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系统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300MW机组给水全程控制系统设计
学院自动化学院班级自动化B13 学生姓名学号 2000000000 指导教师邓玮李玉杰职称副教授副教授
起止日期:2014年06月23日起——至2014年06月29日止
沈阳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题目:300MW机组给水全程控制系统设计
学院自动化学院班级自动化B13
学生姓名学号 2000000000 指导教师邓玮李玉杰职称副教授、副教授
课程设计进行地点:教学楼F座619室
任务下达时间:2014 年06 月23日
起止日期2014年06月23日起——至2014年06月29日止
自动化系主任2014年06月20日批准
1.设计主要内容及要求;
(1)给水控制对象动态特性分析;
(2)给水控制系统控制方案设计与原理分析;
(3)控制系统组态图分析;
(4)CAD制图。

2.对设计说明书、论文撰写内容、格式、字数的要求;
(1).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是体现和总结课程设计成果的载体,一般不应少于3000字。

(2).学生应撰写的内容为: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等。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的结构及各部分内容要求可参照《沈阳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执行。

应做到文理通顺,内容正确完整,书写工整,装订整齐。

(3).说明书(论文)手写或打印均可。

手写要用学校统一的课程设计用纸,用黑或蓝黑墨水工整书写;打印时按《沈阳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进行打印。

(4).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装订顺序为:封面、任务书、成绩评审意见表、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

3.时间进度安排;
沈阳工程学院
热工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学院(系):自动化学院班级:自动化B13 学生姓名:
摘要
火力发电厂在我国电力工业中占有主要地位,是我国的重点能源工业之一。

大型火力发电机组具有效率高、投资省、自动化水平高等优点,在国内外发展很快。

给水控制系统是火电厂非常重要的控制子系统。

汽包水位是锅炉安全运行的重要参数,同时它还是衡量锅炉汽水系统物质是否平衡的标志,因此水位控制系统一直受到重视。

本文第二章首先讨论了给水系统的控制任务,介绍了常规水位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以及测量部分、控制器部分和执行器部分的结构。

第三章分析了汽包锅炉给水系统的动态特性,介绍了水位、给水量、和蒸汽量的测量方法,分析了三冲量的扰动对控制系统的影响。

第四章中集中讨论了锅炉水位控制略, 探讨了汽包锅炉在热工控制上的技术特点,具体介绍了单冲量、双冲量和三冲量等控制方式。

关键字汽包水位,三冲量,控制策略
目录
摘要 (I)
第一章绪论 (1)
1.1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1)
第二章给水控制系统原理 (2)
2.1 给水控制系统的任务 (2)
2.2给水调节对象的动态特性 (2)
2.3系统扰动分析 (5)
2.3.1 给水扰动 (5)
2.3.2 蒸汽流量扰动 (6)
2.3.3 燃料量扰动 (8)
2.3.4其他扰动 (8)
第三章电厂300MW机组给水控制系统分析 (9)
3.1 300MW机组给水系统简介 (9)
3.2 MAX1000给水控制画面分析 (10)
3.2.1 MAX1000中CCS画面基本功能介绍 (11)
3.2.2 给水系统主要操作过程 (11)
3.3 给水控制系统的逻辑分析 (13)
3.3.1 给水控制系统逻辑简图 (13)
3.3.2 给水控制系统逻辑分析 (14)
参考文献 (15)
第一章绪论
1.1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火力发电厂在我国电力工业中占有主要的地位,是我国的重点能源工业之一。

大型火力发电具有效率高、投资省、自动化水平高等优点,在国内外发展快。

随着电力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能源和环保的要求,我国的火电建设开始向大容量、高参数的大型机组靠拢。

但是,火电机组越大,其设备结构就越复杂,自动化程度也要求越高。

给水控制系统是火电厂非常重要的控制子系统。

汽包水位是锅炉安全运行的重要参数,同时他还是衡量锅炉汽水系统物质是否平衡的标志。

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大,运行参数的不断提高,对汽包水位的的控制品质要求也会越高,为了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需要采用设计更合理、功能更完善的控制系统,给水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大大减轻人员的劳动强度,汽包水位的稳定性也得到极大的提高,保障了几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为了实现电能生产的“高效‘洁净、经济、可靠、安全”的要求,火电厂汽轮机的参数经历了低压、中压、高压、超高压、亚临界和超临界参数的发张阶段,目前正向超临界参数的方向发展。

