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融合与细胞杂交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EG诱导:PEG与溶液中自由水结合,高度脱水后引起原生质体凝聚、 扭曲变形、细胞膜连接处发生融合,形成很小的细胞桥,之后扩大,最终 彻底融合。
高Ca2+和pH诱导PEG结合诱导,进一步提高了PEG法的效率。 高Ca2+:带负电荷间的原生质体在钙离子的连接下形成静电键—钙桥,
促使异源的原生质体间粘着和结合。 高pH:增加Ca2+在细胞表面的黏附,从而促进两原生质体的接触。
细胞来源
叶——叶 叶——根 愈伤组织——叶 叶——花瓣 种子——种子 叶——悬浮细胞 叶——花瓣 叶——悬浮细胞 叶——悬浮细胞 悬浮细胞——悬浮细胞 叶——根 悬浮细胞——叶 原生质体——血红细胞 悬浮细胞——叶 悬浮细胞——叶 腹水癌细胞——原生质体 叶——根尖 纤维肉瘤细胞——畸胎瘤细胞
成功年代
1960年,英国科金第一次采用酶方法从番茄幼苗大量制备 出原生质体。 1)取材消毒 2)酶解:纤维素酶、果胶酶等 3)分离纯化:离心收集-密度梯度离心
果胶酶 纤维素酶
过滤 离心
图示原生质体分离过程(以叶片为例)
原生质体活力鉴定
形态识别:形态上完整,呈圆形,含有饱满的细胞质,颜色 鲜艳的即为存活的原生质体。
融合细胞变圆,融合过程结束。
化学法
可以采用的化学诱导剂 包括: NaNO3、高pH的高浓 度 Ca2+离子、聚乙二 醇(PEG)、溶菌酶、 明胶、植物凝血素伴刀 豆球蛋白A等。
细胞膜电荷平衡被打破。
PEG诱导细胞融合
PEG (Polyethylene glycol,聚乙二醇)是一种多聚化合物,分子式为 H(OHCH2-CH2)nOH)。
排队
穿孔
融合
融合
燕麦原生质体的融合
特点
融合效率高、重复性、可控制性强、毒害小。 可能会造成不可恢复的细胞损伤。
电融合仪
螺旋融合杯
微融合杯
细胞融合方法选择
根据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细胞融合方法和条件: ¾ 动物细胞融合:仙台病毒诱导、PEG法、电融合法; ¾ 植物细胞融合:常用PEG法和电融合法; ¾ 微生物细胞融合:多采用PEG法。
优点:
成本低 异核率较高 不受物种限制
缺点:
过程繁杂 对细胞有毒害
PEG诱导鸡血细胞体外融合
物理法—电融合诱导法
• 原理:在高频交变电场作用下,原生质发生极化作 用形成偶极子,受电场力的作用进而沿电力线方向运 动彼此粘连成串;对成串细胞施加瞬时高压脉冲,原 生质膜在高电压作用下发生瞬时可逆性的电穿孔,进 而发生原生质体的融合。
细胞融合的方法
生物法、化学法及物理法。 原理:增加细胞间的粘附、改变膜的通透性。
生物法
各种病毒(例灭活的仙台病毒、副流感病毒和新城鸡瘟病毒) 都有凝集细胞 的能力,一边粘接在一个细胞表面,另外一边粘接在另一个细胞表面, 使两个细胞在病毒的作用下靠近发生凝结。
仙台病毒(HVJ,Hemagglutinating virus of Japan )是两层磷脂组成 的外膜包裹着RNA与蛋白质的复合体。因HVJ病毒毒力弱,易被灭活而 常采用。
细胞融合的主要步骤
原生质体靠近 形成细胞桥 胞质渗透 细胞核融合
显微镜下的细胞融合过程
细胞融合的方法
细胞融合的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细胞膜磷脂分子扰动出现通道—细胞桥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融合过程中两个细胞膜的变化过程
类脂质分子 发生扰动和 重排
• 对于植物也叫“原生质体融合”。 • 不仅能产生同种细胞融合,也能产生种间细胞的融合,因
此在创造新细胞、培育新品种方面意义重大。 • 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新品种 • 动物:单克隆抗体生产,抗肿瘤疫苗等
