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3.重点章节精读
-精读书中关于长征、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
-分析书中对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生动描绘。
4.语言特色与写作手法
-探讨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所运用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
5.思想内涵与现实意义
-挖掘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涵,探讨其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6.名著阅读方法指导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它以外国记者的视角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历史和革命斗争。这本书的重要性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帮助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人物风采。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斯诺对长征的描述,展示了他在实际中如何记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以及这些记录如何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
3.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探讨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命运、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4.发展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拓展阅读中,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小组讨论的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分享成果时能够较好地结合作品内容和个人思考,但有时候他们的观点较为零散,缺乏逻辑性。为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考虑在下一堂课中加入一些逻辑训练的小练习,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此外,我也注意到,对于作品中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的鉴赏,学生们普遍感到难度较大。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经验还不够丰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打算引入更多类似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逐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
周恩来“领导的自信”体现在:①任何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可以到苏区访问,见到什么都可以 报道。②无线电通讯部门的密码从来没有被国民党破译过。③在周恩来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一个哨 兵。④他用革命决心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来改变当时社会的面貌。 3.A.血战湘江;B.强渡大渡河(或飞夺泸定桥);C.激战腊子口
贪婪的代表。“黄祸论”思潮蔓延整个西方世界。在西方人的眼中,东方
Marco Polo,1254-1324
Dr. Fu Manchu
人是丑陋、污秽、危险的。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共产党”
【当时几套传播广泛 的诋毁话语】
1.共产党共产共妻、
在十年内战期间,由于受到国民党的周密包围和封锁, 杀人放火、游而不击
斯诺笔下的“红色中国” 真题篇
阅读《照耀中国》中“别了,红色中国”的片段,回答后面问题。
相关情节 第三篇《在保安》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的 初步印象: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是一个颇具 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斯诺笔下的“红色中国” 人物篇
朱 德 他是“东方和西方的军事权威机构公认的现代最有才华的军 事战略家之一”,是一位极富魅力的领导人物,在党内有极高的名誉。他 个性谦逊和蔼,与战士同甘共苦,做事负责,计划周密,处事细心,亲自 领导部队,始终坚持要从一切角度对敌人的阵地有清楚的了解的原则。
题目解读
1937年10月,《西行漫记》(直译应为《照耀中国》)由戈兰茨 公司第一次出版,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1938年12月18日上海复社翻 译出版中译本时,由于当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考虑到联合统一战线 等情况,书名改为《西行漫记》。尽管这样,在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 该书还是成了一部禁书。《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 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 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 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的第一手资料,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 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导、红军将领的情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
学习任务一:你还知道书中介绍了哪些人物吗?
学习任务二:了解红军长征的事迹《第五次围剿》 (为什 么长征?)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做读书笔记,标明长征的原因、 路线和意义。
学习任务三:速读名著,了解“红小鬼”的由来,品味红小 鬼的人物形象。
课堂小结
纪实性文学作品
读目录,知内容; 读故事,懂精神; 读作品,明方法。
解题 《照耀中国》
《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新闻纪实作品。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立(翌年改名中
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锤子的白色五角星, 红军的帽子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之后,由红军扩大,逐渐成为 共产党的象征。
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
准备三:认识纪实作品
世界限因我们而产生改变,恢复世界的原样,你需要知道更多红军领 导的故事,需要了解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长征壮举。
我们一起阅读《照耀中国》,做好准备,帮助埃德加·斯诺顺利完成作 品。
阅读计划
全书十二章,估计用六周时间完成整本书阅读。前三周 通读全书,后几周做专题探究并整理笔记。
第一周:阅读1-4章; 第二周:阅读5-8章; 第三周:阅读9-12章(完)。 第四至六周:专题探究。
他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 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 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 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有这样一本书
带给世界一个真实的“红色中国” 中国 万千青年 走上革命之路
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西行漫记》。
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 记录见闻的。
照耀中国
长征?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
宣传”是指 ( ) c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9.“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
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他
【主要人物形象】
(3)勇敢无畏 他的父亲是清朝一个武官,一天别的武官请他去赴宴。他把儿子贺龙带去。做 爸爸的吹嘘自己儿子如何勇敢无畏,有个客人想试他一下,在桌子底下开了一 枪。贺龙面不改色,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 (4)治军有方 在省军中任职。他靠抽烟税为生,不抢老百姓。他的部下也不像许多军阀的军 队那样强奸民女、大吃大喝,他也不让他们抽大烟。他们都把枪擦得亮亮的。 但是当时习惯用大烟敬客。贺龙本人不抽大烟,但我们到时他把烟具和大烟送 上炕来,我们就在烟炕上谈革命。
【主要人物形象】
(3)有军事才能,善良 “没有产生什么战斗。天亮以前我们就把所有民团缴了械,包围了骑兵旅。 我们的人只死一个,伤了七个。我们给民团每人发一元银洋,遣返他们回家, 给马鸿逵的部下每人两元。他们有好几百人不愿走,参加了我军。” (4)英勇无畏,爱憎分明,阶级立场鲜明坚定 徐海东给我的印象是我所遇到的共产党领导中“阶级意识”最强的一个人一 不论在态度上、外表上、谈吐上和背景上都是如此。事实上,除了贺龙以外, 他大概是指挥员中唯一的“纯无产阶级”。他对自己的无产阶级出身很为自 豪,他常常笑着称自己是个“苦力”。他真心真意地认为,中国的穷人,农 民和工人,都是好人一一善良、勇敢、无私、诚实一而有钱人则什么坏事都 干尽了。他要为消灭这一切坏事而奋斗。这种绝对的信念使他对自己的大胆 无畏。
是用英语讲的这个人物是 周恩来 10.书中对的 毛泽东 描写最为详尽,文中写到他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活动二:知路线,理事件
埃德加·斯诺的身份是一名记者,他带着许多的疑问来到保安, 我们一起梳理一下斯诺采访的主要路线和采访的主要对象和主 要事件。
采访时间 1936年6—10月

