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江苏扬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年江苏扬州中学高一
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试题
高一地理
一、选择题:共55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

(30小题,每小题分,共45分)
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调整与该国人口增长状况有密切关系。

表1为“世界部分国家法
1.表1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与其他三个国家不同的是
A.瑞士 B.巴西 C.英国 D.意大利
2.影响人口增长的根本因素是
A.养老金制度 B.医疗卫生条件 C.婚姻生育观 D.生产力发展水平
3.老少比=
65
014
老龄(岁以上)人口数
少儿(岁)人口数
×100,表2是2009年四个国家人口统计数据,其
中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表2
A.波兰
B.西班牙
C.白俄罗斯
D.匈牙利
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只生
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
实施“单独二孩”政策, 2016年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图1是
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2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
规模预
测图。

读图回
答4~5
题。

4. 1980
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C.人口增速持续减慢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5.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图1图2
A .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下降
B .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C .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 .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6~7题。

6.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7.“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 土地资源浪费
B. 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 城乡协调发展
D. 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

据此回答8~9题。

8.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是
A.地区间经济水平的差异
B.地区间就业机会的差异
C.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
D.地区间投资政策的差异 9.“生活方式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缓解人地矛盾
B.改善环境质量
C.降低住房价格
D.带动服务业发展
表3生活类型 富裕型 小康型 宽裕型 温饱型 可承载人口(万人)
85 358
93 894
104 330
117 370
10. 由表3可以看出
A. 土地人口承载力具有相对确定性
B. 土地人口承载力小于土地的人口合理容量
C. 生活消费水平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D. 土地人口承载力与生活消费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 11. 提高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正确途径是
① 控制人口数量 ② 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 提高人们消费水平 ④ 提高对外开放程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图3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北
美洲人口变化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12~13题。

12.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 .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 .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 .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 .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13.图中代表欧洲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图4为我国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准是 A. 城市人口总量 B. 城市用地规模
C. 二、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
D.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15. 对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及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19501970
1990
2010世①
② ③ ④ 人口死亡率图3
50
40
30 20 10 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20 30 30 20 10 0 人口出生率图4
图7
A. 目前城市人口数量超过农村人口
B. 城市化水平一直呈加速上升趋势
C. 农村人口总量持续上升
D. 劳动力不足是当前最突出的人口问题
图5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完成16~17题。

16. 图中
A. 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 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C. 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
D. 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

17. 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的主要变化有
A. 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 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 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
D. 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玉门,诞生了中国的第一个油田。

然而,现今的玉门,石油枯了,人口少了。

图6为玉门位置示意图。

阅读材料完成18

19
题。

18. 玉门人口数量的变化表明 A. 资源数量决定人口容量的大小 B. 资源开发程度决定人口的增长 C. 资源枯竭必然导致人口的减少 D. 资源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19. 玉门城市的变迁,对我们的警示是 A. 汲取玉门教训,不新建资源型工业城市 B.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基础是矿产资源 C. 干旱的自然环境,城市无法可持续发展 D. 产业结构单一,不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图7
为某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示意图,读图回答20题。

20.下列有关该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工业化与城市化增长趋势完全同步 B. 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
C. 该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D. 第三阶段该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第三产业
21.表4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

由此可判断该年国家 中国*
印度 德国 美国 人口数(百万人)
1 338 1 155
82 307
比重(%)
17
8
*不含台湾的统计数据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
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
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
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
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温度减去城市郊区温度所得数值。

图8为“我国某地城区与郊区地表温度的季节变化图”。

读图回答22~23题。

22.该地城市热岛强度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3.影响城区与郊区温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面状况 B.气压分布 C.降水量 D.地下径流
2016年8月20日,央视《新闻联播》点赞扬州生态公园体系建设。

据报道,近年来扬州建设生态休闲公园80多个,已有60个投入使用。

它们美化环境、降解污染、增强调蓄能力。

24.建设生态休闲公园,对地理坏境产生的影响还有
A.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
B.减轻土地资源压力
C.减缓地面沉降
D.减弱酸雨污染
图9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图中黑圆圈代
表城市等级。

读图回答25~26题。

25.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由甲图到乙图变化过程的
叙述,错误的是
A. 城市规模扩大
B. 城市化水平提高
C. 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D. 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26. 从甲图到乙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和现
象有 A.城市郊区的种植业比重不断上升 B.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质量下降 C.大量的城市人口向农村迁移
D.出现 “热岛”现象,不利于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2014年12月12日14时32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

图10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线路及沿途受水城市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27题。

27.下列关于图中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平顶山城市等级比许昌低
B. 北京服务范围比石家庄大
C. 郑州服务种类比天津多
D. 南阳距北京最远,所以等级最低
2017年4月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的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

读图11雄安新区及
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分布图,完成28~30题。

28. 与天津市相比,秦皇岛市 A. 城市等级高 B. 服务水平高 C. 服务范围广 D. 服务种类少 29. 为促进京津冀城市协同发展,可采取的措
施是
A. 促进人口向京津集中
B. 将传统产业全部转移至其他地区
C. 加强城市职能分工与协作
D. 健全各城市产业结构,开展同行竞争 30.下列不属于...雄安新区建设意义的是 A.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B.缓解
北京交通拥堵等问题
C.促进河北经济社会发展
D.减缓京津冀地区城市化进程

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 雄县
安新
容城 雄安新区 廊坊市
地,涉及河北省3县及周 边部分区域,是继深圳和 浦东之后又一个具有全国
意义的新区。