绵山羊
pomato
几种细胞融合成功的例子
生物种类
烟草两个种间 苷蓝——青菜 大豆——马唐草 矮牵牛——龙面花 大麦——花生 大麦——大豆 小麦——矮牵牛 油菜——大豆 玉米——大豆 大豆——野豌豆 大麦——蚕豆 大豆——草香木犀 酵母菌——鸡 大豆——烟草 大豆——秋水仙 人——胡萝卜 番茄——马铃薯 人——小鼠
多核巨细胞
¾自然界的细胞融合现象: 受精过程
胚胎着床 肌管形成 破骨细胞
肌管形成
• 肌管是长而大的多核肌肉 细胞。
• 最初认为多核的肌管是有 丝分裂中核分裂而质不分 裂的结果,但发现肌管在 体外并不发生有丝分裂, 而是由单核的成肌细胞自 发融合而成。
小鼠成肌细胞的自发融合
破骨细胞的形成
• 破骨细胞 (osteoclast cell) 是由排列在骨骼表面 的成骨干细胞自发融 合而成的多核细胞, 其作用是吸收骨骼。 破骨细胞含有十几至 几十个细胞核。
杂交育种中,根据亲缘关系 的远近,又可分为种间杂交 和远缘杂交。一般杂交育种 是指品种间杂交育种。
不亲和性
远缘杂交:不同种属之间,或是地理上远缘的种内亚种之间 个体的交配。种属间存在着隔离机制,致使远缘杂交常表现 不亲和或获得的远缘杂种表现不育。
不亲和性: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由于生物个体的细胞或组织 水平上的不协调而使受精或接合不能正常进行,或是受精后 不能产生后代的现象。一般表现为生殖细胞不能融合,或受 精卵不能发育,或子代无繁殖能力等。
××
融合细胞培养
经过组织培养再生植物 作为生物医药生产的细胞
比较植物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过程
比较项目 原理 融合前处理 促融方法
过程
意义和用途
植物体细胞杂交
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的全能性
酶解法除细胞壁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物理法:离心、振动、电刺激等 化学法:聚乙二醇(PEG)
第一步:用酶解法制备原生质体 第二步:用物理法或化学法促使原 生质体融合 第三步:杂种细胞的筛选与培养 第四步:杂种植株诱导和鉴定
人工诱导细胞融合
1958年日本学者冈田(Okada)发现仙台病毒(Sendai Virus)在 体外成功地融合了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 1974年华裔加拿大学者高国楠创立了聚乙二醇(PEG)化学融 合法。 1975年Kohler和Milstein成功地融合了小鼠B-淋巴细胞和骨髓 瘤细胞而产生能分泌预定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20世纪80年代,齐默曼(Zimmerman)等建立了电融合技术。
A
B
Thr-
Thr+
Trp+ 细胞融合 Trp-
AB
ThrTrp-
××
常用的融合细胞筛选方法
选择性培养筛选法
¾温度敏感突变型融合细胞筛选:一般细胞在30-40℃范围内 生长,温度敏感突变型细胞能在高温和低温下生长,由此可 筛选融合细胞。
A
B
Kana+
Kana-
37℃ 细胞融合 >37℃
AB
Kana+ >37℃
细胞融合的分类
从亲本来源上
同核体(Homokaryon) 基因型相同的细胞融合 异核体(Heterokaryon) 来自不同基因型的融合细胞
从融合效果上
对称融合(Symmetric fusion) 两个完整的细胞间的融合 不对称融合(Asymmetric fusion) 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某亲 本的核或细胞质失活后再与另外一个完整的细胞进行融合。
低渗爆破法
染色识别 ¾番红或Evans蓝染色:有活力的不被染色,死亡的被染色。 ¾双醋酸盐荧光素(FDA)染色法:在荧光显微镜下有荧光的即 为有活性的原生质体