1.2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引进亚临界火电机组技术以来,虽在改进、优化和发展取得一定的经验,并使300MW、600MW的亚临界火电机组成为我国火力发电的主力机组,但这种亚临界机组依然存在重大问题,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瓶颈。

因此,借鉴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研究并发展600MW~1000MW超临界火电机组,是提高电机机组的热效率,实现节能降耗和改善环保状况的有效途径。

随着火电机组的参数的提高,水的饱和温度相应提高,气化潜热减少;当压力提高倒22.115MPa 时,气化潜热为零,气和水的密度差也等于零,该压力成为临界压力。

在临界点时,饱和水与饱和蒸汽之间不再有汽、水共存的两相区存在。

当机组工作参数高于这一临界状态参数时,称之为超临界机组。

对蒸汽动力装置循环的理论分析表明,提高循环蒸汽的初始参数和降低循环的终结参数都可以提高循环的热效率。

实际上,蒸汽动力装置的发展和进步一直都是沿着提高工作参数的方向进行的。

超临界火电技术是目前唯一先进、成熟和达到商业化应用的洁净煤发电技术。

随着火电机组容量的提高及参数的增加,机组在启停过程中需要坚实的参数及控制的项目越来越多。

超临界机组锅炉给水控制系统是超临界机组控制系统中的重点和难点。

我国火电机组的单容量不足20MW,平均供电煤耗达到399g(kw/h),比国外先进水平高70~80g(kw/h),高出25%以上,资源浪费严重,从而也加大了对大气的污染。

因此,超临界机组锅炉给水控制系统的研究至关重要。

近年来,我国通过研究超临界机组给水系统并建立了一些超临界火电机组给水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二章 给水控制系统原理
2.1 给水控制系统的任务
给水系统是发电厂热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不间断向锅炉供水。

其中,工质流量大、压力高,对发电厂安全、经济、灵活运行至关重要。

给水泵是给水系统的心脏,为工质的传送提供动力。

传统小容量机组一般采用定速泵配合给水操作平台的方式工作,随着单机容量不断增大,操作平台中调节阀承受的压力差越来越大,节流损失越来越严重,安全性和经济性也就得不到保障。

为此,现代大容量火电机组大都采用变速给水泵,一般采用汽动给水泵作为运行泵,电动给水泵仅在启动阶段或事故情况下使用,正常运行工况下作为备用泵。

对于汽包锅炉而言,汽包水位是锅炉运行的重要指标,保持水位在一定的范围内是保证锅炉安全运行的首要条件,水位过高、过低、都会给锅炉及蒸汽用户的安全操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首先,水位过高,会影响汽包内的汽水分离,饱和水蒸汽将会带水过多,导致过热器管壁结垢并损坏,使过热蒸汽的温度严重下降。

如以此过热蒸汽带动气轮机,则将因蒸汽带液损坏汽轮机的叶片,造成运行的安全事故。

然而,水位过低,则因汽包内的水量较小,而负荷很大,加快水的汽化速度,使汽包内水量的变化速度很快,如不及时的加以控制,有可能使汽包内的水完全汽化。

由于汽包是无自平衡的单容环节,且给水是先经过省煤器,该对象的特点是有延迟、有惯性、无自平衡能力,所以其特性是惯性环节,积分环节和有一定的延迟的组合。

汽包锅炉给水自动控制的任务是使锅炉的给水量适应锅炉的蒸发量,维持汽包水位在规定的范围内,保持汽包水位正常同时保持给水流量稳定。

给水控制对象的被控量是汽包水位H 。

影响水位变化的因素很多,主要的有锅炉蒸发量D 、给水量w 、汽包压力P 、锅炉负荷等。

2.2给水调节对象的动态特性
汽包水位是工业蒸汽锅炉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指标,是锅炉蒸汽负荷与给水间物质是否平衡的重要标志,维持汽包水位正常是保证锅炉和汽轮机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

