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徐长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悟大师的教学艺术---走近徐长青老师
虽是阳春四月,但还少许有些凉意,在南京举行的第十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的三天时间里,我们的心始终是热的,被与会的各位大师的课堂和报告激励着,感动着。

在大会的最后一天,来自天津红桥区的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以他独特的艺术,语言魅力征服了所有在场听课的老师,全场多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虽已到了最后离会的时间,但全场1700多名听课的教师还是久久不想离开。

徐老师在他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静心教书、潜心育人,认真探索教育教学规律,逐渐形成了亲和、幽默、自然、宽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他的课具有挑战,荡漾着智慧,呈现着自主、关注着发展。

其奉行的教育
理念是“教学生一天,为学生一生,孩子明天的需要就是我们今天的教育”。

让每一节课都能促进孩子发展,并关注孩子的后续学习,教给学生思维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是徐老师所倡导的“当你把学校所学知识都忘掉时,剩下的只有素质”。

在他的课上学生敢想敢说并敢做,想学会学并乐学。

徐老
师被人们誉为“天津市最具魅力的老师”。

在这次活动中一课中印象最深的是他“退退退,大踏步的退,退到不失事物的本质。

进进进,小步子的进,回头看,找规律。

”的思维方法。

课上老师用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反复强调了三次,告诉学生的不仅是一种数学的思维方法,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他是如何运用这种数学思想的呢?徐老师在上课开始,徐老师抛出的“100000004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面对这个问题,不仅学生一楞,连在场的观众也“咯噔”一下,教师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当学生摸不着头绪时,老师说:在学习中我们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当遇到困难时,我们要“退退退,大踏步的退,退到不失事物的本质。

进进进,小步子的进,回头看,找规律。

”然后,他引导学生回忆,找出最基本的形,已经学过了哪些图形的内角和,是怎样验证的?学生的思维回到三角形,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开始推导,再研究四边形、五边形……,当学生一步步研究、得出结论时,面对徐老师抛出的“100000004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问题,四年级的孩子们学会了触类旁通和思考……猜想难题在他们的眼中已不再是难题。

从徐老师的这节课中,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思维方法,这对他们将是终身受用的。

难怪当学生争先恐后要说出“100000004边形的内
角和是多少度?时,老师说:“答案已经不重要了,记住今天的学习法宝,
碰到难题——“退退退,大踏步的退,退到不失事物的本质。

进进进,小步
子的进,回头看,找规律。

”我想这也是我本次听课所收获的法宝。

在以后
的工作和生活中也会运用这种思想指导我的教学和生活,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反思徐老师的报告,我感悟到以下教学方法:
首先,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徐老师说:“如果把一节课四十分钟平均分为几个五分钟,那么每个五分钟都要让学生有创造的思维!”徐老师认为,数学答案的唯一性,极大地
束缚了孩子的思维,因此,我们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不是求得标准答案,而应教给孩子一种思维方式。

可见他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视。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思维的火花往往都是被我们的老师于无意中扼杀。

徐老师指出,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可以分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三步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淡化问题的结论,衬托其方法与思想,这样就能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其次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学效率的高低,主要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否有效发挥,其思维是否处于积极的接收状态,而不在于教师讲授时间的长短。

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三讲三不讲。

三讲是易混点要讲,易错点要讲,规律和方法要讲;三不讲是,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能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已会的”称为第一发展水平,而“在教师
引领下学会的”叫第二发展水平。

在这两者之间的领域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我们老师所要教学的。

第三“问”问题的学问。

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也就是徐老师所提倡的问题要问到中上等,解答要做到中下等。

把设计的问题分为“微解答距问题、短解答距问题、
长解答距问题”(解答距: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问题的过程)。

问题提出后,教师不能过早的表态,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思考的偏差;老师重复自己或学生的话,容易造成孩子只听第三遍;课堂上能用“是”“不是”回答,比如孩子们你们听懂了吗?你是这样想的吗?类似的问题都不是好问题,是无效的。