不同染料对有活力的原生质体的染色结果
FDA
罗丹明B
伊文斯蓝 刚果红 曙红 番红
普通光 原色 细胞原色、核深红色 原色 原色 原色 原色 荧光 绿色 细胞浅红、核橘红色 无荧光 无荧光 无荧光 无荧光
细胞融合与细胞杂交
江维
ustcjw@ 2011.05.23
杂交育种
杂交:通过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而取得某些双亲 基因重新组合的个体。 杂交优势:两个遗传基础不同的植物或动物进行杂交,其杂 交后代所表现出的各种性状均优于杂交双亲,比如抗逆性强、 早熟高产、品质优良等。
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合的障碍,大大 扩展杂交的亲本组合范围
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制备)
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增殖
注射特定抗原免疫处理正常小鼠
物理法、化学法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促融方 法相同 生物法:灭活的病毒
第一步:正常小鼠免疫处理 第二步:用物理法、化学法或生物法促使动 物细胞融合 第三步:杂交瘤细胞筛选与培养 第四步:单克隆抗体的提纯
不亲和性是稳定物种的重要机理之一。
杂交斑马: 由斑马和马科动物杂交 产物。
狮虎: 狮子和老虎的杂交产物。
豹狮: 美洲豹与狮子的杂交产 物。
细胞融合的概念和意义
细胞融合(cell fusion)也叫细胞杂交(cell hybridization), 或者体细胞杂交(somatic hybridization) 是指在离体条件下,使用人工方法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 个细胞通过无性生殖的方式合并形成一个细胞的技术。
荧光标记法
常用的融合细胞筛选方法
选择性培养筛选法 ¾抗药性筛选系统:利用细胞对药物敏感性差异筛选融合细胞。
A
B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mp-
Amp+
Kana+ 细胞融合 Kana-
AB
Amp+ Kana+
××
常用的融合细胞筛选方法
选择性培养筛选法
¾营养互补筛选系统:细胞在缺乏一种或几种营养成分时不能 生长繁殖,属于营养缺陷型细胞。利用两种亲本细胞营养互 补作用原理可以筛选融合细胞。
壁
细胞壁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成 分是纤维素(纤维素微纤 丝Cellulose microfibrils )、 果胶(pectin)、多糖 (glycan)。
果胶酶、纤维素酶等处理 植物组织,可以破坏胞间 层和去掉细胞的纤维素外 壁,得到游离的裸露原生 质体。
制备与纯化原生质体
酶解法(Enzymatic isolation)
导致细胞桥 的形成
细胞质、核 相互融合
细胞融合的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关键:细胞核的融合
若是没发生细胞核的融合,仅发 生了细胞质的融合,则可能成为 嵌合细胞。 含有多个核的异核细胞合并后形 成的单核细胞称为合核细胞。
细胞核的合并发生在有丝分裂过 程中。但是这种有丝分裂只有当 两个核的DNA合成基本同步时才 能发生:两个核同时进行有丝分 裂,形成一个纺锤体,全部染色 体都排列在一个赤道板上,结果 伴随着细胞分裂就形成了单核的 子细胞,其细胞核中含有双亲细 胞的染色体。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主要应用
染色体的基因定位这是融合细胞技术应用的主要成 果之一。