采访路线 北平→西安→保安→预旺→保安→西安

采 访
采访对象
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共产党领导人 红军将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等

②不止一次把地方哥老会全部成员收编进红军;
相关情节
③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听 取意见;
④使地主士绅闻风逃跑,行军神出鬼没。(注:书中关
于贺龙的部分也是采访他人而写成。)
(续表)
人物 率直爽朗、乐观爱笑、富有才智、吃苦耐劳、精力旺盛、性格刚 形象 烈,具有强烈反抗精神,是一位爱惜部下、善于作战的杰出军事家。
——[日]波多野乾一,1936年6月 《“赤豹”毛泽东传》
冲 破 新 闻 封 锁 的 “红 星 ”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 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 出一般的中国人。
一个红军医生——曾在欧洲学习, 精通医道的人一给他做全面体格 检查,宣布他身体非常健康。
走 进“ 红 色 中 国”
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 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
同红军在一 起
叙述了作者深入到红军内部实地考察,司令员 彭德怀的悲惨童年和生活情况,以及红军采用 游击战术的原因和红军战士健康丰富的生活。
第九篇
同红军在 一起(续)
叙述了共产党军事领导人徐海东的人生历程, 残酷的阶级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苦难,以及共 产党团结回族人民抵抗压迫者的策略。
第十篇
战争与和 平
பைடு நூலகம்
要点批注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复习课件精品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复习课件精品

