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后达标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方案】2015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课后
达标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
一、选择题
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上述判断印证了( )
①存在决定于思维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③同一矛盾在不同阶段特点不同④物是观念的集合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选C。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当代中国特点的判断,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印证了同一矛盾在不同阶段特点不同,也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③符合题意。
①颠倒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④是唯心主义观点,与题意不符。
2.“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差无错。
”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认识与自然的吻合具有必然性③认识以实证和猜测为基础④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选C。
材料反映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自然界的运动规律,说明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①④符合题意。
认识与自然的吻合不具有必然性,②错误。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③错误。
3.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说:“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
”“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是指( )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
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解析:选B。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这就是说,只有在研究世界的本原问题时,区分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才有绝对的意义,故答案选B。
A、C、D三项对引文理解错误,应舍去。
4.孟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
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 ) A.都承认客观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B.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C.都否认思维决定存在
D.都否认存在决定思维
解析:选D。
“万物皆备于我”,即万事万物都是为我所准备的,显然,这一观点否认了存
在决定思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万物是由“道”演变而来,显然,这一观点也否认了存在决定思维。
故答案选D。
5.2013年10月29日人民网报道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教授杨振纲课题组在最新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同为灵长类的人类和猕猴的大脑皮质抑制性神经元,均起源于胚胎时期的基底神经节隆起部位,而不是科学界长期以来所认为的来源于大脑皮质本身。
这一事实说明(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认识发展具有反复性、无限性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④存在对思维有决定作用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选C。
科学家发现灵长类大脑发育规律,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①正确。
在研究中发现这一成果,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③正确。
科学发现突破了原有的认识,说明认识发展具有反复性、无限性,②正确。
④干肢不符。
6.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
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
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
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
”上述观点属于( )
①唯物主义②唯心主义③不可知论④可知论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选D。
休谟认为,感觉决定外部事物,人们无法认识外部事物,②③符合题意,故选D。
7.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A.回答了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B.是区分真伪哲学的唯一标准
C.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D.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解析:选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故答案选C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仅仅是回答了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A项不准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项错误。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D项错误。
8.有人认为,生活中你积极乐观,石头也会对着你笑;你消极悲观,鲜花也会对着你哭。
下列与该说法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 )
A.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B.水是一切的始基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解析:选C。
题干的意思是说人的情绪决定客观事物,这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唯心主义者主张思维决定存在,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故C正确。
A、B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属于不可知论,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9.漫画《大禹感慨》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办事情必须( )
①首先处理好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④坚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原则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选C。
年终汇报注水是弄虚作假行为,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属于唯心主义行为,①②③是其应有启示,应入选。
④与题意不符,应舍去。
10.德默克里特认为:“世界是由不可再分的微粒原子组成。
”这属于(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解析:选B。
德默克里特把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当作世界的本原,这是典型的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故答案选B。
11.现在,每逢嫁娶、乔迁、生子,有些人总要选个“黄道吉日”,祈求神灵保佑平安、幸福。
从哲学角度看,这些人的观念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解析:选A。
祈求神灵保佑,说明这些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客观精神,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故答案选A。
12.中外哲学史上曾产生过“元气一元论”“心外无物”与“物质的本性是广延,精神的本性是思想,二者彼此独立、互不相干”等哲学观点。
按照顺序与它们对应的排列是( )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主观唯心主义③客观唯心主义④二元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B。
“元气一元论”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心外无物”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物质的本性是广延,精神的本性是思想,二者彼此独立、互不相干”,体现的是二元论,故B项排序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材料一雷电崇拜,起自上古。
雷公名始见《楚辞》,因雷为天庭阳气,故称“公”。
雷公电母之职,原来是管理雷电。
但是自先秦两汉起,民众就赋予雷电以惩恶扬善的意义。
认为雷公能辨人间善恶,代天执法,击杀有罪之人,主持正义。
材料二数百年来,球状闪电始终是一个难解之谜。
澳大利亚科学家约翰·洛克认为:“闪电击中地面,照亮天空后,会留下一条由带电粒子或离子形成的长长的尾巴。
在大部分情况下,这些带正电或者带负电的离子会在瞬间结合在一起,但剩余离子会迅速移向地面,这种离子越积越多,就会产生足以让玻璃窗内的空气分子失去一些电子,并释放出光子,产生发光的球状结构。
”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应指出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然后以此为统领,具体分析材料如何体现这两方面的内容即可。
答案:(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
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
(2)古代中国,民众认为雷公能辨人间善恶,代天执法。
从哲学上看,这是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从根本上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澳大利亚科学家约翰·洛克认为球状闪电是闪电击中地面后留下的“长长的尾巴”产生的,是一种社会现象,这是一种唯物主义观点。
自古以来,人们无论认为雷电是神的化身,还是认为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共同本质是都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其观点都属于可知论。
14.材料一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
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认为,气是宇宙的唯一实体。
他说:“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亦无间隙。
天之象,地之形,皆其所范围也。
”“散而归于太虚,复其絪緼之本体,非消灭也。
聚而为庶物之生,自絪緼之常性,非幻成也。
”(《张子正蒙注·太和篇》)。
(1)材料一中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第(1)问,关键在于明确唯心主义两种形态的基本观点。
审读材料一可知,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人同属于唯心主义派别,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即是二人的共同观点。
第(2)问,关键在于明确唯物主义的三种发展形态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王夫之认为,气是宇宙万物变化发展的物质实体,天地万物都是由物质性的气构成的,其变化都不过是气的聚散而已。
据此可知,王夫之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然后再依据教材答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即可。
答案:(1)①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主宰和本原,其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②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
(2)①材料二中的观点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物质性的气构成的,其变化都不过是气的聚散而已,可见,他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②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