那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的,徐老师举了这样的例子,一节课从
1+14=15开始不叫教学;从1+14=?可以叫教学;1+14=13开始才叫教学。

一节课的开始是从思维活动开始为起点,教师要做一个迟钝的人,木讷的
人,不要用自己的表情暴露一个答案的正确性,教师的脸千万不要变成“天
气预报”!孩子瞅老师的脸行事,自己不动脑思考。

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由学
习方式决定,应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要用自己的思维改变自己的行为。

举例: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A+B=?观察课堂上的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从表情观察就可以看出孩子在思考,头脑中想到两个答案,有可能是C?还是D?孩子拿不准,但他在思考;而坐在旁边的孩子就没有在思考,等着老师或同学告诉他答案。

思考一段时间后,老师开始提问了,思考的同学举起了手,老师是“D”
吗?老师说:“你坐下,再想想。

”这时旁边同学高高举起了他的手,老师正确答案是“C”“真聪明,同学们给他鼓掌”这个同学得意的坐下了。

其实在这个问题他根本就没思考,因为老师的评价,给了这个同学投机的机会,在以后的生活中,这也会影响到他。

第四课堂要做到“两个等待”
第一个等待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不能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学生回答,在这课中徐老师就屡次说,举手的人还不够多,你
不是不会,而是你的思维还在路上。

第二个等待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评价答案或提出另一个问题,给孩子消化吸收的时间,这就是问题要问到中上等,解答要做到中下等,教师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我不懂”。

第五,如何训练孩子的审题能力。

具体训练方法方法:课件出示一道题目:修一条120米长的路,每天修20米,修了4天,还剩多少米?
题目出示后,教师问,哪个同学愿意读题,同学们“唰”的都把手举起来,老师这时不着急叫同学起来读题目,半分钟后,教师指名一个同学起来读,当这个同学刚开始读出“修”时,教师用课件把题目隐去,学生无法读。

这时教师追问,“怎么不读了”?学生说“没有了。

无法读。

”这时再出示题目,问“谁愿意读题?”没有学生举手,都看题,陆续把手举起来,老师再让学生读题。

在训练的过程中,慢慢要求学生审题审出题的本质,把题的结构审清楚,审出这类题的特征,再还原数据。

只用4天的时间就可以成功,训练时从三四年级开始训练,低年级过早学生读不懂,高年级过晚,学生已经成型了。

第六,要给孩子闭上眼睛思考的时间。

也就是要训练孩子的抽象思维。

例如出示一个彩色包装盒,如果把盒外面的彩纸揭掉,你能想象盒子什么样吗?通过这个过程,抽象出长方体的本质:也就是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以及其他的特征。

放在桌面上,
7个顶点,三个面,9条棱,你能迅速的找到那个顶点吗?教师要教给孩子
第三只眼,要给孩子闭上眼睛思考的时间。

第七、四个不可替代(课件的使用问题)
课件不可替代板书,课件不可替代教师语言,课件不可代替学生的想象,课件不可替代学生参与。

形象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形象促进学生抽象思
维能力的发展,能想象的不能再做简单的还原,要使我们上的课有高度,有深度,不能只有温度。

教学不能离开实验室,不能离开现场。

第八,三个假设(留给我们的思考)
1、为什么总有孩子的掉队?我们总是假设孩子已经学会了知识并且愿意学
生新知识。

2、假设我们只要认真讲,学生认真听,孩子一定能学会。

3、假设我们讲了,学生学会了,当堂做对了,明天就一定能会吗?
非常感谢教研室的于老师和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我感觉我也可以用徐老师教给孩子的法宝来概括我今后的打算:退退退,退到不失事物的本质,把自己当新手,进进进,小步的进,回头看,找规律,在工作中,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把大师当榜样,每天进步一点点,力求教孩子一天,为孩子一生。

