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和《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人物塑造对比

合集下载

荆棘中成长:《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韦瑟罗尔奶奶形象

荆棘中成长:《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韦瑟罗尔奶奶形象

荆棘中成长:《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韦瑟罗尔奶奶形象摘要:《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是美国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的代表作之一,整部小说讲述了美国南北时期的普通女性成长路程,通过意识流手法,描述女主人公韦瑟罗尔奶奶弥留之际的心理活动,在现在、过往的时空中跳跃、穿插,回忆了韦瑟罗尔奶奶成长历程中三次被“抛弃”的经历,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故,并反映出韦瑟罗尔奶奶成长在艰苦成长岁月中,从丧失自我到学会寻找、发现、爱惜自我的成长经历,在荆棘中成长的故事。

基于女性成长视角分析韦瑟罗尔奶奶形象可以给当代人们思想启迪。

关键词: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女性意识;成长;荆棘;自我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438(2023)05-0060-02(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基础课教学部山西阳泉045000)《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女主角韦瑟罗尔奶奶原型是作者凯瑟琳·安·波特的祖母,而这个形象也代表着20世纪初西方女性社会地位。

这部短片小说超越了传统常规时空限制,转变了以故事情节为脉络推动发展,以场景刻画人物形象手法,而是采用时空交错形式对韦瑟罗尔奶奶人物形象进行完整塑造,通过人生临终之际回忆被抛弃的悲惨经历,在艰苦成长岁月中,从背叛到觉醒自我意识,成长及演变出独立的女性自我意识。

一、荆棘中成长(一)无情背叛,丧失自我。

在韦瑟罗尔一生中,共经历了多次背叛与抛弃,20岁花样年华阶段,被未婚夫乔治抛弃;邂逅了丈夫约翰,过上了短暂而幸福的时光,而后丈夫早逝;在独自养育子女过程中又出现儿子夭折,年迈时期子女的抛弃。

面对被未婚夫乔治抛弃,这种屈辱与嘲讽给韦瑟罗尔造成了一辈子的阴影,面对丈夫离世的抛弃所带来的痛苦与伤感,让韦瑟罗尔逐渐丧失自我意识,以丈夫的期盼为己任,养育子女,不抛弃任何一个孩子。

在临终之际,韦瑟罗尔奶奶还时常想起过去,在独自抚养子女过程中,自己给予了沉重的关怀与热爱,不想成为家人的负担,而子女也会因为养育子女的事情来请教,这种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存在主义视域下《被遗弃的老祖母》和《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比较研究

