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教学设计(优秀9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日教学设计(优秀9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元日》精品教材教案篇一
教材解读:
《元日》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十二单元一篇主体课文,是首节奏明快、语言流畅、雅俗共赏的七言绝句,作者是宋朝著名改革家、诗人王安石。

题目《元日》。

元日,本意为吉日,我国古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日,为一年的第一天。

“爆竹声中一四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说的是在欢快的爆竹声中又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合家欢饮屠苏美酒。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句说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了曈曈红日,然后用新的桃符来换去旧符。

诗歌最后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总”和“换”字,表达除旧布新不可逆转的规律和王安石对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

设计理念:
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鼓励学生自学古诗,不懂的地方通过查字典、查词典、看画面、讨论、阅读开卷有益等方法解决。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音,并认清字形,正确地朗读/有感情。

2、通过查工具书、阅读开卷有益、看图等方法理解生词。

3、感受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了解过节的各种习俗,初步学会欣赏春联。

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气氛,体会人们的美好愿望。

教学准备:
1.关于春联、诗配画的课件,音乐。

2、搜集关于“年”的传说、屠苏酒、桃符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解诗题,展开联想
1、字典里“日”字可以指太阳,也可以指时间,如:一日是指一天,“元日”是哪一天?
2、说到大年初一,就想到过年,你的脑子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3、古时人们怎样过年的,让我们走进王安石的《元日》去看看。

二、读古诗、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全班检测汇报,谁愿意来读一读?
3、看屏幕抽读,看看自己能不能读懂,不懂的想办法解决:
4、教师范写生字。

5、把听音乐的感受带进诗里读,男生读——女生读——打着节拍读
三、看画面,明诗意,悟诗情
再看这首诗,你都看到哪些画面,让我们大家和你分享吧!
爆竹声中一岁除,
1、你看到了什么?一岁是指?
2、除是什么意思?除夕之夜还能听到什么?
3、相机补充除夕之夜放爆竹和守岁的故事。

4、读诗句,感受除夕的热闹。

春风送暖入屠苏。

1、你看到了那一幅画?
2、相机补充屠苏的相关资料。

师:酒是暖的,还有什么是暖暖的?(合家团圆、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心里暖洋洋的)
3、体会“入”字再读,这幸福的时刻,如沁人心脾的屠苏酒,人们沉醉在节日的喜悦中。

4、再读,把你的体会送到诗句里。

千门万户瞳瞳日,
1、你给我们看的这幅图是?
2、“千门万户”还可以说……瞳瞳日是什么样的日?
3、这幅画带给你的感受是——美好、详和、充满生机、希望……
4、感受着美好、充满希望的瞳瞳日!齐读,
总把新桃换旧符。

1、桃符是什么?金钥匙找到答案勾出来。

2、教师随机补充桃符资料。

3、换桃符还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走进王安石。

从哪个字眼能体会诗人心中的企盼抽读——总把新桃换旧符
4、学生抽背——齐背——
5、这首诗描绘的是人们欢度春节的喜庆情景,每行诗句都写了过年的一种仪式,
放爆竹——饮屠苏——迎红日——换旧符。

四、欣赏春联、拓展延伸
1、贴春联:(随即渗透春联知识)
上联:一夜连双岁下联:五更分二年横批:辞旧迎新
2、对联:
上联:莺歌燕舞春无限下联:雨调风顺岁有余
3、师生对对联
4、作业:
认真书写“爆”、“苏”、“换”、“符”四个生字。

把这首诗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收集春联,和同学交流欣赏。

板书:
12、过年元日
爆苏美好喜悦
换符辞旧迎新
《元日》教案篇二
一、导入解题
出示幻灯,同学们,这里有几首诗,我们来读一读,看看都跟什么节日有关?
小结: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那么,那么你们还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一首描写春节的古诗。

题目叫“元日”[出示,齐读]。

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开始的,第一。

(2)为首。

(3)主要、根本。

(4)元素。

(5)构成一个整体的。

(6)货币单位。

你认为在这里是哪种解释?
谁能说出题目的意思?(大年初一、正月初一、农历一月一号、春节)
师补充:古人认为元日是一年的开始,一个季节的开始,一个月的开始,所以又叫这一天为“三元”。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得正确
1.这首诗是宋朝的王安石写的,他是一名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学家。

请大家打开书,请根据自读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诗。

(出示要求)请一位同学读要求。

2.(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相互正音,齐读。

3.指名读诗,齐读,提出不懂的地方,集体交流。

(出示提出的不懂之处有: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
三、品读古诗
1.学习古诗不仅要读好,还要读懂。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让我们各自再来多读几遍这首诗,一边读一边借助注释想一想:这首诗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交流: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的主要意思?
第一句:在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