(王宗美)
任重而道远,努力加油吧!
您必须登录后才能进行回复或者发起新的主题
为促进新课程改革深入进行,提高我区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4月12日区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举办“东丽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研修班暨徐长青工作室走进东丽”启动活动。

参加会议的有教育局领导,河东、南开、红桥、市教研室、教科院的名师、专家,我区各小学校长及数学教师共600余人。

活动中,闫平清局长向受聘的名师、专家授聘书,宋文华副局长代表教育局发表讲话,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阐明了此次举办研修班的意义,对参训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

活动中,大毕庄小学的张立琴老师和天津市特级教师、研修班首席指导教师徐长青奉献了两堂精彩的展示课。

最后,在徐长青的《追求理想的课堂做简单的教学》讲座中,活动圆满结束。

这次活动组织精密,内容精彩,得到与会者一致好评。

附:
追求理想的课堂做简单的教学
----对一堂好课的思考
徐长青
关于一节好课的标准的讨论成为了当下实施课改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话题。

这标志着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深化,已从教学理念的倡导进入了对课堂教学行为关注的理性回归阶段。

说明方向已经确定,理念已经趋同,急需行动的跟进。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每一节课所处的具体位置以及由它所可能引发的后续学习的过程都不尽相同,更由于学生、教师和教学时空的不可复制性使每一节课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

这就降低了课堂教学的可比性,增加了评价的复杂性,实际上对一节好课的研究,应关注常态课堂中较为一般的规律性的影响因素,而非用一两个名师的典型课例作为模板的研究,它的成果将直接通过广大普通一线教师受益与学生。

正如叶澜教授所讲“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

”这些基本要求就是一节好课的构成因素。

一个好的课堂,用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梅里尔·哈明博士的话说,应该是“鼓舞人心的”。

在《教学的革命》一书中,他描述了“鼓舞人心”的课堂中可以观察到五种品质:清晰的尊严感——不管有没有天赋,学生们都昂首挺胸,大胆地发表意见,显得自信、无忧无虑。

他们相信自己,也把自己视为有价值的、值得尊重的人;流淌着轻松的活力——学生们显得生机勃勃、有活力、健康。

所有学生都忙碌着、参与着;自主性——学生们做出恰当的选择,主导并约束自己,持之以恒地自愿学习,没有被逼迫学习的现象;集体感——共享合作、相互依赖、亲密无间。

学生们彼此支持,也支持老师,没有对抗和拒绝;觉察力——学生是机灵又富于创见的,他们知道自身和周遭正发生的一切,能驾驭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能适应周围人群的思想与情感。

毫无疑问,这样的课堂会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五种品质正是我们新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

为了较好的呈现这五种品质,设计好的教学,我们要“围绕一个中心落实两个基本点”。

即一个中心,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两个基本点,依标施教、以学定教。

好的教学应是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活动任务的教学,这是教学的方向和量,是基础保证;好的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法定教法,体现“教为学服务”的理念,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我们的评价也应是以学观教、以学论教,回归课堂,我们认为一堂好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好的教学应该在和谐的氛围中实现师生生命的对成状态。

学生是有生命的,教师是有生命的,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对成过程,也是有生命的,那么以知识为载体,浓缩了这一过程的教学活动就应该是关注生命成长的活动。

就学习活动而言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来自于教育者的尊重与期待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开发他们的潜能,形成和谐的育人氛围。

课堂教学中的尊重,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学生的认知结果和行为的单纯表扬上,而应提
升到对他思维价值的审视和承认上,并为他积极创造实现这一价值的机会,期待是最大的爱,相信“等一等”奇迹会发生,智慧的火花常常在教师的亟不可待的脱口而出中泯灭。

好的课堂中应保持一种行为与心态:当你将学生看做孩子时,你要学会做大人,去引领他们成长;当你将学生看做大人时,你要学会做孩子,倾听他们的见解。

好的教学应是让知识从缄默走向明确再回归缄默的过程。

人类知识有两种,一种是明确,一种是缄默。

每一个孩子从来就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带着朦胧的、模糊地、甚至是错误的信息与经验走来,并把这一切作为资源贡献并共享在我们的课堂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看教师是否发现并尊重了这一资源。