存在主义视域下《被遗弃的老祖母》和《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比较研究

㊀2019年11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陇东学院学报Nov.2019㊀第30卷㊀第6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JournalofLongdongUniversityVol.30㊀No.6㊀存在主义视域下«被遗弃的老祖母»和«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比较研究刘军霞(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言文学系ꎬ山西运城044000)摘㊀要:凯瑟琳 安 波特的«被遗弃的老奶奶»和威廉 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分别对两位女性似同似不同㊁复杂一生的经历进行了描述ꎮ同是处在被压制的男权社会ꎬ同是遭遇背叛ꎬ老奶奶选择独立㊁坚强和宽恕ꎬ而艾米莉选择依赖㊁报复和同归于尽ꎮ本文拟从1.相同处境的不同选择ꎻ2.对他者的不同诠释ꎻ3.对自由的不同追求ꎮ三个方面对比分析老奶奶和艾米莉不同人生境遇及其思想根源ꎬ以告诫当代女性克服自身的内在性ꎬ实现经济和精神的独立ꎬ以获取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解放和自由ꎮ关键词:存在主义ꎻ女性主义ꎻ男权社会中图分类号:I109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674 ̄1730(2019)06 ̄0063 ̄04收稿日期:2018 ̄11 ̄07作者简介:刘军霞(1984 )ꎬ女ꎬ山西运城人ꎬ讲师ꎬ硕士ꎬ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ꎮ㊀㊀«第二性»是波伏娃存在主义女性主义观最直接的展现ꎮ女性主义者奉«第二性»为她们的圣经ꎮ在«第二性»中ꎬ波伏娃深受萨特的影响ꎬ从存在主义角度出发ꎬ对女性一生宿命进行精心梳理ꎬ分析女性的处境:人们将女性的一生都禁锢在厨房里或者闺房内ꎬ却惊奇于女性的狭隘视野和目光短浅ꎻ人们折断了女性自由翱翔的翅膀ꎬ却哀叹她不会飞翔和处处依赖ꎻ造成女性他者绝对性的原因:一方面ꎬ男性要求女性奉献所有ꎬ毫无保留地付出ꎻ另一方面ꎬ女性从一出生就被教导以男性为中心ꎬ以取悦男性为重任ꎬ服饰对女性来说是如此重要ꎬ女性需要这样的打扮来取悦男性ꎬ迎合男权社会[1]ꎮ从古至今ꎬ几乎所有的女性就是这样反复重复着由无聊㊁期待和失望组成的人生ꎮ男性的威逼利诱㊁女性的自我局限ꎬ必然导致女性的 物化 :即成为男性的附庸ꎻ对自由的阐释:男性早就明白:想要自由ꎬ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ꎬ都要自给自足ꎬ即使这条路充满荆棘和艰辛ꎬ但却最为可靠ꎮ而女人ꎬ恰恰相反ꎬ她们被要求及时行乐㊁碌碌无为ꎬ一旦积极向上就遭到社会的谴责 不安分守己 ꎮ只是正当女性放纵到极乐时ꎬ才觉察到自己被愚弄了ꎬ一切的美好不过是 海市蜃楼 ꎮ可悲的是ꎬ为时已晚ꎬ女性在此生唯一的冒险之旅早已殚精竭虑ꎬ毫无反抗之力[2]ꎮ«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最能反映威廉 福克纳主体思想的经典的小说之一ꎮ该小说描述了女主人公艾米莉悲剧一生的宿命ꎮ出生于没落的南方贵族家庭ꎬ父亲专制霸道ꎬ为女儿拒绝一切向她求婚的男性ꎬ父亲去世后ꎬ艾米莉疯狂地爱上来自北方的工头荷默 巴伦ꎬ而遭到社会的非议ꎬ更是遭到恋人的背叛ꎬ极端的艾米莉选择毒死情人并和其尸体共度人生四十载的哥特式故事ꎬ可悲又可怜[3]!