人们都在“噼噼叭叭”放爆竹,给你什么感受?读出喜庆的气氛。

第二句:春风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中。

过渡:刚才我们知道,这屠苏酒可不是一般的酒,它可是除夕之夜,人们将最新鲜的屠苏草浸入酒中,吊在井里,等到大年初一大早,全家人欢聚一堂,先是孩子,最后是老人,每人一杯。

迎着和煦的春风,品着新年的吉祥酒,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呢?(出示,生发挥想象说话)
孩子们喝着屠苏酒,会说——
年轻人喝着屠苏酒,会说——
老年人喝着屠苏酒,会说——
点拨:这里的“温暖”仅仅指身体上感到温暖吗?
(1)春风把温暖送进了每一户人家,每一个都感到很温暖,心里充满了希望。

(2)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人们喝了屠苏酒感到很温暖,祈祷新的一年里很健康。

看,春风不仅把温暖的气息送入屠苏酒中,更将这暖暖的春意送进了人们的心田!指导朗读:谁能读出这温暖的感受?
过渡:诗人沐浴着柔和的春风,借着馨香的酒意,喜气洋洋的走出家门,他看到了什么?
第三句:灿烂的阳光普照千家万户,多么美好的景象!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评:你读得真好,千家万户都沐浴着温暖而光亮的太阳光,让人觉得前途一片光明,充满了希望。

指名读,齐读。

第四句:这里的“新桃”和“旧符”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指的都是“桃符”,也就是新的桃符、旧的桃符。

谁能说说最后这句的意思?(每年总是拿新门神换掉旧门神。

)人们的这个举动有什么含意吗?(辞旧迎新,表达祝福)
4.在诗人眼里换去的仅仅是旧的桃符吗?他的笔下仅仅是一副节日风俗图吗?此时他已度过了人生的第四十九个元日,每一次都是这样,为什么偏偏在这一年写下《元日》呢?有时候我们了解了作者和写作背景后对诗的理解会更加深入。

出示背景:在王安石担任宰相之后,积极推行新法,《元日》就写于这一年的春节。

在他的心目中,新的国家政策好像春风浩荡,阳光普照,一定会给国家带来了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的新气象,此时此刻,王安石的心情怎样?
(生:兴奋、激动、充满信心……)
请带着这份自信、这份乐观、这份憧憬和激动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三、拓展补充: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经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让我们来欣赏一下。

出示《梅花》《泊船瓜洲》
《元日》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23个。

3、完成语文天地中学习显身手。

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古诗。

教学方法:
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活动:
1、学生们,十二月份结束了,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

新岁月的第一天是什么节日?
2、板书课题。

3、从课题里。

你联想到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
⑴、指导看书上的插图,问: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
⑴、出示小黑板上的诗句,指定学生读。

⑴、全班齐读。

⑴、出示生字5个,(开火车读)
爆屠曈换符
⑴、出示生词,同桌读。

爆竹屠杀苏醒交换符号
2、熟读课文,理解诗句。

⑴、学生自由读诗句。

⑴、小组讨论:说说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
⑴、指定学生说诗意。

⑴、全班齐读全诗。

⑴、分组接背诗句。

⑴、指定学生背诵。

⑴、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⑴、同桌互相背。

三、作业布置: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12、过年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介绍
1、正月初一。

《书·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

”孔传:“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

”《文选·张衡》:“於是孟春元日,羣后旁戾。

”薛综注:“言诸侯正月一日从四方而至。

”宋王得臣《麈史·占验》:“江湖间人,常於岁除汲江水秤,与元日又秤,重则大水。

”清昭连《啸亭杂录·李恭勤公》:“元日俗例,上司属员虽不接见,亦必肩舆到门。


2、吉日。

《吕氏春秋·仲春》:“择元日,命人社。

”高诱注:“元,善也。

”《汉书·王莽传中》:“冠以戊子为元日,昏以戊寅之旬为忌日。

”颜师古注:“元,善也。

”《南史·宋纪上》:“敬简元日,升坛受禅。


元日,本以为吉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为一年的第一天。

元日还有很多别名,如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新年、元春等等。

但古人只有农历,没有阳历,所以正月初一最正确。

《元日》教案篇四
《元日》诗句描绘初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表达了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三
一、导入
1、课件:迎新春
2、说说看你想到了什么?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过年的感受。

3、揭题:在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中,有一首古诗流传甚广,影响深远,那便是王安石的作品《元日》。

4、解题:元日
二、学文
1、初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2、学贵有疑:预习时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师板书。

3、学应有法,解疑
哪位同学能帮助解答?你是怎么知道的?请把你的学法金钥匙告诉大家。

教师相机指导。

爆竹:炮仗鞭炮指名书写,师范写。

()的爆竹声(噼里啪啦噼噼啪啪此起彼伏)
岁:年,哪些词或诗句也曾用到岁?
岁岁平安一岁一枯荣
除:除去送走过去
屠苏:草名酒
曈曈日:初生的太阳太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
新桃旧符:老师也有把金钥匙,每一单元的整体预习是非常重要的。

请同学们翻开123页,拿起笔来,不动笔墨不读书,咱们快速地默读开卷有益:过年,你就明白新桃旧符是什么了。

指名说:桃符是什么?它就是现在的春联。

4、理解感悟
①明诗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
同桌试试,指名说,
课件:结合画面,再次描述。

师描述
② 想象说话:快过年了,你是什么样的心情?根据你的生活经历,说说你过年时总做些什么?
请同学们闭眼想象,脑子里就像在演电影一般浮现出过年时的情景,你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师范读,生想象,指名说。

③指导读: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丰富,把过年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景象描绘出来。

真棒!不知道你能不能用你的声音和表情把元日的热闹气氛表现出来?
自己试试。

指3-4名读,评价
④背诵,画面辅助。

三、拓展,了解春节的各种习俗
1、贴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指名读,渗透春联的知识:春联有上联和下联之分,还有横批。

2、对对联:你能试着对出下联吗?
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迎新春。

3、课文插图里也有一幅春联,你能读出来吗?
被挡住的字咱们帮它填上: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横批:辞旧迎新
相机了解除夕夜
5、贴春联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憧憬与祝愿,增加了节日的气氛。

语文天地里也有一幅对联,请看:
莺歌燕舞春无限,雨顺风调岁有余。

你能说说它表达了什么样的祝愿吗?
6、交流带来的春联。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读准爆、屠、曈、符的字音,认清字形,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并能背诵。

2、通过讨论及合作交流,学会屠苏、曈曈日、桃符等生词,理解诗意,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3、通过关于春节民俗资料和诗歌背景资料的补充阅读,体会本诗所描写的场景和所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喜爱我国的民俗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体会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春节民俗,搜集春联。

2、教师制作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解题。

1、课前循环播放过年的相关乐曲及图片。

2、非常高兴今天能和我们四(2)班同学一起学习《元日》这首古诗。

来,齐读课题。

3、同学们,刚才课前你们听到的歌曲、看到的图片十分喜庆,一般是在什么时候听到、
见到?(过年)提到过年,我就想到新年一词,[出示:新年]平时我们所说的新年一般有两个时间,你知道分别是指什么时候吗?[出示:元旦:阳历1月1日;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这里的元是什么意思?[出示:元:第一、起始。

]元旦就是阳历的第一天,春节就是农历的第一天。

4、现在你知道课题什么意思了吧?(板书: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元日》这首诗给我们描绘的就是人们欢度春节的情景。

你们喜不喜欢过春节啊,让我们一起欢快地再读一次课题。

(二)检查预习,读准古诗。

1、这首诗是宋朝的宰相王安石写的(板书:[宋]王安石)他是一名政治家,也是一位大诗人。

2、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下面就看看大家的预习效果,谁能接受我的第一个挑战[出示:挑战一]。

指名读诗(2人),相机正音。

3、老师发现,刚才两位选手很了不起,尤其这几个生词读得特别准确[出示:爆竹、屠苏、曈曈日、桃符],谁再来教教大家。

指名1人读其他跟读。

会读还要会写,我们再来记一记这几个生字的字形:三个生字结构都不一样,一起说说?知道爆字为什么是火字旁?注意可别写错。

在书上描红(P一三2),提醒写字姿势。

4、让我们把生字带进古诗,一起挑战第一关(齐读古诗)。

(三)交流学习,理解诗意。

1、通过学习,我们已经能把古诗读正确读流畅了。

接下来我要发出第二关挑战[出示:挑战二]。

2、引导学法:同学们,我们只有读懂了词语的意思才能理解诗句的意思。

看一看,这首诗里你有哪些词语不明白的?[出示全诗,相机点击词语]
3、平时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是怎样解决的?(指名说)是的,我们一般有三个途径解决:[出示:(1)联系上下文猜测;(2)查找资料(字典、词典、辞海、网络等);(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或请教别人。

]
4、现在你能利用上述的解词方法来理解这些词语吗?[出示诗歌]
集体交流。

[相机出示屠苏、曈曈日、桃符的解释]
5、理解了重点词意,现在就请你准备迎接挑战,说说诗句的意思。

你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跟前后左右同学一起讨论。

6、交流理解诗意:[出示全诗]
(1)第一句:
A、谁来挑战第一句?(在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一年又过去了。