教师对这一资源的开发,对于学生来讲又是一次新的经历与体验。

在从知识的缄默到明确的过程中,他们还需要为明天的学习储备新的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在引领他们不断将自己的人生缄默转化为明确知识的同时,又在新的经历与体验中再次形成独有的缄默知识的过程,这是认知的又一次升华。

好的课堂要给学生亲自尝试并产生独特体验的机会。

在教学中,一旦认知矛盾被引发以后,教师常常要退出情景,留给学生自主解决的时间和空间,用教师的退位促使学生的入位。

在矛盾冲突最激烈的时候,把空间、时间留给学生,并静静期待他们的成功,“等一等”、“再试一试”代替了“亟不可待”成为了促使教学成功的法宝,也使我们的课更有后劲。

好的教学应在关注学生的差异中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

学生是有差异的,他们最近发展区也是个性而不同的,但这种差异正好促进了思维的流淌,使他们成为了彼此的高人,有效的教学就是以尊重差异、合作学习、共同发展为前提的。

好的教学从不拒绝错误,而是尊重差异,正视错误,以错误为资源,探寻教学的“最近发展区”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它倡导人生因你我的不同而美丽,课堂因暂时的差错而精彩。

好的教学教师会倾听学生的见解,放大他们的想法,挑战他们的思维,欣赏他们的错误。

伴随而来的将是一些奇异的想法的涌现,创造的火花的迸发,认知的偏差的暴露,思维运转
的加速,参与情绪的高涨。

好的教学正是利用了差异的价值,创设群体互动、生生交流的情景,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自信、自觉、自主,他们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考将最大程度的展示出来,他们会在他人的成功中获得经验,在他人的失败中汲取教训,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也会更丰富。

好的教学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教学中出现更多的开放性问题,挑战性目标和创造性活动,强调深度的课堂----即深度体验、深度碰撞、深度思考,努力营造和谐、发展、敏思、创造的课堂,让每一个学生在差异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得到属于自己的成功。

好的教学应当崇尚简单拒绝肤浅为学生留下生命的刻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宝贵资源。

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将对他们的认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课堂上常常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贴近生活的情景,引领学生简单的进入,并在无意识的情景中捕捉信息矛盾,进行有意识的思考。

好的课堂中,教师善于用简单的事例,制造悬念,激发思考,引发挑战,学生将会伴随这一情景,留下永久的记忆。

因为,许多复杂的规律都隐藏在简单的现象背后,思维的斗争使我们透过简单的现象,探寻倒事物的本质没有思维碰撞与斗争的课堂不会是一个好的课堂。

好的教学的实现不是给予和告之,而是探索的过程,它为学生留下的是生命认知中的刻痕而不是划痕,我们的教学应是简单而深刻的,简单的从不拒绝每一个孩子,深刻的去改变每个孩子,启迪他们人生的智慧。

对一堂好课的思考,让我们获得了新的启示:
好的教学离不开好的教师,更会造就好的教师,好的教师心中有学生、脑中有智慧,好的教学中会充满智慧,这种智慧会传递学生,它正是人类文明的火种。

这个火种引燃我们理想的课堂,它将是自然、朴素而充满激情的;它将是真实、生动而关注差异的的;它将是深刻、灵动而追求创造的;它将是简单、智慧而提升生命的;它将由知者间的交流走向智者间的对话。

并在这一理想的状态中实现我们人生的价值吧。

作者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国内访问学者特级教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多元智能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数学教改研究会秘书长、天津市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本篇文章来源于天津市东丽区教师进修学校()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网址:
/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2本网讯11
月21—23日,龙山县第一、三、四、五小学教师一行20多人应邀前往桑植县,参加了由张家界市教委师资培训部“现代活动教学与新课程实施研究”课题组组织举办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教学观摩活动”。