造成艾米莉悲剧人生的根本原因是女主人公对男性精神上和经济上的依附不独立ꎬ女主人公一生都把自己的安全感和幸福寄托于男性身上ꎬ先是父亲再是恋人ꎬ一生都是男性的财产和附庸品ꎮ而«被遗弃的老奶奶»里主人公是与艾米莉完全相反的女性ꎮ«被遗弃的老奶奶»是凯瑟琳 安 波特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之一ꎮ在小说里ꎬ老奶奶亦是遭遇恋人背叛ꎬ但倔强的老奶奶选择独立和坚强ꎬ选择走出家庭ꎬ面向社会ꎬ在丈夫逝世后ꎬ老奶奶选择独立抚养孩子们ꎬ面对牧师的骚扰ꎬ也依然选择独立ꎮ弥留之际ꎬ独立刚毅的老祖母实现了自我的价值ꎬ获得了最终的自由[4]ꎮ一㊁相同处境下的不同选择想要梳理女性的一生ꎬ首先要对她的处境进行全方面㊁多方位的梳理ꎮ波伏娃在她的«第二性»中写道: 女人不是天生的ꎬ而是后天被造就的ꎮ [1]在男权社会ꎬ女性处处受到压制束缚ꎬ而这些都要归因于女性的处境ꎮ因此ꎬ首先要改变女性的处境ꎬ女性36的命运才有可能被重写ꎮ波伏娃深受萨特影响ꎬ她的处境理论源于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所述观点ꎮ在«存在与虚无»中ꎬ萨特认为任何主体都必然和客体产生各种各样的关系ꎬ客体存在以处境为前提ꎬ处境会对主体产生反作用ꎮ客体本身没用ꎬ只有主体和客体产生关联ꎬ客体才会对主体产生相应的促进或者阻碍作用ꎮ 我的所在地 我的过去 我的环境 和我相邻的人 和 我的死亡 这些客体都会与我发生关系ꎬ产生作用ꎮ我 女人ꎬ就这样一步步形成了ꎮ在幼年时期ꎬ男性与女性并无显著不同ꎬ无论是才能还是力量ꎬ仅仅是生理上的差异ꎮ波伏娃从萨特的处境理论出发ꎬ在«第二性»中对女性的处境进行进一步剖析和延伸ꎬ将女性处境分成三点:女性身体㊁家庭和历史[6]ꎮ波伏娃认为女性身体不能是女性受男权社会压抑的理由ꎻ家庭里的父权文化和夫权文化是造成女性受压制的根源ꎬ历史总是体现男性的意志和愿望ꎮ«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女主人公虽出生于没落家族ꎬ但仍是贵族ꎮ父亲专制霸道ꎬ将女儿视为自己的财产和所有物ꎬ替女儿做一切的决定ꎬ无视女儿的意志ꎬ拒绝一切可能出现的女儿的求婚者ꎮ女儿艾米莉在这种所谓的 父爱 下ꎬ逐渐丧失了自我意志ꎬ一步步沦陷为父亲的附庸品ꎬ不断地向父权妥协ꎬ直至完全将自己物化ꎮ父亲去世后ꎬ艾米莉终于鼓起勇气ꎬ追求自己的爱情ꎬ但世俗的话语压制她ꎬ束缚她ꎬ当她终于敢和情人驾车出游时ꎬ等待她的却是无止尽的非议ꎮ人们窃窃私语ꎬ骂她道德败坏ꎬ有辱家门ꎮ她一边对抗非议ꎬ一边想和恋人长相厮守ꎬ步入婚姻ꎮ在得知情人压根就不准备和她共度一生的想法时ꎬ她选择毒死情人ꎬ抱着恋人的尸首共度余生几十载ꎮ女主人公之所以做出这样既愚昧又可悲的选择ꎬ根本原因就在于她对父亲和情人的依赖和附庸ꎮ艾米莉把一生的安全感和幸福都建立在父亲和情人身上ꎮ而艾米莉之所以成为这样的女人ꎬ究其原因是处境对她的塑造ꎮ父权制操纵了她的婚姻ꎬ妇道观毁了她对幸福的渴望ꎬ畸形的处境练就了她异化的内在和变态的物化ꎮ相比之下ꎬ«被遗弃的老奶奶»要幸运很多ꎮ虽然 老奶奶 没有变态的父爱ꎬ却也同样遭遇了情人的背叛ꎮ被面相丑陋㊁自卑懦弱的丈夫利用ꎬ被丈夫帅气潇洒的朋友欺骗背叛ꎬ在男性所谓的友人义气里ꎬ老奶奶不过是他们的赌注罢了ꎮ在男权制社会下ꎬ女性被剥夺话语权ꎬ被男性物化ꎮ毋庸置疑ꎬ男性之所以敢将女性物化ꎬ是男权社会男性主体性的鲜明的映照ꎮ由此可见ꎬ女性的处境是如此不公平!正是这样的 处境 ꎬ处处维护男性的意志和话语权ꎻ也是这样的 处境 ꎬ使女性一步步丧失话语权和自我意志ꎬ沦为男性的附庸和所有物ꎮ只是在«被遗弃的老奶奶»中ꎬ刚毅坚强的老奶奶选择独立ꎬ即使在丈夫不幸早死之后ꎬ老奶奶选择不向境遇屈服ꎬ面对牧师的骚扰ꎬ依然不为所动ꎬ独自抚养孩子们长大成人ꎮ弥留之际ꎬ依然选择不顺从ꎬ不逆来顺受ꎬ安详离开人世ꎬ最终获得内心的自由ꎮ二㊁对 他者 的不同诠释女性即 他者 ꎮ 如果每个个体都创造了他或者她自身ꎬ那么当考虑到其他人时ꎬ潜在的问题就出现了ꎬ从而使该个体在这个人的意识中仅仅是一个对象ꎮ [2]男性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ꎬ将女性定义为他者ꎬ将女性压制到 第二性 ꎮ男性认为女性天生不如自己ꎬ天生具有第二性的特性ꎮ男性具有天生的主体性ꎬ而女性具有天生的他者性ꎮ女性一出生ꎬ父亲就扮演女儿主体角色ꎬ美其名曰是女儿的保护神ꎮ父亲代表着权威ꎬ是不可挑战的ꎬ是毋庸置疑的ꎬ是理所应当的ꎮ男性根据自己的需要将妻子和女儿逐步塑造成他希望的样子ꎮ这样男性的主体性就根深蒂固了ꎮ长年累月下来ꎬ女性也真地被塑造成了 他者 ꎮ女性不仅服从于男性的主体性ꎬ更成了自我他者塑造的帮凶ꎮ女性没有任何上进革命的欲望ꎬ认为相夫教子才是女性的本分ꎮ崇拜并寄希望于男性ꎬ希望与男性能保持长久的婚姻关系ꎮ女人选择回归家庭ꎬ生儿育女ꎬ不再追求事业和经济的独立ꎮ伸出手掌ꎬ寄希望于男性ꎬ将一生的幸福甚至是生命交付给男性ꎬ活脱脱地把自己塑造成男性的附庸品和寄生虫ꎬ完全丧失自我的主体性ꎮ正是女性的这种依附性和内在性造就了女性一个一个的悲剧和万劫不复ꎮ随着年龄渐长ꎬ芳华逝去ꎬ女性选择各种手段ꎬ期望用肉体甚至是性留住男性ꎬ而男性主体ꎬ女性他者的绝对性又让女性处于被压制的绝对性和成为男性附庸的必然性ꎮ«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女主人公艾米莉是绝对的他者ꎮ在她与父亲的相处中ꎬ完全没有自我的话语权ꎬ父亲完全剥夺了她的话语权ꎬ 长久以来ꎬ我们把这家人一直看作一幅画中的人物:身段苗条㊁身着白衣的艾米莉小姐立在背后ꎬ她父亲岔开双脚的侧影在前面ꎬ手执一根马鞭ꎬ一扇向后开的前门恰好嵌住了他们俩的身影 ꎮ[3]柔弱㊁纯洁无瑕的艾米莉ꎬ这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要求ꎮ父亲蛮横粗暴ꎬ对女儿权46威式的所谓 淑女 教育ꎬ父亲所谓的 保护 ꎬ不过是将父权制社会的野蛮和粗暴展现得淋漓尽致ꎬ将女性绝对地他者化ꎮ父亲替女儿做出一切决定ꎬ无视女儿的意志ꎬ因为在男权社会ꎬ男性有着绝对的权威ꎬ男性与女性之间没有互为主体ꎬ而是男性主体ꎬ女性他者的绝对性ꎮ正是这种绝对性ꎬ长期被父亲物化的女儿也真正丧失了她的话语权ꎬ没有任何意志ꎬ完全以父亲的意志为权威ꎬ父亲一次次地替女儿赶走求婚者ꎬ并没有引起女儿的反抗和不满ꎮ由此可见ꎬ女儿自己内化成他者已是根深蒂固ꎬ不可动摇ꎮ艾米莉完全丧失了自我ꎬ以至于父亲去世ꎬ艾米莉久久不能释怀ꎬ不让安葬父亲ꎬ可见父亲的离世也带走了艾米莉的意志ꎮ病了好久ꎬ艾米莉终于鼓起勇气ꎬ努力开始新的生活ꎮ原以为她可以摆脱他者的地位ꎬ拥有自我的意志ꎮ然而一生唯一的爱恋ꎬ唯一的恋人却丝毫没有娶她之意ꎬ尽管她出身高贵ꎬ并不在乎恋人身份低微ꎬ来自北方ꎬ她顶着世俗对她的非议ꎬ顶着 败坏名声㊁有辱家门 的骂名ꎬ愿得一人心ꎬ白首不分离ꎬ但结果只是空欢喜一场ꎮ由爱生恨ꎬ艾米莉毒死恋人ꎬ抱着恋人尸首ꎬ同床共枕几十年ꎮ艾米莉的悲剧人生是男性主体ꎬ女性他者的淋漓展现ꎮ把自己内化成他者的艾米莉ꎬ以男性的意志为主体ꎬ丧失自我ꎬ寄希望和幸福于男性ꎬ面对父亲去世ꎬ恋人背叛ꎬ艾米莉安全感全无ꎬ自我异化也就不可避免了ꎮ异化的艾米莉选择毒死恋人ꎬ表面上看是实现了自我的意愿ꎬ实质上是不可救赎的毁灭ꎮ艾米莉毒死恋人ꎬ从那一刻起ꎬ艾米莉自身也被毒死了ꎬ世间有的只是躯壳而已ꎮ另外ꎬ福克纳在讲述艾米莉的故事时ꎬ通篇小说也是借他人口吻讲述ꎬ这样的写作手法也是艾米莉他者的体现之一ꎮ«被遗弃的老奶奶»中ꎬ在弥留之际ꎬ老奶奶忆起昔日恋人ꎬ婚礼当天ꎬ终未出现ꎮ面对恋人的背弃ꎬ老奶奶选择坚强和独立ꎬ不做男权社会的附庸和牺牲品ꎻ结婚生子ꎬ老奶奶不在丈夫身上寻求安全感和幸福感ꎻ丈夫不幸早逝ꎬ老奶奶选择独立抚养孩子长大ꎮ在男权社会的压迫和束缚下ꎬ女性完全被物化和他者化ꎬ在«被遗弃的老奶奶»中ꎬ老奶奶意识到自己只是男性的 赌注 ꎬ没有一蹶不振ꎬ而是选择坚强ꎬ重新生活ꎮ老奶奶选择走出家庭ꎬ面向社会ꎬ追求经济上的独立ꎬ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独立ꎮ这也是为什么老奶奶在丈夫不幸早逝ꎬ依然勇敢面对人生ꎬ独自抚养孩子们的原因ꎮ物质上和精神上的独立让坚强刚毅㊁勤劳勇敢的老奶奶敢于直面人生的苦难ꎬ牧师的骚扰ꎬ最终解放自我ꎬ获得自由ꎮ老奶奶与恋人㊁丈夫和孩子互为主体ꎬ原谅恋人ꎬ忠于丈夫㊁抚养孩子ꎬ摆脱 