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内容来源】八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一章
【主题】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课时】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溶液的概念及特征。
〔2〕了解溶液的组成、混合物的概念。
〔3〕认识水这种重要溶剂及其他常见的溶剂。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学会判断溶质、溶剂的方法。
〔2〕通过实验操作过程,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微妙的兴趣,树立学好科学的信心。
〔2〕学习衣服污渍用水难以除去而用其他溶剂可除去,感受科学的奥秘和神奇。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教学难点:能够用溶液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4节,属于物质科学领域。
教材先通过一个简单的活动让学生主要介绍了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再从物质的状态、种类介绍溶质与溶剂。
溶液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是在学习浮力之后,对物体浮沉状况的稳固和深入,也为后一节物质的溶解性奠定根底,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级中学的二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大都在15岁左右,具备一定的数学计算根底。
由于目前处在形式运算阶段初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与抽象思维能力总体较薄弱,需要教师加以耐心的辅导和帮助。
15岁左右的他们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有意注意和责任感意识有所增强,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能积极思考,主动寻找答案。
对于溶解,学生印象较深的是固体在水中的溶解,而对气体和液体的溶解还缺乏系统整理和深入的思考。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能够从实验现象出发,归纳出结论来,这为本节课溶液概念的得出打下了良好的根底。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教师】海水为什么是咸的?黄河为什么是黄的?
【学生】盐溶解在水里。
泥沙溶解在水里。
【教师】以上的溶解过程不是很明显,我们今天在课堂中通过更加明显的实验现象来认识溶解。
2.小组活动
【教师】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高锰酸钾溶于水、碘溶于酒精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合作完成学生实验。
汇报:高锰酸钾溶于水,高锰酸钾固体消失,得到紫红色的液体;碘溶于酒精,紫黑色的固体碘不见了,形成了棕黄色的液体。
【教师】这两个现象各说明了什么?
【学生】高锰酸钾固体被水溶解了,固体碘被酒精溶解了
【教师】非常好!请按照刚刚的实验完成填空:
______能溶解在______中
______能溶解在______中
______能溶解在______中
【学生】……
【教师】我们可从中知道,高锰酸钾、碘以及糖属于被溶解的物质,而水和酒精呢?
【学生】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教师】说的很对。
请阅读书本21页,给这两类物质找到专有名词。
以及两者混合之后得到的物质的名称
【学生】被溶解的物质是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是溶剂,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得到的物质叫做溶液。
3.新知呈现
【教师】书本上关于溶液的定义不够完善,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给溶液下一个定义。
【学生】小组讨论,相互分享与评价
【教师】归纳: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请同学们思考:溶液的概念中有哪些关键点?
【学生】混合物
【教师】什么是混合物呢?
【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肯定学生答复并完善:溶液都含有多种物质,这种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一开场的实验结果,并且思考现象有无发生改变
【学生】溶液没有发生改变
【教师】溶液还具有均一性与稳定性。
请同学谈谈自己对这两个性质的理解【学生】……
【教师】归纳:
均一性:指溶液各局部的性质(密度、浓度等)完全一样,外观表现为均一、澄清、透明。
如一杯糖水,它的上、中、下各局部的甜度都一样。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改变,无论放置多长时间,溶质和溶剂都不会别离,即长期放置不会出现分层现象。
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以下对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 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C. 溶液中各局部密度不同
D. 溶液中各局部性质一样
5.新知呈现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溶液的读法有何规律
【学生】……
【教师】某(溶质)的某(溶剂)溶液,如碘溶解在酒精中,即碘的酒精溶液,简称碘酒溶液。
如果溶剂是水,可以读成:某(溶质)溶液,如葡萄糖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读作葡萄糖溶液。
【教师】我们之前学到的溶质都是固体。
溶质可以是气体或者液体吗?
【学生】可以,并说明理由
【教师】溶质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气体。
【教师】那么溶剂只能是水吗?
【学生】猜想并给出依据
【教师】以油污的洗涤为例说明日常生活中除水外常用的溶剂有酒精、汽油、丙酮等。
【教师】那么终究该如何判断溶质与溶剂呢?
【学生】讨论并汇报
【教师】归纳: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溶质是固体、气体,溶剂是液体。
2.两种液体互溶时,一般情况下量多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
3.有水时,不管水的多少,水是溶剂。
4.在溶液中,不注明溶剂时,一般溶剂指水。
【教师】请同学们猜想溶液的质量与溶质溶剂的质量有何关系?
【学生】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教师】体积呢?
【学生】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7.新课小结
【教师】同学们请在纸上用知识框架的形式呈现出来
【学生】回忆旧知,并画出知识框架
【展示】选取几位同学的框架图,用投影仪进展展示,请其他同学进展评价。
8.稳固练习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指出以下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1)“茅台〞白酒:溶质是_______,溶剂是______。
(2)生理盐水:溶质是_______,溶剂是_______。
(3)碘酒:溶质是_______,溶剂是_______。
(4)高锰酸钾溶液:溶质是_______,溶剂是______。
第四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一、定义:
〔1〕被溶解的物质是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是溶剂
〔2〕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二、溶液的读法
三、注意
溶质:固体、液体、气体
溶剂:除水外常用的溶剂有酒精、汽油、丙酮等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四、溶质、溶剂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