)
B、指导朗读: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都在噼里啪啦放鞭炮,给你什么感受?(板书:热闹、喜庆)指读(2人),男女分别读。

(2)第二句
A、谁来挑战第二句?(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人们喝了屠苏酒感到很温暖。

)
B、组织交流:理解入。

这温暖仅仅指的是人们身体上的温暖?(心里还充满了希望。

)
C、指导朗读:谁能读出这温暖的、充满希望的感受?指读(2人)小组读。

(3)第三句
A、谁来挑战第三句?(千家万户都照进了温暖而光亮的太阳。

)
B、指导朗读:太阳给人温暖、光明与希望,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读(2人),齐读。

(4)第四句
A、谁来完成最后的挑战?(每年春节时人们总要用新春联换掉旧春联。

)你知道春节贴春联有什么含意吗?(辞旧迎新,表达祝福)强调理解总。

B、说到春联,课前老师请大家回去搜集几副,谁带大家欣赏一下?指名说。

老师这里也有几副,我们一起欣赏[出示春联]
(5)小结:一副副春联表达了人们新年时的美好祝愿。

《元日》这首诗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新春佳节的热闹、喜庆,谁能完成更大的挑战,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四)体悟诗情,赏读背诵。

1、师引:俗语常说诗中有画[出示:诗中有画],诗中,你从哪里可以感受到春节那热闹、喜庆的场面?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春联,这都是春节时的习俗,你还知道哪些春节习俗?你最喜欢的是什么?给大家介绍一下。

2、一声声爆竹、一杯杯美酒、一张张春联,一碗碗热腾腾的饺子,还有那崭新的压岁钱同学们根据诗文,又结合自己的生活充分感受到了春节那欢乐的情景。

其实,不仅诗中有画,诗中还有话呢。

[出示:诗中有话]
诗人王安石写这首诗不仅仅是描写新年新气象,他还有更深刻的用意。

[出示:写作背景]
3、引导朗读:可以说,《元日》这首诗是王安石这位胸怀远大的宰相对国家和人民最为美好的祝福。

[出示全诗,教师配乐朗读]
你能把诗人的这份美好祝福读出来吗?自由练读,指读,齐读[配乐]。

4、理解了诗意,我们和诗人共同感受到了春节的热闹与欢快,让我们一起背下这首喜庆的诗吧。

请大家接受挑战。

[出示:挑战三]
5、指名背,会背的齐背。

(五)巩固理解、拓展延伸。

1、师:三关挑战下来,我们四(1)班的同学们真是了不起,但老师还想考考大家,请接招。

2、课堂练习:[出示:挑战四]。

3、小结: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元日》这首古诗。

学习时我们是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学的[出示:学习古诗基本方法]。

这也是今后我们学习古诗可以采用的方法,使我们可以更多更好地阅读古诗,进行有效的积累和运用。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元日》;
2、积累辞旧迎新的诗句和对联。

板书设计:
元日【宋】王安石
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热闹、喜庆
篇二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情感目标:
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能力目标:
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具准备: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读通诗歌。

上课前,我们先来读一组词语。

1.孩子们,当这些词语出现在你的眼前,你想到了什么?过春节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过春节的?(放爆竹、贴春联和福字、拜大年)
2.你们想知道古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吗?宋代诗人王安石就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叫做《元日》。

(板书)读题。

3.解题:古人用元表示头、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什么意思?指哪一天?古人认为春节是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故又称三元。

再读课题。

4.想听听这首诗吗?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二、品词析句,体悟诗情。

1.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古人到底是怎样过春节的呢?自己读读这首诗。

⑴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节,人们放起了鞭炮,听着噼里啪啦的声音,我们的心都情不自禁地被感染了。

诗中的哪个词就是指鞭炮呀?(爆竹)
你们知道除夕夜的爆竹声,哪一时刻最响?为什么?
那一时刻,新旧更替,这个除的意思就是----更换。

这里的岁是什么意思?年,哪些成语或诗句也曾用到岁?
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读了这句诗,你一定想起了自己在除夕夜放鞭炮的情景,能给大家说说吗?
从这鞭炮声中,你仿佛听出了什么?
是啊!这响亮的爆竹声充满了喜庆和希望,这响亮的爆竹声送走了旧岁,迎来了新春。

谁来读?
人们放爆竹就是为了辞旧迎新啊!怎么能不快乐呢?齐读。

⑴春风送暖入屠苏
在这阖家欢乐的日子里,人们除了用放鞭炮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还会喝口香醇美味的屠苏酒。