本次活动在桑植一中举行,历时两天,邀请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长青、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教授胡重光、湖南省小学特级教师王丽燕等上课、讲学。

与会人员来自张家界各地小学,共500余人,共观摩了5堂精的数学活动课,听取了3堂专家讲座。

徐长青,天津红桥区文昌宫民族小学副校长,中学高级、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骨干培训者、数学奥林匹克教练。

中国数学教改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海威教育中心客座教授,山西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顾问。

曾任世界小学生数学邀请赛中国领队兼教练。

这次,徐长青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一节生动的数学活动课《重复》。

与会代表领略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的名师风范及其有着深厚理论底蕴的名师课堂的风采,感受到了创新不断,精彩纷呈,创新与艺术的融为一体的现场氛围。

课后,徐长青老师又以诙谐幽默的语言作了《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报告,使大家明确了“立足有效、追求实效、倡导高效”这十二个字的深刻内涵。

这次活动的关键词汇是“创新”与“艺术”。

创新不仅仅体现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的创新,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学理念上的创新,各位授课的特级教师时时处处“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趣味性学习贯穿每节课堂的始终。

教学上的不断“创新”之外“艺术”的魅力也是这场活动的亮点,那就是特级教师们的教学艺术,无论教师优雅的言谈举止,饱满的精神状态,机智的对课堂的掌控能力,还是他们的艺术修养,人格修养方面都让所有听课教师们沉浸在一种艺术的氛围当中。

(彭道双)
今天是周六可是我们没有休息,学校教科研处举办了《与名师对话,和专家同行,做教育智者》的专题教研活动。

学校再一次邀请到全国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参加此次活动。

上午听了三节课,第一节课是由我们学校的张金强老师执教的二年级的《连续进位加》,第二节课是由孟祥珍老师执教的四年级的《小数大小的比较》,第三节课是徐长青老师执教的五年级《知难而退——找规律解决问题》(这是我自己给的题目,因为只顾听课了,什么题目我也没有记住)。

我们学校的两位老师在此次活动中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并且得到了徐老师的亲自指导,收获应该很大。

徐老师的课所传达的“进进进,退退退,回头看,找规律”的华罗庚“知难而退”的思想使我收获匪浅。

下午徐老师在他的所作的《做简单的数学》的报告中,继续传达上午的思想——教学要崇尚简单但拒绝肤浅。

徐老师的报告旁征博引,运用发生在我们老师身边的例子诠释他的思想,与会的老师们听得津津有味。

报告中他还归纳了一个好老师应该具备的几个特点:好的老师就是简简单单地把孩子领进学科的世界;好的老师是职业的读书人,终生的学习者;好的老师要用心品味每一个孩子,用长时间回味这种幸福;教孩子一天为孩子一生等等。

报告中他举一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一次公开课中,某老师提问到一个平时较差的学生,学生回答的挺好,这个老师评价说:回答的很好,这节课你学的不错。

(这时学生把腰板挺直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表情)接下来老师又对全班学生说到:你们看看连人家张玲同学都会了。

顿时,张玲同学的表情很尴尬。

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指向学生的心灵深处。

教师评价时一定要激里孩子,给孩子自信心。

有自信的人不一定成功,但是没有自信的人一定不会成功。

这个例子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本周四参加市优质课比赛的老师用我们班学生讲课时发生的一件事情。

那天下午第三节课我们学生和参加比赛的陵县实验小学的老师配课,一起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

刚上课不久老师让大家找情境图中的信息,第一个叫起来回答问题的竟然是我们班的小芳,这个学生的头脑因病不像其他学生那样灵活,平时举手很积极,但是回答对的时候不多。

果然站起来以后说的结结巴巴的。

我真替参赛的老师担心,如果看她举手积极就叫她回答问题,肯定会影响效果。

怎么办呢?我想趁那个老师转到我旁边的时候告诉她,怎奈一节课也没有机会。

快下课的时候,我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老师出了一到发散思维的题目:12.()7>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