【沉默谦虚,诚实可靠】(1)妻子康克清认为朱德 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2)积极主动戒除鸦片 烟瘾。 【大智大勇,才能卓越】(1)打仗时总在前线指挥; (2)他以无数次战役再三证明他胜过派来打他的任 何一个将领:(4)在长期的作战中形成自己带兵的特 殊战术;(5)指挥全军打过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 经历了敌人的五次大围剿。 【勤奋好学,爱好广泛】(1)喜欢读书,仔细制订 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书籍(2)吉蒲么变儿作 片历:出生在穷苦的农家庭——在丁姓地主的私熟读书——过 继给伯父,念了六七年的古书——加人孙中山的同盟会随蔡锣参 加推翻清朝的革命——寻找共产党——成为最老的党员之一 性格特点: 【天性温和,平易近人】(1)担任全军统帅后,他的生活和穿着 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 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2)他喜欢在营 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打球;(3)与战士讲话往往脱 下帽子,与部下同甘共苦;(4)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 向总司令告状;图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 步行;(5)有时要是不十分忙,他就帮助农民们种庄稼。
主要经历: 就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组建中国共产党——组织 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革命 政权——长征 性格特点: 【敢于反抗,勇敢无畏】(1)公开与父亲对抗,保卫自己 的权利;(2)组织并创办的新民学会专门反抗湖南督军张 敬尧;(3)组织秋收起义期间被捕,险些被枪决,最后死 里逃生,继续工作;(4)被南京悬赏二十五万要他的首级, 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彭德怀 人物简介:彭德怀原是国民党军官,因为国民党将军何键发动湖南 农民大屠杀,他举行了平江起义,成立了湖南的第一个苏维埃政 府。两年后,突破敌军围剿的防线胜利进人西北苏区根据地。他 的经历很不平凡,相处起来却很平易近人。他喜欢孩子,身边常 跟着一群孩子。他为人很爽直,没有当官的架子。彭德怀跟斯诺 谈起自己的经历,出于家庭原因,他从小就离家闯荡,吃过很多 苦,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加人了共产党。彭德怀对人民始终抱 着尊重感恩的心,他在总结红军游击战胜利的原因时说:“但是没 有任何东西,绝对没有任何东西,比这一点更重要一那就是红军 是人民的军队,它所以壮大是因为人民帮助我们。”“战术很重 要,但是如果人民的大多数不支持我们,我们就无法生存。我们 不过是人民打击压迫者的拳头!”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共23张ppt)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共23张ppt)

3.请概括红军长征所经历的艰难历程和 所作出的牺牲。
红军长征纵横十一个省,走过二万五千 多里,经历了千难万险,其中我们的战士 有三分之二永远留在了长征路上。
4.当年这些“红小鬼”和我们年龄相仿 却早早地踏上了长征路,你觉得他们身上 最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
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们那种大无畏的 精神,是他们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宁愿 牺牲的革命精神。
读完这本书,我想说:
这是一本真实描述红色中国的著作,使 西方世界第一次了解了中国共产党。
作者以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从火 车上偶遇的老者,到飞夺泸定桥的敢死队 员,……
斯诺看惯了羸弱无助的中国孩子,“红 小鬼”表现出的蓬勃朝气让他着迷。 ……
斯诺笔下的苏区普通百姓活灵活现,真 实生动,他们的精神状态,折射出当时蕴 藏在民众思想里的智慧之光,这是正义的 力量,也是中国的希望。
第一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 第二: 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 第三:毛主席代表 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第四: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 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第五:毛主席生活简朴, 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西行漫记》当时中国正处于日本的侵略,同时国民也对共 产党进行镇压。在如此白色世界中,《红星照耀中国》要在 中国流传的话必须用一个隐蔽的名称,因此选择了《西行漫 记》作为掩护。
• 目录1——12篇
• 去苏区 第1篇 • 在苏区 第2篇—第11篇 • 离苏区 第12篇
活动一:提炼读法
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 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包括新闻、历史纪实、回忆录、传记 等多种文体。
阅读纪实作品的技巧: 1.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