如:将人体细胞与小鼠细胞融合, 在杂种细胞系中,优先排斥人染色体,因此每种细胞系都 仅含有一条或若干条特异性的人染色体。 通过对这些细胞系生理生化功能分析,就可以断定特定的 人染色体的功能。 已经证明,仅保留着1号人染色体的人-小鼠杂种细胞系, 才能合成人尿苷单硷酸激酶,证实编码这种激酶的人基因定位 在1号染色体上。
融合细胞的筛选
筛选的必要性
细胞融合是一个随机的物理过程,融合后细胞将 以多种形式出现。
A与B融合过程中: ¾ A-B异核体,A-A/B-B 同核体。 ¾ A-A-A,B-B-B等多聚体。 ¾ 未融合的A,B。
常用的融合细胞筛选方法
物理特性筛选
形态/大小/颜色等性质
拟南芥
薄荷
亲本 杂交 亲本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细胞融合的研究进展
自发细胞融合 (spontaneous fusion)
¾自发融合现象最初在动物细胞中发现。 ¾发炎组织以及肿瘤组织中的多核细胞情况。
a+b
细胞融合的关键技术
融合材料的获得
植物原生质体的制备 动物单个细胞的获得
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
生物法、化学法、物理法
原生质体(Protoplast)
含义:去掉细胞壁的由质膜包裹、具有生活力的裸露细胞。 无细胞壁,可以方便地进行遗传操作、人工诱变、细胞器 转移、细胞融合等操作。
细
质
胞
膜
特点:研究最早的促融剂,应用HVJ技术有很多缺陷, 细胞感染率低 融合速度慢 融合体的去病毒困难
原理与过程
灭活后的病毒颗粒结合到原生 质体表面,细胞开始凝聚;
细胞膜紧密结合,病毒被膜与 细胞浆膜融合。病毒颗粒周围 的膜脱离整个膜产生破口,在 两细胞间形成细胞质通道(37℃ 1-2 min),通道继续扩大,病 毒颗粒流入细胞质内,细胞质 互相融合;
①制备单克隆抗体 ②诊断、治疗、预防疾病。例如: a.肿瘤定位诊断,放射性抗体→肿瘤 b.生物导弹治疗,抗体—抗癌药物→肿瘤
融合细胞遗传特性
1、细胞分裂与染色体丢失 2.基因转移与性状表达
基因转移通常是在后代中某些性状得以表达,有时由于基 因的重组也可能产生双亲均没有的新性状。
3.体细胞杂种遗传上的不稳定性
高Ca2+和pH诱导PEG结合诱导,进一步提高了PEG法的效率。 高Ca2+:带负电荷间的原生质体在钙离子的连接下形成静电键—钙桥,
促使异源的原生质体间粘着和结合。 高pH:增加Ca2+在细胞表面的黏附,从而促进两原生质体的接触。
细胞来源
叶——叶 叶——根 愈伤组织——叶 叶——花瓣 种子——种子 叶——悬浮细胞 叶——花瓣 叶——悬浮细胞 叶——悬浮细胞 悬浮细胞——悬浮细胞 叶——根 悬浮细胞——叶 原生质体——血红细胞 悬浮细胞——叶 悬浮细胞——叶 腹水癌细胞——原生质体 叶——根尖 纤维肉瘤细胞——畸胎瘤细胞
成功年代
1960年,英国科金第一次采用酶方法从番茄幼苗大量制备 出原生质体。 1)取材消毒 2)酶解:纤维素酶、果胶酶等 3)分离纯化:离心收集-密度梯度离心
果胶酶 纤维素酶
过滤 离心
图示原生质体分离过程(以叶片为例)
原生质体活力鉴定
形态识别:形态上完整,呈圆形,含有饱满的细胞质,颜色 鲜艳的即为存活的原生质体。
融合细胞变圆,融合过程结束。
化学法
可以采用的化学诱导剂 包括: NaNO3、高pH的高浓 度 Ca2+离子、聚乙二 醇(PEG)、溶菌酶、 明胶、植物凝血素伴刀 豆球蛋白A等。
细胞膜电荷平衡被打破。
PEG诱导细胞融合
PEG (Polyethylene glycol,聚乙二醇)是一种多聚化合物,分子式为 H(OHCH2-CH2)nOH)。
排队
穿孔
融合
融合
燕麦原生质体的融合
特点
融合效率高、重复性、可控制性强、毒害小。 可能会造成不可恢复的细胞损伤。
电融合仪
螺旋融合杯
微融合杯
细胞融合方法选择
根据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细胞融合方法和条件: ¾ 动物细胞融合:仙台病毒诱导、PEG法、电融合法; ¾ 植物细胞融合:常用PEG法和电融合法; ¾ 微生物细胞融合:多采用PEG法。
