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能力提优测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能力提优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1.“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火星。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选填“能”或“不能”)用超声波对“天问一号”发送指令,原因是。
2.考场内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产生的。
考试期间,考场周边禁止施工,这种措施属于在减弱噪声。
3.如图所示,“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
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4.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图所示的思维导图就是其中的一种。
请填写出序号对应的内容:① ;② ;③。
5.北京时间2022年9月5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通过接收到的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测定我国四川泸定县发生
6.8级地震,人耳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波。
当人在雪山中大声说话时,可能诱发雪崩,这是因为声能传递。
6.某人站在以5m/s的速度正对着悬崖行驶的船上,朝着远处的悬崖高喊一声,经过2s后听到回声,若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则从人发声到听到回声的过程中,船行驶的距离为 m,人听到回声时,船离悬崖的距离为 m。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
7,国庆期间,小明一家随旅游团前往太行山旅游。
在太行山景区,导游利用扩音器讲解太行山革命斗争历史。
导游用扩音器讲解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声音的音调
B.改变声音的音色
C.增大声音的响度
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8.在中考体育100米测试中,发令枪一响,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冲出起跑线,这个场景说明()
A.枪声以波的形式传播
B.枪声能传递信息
C.枪声属于噪声
D.枪声能传递能量
9.如图,这是“歼-15”战机在辽宁舰上起飞时的情景,指挥员在指挥时要戴防噪声耳罩,这是为了()
A.防止噪声的产生
B.检测噪声的强弱
C.减小噪声的传播速度
D.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10.如图,这是某早教智能机器人,它可以用简单的语言与小朋友交流。
关于机器人的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机器人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器人的声音与小朋友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D.机器人与小朋友交流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11.如图所示,这是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者的音色不同
B.甲、乙、丙三者的响度不同
C.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
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
12.如图,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发出的声音不同。
对此同学们提出了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A.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酒杯发出不同的声音
B.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
C.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改变
D.音调和水量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13.在2021年央视春晚,张也和周深演唱了《灯火里的中国》,甜美的歌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于其中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张也演唱时,歌声是由张也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B.歌声是通过电线传入观众的耳朵的
C.观众主要依靠音调来区分刘涛和张也的声音
D.周深的声音比张也的声音传播速度快
14.如图所示,在A、B、C、D四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
A.敲打D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快
B.用嘴依次吹瓶口,A瓶的音调最高
C.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D瓶的音调最低
D.用嘴吹气时,声音是由瓶中水柱振动产生的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第15小题12分,第16小题18分,共30分)
15.小华想比较几种材料(毛衣、报纸、棉花、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器材:音叉、收音机、机械闹钟、鞋盒。
(1)
本实验中,适合作为声源的是。
(2)小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再盖上盒盖,他设想了两种实
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外,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下面的表格是为A 、B 两种方案设计的,其中与方案B 对应的是表 (选填“一”或“二”)。
(4)分析表中两种方案设计得到的实验数据,由此得出待测材料隔声性能最好的是 。
16.吉他演奏会上,小组同学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经
过讨论,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找到如下表所列的6种规格的琴弦以及专门测量声音频率的仪器。
(1)为了验证猜想1,应控制琴弦的 和材料不变,改变琴弦的 ,所以应选用编号为A 、B 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 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3,请在表中填入所缺数据。
(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还与琴弦的另一个因素有关,你认为另一个因素应当是琴弦的 。
四、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17.汽车向放置在路边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信号(超声波),如图所示,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6s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
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 ,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 。
(超声波的速度是
340m/s)
(1)求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2)求汽车的速度。
(3)已知此路段限速80km/h ,则该汽车在此路段有没有超速?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不能 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振动 声源处
3.产生 传播
4.响度 频率 音色
5.次声波不能能量
6.10 335
二、选择题
7.C 8.B 9.D 10.B 11.A 12.D 13.A 14.B
三、实验探究题
15.(1)机械闹钟 (2)B (3)二 (4)泡沫塑料
16.(1)长度横截面积 (2)C、E (3)100 1.1 (4)松紧程度
四、计算题
17.解:(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调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
s1=1
2vt1=1
2
×340m/s×0.6s=102m.(3分)
(2)第二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s2=1
2
vt2= 1
2
×340m/s×0.5s=85m,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的距离s=s1-
s2=102m-85m=17m,汽车行驶17m所用的时间t=0.9s−1
2×0.6s+1
2
×0.5s=0.85s,汽
车的速度v
车=s
t
=17m
0.85s
=20m/s=72km/ℎ.(5分)
(3)因为72km/h<80km/h,所以该汽车在此路段没有超速。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