苛捐杂税。他们从事冒险活动,主要是为了进行报复和很快到手的钱财。
几个屯宿在百家坪的青年。我们吃的有煮熟的小鸡,不发酵的荞麦馒头、 白菜、小米和我最爱吃的土豆。可是除了白开水以外,没有其它冷饮。 而白开水热得不能进口。因此我口渴得要命。
吃饭时是由两个态度坦然的孩子侍候的,他们穿着大而无当的制服, 戴着鸭舌尖式的红帽子。他们最初不愉快地注视着我,可是在几分钟后, 我就想法惹起了其中一个孩子友谊的微笑。我胆大起来,其中一个从我 身边走过时,我招呼他:“喂,拿点冷水来。”可是他毫不理睬,几分钟 后,我又招呼另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
(1)选段中“这条战线”指的是抗抗日日民族民统族一统战线一 ,是由西西安安事事变 变的
和和平平解解决决(事件)促成的。 战线

(2)选文提到了“民团”,请结合原文内容概括说说什么是“民团”。
“民团”就是“白匪”,是由地主和乡绅挑选、组织和指挥的。他们的
主要任务是反对共产主义,帮助收租交谷,讨欠债本息,帮助县长勒索
【片段二】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责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 看他们有没有通行证。……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 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
“我是彭德怀,”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写的。” “即使你是朱德司令,我们也不管,”年轻的怀疑者说,“你总得有 一张通行证。”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卷,毛毛泽泽东 和周周恩恩来 是其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2.《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大规模的
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文中的“大规模的转移”是指
中中国国工农工红农军红长征军长。 3征.斯诺及其夫人海伦都曾在不同场合承认,《红星照耀中国》的诞生是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清单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清单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清单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

他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年轻时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

大学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

斯诺于1928年到达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之后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

1930年后,他遍访中国主要城市和东三省、内蒙古、台湾以及日本、朝鲜、荷属东印度。

他在中国西南各省作长时间的旅行,徒步云南省西部,到达缅甸和印度,访问了甘地和其他印度革命领袖。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斯诺正在上海,目睹了1932年的淞沪抗战和1933年的热河抗战。

以后他到北平的燕京大学供职,同时学习中国语文。

在这一时期,他认识了美国著名的进步新闻记者史沫特莱,并结识了鲁迅、宋庆龄等一批民主进步人士,产生了冒险进入苏区采访中国红军的想法……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他的一生中,除了为欧美报刊写通讯稿以外,还完成了11本著作,其中绝大部分和中国有关。

他的《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一部享有盛誉的报告文学作品。

1972年,斯诺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作品简介《红星照耀中国》别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题目解读《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特指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

主题思想《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精神,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长征专题 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长征专题 课件
这些错误所造成的严重损失,使红军在贵州采取了新的战术。他们不再直线 前进,而是开始采取一系列的转移视线的运动,式南京的飞机要弄清楚主力部 队逐日的具体目标越来越困难。
困难:路线不变导致受到敌人的阻击和红军自身的运输拖了后腿 解决:采取新的战术,转移视线
蒋介石为了防止红军过长江进入四川,把大量不对从湖北、安徽、 江西撤出,匆匆西运,要想(从北方)切断红军的进军路线。每个 渡口都有重兵设防,每只渡船都撤至长江北岸;所有道路都封锁起 来;大批大批的地方清仓绝粮。……红军在贵州遇到了一二十万的 军队的迎击,后者在沿途遍设障碍。这就使得红军不得不在贵州进 行了两次反方向的大行军,对省会作了大迂回。(P98)
困难:敌军的追击,层层设防
解决:在贵州进行了两次反方向的大行军,对省会作了大迂回。(灵活的战 术——四渡赤水)
他们从金沙江迅速北移到四川境内,很快就进入骁勇善战的土著居民、独立的 彝族区的“白彝”和“黑彝”的境内。桀骜不驯的彝族从来没有被住在周围的汉人征 服过,同化过,他们好几百年以来就一直占据着四川境内这片林深树密的荒山 野岭,以长江在西藏东面南流的大弧线为界。……彝族仇恨汉人历史已久,汉 人军队经过他们境内很少有不遭到惨重损失或全部歼灭的。 但红军有办法。他们已经安全地通过了贵州和云南的土著民族苗族和掸族的地 区,赢得了他们的友谊,甚至还吸收了一些部族的人参军。现在他们派使者前 去同彝族谈判……这些首领获释回去后,自然大力称颂红军。
作业布置——微写作
“强渡大渡河”是长征途中最惊心动魄的一环,曾被改变为许 多经典的影视作品。假如你是导演,读完这一章节,你讲 如何撰写分镜头脚本,再现经典?请根据示例,完成分镜 头脚本的创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消耗战
阵地战 (决定错误)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共47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共47张PPT)