汽包锅炉给水控制系统的作用是使锅炉的给水量自动适应锅炉的蒸发量,维持汽包水位在规定范围内波动。

其中给水流量和蒸汽流量是影响汽包水位的两种主要扰动,前者来自调节器,称为内扰,后者来自负荷侧,称为外扰。

汽包炉给水控制对象的结构如图3.1所示。

影响水位的因素主要有:锅炉蒸发量(负荷D ),给水量G ,炉膛热负荷(燃烧率M ),汽包压力P 。

控制系统的物质平衡方程为:
dt D G Ddt Gdt dH A )()('''-=-=-ρρ (3-1) 将式(3-1)进一步变换得:
D G dt
dH A -=-)('''ρρ (3-2)
令 '''()C A ρρ=-,则上式变为:D G dt
dH C -= (3-3)
图3.1 给水调节对象
锅炉给水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有以下特点:
(1)由于对象的内扰动态特性存在一定的延迟和惯性,控制系统应考虑采用串级控制方案。

(2)由于对象在蒸汽流量和热负荷扰动时有虚假水位现象,控制系统应考虑采用以主要扰动(蒸汽流量D)为前馈信号的前馈控制,以改善给水控制系统的控制质量。

(3)负荷变化时出现的虚假水位现象是锅炉运行中的必然现象,是无法通过控制给水流量来克服的,只有限制负荷的一次突变量和变负荷速度来减小。

(一)给水流量扰动下水位的动态特性
给水流量是调节机构所改变的控制量,给水流量扰动是来自控制侧的扰动,又称内扰。

给水量流量扰动下水位的阶跃响应曲线如图11-2所示。

当给水流量阶跃增加ΔW后,水位的变化如图中曲线2所示。

水位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表现为有惯性的无自平衡能力的特点。

当给水流量突然增加后,给水流量虽然大于蒸发量,但由于给水温度低于汽包内饱和水的温度,给水吸收了原有饱和水中的部分热量使水面下汽泡容积减小,所以扰动初期水位不会立即升高。

当水面下汽泡容积的变化过程逐渐平衡,水位就反应出由于汽包中贮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的趋势,最后当水面下汽泡容积不再变化时,由于进、出工质流量不平衡,水位将以一定的速度直线上升。

图中曲线1为不考虑水面下汽泡容积变化,仅考虑物质不平衡时的水位反应曲线,为积分环节的特性,曲线3为不考虑物质不平衡关系,只考虑给水流量变化时水面下汽泡容积变化所引起的水位变化,可认为是惯性环节的特性。

在给水流量扰动下实际的水位变化曲线2可以认为是曲线1和3的合成。

图11-2
因此,给水流量扰动下汽包水位的动态特性,可用传递函数表示为:
τ― 迟延时间(s );
ε― 响应速度,即给水流量改变一个单位流量时,水位的变化速度[mm .s -1/(t .h -1)]
τ和ε可由水位阶跃响应曲线上求得,即延长图11-2中曲线2的直线段与时间轴的交点为A ,与纵坐标轴的交点为B ,则
迟延时间 τ=OA
其中 ΔW —给水流量的阶跃值。

当然,也可以采用ε的倒数Ta=1/ε(称为响应时间)来表示水位对扰动响应的快慢。

响应时间的物理意义可定义为;当扰动量为100%(从满负荷突然变化到0),水位(被调量)变化100%所需要的时间。

例一台410t/h 锅炉,其水位的允许最大变化范围规定为200mm ,若已知水位的响应时间Ta 为30s ,则当锅炉在满负荷运行突然停止供水时,汽包水位将在30s 内下降200mm ;或者说,如果锅炉给水流量突然减少1%,则水位将在20s 内下降20mm 。

ε和τ的大小与锅炉的容量及参数有关,容量为410t/h ,参数为9.8MPa 、540℃的高压炉,τ=10s ,ε=0.015[mm .s -1/(t .h -1)] ;对于容量为670t/h ,参数为13.72MPa 、540℃的超高压炉,τ=5~10s ,ε=0.0095~0.0125[mm .s -1/(t .h -1)] 。

由此可见,随着锅炉容量的增大和参数的提高,水位内扰特性的迟延时间减小,对水位H 的控制是有利的。

但是,如果按锅炉容量的增大来计算响应速度(以额定容量的1%来计算)则得到的相对响应速度逐渐增大,说明随着锅炉容量和参数的提高,对水位H 控制的要求也越高。

蒸汽流量扰动下的水位的动态特性
蒸汽流量扰动主要来自汽轮发电机组的负荷变化,属外部扰动。

在蒸汽流量D 扰动下水位变化的阶跃响应曲线如图11-3所示。

当蒸汽流量突然阶跃增大时,由于汽包水位对象是无自平衡能力的,这时水位应按积分规律下降,如图中H 1曲线所示,但是当锅炉蒸发量突然增加时,汽包水下面的汽泡容积也迅速增大,即锅炉的蒸发强度增加,从而使水位升高,因蒸发强度的增加是有一定限度的,故汽泡容积增大而引起的水位变化可用惯性环节特性来描述,如图中曲线H 2 所示,实际的水位变化曲线H 则为H 1和H 2的合成。