知道什么是屠苏酒吗?
这可不是一般的酒,它可是除夕之夜,人们将最新鲜的屠苏草浸入酒中,大年初一一大早全家人欢聚一堂,迎着和煦的春风,品这新年第一口酒!想象一下,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评:人们的心中一定会涌起一阵阵暖流。

是啊,就像春天里的风一般给你带来温暖。

那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春风不仅把温暖的气息送入屠苏酒中,更将这暖暖的春意送进了人们的心田!谁来吟一吟这句诗?
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古代人在礼仪上一般讲究先长后幼,可是只有饮这屠苏酒时是先幼后长!不相信?有诗为证:不觉老将春共至,手把屠苏让少年。

这正是因为新春开元,年轻人又长了一岁,充满着朝气和活力。

长辈们希望他们在新年里能有新的作为!回忆一下,大年初一,长辈们常会怎样祝福你?
2.小结:同学们,听着清脆的爆竹声,品着醉人的屠苏酒,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你们心中一定充满着喜悦之情。

(出示两行诗)指名读。

评价:听着你的朗读,我们好像已经融入了那快乐、喜庆的氛围当中去了。

愿意和他一样快乐吗?咱们一起读吧!
⑴千门万户瞳瞳日
其实除了放鞭炮、喝屠苏酒之外,人们还会用其他方式欢度春节。

除夕之夜,人们常常会一夜不睡觉,为的就是迎接新年的第一缕阳光。

你知道曈曈是什么意思吗?这个词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看偏旁,跟什么有关?形声字,曈(由暗渐明)曈曈:古诗的语言追求精练,这里却舍得用两个字。

为什么呢?重叠使用,就是为了强调太阳刚升起时明亮的样子。

想象一下,在经历了一夜的等待之后,人们看到东方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多么温暖,多么令人欣喜!
那一轮瞳瞳红日,在守岁的人们眼里其实象征了什么?(光明与希望)
那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千家万户都照进了温暖而明亮的太阳)
这阳光也照到了人们的心里,在新的一年里。

让人感到前途一片光明,充满希望。

谁能读出这种充满光明,充满希望的感觉?齐读。

⑴总把新桃换旧符
是呀!瞳瞳红日象征着美好的前景,那红彤彤的春联其实也寄予了人们的希望与喜悦之情。

知道古人怎么称呼春联吗?
他们把它称之为桃符。

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桃符的?
你们看:这就是桃符。

古人认为桃木是一种神木,可以避邪。

所以在上面写上字或像这样画上画,就可以避邪祈福。

后来桃符就逐步演化成了我们今天的春联。

我们书上的彩图中就有一副春联,你们注意到了吗?
老师用简体字把它写出来了,你会读吗?这可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它以工整的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抒发了美好的愿望。

让我们再来读一遍。

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一句什么意思?人们的这一举动有什么含义吗?
当你换下去年已经陈旧的春联,换上崭新的春联时,你的心中是怎么想的呢?
3.小结:难怪古人在春节时总把,桃和符指的都是?压缩省略,交替使用,古诗的语言多么凝练!让我们一起诵一诵三四两句诗。

4.总结: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几个典型画面,寥寥数语,就给我们勾画出欢度新年的喜庆景象。

时至今日,人们每到辞旧迎新之时,仍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王安石的这首《元日》。

指名读。

就让我们在这种喜悦的气氛中,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读好这首诗吧!齐读。

5.孩子们,王安石笔下的,仅仅是一幅节日风俗图吗?此时的他,已度过了人生中第四十九个元日,每一次都是这样过春节,为什么偏偏在这年写下《元日》呢?有时候我们了解了作者和写作背景后,对诗歌的理解会更加深入。

(出示背景,生浏览)看出什么来了吗?
是啊,他坚信自己政治改革的春天必将来临,到时定会辞旧迎新,万象更新!这就是所谓的诗言志(板书)啊!诗是表达作者情感,表达作者志向的。

现在的你,对这首诗一定更加深有感触,那就让我们融入朗读吧!配乐读。

6.我们曾经学过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梅花》,还记得吗?
在这首诗中,诗人又寄予了自己怎样的志向呢?
这时的王安石变法失败,辞职,十分孤独。

但他仍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

诗中的梅花,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齐读。

7.总结:同学们,不管是《元日》表达出的对变法的充满希望,还是《梅花》所表达出的高洁坚强,无一不在托物言志,借诗传情。

所以,我们在读一首诗的时候,更是在读诗人的一颗美好的心灵,希望你们都能用心去读好每一首诗歌,每一篇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