第七篇
去前线的 叙述了普通农民对红军的拥护和苏区工业的繁荣,以及苏区 路上 工人身上具有的乐观的社会主义工业精神
第八篇
同红军在 一起
叙述了作者深入到红军内部的实地考察,司令员彭德怀的悲 惨童年和生活情况,以及红军采用游击战术的原因和红军战 士健康丰富的生活
同红军 叙述了共产党军事领导人徐海东的人生历程,残酷的阶级战争给 第九篇 在一起 老百姓带来的杀戮和苦难,以及共产党团结回族人民抵抗压迫者
民的美国朋友” 。这是1936年他去西
北探险旅行的出发点,也是1937年他 整理资料写作《西行漫记》的地方。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第三篇 在保安 第五篇 长征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人物聚焦——个人小传
贺龙 1.肖像: 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但 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 伤的部下行军。 2.出身: 他的父亲是哥老会的一个领袖,把名望传给了贺 龙,因此贺龙在年轻时就闻名湖南全省。(宴会 上面对枪声面不改色)
人物聚焦——个人小传
贺龙 3.人物特点及作者印象: 贺龙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中国;他的口才很好; 有很强的个人感召力(许多部下宁可与他一起在路 上死去,也不愿意离去。) 生活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 除了马匹。他喜欢马。 性格很急躁,但是很谦虚。 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
过人,身体素质好;一丝不苟,有魄力,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
和政治战略家,同时又是一个感情深邃、爱军爱民的领导者
(续表)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总结基本文学常识《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记者、作家。

他于1928年来到中国,1936年访问陕北根据地,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苏区的西方新闻记者。

1937年7月底,他完成《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

主要作品有《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远东前线》、《大河彼岸》等。

【主要内容】《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他用了后半生的几乎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作继续的探索和报道。

《西行漫记》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该书不断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为享有盛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

【作品意义】1、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2、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

【人物形象】周恩来(第二篇)人物印象: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性格特点【相关情节】①头脑冷静、学识丰富【他先在南开中学,后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他先后在法国、英国、德国进行学习】②吃苦耐劳、不屈不挠【他在南方进行了多年的艰苦斗争,用步枪、机枪、铁锹对付轰炸机、坦克、装甲车,甚至没有盐吃,不得不用人的铁的意志来代替;后来他又身患重病,九死一生,终于长征到了西北的红色新根据地】③敢于反抗、忠于信仰【他从学生时期就开始参加运动且从未停止,在法国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回国后又领导上海工人运动、八一起义】④自信热情【他欢迎任何一个新闻记者来苏区访问,并愿意提供一切帮助;他替作者起草一个旅程,开列着为时共需九十二天的旅程中的各个项目】贺龙(第二篇)人物印象:威望高,口才好,英勇善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性格急躁但很谦虚。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红星照耀中国》说课稿一、说教材《红星照耀中国》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名著阅读篇目,原名《西行漫记》,记录的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是但是“红色中国”正在发生着的“现实”,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

学生通过研读和探究,感知那段历史,学习红军的可贵精神。

二、说学情经过的一年多的初中语文学习,大多学生对新课标教材的知识内容与体系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能认识到名著阅读是语文教与学中的一部分,但由于学习压力和时间的限制,学生们很少能静下心来认真阅读这些名著作品,这本书属于纪实性作品,又是以前的革命时期,学生相对的兴趣不浓,所以就不能系统的去阅读,更谈不上仔细欣赏了。

所以教师有针对性的导读分析至关重要,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说教法学法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语文阅读教学更要如此,《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所以,结合本节课特点,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境激励法、范例法,批注法,合作探究法。

四、说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在对整本书阅读第四学段提出阅读革命文学作品,体会、评析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的爱国精神和人格魅力。

由此,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红星照耀中国》产生的背景及书的成因。

2、了解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全书的兴趣。

3、体会《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价值,体会共产党人所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

纪实性作品的阅读对八年级的孩子来说是第一次接触,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把握本次纪实作品阅读的意义,我把本次名著导读的重点定为了解纪实作品的内容、成因及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全书的兴趣。

难点定为体会《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价值,体会共产党人所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人物 和蔼文雅,头脑冷静,平易近人,善于分析推理,
周 形象 讲究实际经验。

①第一次见面用英语跟斯诺打招呼;

②为斯诺计划采访行程;
相关 ③揽着“红小鬼”的肩在乡间漫步;
情节 ④在上海和工人领导成功组织了五万名工人的纠察
队,参军阀那里得到经验,训练了武装力量,领导
举行了上海工人总罢工。
人物 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身体健康,不知 肖像 疲惫。
一、创作背景
1840年—1919年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主要任务:反对外国侵犯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
1919年—194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主要任务:反对外国侵犯。
创作背景 为什么新旧民主主义以1919年为分界限?
1919年5月4日
五四运动
中国派30万劳工参与一战,中国属于“协约国” 战胜方,但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把青岛分割给了日本,国内掀起“还我主权”的 “五四爱国运动”。

厚,喜欢运动和读书,大勇大智、爱党爱
人物形象 民,是一个为革命甘愿丢弃个人财富和地
位的共产党人,同时还是一位作战经验丰
富的杰出军事家。
①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一起讲故事、打球;
②他喜欢运动,乒乓球打得挺好,篮球也打个“不厌”;
③他也喜欢读书,仔细制定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
的书籍;
相 ④坚持寻找并加入共产党,寻找新的革命道路; 朱 关 ⑤在长期的作战中形成自己带兵的特殊战术;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一 “真正的”红军 二 彭德怀印象 三 为什么当红军? 四 游击战术 五 红军战士的生活 六 政治课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
一 红色窑工徐海东 二 中国的阶级战争 三 四大马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

采访卡
纪实作品阅读方法指导
中事
以 国实
斯 ”一
诺 的:
身 份 发 布 朋 友 圈
过作 程者
采 访 『 红

纪实作品阅读方法指导
方法二: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
事实一: 作者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
梳理方式:制作采访卡、发布朋友圈
事实二:“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梳理方式:专题探究(报告、人物名片)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风云激荡 灾难迭加 铜墙铁壁 严密封锁 消息被阻滞被审查 中国革命的真相成为待解之“谜”
埃德加·斯诺
为了解开举世瞩目之"谜"
怀着种种好奇 冒着生命危险 踏上红色苏区
为世界进行了一场最真实的 中国革命的报道
推荐理由一
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推荐理由二 人物个性鲜明,真实可感
“他的肺部是完全健康的,他跟大部分红军指导员不
可爱、自尊、单纯,


情绪愉快,精神饱满,忠心耿耿。平 凡



推荐理由二 人物个性鲜明,真实可感
“这些孩子真是了不起。在中国儿童间,我从 来没有看到这样伟大的自我尊严。”
——节选自第二章《到红色首都去的路上》第二 节《叛徒》
“ 小 人 物 ”