优点:
成本低 异核率较高 不受物种限制
缺点:
过程繁杂 对细胞有毒害
PEG诱导鸡血细胞体外融合
物理法—电融合诱导法
• 原理:在高频交变电场作用下,原生质发生极化作 用形成偶极子,受电场力的作用进而沿电力线方向运 动彼此粘连成串;对成串细胞施加瞬时高压脉冲,原 生质膜在高电压作用下发生瞬时可逆性的电穿孔,进 而发生原生质体的融合。
细胞融合的方法
生物法、化学法及物理法。 原理:增加细胞间的粘附、改变膜的通透性。
生物法
各种病毒(例灭活的仙台病毒、副流感病毒和新城鸡瘟病毒) 都有凝集细胞 的能力,一边粘接在一个细胞表面,另外一边粘接在另一个细胞表面, 使两个细胞在病毒的作用下靠近发生凝结。
仙台病毒(HVJ,Hemagglutinating virus of Japan )是两层磷脂组成 的外膜包裹着RNA与蛋白质的复合体。因HVJ病毒毒力弱,易被灭活而 常采用。
细胞融合的主要步骤
原生质体靠近 形成细胞桥 胞质渗透 细胞核融合
显微镜下的细胞融合过程
细胞融合的方法
细胞融合的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细胞膜磷脂分子扰动出现通道—细胞桥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融合过程中两个细胞膜的变化过程
类脂质分子 发生扰动和 重排
• 对于植物也叫“原生质体融合”。 • 不仅能产生同种细胞融合,也能产生种间细胞的融合,因
此在创造新细胞、培育新品种方面意义重大。 • 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新品种 • 动物:单克隆抗体生产,抗肿瘤疫苗等
绵山羊
pomato
几种细胞融合成功的例子
生物种类
烟草两个种间 苷蓝——青菜 大豆——马唐草 矮牵牛——龙面花 大麦——花生 大麦——大豆 小麦——矮牵牛 油菜——大豆 玉米——大豆 大豆——野豌豆 大麦——蚕豆 大豆——草香木犀 酵母菌——鸡 大豆——烟草 大豆——秋水仙 人——胡萝卜 番茄——马铃薯 人——小鼠
多核巨细胞
¾自然界的细胞融合现象: 受精过程
胚胎着床 肌管形成 破骨细胞
肌管形成
• 肌管是长而大的多核肌肉 细胞。
• 最初认为多核的肌管是有 丝分裂中核分裂而质不分 裂的结果,但发现肌管在 体外并不发生有丝分裂, 而是由单核的成肌细胞自 发融合而成。
小鼠成肌细胞的自发融合
破骨细胞的形成
• 破骨细胞 (osteoclast cell) 是由排列在骨骼表面 的成骨干细胞自发融 合而成的多核细胞, 其作用是吸收骨骼。 破骨细胞含有十几至 几十个细胞核。
杂交育种中,根据亲缘关系 的远近,又可分为种间杂交 和远缘杂交。一般杂交育种 是指品种间杂交育种。
不亲和性
远缘杂交:不同种属之间,或是地理上远缘的种内亚种之间 个体的交配。种属间存在着隔离机制,致使远缘杂交常表现 不亲和或获得的远缘杂种表现不育。
不亲和性: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由于生物个体的细胞或组织 水平上的不协调而使受精或接合不能正常进行,或是受精后 不能产生后代的现象。一般表现为生殖细胞不能融合,或受 精卵不能发育,或子代无繁殖能力等。
××
融合细胞培养
经过组织培养再生植物 作为生物医药生产的细胞
比较植物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过程
比较项目 原理 融合前处理 促融方法
过程
意义和用途
植物体细胞杂交
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的全能性
酶解法除细胞壁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物理法:离心、振动、电刺激等 化学法:聚乙二醇(PEG)
第一步:用酶解法制备原生质体 第二步:用物理法或化学法促使原 生质体融合 第三步:杂种细胞的筛选与培养 第四步:杂种植株诱导和鉴定
