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学习与野外活动有关的8个词语。

2.认识11个生字。

3.通过演一演的方式,体会3组动词的不同意思。

4.能联系日常生活,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说句子。

5.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有的左边窄,右边宽;有的左边宽,右边窄。

6.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7.背诵古诗梅花。

8.阅读企鹅寄冰明白故事中的科学常识,体会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点】
1.联系生活,学习与野外活动有关的8个词语。

2.认识11个生字。

3.通过演一演的方式,体会3组动词的不同意思。

4.能联系日常生活,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说句子。

5.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有的左边窄,右边宽;有的左边宽,右边窄。

6.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7.背诵古诗梅花。

8.阅读企鹅寄冰明白故事中的科学常识,体会阅读的乐趣。

【课前准备】PPT、希沃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联系生活,学习与野外活动有关的8个词语。

2.认识11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趣味识字
出示课件1、2:
1.教师导入:孩子们,你们喜欢登山吗如果去登山,你们会准备些什么呢〔教师板书:语文园地一登山准备〕
出示课件3:
2.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答复相机出示物品图片,图片上标注物品名称和拼音,并领读对应的词语。

出示课件4:
3.课件集中出示“手套、帽子、登山鞋、运动裤、地图、水壶、帐篷、指南针〞物品名称,引导学生练读词语。

〔1〕大声读出这些物品的名称,读不准的字和词读一读拼音。

〔2〕同桌合作,互读词语,互相纠正字音。

〔3〕集体交流,教师随意指词语全班齐读。

〔4〕小老师领读,指名读。

出示课件5:
〔5〕出示单个生字,去掉拼音,请同学们读一读,男女生比赛读,指名读。

4.拿出课前准备的生字卡片,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1〕前后四人为一小组,组员逐一认读字卡上的生字,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可以互相帮助识记。

〔2〕组长在小组内展开“开火车认字〞游戏,将同学认读不准的生字集中在一起。

〔3〕小组成员商议,怎样记住这些难记的生字,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

〔4〕小组成员一同朗读生字卡片,并展开扩词游戏。

5.语言交流:你在野外观察大自然时是怎样使用这些物品的,在使用这些物品时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用一两句话告诉大家,要注意用上这些词语哟!〔教师板书:登山趣事〕【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登山准备
登山趣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演一演的方式,体会3组动词的不同意思。

2.能联系日常生活,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说句子。

【教学过程】
一、体验辨析,应用字词
出示课件6:
1.游戏活动:选择两组同学台前表演“穿衣服〞和“披衣服〞,其余同学观察他们的动作,并评议他们的表演是否准确。

〔教师板书:穿、披〕
2.教师小结:“穿〞衣服,通常指将胳膊伸进衣服袖子中,衣服完全贴在身上;“披〞衣服,通常指衣服覆盖在肩背上。

3.小组活动,运用动作表演来区别“迎上去〞和“追上去〞,“甩甩头〞和“摇摇头〞。

〔教师板书:迎、追甩、摇〕
4.请小组同学上来为大家表演。

出示课件7、8、9:
5.全班交流:互相说一说,每组加点词的不同意思。

迎:两个人方向相对;追:两个人的方向相同。

甩头比摇头力度更大。

6.教师小结:词语所用的动词不同,表示的动作也不相同。

7.回忆交流:你在生活中做过这些动作吗回忆当时的情景说一两句话。

8.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10:
9.引导学生大声朗读句子。

10.语言训练。

训练一:你的脾气是什么样的模仿例句说一说。

训练二:你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用上“有时候……有时候……〞说一说。

出示课件11:
11.学生自由朗读句子。

12.学生观察例句二,你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了吗(利用4个“在〞字构成了一个排比句)
出示课件12:
13.语言训练:请你观察课件中插图,模仿例句完成练习。

〔教师板书:在……在……在……在……〕
训练一:我在________跑步,在________唱歌,在________看书,在________做游戏。

(课件出示与习题对应的插图)
训练二:小猫在________,在________,在________,在________。

(课件出示小猫在河边钓鱼、在床上睡觉、在草地上捉蝴蝶、在餐厅里吃饭的插图)
训练三:联系自己的生活,运用四个“在〞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穿、披
迎、追
甩、摇
在……在……在……在……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有的左边窄,右边宽;有的左边宽,右边窄。

2.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3.背诵古诗梅花。

【教学过程】
一、比照差异,指导书写
出示课件13:
1.课件播放:“作〞“法〞“都〞“别〞,我们要认真观察,看看怎样将这4个字写得工整美观的。

2.集体交流:这四个字有什么特点
预设: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3.再次观察:左右结构的字,书写要求一样吗
预设:有的左窄右宽,有的左宽右窄。

4.教师小结:汉字不只是一种符号,左右局部在穿插避让中更蕴含着一种和谐的美。

下面,请同学观察这些字的占格,教师边讲解在黑板上示范:〔板书:作、法、都、别〕。

5.学生仔细观察书中范写,看清楚每一个字哪一局部宽,哪一局部窄,然后描红。

6.教师在学生描红的过程中拍下几个同学的坐姿和执笔姿势,利用多媒体播放,引导学生交流评议,稳固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

7.学生自主练习,注意坐姿端正,握好笔。

8.利用投影仪展示作品,引导学生针对生字各局部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主笔书写的长短进行点评。