他者 绝对性意识ꎬ实现自我价值ꎬ与男性势均力敌[9]ꎮ三㊁对 自由 的不同追求波伏娃认为:女性真正的自由是能够实现和男性互为主体ꎬ互为他者ꎬ打破男性主体ꎬ女性他者的绝对性ꎮ女性能够实现经济和精神上的独立ꎬ不再违背自我意识㊁取悦男人㊁逆来顺受ꎮ女性不再寄希望于男性ꎬ能自我负责自我的生命意义ꎬ自我超越生命ꎬ不再从男性身上找安全感和存在感ꎬ解放自己ꎬ实现真正的自由ꎮ女性要实现自我的解放和自由ꎬ首先务必摆脱自我 他者 的绝对性意识ꎬ克服自我的内在性和依赖性ꎬ走出家庭ꎬ面向世界ꎬ实现经济独立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ꎬ实现经济自由无疑是女性腰杆挺直㊁实现自我价值的必须ꎮ同时ꎬ女性还要摆脱内在精神对男性的依附ꎬ不再要求男性超越自我ꎬ不再奢求男性的关注ꎬ和男性互为主体ꎬ互为客体ꎮ物质独立只是外在的自我解放ꎬ精神独立才是女性真正的解放和自由ꎮ女性应该反思自我ꎬ静观自我ꎬ不再自欺欺人ꎬ客观看待自我ꎬ无论是处境还是自我优劣势ꎬ勇于发现自我ꎬ客观分析自我ꎬ诚实看待自己的存在ꎬ从自我出发ꎬ把注意力集中到自我身上ꎬ人很难猜对别人ꎬ女性只需做好自己ꎬ不怕犯错ꎬ永远成长ꎬ就可以实现自我的存在意义ꎮ«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女主人公艾米莉是完全没有自由的ꎮ艾米莉是绝对的他者无自由ꎮ男权社会的压制㊁艾米莉的自我内化ꎬ都剥夺了艾米莉的自由ꎮ女性如艾米莉ꎬ想要获得自由ꎬ首先必须走出家庭ꎬ克服内在的依赖性和附庸性ꎮ面对父亲无边界的干预ꎬ如果艾米莉懂得反抗ꎬ而不是一味地顺从㊁逆来顺受ꎻ面对恋人的背叛ꎬ如果艾米莉懂得自我的独立ꎬ而不是做恋爱中的依附和附庸ꎬ不再自欺ꎬ而这种自欺欺人只能让艾米莉越陷越深ꎬ艾米莉就不会做出毁人毁己的人生决策ꎻ面对社会的流言蜚语和非议ꎬ如果艾米莉懂得寻求自我内心的强大ꎬ精神的独立ꎬ艾米莉就不会拥有行尸走肉般的悲剧人生ꎮ由此可见ꎬ拥有独立的人格即物质和精神上的独立是极其重要的ꎮ女性在恋爱时是极其容易自欺的ꎬ这种自欺会让女性更加依赖和崇拜男性ꎬ把自己的人生和幸福都捆绑在男性身上ꎬ期许一生一世的宠爱和关注ꎮ艾米莉就是这样的女性ꎬ即使在当今社会ꎬ仍有不少女性如艾米莉一般ꎬ依附男性ꎬ渴望得到男性足够的关注ꎬ寄安全感㊁幸福和希望于男性ꎬ56一旦男性反悔或者背叛ꎬ女性就万劫不复ꎬ万念俱灰ꎮ殊不知从古至今ꎬ爱情对于男性ꎬ从来都是消遣ꎬ而对于女性才是全部ꎮ 拜伦说得好ꎬ爱情在男人的生活中只是一种消遣ꎬ而他却是女人的生活本身ꎮ [4]«被遗弃的老奶奶»中的老奶奶才是我们现当代女性的榜样ꎬ即老奶奶勇敢㊁勤劳和不服输ꎮ面对恋人无情的背弃ꎬ老奶奶没有一蹶不振ꎬ而是勇敢面对ꎬ重新开始ꎻ面对丈夫的不幸早逝ꎬ老奶奶没有畏难不前ꎬ而是勇敢坚强ꎬ独自抚养孩子们长大ꎻ面对生活的困苦ꎬ不抱怨ꎬ不纠结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ꎬ面对牧师的骚扰ꎬ老奶奶依然不为所动ꎬ突破处境的压制和命运的不公ꎬ摆脱自我内在性和依赖性的束缚ꎬ实现自我超越性ꎬ最终获得真正的自由ꎮ威廉 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女主人公艾米莉在男权制㊁妇道观的处境下ꎬ完全被他者化ꎮ被绝对他者异化的艾米莉面对父亲的强权越界干预处境ꎬ选择依附不反抗ꎻ面对恋人的背叛处境ꎬ选择报复和同归于尽ꎬ毁人同时也毁己ꎬ完全丧失自我ꎬ失去自由ꎮ凯瑟琳 安 波特的«被遗弃的老奶奶»中女主人公老奶奶虽遭遇男权社会的处境ꎬ选择走出家门㊁面向社会ꎬ实现物质和精神上的独立ꎻ面对恋人背叛的处境ꎬ选择宽恕ꎻ面对丈夫的早死处境ꎬ选择坚强ꎬ独自抚养孩子们长大成人ꎻ面对牧师的骚扰处境ꎬ选择反抗ꎬ忠于丈夫ꎮ老奶奶遵从内心ꎬ刚毅坚强㊁勤劳不服输ꎬ这都源于老奶奶对自我的反思和对自我价值的认可ꎮ最终ꎬ老奶奶收获自由ꎬ安详离世ꎮ作为当代女性ꎬ一方面ꎬ警惕男权社会的压制ꎬ敢于挑战和反抗男权社会的压迫和不公ꎻ另一方面ꎬ克服自己的内在性和依附性ꎬ走出家庭ꎬ实现经济和精神独立ꎮ唯有如此ꎬ女性才可以解放自己ꎬ获得真正的独立和自由ꎮʌ参考文献ɔ[1]方珏.