“他们永远是愉快的,乐观的,他们不管行军的 平

倦怠,一碰到人就向他问候:“好呀!”他们有坚忍、凡
红星照耀中国
建国70周年大阅兵
震撼
建党百年庆祝大会
骄傲
自豪
学习目标
1.了解《红星照耀中国》成书过程和精彩情节。 2.学习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3.梳理作品中的“事实”,领悟红军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到几个月就轰动了国内及海外华侨并重印发行多次。
A.西行漫记
B.北行漫记
C.续西行漫记
D.东方闪耀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B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光。 B.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他的纪实报道《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断言, 中国红军的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 C.英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列 夫·托尔斯泰传》。 D.“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称颂,如柳宗元的《醉翁亭记》、欧阳 修的《小石潭记》、王安石的《伤仲永》等。 【解析】A 项《史记》作者是司马迁;C 项罗曼·罗兰是法国作家;D 项《醉 翁亭记》作者是欧阳修,《小石潭记》作者是柳宗元。
五、简答题。 12.斯诺出发去中国前做了什么预防准备工作? 当时在西北天花、霍乱、伤寒、斑疹伤寒和鼠疫流行,因此斯诺出发前在臂 部和腿部注射了这些传染病的疫苗。
13.在斯诺顿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第一: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第二,毛主席是个天 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第三: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 第四:毛主席是整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第五: 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语文 八年级 上册 • R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
一、填空题。 1.《红星照耀中国》是 美国 记者 埃德加·斯诺 的纪实作品,是西方人
了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一部传世佳作。由于当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考 虑到联合统一战线等情况,书名改为《 西行漫记 》。
2.《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 研究中国革命的 “经典的百科全书” 。堪称 “红色经典” 中的经典。 3.作者真实记录了 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 _安__为__中__心__的__陕__甘__宁__边__区__)_进__行__实__地__采__访__的____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 __中__国__工__农__红__军__以__及__许__多__红__军__领__袖___、__红__军__将__领____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
14.《西行漫记》为什么不因时过境迁、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 ①《西行漫记》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是公认的国际报告文学佳作。 无疑,它有着保持时代特征的强烈的新闻性。真实是它富有特殊魅力的一个 首要和基本的因素。《西行漫记》以作者自己的经历为线索,用具体丰富的 真实材料,向全世界实事求是地报告了“红色中国”的真相。《西行漫记》 是一部忠于客观事实的综合报道,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②《西行 漫记》的作者斯诺很擅长在叙事中穿插自己的评述和评论,调动各种文学手 法对人物和事件做异常生动的描述,《西行漫记》十分注意形象化的描述, 善于捕捉生动的细节。
二、选择题。
6.斯诺是首先把 A 的著作介绍到西方的人之一。
A.鲁迅
B.胡适
C.梁启超
D.闻一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一九三七年十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 A 出版。
A.伦敦
B.纽约
C.中国
D.莫斯科
8.《红星照耀中国》出版的时候,作者正在被国民党控制的上海,想要在 国内公开出版是不可能的。经过修改,将书名改为《 A 》作为掩护出版,
二、连线题。
10.请给来到中国进行国际援助的众多国际友人中最杰出的三位美国记者
和他们记录中国历史的著作连线。
埃德加·斯诺
《续西行漫记》
尼姆·威尔斯
《北行漫记》
哈里森·福尔曼
《西行漫记》
四、名著阅读。 11.在平原地带天气很热,可是在过大雪山时,这些衣衫单薄、气血不旺的 南方战士不习惯于高原气候,冻死不少。更难的是爬荒凉的炮铜岗,他们 可以说是自己铺出一条路出来的,一路砍伐长竹,在齐胸深的泥淖上铺出 一条曲折的路来。毛泽东告诉我,“在这个山峰上,有一个军团死掉了三 分之二的驮畜。成百上千的战士倒下去就没有再起来。” (1)选段文字选自作品《红星照耀中国 》,文中的“我”指的是 埃德加·斯诺。 (2)选取这部作品中的一个主要人物,并说出其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示例:毛泽东,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和责任感,不懈进取的奋斗意识和不屈不 挠的奋斗精神,大公无私、纯朴善良、爱憎分明的性格……(回答合理即可)
是作者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4.《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_纪__实___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 真实记录了自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我国_延__安___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 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的第一手资料, 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__(工___农__)红__军__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 军将领的情况。 5.《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斯诺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 _毛__泽__东__、 _周__恩__来__、_朱__德___、刘志丹、贺__龙____、_彭__德__怀__、_徐__海__东__等以及广大红军战 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 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 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