人工诱导细胞融合
1958年日本学者冈田(Okada)发现仙台病毒(Sendai Virus)在 体外成功地融合了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 1974年华裔加拿大学者高国楠创立了聚乙二醇(PEG)化学融 合法。 1975年Kohler和Milstein成功地融合了小鼠B-淋巴细胞和骨髓 瘤细胞而产生能分泌预定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20世纪80年代,齐默曼(Zimmerman)等建立了电融合技术。
A
B
Thr-
Thr+
Trp+ 细胞融合 Trp-
AB
ThrTrp-
××
常用的融合细胞筛选方法
选择性培养筛选法
¾温度敏感突变型融合细胞筛选:一般细胞在30-40℃范围内 生长,温度敏感突变型细胞能在高温和低温下生长,由此可 筛选融合细胞。
A
B
Kana+
Kana-
37℃ 细胞融合 >37℃
AB
Kana+ >37℃
细胞融合的分类
从亲本来源上
同核体(Homokaryon) 基因型相同的细胞融合 异核体(Heterokaryon) 来自不同基因型的融合细胞
从融合效果上
对称融合(Symmetric fusion) 两个完整的细胞间的融合 不对称融合(Asymmetric fusion) 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某亲 本的核或细胞质失活后再与另外一个完整的细胞进行融合。
低渗爆破法
染色识别 ¾番红或Evans蓝染色:有活力的不被染色,死亡的被染色。 ¾双醋酸盐荧光素(FDA)染色法:在荧光显微镜下有荧光的即 为有活性的原生质体
不同染料对有活力的原生质体的染色结果
FDA
罗丹明B
伊文斯蓝 刚果红 曙红 番红
普通光 原色 细胞原色、核深红色 原色 原色 原色 原色 荧光 绿色 细胞浅红、核橘红色 无荧光 无荧光 无荧光 无荧光
细胞融合与细胞杂交
江维
ustcjw@ 2011.05.23
杂交育种
杂交:通过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而取得某些双亲 基因重新组合的个体。 杂交优势:两个遗传基础不同的植物或动物进行杂交,其杂 交后代所表现出的各种性状均优于杂交双亲,比如抗逆性强、 早熟高产、品质优良等。
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合的障碍,大大 扩展杂交的亲本组合范围
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制备)
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增殖
注射特定抗原免疫处理正常小鼠
物理法、化学法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促融方 法相同 生物法:灭活的病毒
第一步:正常小鼠免疫处理 第二步:用物理法、化学法或生物法促使动 物细胞融合 第三步:杂交瘤细胞筛选与培养 第四步:单克隆抗体的提纯
不亲和性是稳定物种的重要机理之一。
杂交斑马: 由斑马和马科动物杂交 产物。
狮虎: 狮子和老虎的杂交产物。
豹狮: 美洲豹与狮子的杂交产 物。
细胞融合的概念和意义
细胞融合(cell fusion)也叫细胞杂交(cell hybridization), 或者体细胞杂交(somatic hybridization) 是指在离体条件下,使用人工方法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 个细胞通过无性生殖的方式合并形成一个细胞的技术。
荧光标记法
常用的融合细胞筛选方法
选择性培养筛选法 ¾抗药性筛选系统:利用细胞对药物敏感性差异筛选融合细胞。
A
B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mp-