波伏娃存在主义的女性主义哲学思想渊源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ꎬ2008(2):53-54. [2]林凌. 他者 走向 自我 从«第二性»揭示的女性处境探析波伏娃的存在主义人本主义思想[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ꎬ2014(2):28-30. [3]李公昭.20世纪美国文学导读[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ꎬ2000.[4]王长荣.现代美国小说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ꎬ1990.[5]西蒙娜 德 波伏娃著.第二性[M].郑克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ꎬ2011:336-338. [6]宋亚玲.浅析波伏娃«第二性»中的他者[J].东京文学ꎬ2012:62-63.[7]萨莉 肖尔沃著.最伟大的思想家:波伏娃[M].龚晓京译.北京:中华书局ꎬ2014:510-512. [8]王忠祥.世界短篇小说精华品鉴[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ꎬ1997:240-241.[9]HassanIhab.ThePostmodernTurn:EssaysinPost ̄modernTheoryandCulture[M].Columbus:OhioStateUniversityPressꎬ1987.[10]衷立.波伏娃女性主义思想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ꎬ2008:116-117.ʌ责任编辑㊀杨晓芳ɔAComparativeStudyofTheJiltingofGrannyWeatherallandARoseforEmilyfromthePerspectiveofExistentialismLIUJun ̄xia(DepartmentofLanguageandLiteratureꎬYunchengInfantCollegeꎬYuncheng044000ꎬShanxi)Abstract:TheheroinesinCatherineAnnPorter sTheJiltingofGrannyWeatherallandWilliamFaulkner sARoseforEmilyseemtobethesamebuttheyaredifferent.Facingthesamesuppressedpatriarchalsocietyandlov ̄er sbetrayalꎬthegrannychoosesindependenceꎬstrengthandforgivenessꎬwhileEmilychoosestorelyonꎬretaliateandperishtogether.Thisthesisattemptstoanalyzethereasonswhythetwoheroinesenjoydifferentlifefromtheas ̄pectsoftheSituationꎬtheOtherandtheFreedomwiththeaimofwarningcontemporarywomentobevigilant.Eventhoughsuppressedbythemalepowersocietyꎬthefemaleneedtoovercometheirownlimitsꎬgooutofthefamilyