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发展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发展历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以社会群体为主体创造、发展、传承并在不断的实践中持续演变
的各种非物质的文化现象。
如口头传说、表演艺术、社会实践、风俗习惯等。
保护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类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元性,传承并展示各国的独特文化之美。
下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发展历程。
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初,出现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早期理论探索。
以日本为代表的民族学和民俗学研究者开始关注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提出了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概念。
他们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与传统民族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时代性,应该得到保护和传承。
上世纪60年代,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意识逐渐扩展到国际层面。
196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构,专门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此后,各国开始加强交流合作,共同保护和传承非
物质文化遗产。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全球化过程中,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衰退和失传
的危险,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保护和传承。
新的科技手段和传媒平台的出现,为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各国纷纷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投入,通过数字化、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在线展
示和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起步探索、国际合作、深入推进和现
代化发展四个阶段。
从最初的理论探索到国际间的合作交流,再到国内外各种研究机构和
学术团体的成立和政策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逐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面临的挑战和任务依然繁重,只有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合作、加大投入,才能真正实现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