由图中可以看出,当锅炉蒸汽负荷变化时,汽包水位的变化具有特殊的形式:在负荷突然增加时,虽然锅炉的给水流量小于蒸发量,但开始阶段的水位不仅不下降,反而迅速上升(反之,当负荷突然减少时,水位反而先下降),这种现象称为“虚假水位”现象,这显然是因为在负荷变化的初始阶段,水面下汽泡的体积变化很快,它对水位的变化起主要影响作用的缘故,因此水位随汽泡体积增大而上升。

只有当汽泡容积与负荷适应而不再变化时,水位的变化就仅由物质平衡关系来决定,这时水位就随负荷增大而下降,呈无自平衡特性。

蒸汽流量扰动下的水位响应特性可用下述近似传递函数来描述:
式中 T 2—H 2曲线的时间常数 )
211(11-∆∆=∆=∆=W H W
OA OB W tg ταε响应速度)
311(1
-∆∆==H W
Ta τε)411(1)()()(22--+==S
S T K s D s H s W OD ε
K2—H2曲线的放大系数
ε—H1曲线的响应速度
上面所述的蒸汽流量扰动下的水位控制对象动态特性,只是从蒸发强度变化对汽泡容积的影响方面定性地说明水位变化的特点。

实际上,改变汽轮机的用汽量引起的蒸汽流量的阶跃扰动,必定引起汽压的变化,汽压变化也会影响到水面下汽泡的体积变化,所以实际的虚假水位现象会更严重些。

炉膛热负荷扰动下水位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
当燃料量扰动时,例如燃料量增加使炉膛热负荷增强,从而使锅炉蒸发强度增大。

若此时汽轮机负荷未增加,则汽轮机侧调节阀开度不变。

随着炉膛热负荷的增大,锅炉出口压力提高,蒸汽流量也相应增加,这样蒸汽流量大于给水流量,水位应该下降。

但是蒸发强度增大同样也使水面下汽泡容积增大,因此也会出现虚假水位现象。

燃料量扰动下的水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11-4所示,它和图11-3有些相似。

只是,在这种情况下,蒸汽流量增加的同时汽压也增大了,因而使汽泡体积的增加比蒸汽流量扰动时要小,从而使水位上升较少。

另外,由于蒸发量随燃料量的增加有惯性和时滞,如图11-4中虚线所示,这就导致迟延时间τB较长。

2.3系统扰动分析
2.3.1 给水扰动
汽包水位在给水流量作用下的动态特性:给水量是锅炉的输入量,如果蒸汽负荷不变,那么给水流量变化时,汽包水位的运动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W W W W u k dt du T dt dh T dt h d T T +=+12221 (3-5)
可以得到汽包水位在给水流量作用下的传递函数为:
)
1()()(21)(01++==S T S T K S T V S H S G W W S W (3-6) 对于中压锅炉,上式中Tw 的数值很小,常常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进一步改写为:
)
1()()(2)(01+==S T S V S H S G S W ε (3-7) 给水量扰动时水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3.5所示。

(a ) 沸腾式 (b ) 非沸腾式
图3.5 给水量扰动时水位阶跃响应曲线
图3.5中曲线(a )为沸腾式省煤器情形下水位的动态特性,曲线(b )为非沸腾式省煤器情形下水位的动态特性。

从物质平衡的观点来看,加大了给水量G ,水位应立即上升,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而是经过一段迟延,甚至先下降后再上升。

这是因为给水温度远低于省煤器的温度,即给水有一定的过冷度,水进入省煤器后,使一部分汽变成了水,特别是沸腾式省煤器,给水减轻了省煤器内的沸腾度,省煤器内的汽泡总容积减少,因此,进入省煤器内的水首先用来填补省煤器中因汽泡破灭容积减少而降低的水位,经过一段迟延甚至水位下降后,才能因给水量不断从省煤器进入汽包而使水位上升。

