。

按下图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

①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排序_____ (填标号);重复上述操作步骤,直至A恒重,记为m3g。

A.点燃酒精灯,加热B.熄灭酒稍灯C.关闭K1和K2 D.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 e.称量A f.冷却至室温
③根据实验记录,计算绿矾化学式中结晶水数目x=_________________(列式表示)。

若实验时按a、d次序操作,则使x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为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将(2)中己恒重的装置A接入下图所示的装置中,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