图14
(二)双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

(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图12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

据此回答31题。

31.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 D.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图13是2000~20103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图(不含港澳台数据)。

读图回答32题。

32.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
A .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
B .东部省区人口数量都增加
C .中部大多数省区人口数量减少
D .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区最多
图14为东北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第33题。

33. 20世纪50~70年代(改革开放前),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

A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B .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C .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D .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图15是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镇带规划示意图。

读图回答34~35
题。

34.乌鲁木齐以西城镇带已初步形成,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 A .公路与铁路的兴建 B .山麓地带水源较丰富 C .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 D .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 35.该区域城镇的特征有
A .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
B .城市等级越低,城市密度越小
C .乌鲁木齐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
D .昌吉市的服务范围包含石河子市的服务范围



男 女 (岁) >100
90-94 80-84 70-74 60-64
50-54 40-44
30-34 20-24
10-14
0-4 5.00 3.00 1.00 1.00 3.00 5.00 2010年年上海人口金字塔 (%) 1990—2000年 2000—2005年 2005—2008年
1990~2008年上海不同区域常住人口年均增量
(单位:万人/年) -10 0 10 20 中心城
核心区 中心城
边缘区 近郊 远郊
二、判断题:请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

如果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涂黑;如果你认为错误,则将“×”涂黑。

(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36.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37.一般来说,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

38.环境人口容量与资源丰富程度、生活消费水平等呈正相关的关系。

39.城市化水平越髙,城镇数量越多,城市环境问题就越突出。

40.城市等级越高,其服务范围越广、数目越少。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40分。

41.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为2010年上海人口金字塔图,图17为1990年~2008年上海不同区域常住人口
年均增量示意图。

材料二: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

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有学者估算
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表5)。

随着
表5 上海市人口容量的估算(万人)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水资源限制的人口容量
经济发展限制的人口容量 综合常住人口容量 ~1870 ~1935
~2000
(1)2010年上海人口年龄构成中0~14岁少年儿童约为____%。

(2分)
(2)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这标志着上海已出现________现象。

针对该现象的应对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3)根据2010年上海人口年龄构成,说明上海劳动人口数量特点____,并分析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有利:____ 不利:____。

(3分)
(4)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人口在地域分布上也有较大的变化。

1990年至2005年,上海中心城核心区人口_______,近郊和远郊人口___________,出现___________现象。

随着上海旧城改造和环境改善,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变化出现了新的趋势,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

(4分) (5)运用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水资源方面:____、____。

经济发展方面____。

(3分)
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1分)
材料一 2016年9月国家印发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
建沿江
图16
图16 图17
绿色发展轴,描绘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

材料二图18为长江经济带及三大城市群示意图。

(1) 长江经济带最突出的优势运输条件是____。

(2分)
(2) 长江经济带的三大城市群中,规模最大的城市群是___,其中心城市是____,二级城市有___、杭州,扬州则属于___级城市,扬州与上海的服务两城市服务范围的关系类似于图19中的__ (6分)
(3) 长江经济带发展成为中国最大、世界知名的经济带有哪些优越的社会经济条件
____、_____(2分)
(4) 为建设沿江绿色发展轴,长江上游地区可采取措施的措施有:____;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减少污染和排放、加强环境整治等。

(1分)
4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材料一2014年10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

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表6)。

表6
材料二图20为某年江苏省城市地价及省辖市中心城市常住人口示意图。

(1)按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江苏省13个省辖市可分为_____类______档,其中特大城市有______个。

(3分)
(2)苏州的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主要由于_____、_____。

(2分)
(3)图中有三个地价高值区,从城市职能看,南京为________;从接受大城市辐射看,苏州________;从交通区位看,南通________,所以地价较高。

对苏州和南通地价影响最大的城市是________。

(4分)
(4)影响江苏省内各城市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

(2分)
图20
图19
扬州
上海
(5)由于苏北与苏南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江苏省内人口迁移的流向为:______,其对苏北地区的影响有哪些有利:____ 不利:____。

(3分)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试题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5分
1-30,单选每题′×30=45′分;31-35,双选每题2分。

41.(15分)
(1)8% %~%均可〕(2分)
(2)严重老龄化完善社会养老机制适当放宽计划生育政策;(3分)
(3)人口数量特点:劳动人口比重偏大。

(1分)
影响:有利:劳动力资源丰富;社会需求旺盛。

(任答一点 1分)
不利:住房、就业等压力大。

(任答一点 1分)
(4)减少(1分〕大幅增加(1分)郊区化(1分)人口增加(l分)
(5)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索,其中水资源的影响最为明显:上海应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

(任答两点 2分)
科学技术水平越高,经济越发展,其人口容量越大:上海应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1分)
42. (11分)
(1) 廉价的长江(内河)运输(2分)
(2) 长三角城市群上海南京四(各1分) A(2分)
(3)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社会经济发达;产业基础雄厚;水陆交通便捷;国家政策扶持;市场广阔等(任两点 2分)
(4) 植树造林,保护天然植被 (意思相近给分 1分)
43.(14分)
(1)2(1分) 3(1分) 2(1分)
(2)经济发达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外来务工人员多(任答两点得2分)
(3) 省会城市临近上海濒江临海上海(各1分)
(4)经济发展水平(1分) 城市人口规模(1分)
(5)苏南到苏北(1分)有利影响: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利于提高经济收入;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任答一点 1分)不利影响:人才和劳动力的外流;留守儿童问题(任答一点 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