9.教师小结:要想把字写得美观,不仅笔顺要正确,同时要注意各局部的占位、主笔的长短等,这样才能把字写得美观、大方。

二、诵读古诗,日积月累
出示课件14:
1.咱们接着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梅花的古诗,〔教师板书课题:梅花〕,齐读课题。

2.教师范读古诗。

3.教师播放古诗梅花的动画视频,会读的同学可以跟着视频一起诵读。

4.学生自由读古诗,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得通顺、流利!
5.指名读诗文,教师相机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6.教师与学生配合读诗,指导学生读准每个字音、停顿、节奏!
7.人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了这么多遍古诗,你从古诗中看到了什么画面
8.学习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单独开。

通过诵读这两句诗,体会一下梅花不怕冷的品格。

9.学习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那一朵朵梅花被雪压住了,诗人王安石是怎样发现它们的请用诗中的句子答复。

谁愿意来读读这两行诗
出示课件15:
10.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两句诗要告诉我们什么通过朗读体会梅花的洁白和幽香。

11.同学们,你们喜欢梅花吗为什么让我们读出对梅花的喜爱!
12.师朗读:请你们闭上眼睛,认真听老师读诗,想象画面。

13.生朗读: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朗读,再次把我们带到那个梅花开放的地方
14.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读诗的吗〔摇头晃脑地读〕我们一起站起来,学一学古人,用你的表情,用你的动作来表演这首古诗。

15.齐声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作、法、都、别
梅花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企鹅寄冰明白故事中的科学常识,体会阅读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小动物呀以前我们学习了多篇和动物有关的课文,你能回忆一下吗
出示课件16: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跟企鹅和狮子有关的童话故事。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企鹅寄冰〕,大家齐读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狮子和企鹅,看看它们之间发生了怎样一段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出示课件17:
教师明确读文要求:
〔1〕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序号。

〔2〕圈出课文中遇到生字,划出课文中遇到的生词。

〔3〕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开火车读课文
出示课件18:
教师提出要求:现在请同学们来开火车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有趣故事
3、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19:
〔1〕狮子大王不停地叫着:“热啊,热啊。


读出烦躁、酷热难耐的语气。

〔2〕河马说:“听说在南极有一种很冷很冷的东西,叫做冰。

〞注意语气停顿,读出不确定的语气。

〔3〕狮子大王听了,立刻给南极的企鹅写了一封信。

抓住“立刻〞换词理解,读出狮子大王迫不及待的语气。

〔4〕“我请你寄块冰来,你为什么寄来一袋水〞
读出狮子疑惑和生气的语气。

〔5〕企鹅连忙把箱子翻开:“这明明是冰嘛,怎么说是水呢〞
读出企鹅疑惑不解的语气。

【设计意图】:〔明确读书的要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益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积累识字经验,体会识字规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读准确生字词。


三、细品课文
教师引导:同学们读得可真有趣啊,那接下来就一起和老师走近故事去看看吧!
1、轻声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
〔1〕企鹅给谁寄冰为什么要给它寄冰圈出来。

〔2〕从哪儿寄到哪儿用直线划出来。

2、交流分享
教师相机板书:〔企鹅——南极狮子——非洲〕
3、了解南极和非洲的气候特点
南极和非洲的气候怎么样在文中用曲线划出来。

教师板书:〔南极冰天雪地非洲炎热〕
4、同桌互读课文第4-9自然段,思考:
〔1〕冰寄到了吗
〔2〕到底是谁寄错了为什么
〔3〕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出示课件20:
5、交流分享
〔1〕企鹅给狮子大王寄冰,从南极寄到非洲,狮子大王没有收到冰,却收到了一袋水。

〔2〕谁都没有寄错。

因为南极非常冷,水就结成了冰;而非洲非常热,冰就化成了水。

〔3〕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随温度的变化冰可以变成水,水也可以变成冰。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边读边思考,能培养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阅读的好习惯。

四、拓展升华,说话练习
出示课件21:
教师引导:接下来请大家写封信分别寄给狮子和企鹅,来帮助他们解开疑惑吧!
1、狮子大王:
您好!企鹅小弟寄给你确实实是一块冰,只是因为您住的非洲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企鹅小弟:
你好!狮子大王收到确实实是一袋水,只是因为你住的南极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企鹅寄冰
企鹅狮子
南极冰天雪地非洲炎热
【作业设计】
1.把古诗梅花背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把企鹅寄冰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1、识字环节,借助生字卡出示生字学生认读、进行识字游戏“开火车〞,采用不同形式进行熟读字词,稳固效果好。

2、梅花这首古诗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前根底好的同学早已熟读成诵,但是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却十分浅薄,机械的诗意理解只能是“蜻蜓点水〞,而多媒体动画产生的情境却生动地再现了古诗内容。

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欣赏中就理解了诗意,领悟到了诗情。

缺乏之处:书写练习时,对形声字和偏旁部首的总结不够明显、到位,没有强调写字的姿势。

学生出错了没有及时指正,没有适当的范写纠错。

改进措施:今后的课堂上,我要努力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表达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设计行之有效的问题,时时处处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让他们读,让他们想,让他们说,尽量提供一个让学生展示的平台,在学生需要的时候,适当点拨一下,巧妙引导。

自主探究环节,我认为要鼓励孩子多说,敢于表述自己的见解,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在一个问题上,有自己的立场。

有遗憾就会有思考,有思考就会有进步,我会在不断的反思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