在此过程中,负荷还未发生变化,汽包中水仍然在蒸发,因此水位也有下降趋势。

2.3.2 蒸汽流量扰动
汽包水位在蒸汽流量扰动下的动态特性,可以用下式表示(假定给水量不变) )(12221D D D D u k dt du T dt dh T dt
h d T T +-=+ (3-8)
则 )
1()()(21)(2++-==S T S T K S T V S H S G D D
S D F (3-9) 上式可通过两个动态环节的并联来等效,即 11)()(2'
')(22++-==S T K S T V S H S G a S D F (3-10) 式中:D a K T T 1'= 12'2/)(T T T K K D D -=。

图3.6 蒸汽量D 扰动下的水位阶跃响应曲线
如果只从物质平衡的角度来看,蒸发量突然增加D ∆时,蒸发量高于给水量,汽包水位是无自平衡能力的,所以水位应该直线下降,如图3.6中H 1(t)所示那样,但实际水位是先上升,后下降,这种现象称为“虚假水位”现象,如图中H(t)所示。

其原因是由于负荷增加时,在汽水循环回路中的蒸发强度也将成比例增加,水面下汽泡的容积增加得也很快,此时燃料量M 还来不及增加,汽包中汽压b p 下降,汽包膨胀,使汽泡体积增大而水位上升。

如图3.7中H 2(t)所示。

在开始的一段时间H 2(t)的作用大于H 1(t)。

当过了一段时间后,当汽泡容积和负荷相适应而达到稳定后,水位就要反映出物质平衡关系而下降。

因此,水位的变化应是上述两者之和,即
12()()()H t H t H t =+ (3-11)
2.3.3 燃料量扰动
图3.7 燃料量扰动下水位阶跃响应曲线
炉膛热负荷扰动即是指燃料量M的扰动。

燃料量增加时,锅炉吸收更多的热量,使蒸发强度增大,如果不调节蒸汽阀门,由于锅炉出口汽压提高,蒸汽流量也增大,这时蒸发量大于给水量,说位应下降。

但由于在热负荷增加时蒸发强度的提高,使汽水混合物中的汽泡容积增加,而且这种现象必然先于蒸发量增加之前发生,从而使汽包水位先上升,从而引起“虚假水位”现象。

当蒸发量与燃烧量相适应时,水位便会迅速下降,这种“虚假水位”现象比蒸汽量扰动时要小一些,但其持续时间较长。

2.3.4其他扰动
以上三种扰动在锅炉运行中都可能经常发生。

但是由于控制通道在给水侧,因此蒸汽流量D和燃料量M习惯上称为外部扰动,它们只影响水位波动的幅度。

而给水量G扰动在控制系统的闭合回路里产生,一般称为内部扰动。

因此,汽包水位对于给水扰动的动态参数是给水控制系统调节器参数整定的依据,此外,由于蒸汽流量D和燃料量M的变化也是经常发生的外部扰动。

所以常引入D、M 信号作为给水控制系统里的前馈信号,以改善外部扰动时的控制品质。

影响水位的因素除上述之外,还有给水压力、汽包压力、汽轮机调节汽门开度、二次风分配等。

不过这些因素几乎都可以用D、M、G的变化体现出来。

为了保证汽压的稳定,燃料量和蒸发量必须保持平衡,所以这两者往往是一起变化的,只是先后的差别。

第三章丰城电厂300MW机组给水控制系统分析
3.1 300MW机组给水系统简介
3.1 给水系统结构图
如图3.1所示,本机给水系统设置2台50%容量、带前置泵的汽动给水泵组和一台50%额定容量带前置泵的电动调速给水泵组。

两台汽动泵为正常运行,电动泵用于机组启动初期给水和正常运行事故备用。

各给水泵出口均设置独立的再循环装置。

其作用是保证给水泵有一定的工作流量以免发生汽蚀。

水泵的最小流量一般是泵设计流量的1/5~1/3,当泵的工作流量小于或等于最小流量时,就应该开启再循环阀门,使给水返回到除氧器给水箱,保证给水泵正常工作。

每条再循环管路上装设一套最小流量调节装置,其调节信号取自前置泵和给水泵之间管路上的文丘里流量计。

从三台给水主泵的中间抽头各引出一根支管,每根管上装一个止回阀和一个闸阀,三根管子最后汇合成一根Φ133×10的总管通往再热器减温器。

三台给水泵的出口管均为Φ298.5×36,在电动闸阀后合并成一根Φ406.4×55的给水总管接往高加。

高加前的给水总管上引出两根Φ133×16管道,一根向汽机高压旁路阀提供减温水,管道设有电动闸阀和气动调节阀;另一根向锅炉过热器提供减温水,管路上设有流量测量装置、气动闸阀温度控制阀和电动闸阀。

