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任务驱动型作文”:“出名趁早”还是“大器晚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任务驱动型作文”:“出名趁早”还

是“大器晚成”

【XX四川省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啊!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美国一位活了101岁的老奶奶,叫“摩西奶奶”,76岁开始绘画,80岁举办画展,轰动美国,享誉全球。摩西奶奶说:“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对一个真正有追术的人来说,生命的每个时期都是年轻的、及时的。

这三个人说的话,你认为哪一句更有道理?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判断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备考哲理‖晚成,是人生的压轴大戏

有一些人,他们注定要在别人大红大紫时,籍籍无名,直到他人声名渐远时才开始崭露头角,进而名声大噪,成就一段大器晚成的佳话。

大千世界,每个人的人生路肯定不同。而对于那些努力向成功迈进的人来说,因经历与机遇的不同,成功的时间往往也不同。年少得志的人固然不在少数,但也有很多事例告诉我们,年轻时的不得志与挫折、磨难,并不会影响坚持者的大器晚成。

——姜尚

因为年代太久远,姜尚的生卒年不可考。传说他活了100岁,但这毕竟只是传说。不过说姜太公大器晚成那是肯定没问题的。很有代表性,也很有传奇性,不过可能没几个人有这样的运气。当然自己的实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姜尚年轻时曾在商都朝歌宰牛卖肉,又到孟津做过卖酒生意。他虽贫寒,但胸怀大志,勤苦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直

到暮年,终于遇到了施展才华之机。姜尚在辅佐周文王期间,为强周灭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内外政策。周文王死后,武王姬发继位,拜姜尚为国师,尊称尚父,姜尚继续辅佐周国朝政。武王十一年,武王举兵伐纣,在牧野大获全胜。周朝建国之后,姜尚因灭商有功,被封于齐,都城营丘。

素材点拨:中国励志故事有句老话“太公八十遇文王”,很可能夸张了。不过我记得在哪里看过,说姜尚72岁被拜为国师,可信度就高些。无论是八十遇文王,还是七十而拜相也好,姜太公的故事足以勉励我们每一个人。

——重耳

为了避难,43岁的晋文公开始过着流亡的生活,可以说是颠簸流离,尝尽了苦难。这位在外辗转19年才得以回国,随即称霸中原的春秋霸主,他的人生充满了励志传奇故事。

公元前656年,重耳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离开了晋国都城绛,到蒲城,他父亲晋献公派勃鞮谋杀重耳,重耳爬墙

侥幸逃走,开始了流亡生活。在外漂泊19年的晋文公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先后投奔了齐、曹、楚、秦等国,有的国君对他礼遇有嘉,有的却是冷言冷语。直到公元前636年秦穆公护送重耳回晋国,重耳即位,才有了称霸的晋文公。

素材点拨:晋文公作为春秋五霸之一算是中学生比较熟悉的素材,但了解得更多的关于他城濮之战中退避三舍的典故,而这个成就霸业的老男人却是绝对的大器晚成。

——刘邦

刘邦应该算是典型的大器晚成的人。除了运气出奇的好,他也有自己过人之处。秦二世元年九月,刘邦在沛县聚众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称沛公。此时的刘邦已是47岁“高龄”了。47岁在今天想创一番事业也觉得自己老了,但在XX多年前47岁的人已经相当于今天67岁的人。何况还是从一个县里的小干部到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差距。

但刘邦的革命事业进展非常迅猛。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便进抵霸上。秦灭后,刘邦入关,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

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因此受到人民的欢迎。项羽击溃秦军主力后,刘邦听从张良的意见,亲至鸿门,卑辞言好。项羽封刘邦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刘邦不甘心革命的胜利果实被项羽独占,率军东出,发动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汉王五年冬,刘邦约韩信、彭越等人率军围楚军于垓下。项羽率部突围,至乌江自刎。当年二月,刘邦即帝位,初建都洛阳,不久迁至长安,史称西汉。

素材点拨:一般说“从奴隶到将军”表示一个人的飞跃,而刘邦8年时间就完成了“从亭长到皇帝”的跳跃,这当中靠的不只是运气,还有持久的忍耐与过人的实力。

——苏洵

据说苏洵年轻时,读书不努力,糊里糊涂地混日子,常和一帮“狐朋狗友”赛马、游山玩水,直到二十七岁方有觉悟,于是发愤学习。学了一年多,自以为差不多了,就去考进士,结果没有考中。这才使他认识到,学习并不容易,要得到成果非下苦功夫不可。从此,他谢绝宾客,闭门攻读,

夜以继日,手不释卷。如此发愤攻读了五六年,终于文才大进,下笔如有神,顷刻数千言。

仁宗嘉佑元年,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欣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认为可与贾谊、刘向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因而文名大盛。嘉佑五年,任为秘书省校书郎。

素材点拨:苏洵后学的典故也光为人知,但很多人只知大概不知细节,其中最关键之处就是他自以为读书差不多的时候却受挫,进而发现读书之不易。而从苏洵身上我们还要看到,作为后学的大器晚成型人才,苏洵的成功还与其个人天资有关,否则单凭不足十年的苦读一般人是不可能达到苏洵一样的水平的,考生亦可以从这个角度对“大器晚成”这一话题多维度思考。

——齐白石

这位在近代中国画坛享有盛名的艺术大师也是起步晚、基础差。齐白石从小家境贫困,世代务农,仅在12岁前随

外祖父读过一段私塾。他砍柴、放牛、种田,什么活都干,12岁学木匠,15岁学雕花木工,挣钱养家。27岁才开始正式学画画。这个时候所有人恐怕连他自己也不会想到,日后会成为一代大师,获得一连串的荣誉。

齐白石什么时候可以称的上“成”字不太好说,我想在他中青年的时候已经小有名气,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在56岁后开始大胆突破自己,转变画风后才从此声名大振。

素材点拨:齐白石的大器晚成主要是体现在起步晚和画风转变两个方面,然而归根结底还是敢于尝试这一品质。因此,齐白石这一素材与60岁才开始画画的老奶奶一样,用来论证同一个主题——只要喜欢,什么时候开始都不会晚。

国外大器晚成名人

——塞万提斯?萨维德拉,68岁写完《堂吉诃德》。

——林肯,经过多次竞选,其中10次竞选都以失败告终,51岁时当选总统,55岁连任美国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