Amp+
Kana+ 细胞融合 Kana-
AB
Amp+ Kana+
××
常用的融合细胞筛选方法
选择性培养筛选法
¾营养互补筛选系统:细胞在缺乏一种或几种营养成分时不能 生长繁殖,属于营养缺陷型细胞。利用两种亲本细胞营养互 补作用原理可以筛选融合细胞。
壁
细胞壁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成 分是纤维素(纤维素微纤 丝Cellulose microfibrils )、 果胶(pectin)、多糖 (glycan)。
果胶酶、纤维素酶等处理 植物组织,可以破坏胞间 层和去掉细胞的纤维素外 壁,得到游离的裸露原生 质体。
制备与纯化原生质体
酶解法(Enzymatic isolation)
导致细胞桥 的形成
细胞质、核 相互融合
细胞融合的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关键:细胞核的融合
若是没发生细胞核的融合,仅发 生了细胞质的融合,则可能成为 嵌合细胞。 含有多个核的异核细胞合并后形 成的单核细胞称为合核细胞。
细胞核的合并发生在有丝分裂过 程中。但是这种有丝分裂只有当 两个核的DNA合成基本同步时才 能发生:两个核同时进行有丝分 裂,形成一个纺锤体,全部染色 体都排列在一个赤道板上,结果 伴随着细胞分裂就形成了单核的 子细胞,其细胞核中含有双亲细 胞的染色体。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主要应用
染色体的基因定位这是融合细胞技术应用的主要成 果之一。
如:将人体细胞与小鼠细胞融合, 在杂种细胞系中,优先排斥人染色体,因此每种细胞系都 仅含有一条或若干条特异性的人染色体。 通过对这些细胞系生理生化功能分析,就可以断定特定的 人染色体的功能。 已经证明,仅保留着1号人染色体的人-小鼠杂种细胞系, 才能合成人尿苷单硷酸激酶,证实编码这种激酶的人基因定位 在1号染色体上。
融合细胞的筛选
筛选的必要性
细胞融合是一个随机的物理过程,融合后细胞将 以多种形式出现。
A与B融合过程中: ¾ A-B异核体,A-A/B-B 同核体。 ¾ A-A-A,B-B-B等多聚体。 ¾ 未融合的A,B。
常用的融合细胞筛选方法
物理特性筛选
形态/大小/颜色等性质
拟南芥
薄荷
亲本 杂交 亲本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细胞融合的研究进展
自发细胞融合 (spontaneous fusion)
¾自发融合现象最初在动物细胞中发现。 ¾发炎组织以及肿瘤组织中的多核细胞情况。
a+b
细胞融合的关键技术
融合材料的获得
植物原生质体的制备 动物单个细胞的获得
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
生物法、化学法、物理法
原生质体(Protoplast)
含义:去掉细胞壁的由质膜包裹、具有生活力的裸露细胞。 无细胞壁,可以方便地进行遗传操作、人工诱变、细胞器 转移、细胞融合等操作。
细
质
胞
膜
特点:研究最早的促融剂,应用HVJ技术有很多缺陷, 细胞感染率低 融合速度慢 融合体的去病毒困难
原理与过程
灭活后的病毒颗粒结合到原生 质体表面,细胞开始凝聚;
细胞膜紧密结合,病毒被膜与 细胞浆膜融合。病毒颗粒周围 的膜脱离整个膜产生破口,在 两细胞间形成细胞质通道(37℃ 1-2 min),通道继续扩大,病 毒颗粒流入细胞质内,细胞质 互相融合;
①制备单克隆抗体 ②诊断、治疗、预防疾病。例如: a.肿瘤定位诊断,放射性抗体→肿瘤 b.生物导弹治疗,抗体—抗癌药物→肿瘤
融合细胞遗传特性
1、细胞分裂与染色体丢失 2.基因转移与性状表达
基因转移通常是在后代中某些性状得以表达,有时由于基 因的重组也可能产生双亲均没有的新性状。
3.体细胞杂种遗传上的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