三台高加采用带三通阀和快速关断阀的大旁路系统。

三通阀始终保证一路是畅通的。

采用大旁路使系统简化,但高加任何一台故障,三台高加都必须同时切除。

省煤器前设一容量较大的电动闸阀和与其并联的15%容量的旁路调节阀及前后两个闸阀。

小旁路在机组启动初期给锅炉上水和低负荷时用,此时给水量由旁路调节阀开度和电泵转速配合调节。

当给
水量大于一定负荷(20%额定给水量)时切至给水主路,此时给水流量仅靠给水泵转速调节。

3.2 MAX1000给水控制画面分析
丰城电厂300MW机组分散控制系统(DCS)采用的是美国MCS公司的MAX1000产品,图3.2所示为给水全程控制系统设计方案的SAMA图,结合该SAMA图,利用MAX1000系统应用处理器提供的系统软件工具,可完成符合控制策略的组态工作。

它采用电动给水泵及调节阀相结合的方式控制汽包水位,根据负荷指令(蒸汽流量)控制给水流量,能在不同负荷下保持汽包水位为给定值。

3.2 锅炉给水全程控制系统图
3.2.1 MAX1000中CCS 画面基本功能介绍
在主菜单上部或任一画面的底部点击CCS 菜单按钮,可进入CCS 系统主菜单,单击其中任一菜单按钮,即可进入相应CCS 闭环控制画面。

CCS 系统画面由操作器控制面板组成,如图3.3所示,在各操作面板上,主要有以下显示操作量:
PV :过程变量,以数值及棒图显示;
SP :设定值,以数值及指针显示;
DMD :操作指令量,以数值及棒图显示;
OUT :控制器输出,以数值及棒图显示;手动状态下点
击可弹出一对话框,可使操作员键入对控制器输出的期望值;
DEV :控制器输出与阀位反馈间的偏差,以指针显示;
SP 、SP Bias :设定值或设定值偏置值的组合框显示,在其内
以数值形式显示设定值或设定偏置。

在其上点击,可弹出一对话框,
允许操作员键入控制器的设定值或设定值偏置;
自动按钮 :点击该按钮进行控制器向自动方式的切换,当
控制器为自动方式时,该按钮以亮色显示。

手动按钮:点击该按钮进行控制器向手动方式切换,当控制
器为手动方式时,该按钮以亮色显示;
LOC 按钮;点击该按钮进行控制器向本地方式切换,当控
制器为本地方式时,该按钮显示“LOC ”,此时只能在盘台硬手操上
操作。

控制器输出手动增减按钮:当控制器在手动状态下,单击这
两个按钮,可以一定的步距值增减控制器的输出,当阀位反馈为关
到位时,减按钮为亮色,开到位时增按钮为亮色。

设定值/偏置值增减按钮:可以一定的步距值增减控制器的
设定值或偏置值。

每个CCS 画面中都有一组切换画面区域,使操作员切换到任一CCS 画面。

3.2.2 给水系统主要操作过程
⒈锅炉上水前的准备
开启高加出口电动阀,出口阀全开后开启进口三通阀,高加水侧投入。

打开电泵中间抽头阀。

就地开启电泵再循环隔离门。

CCS 将电泵最小流量再循环调节阀投自动。

开启电泵辅助油泵,并投入联锁。

查除氧器水位正常,水位调节正常。

开启电泵前置泵进口电动门,准备启动电泵给锅炉上水。

⒉锅炉点火冲转后,升负荷
负荷升至60MW 时开启四抽电动总门及逆止门,做汽泵A 、B 启动前的准备。

就地开启汽泵最小流量再循环隔离门。

CCS 将最小流量再循环调节门投自动。

打开汽泵前置泵进口阀,启动前置泵,检查前置泵电流及出口压力正常。

如图3.4,给水控制1画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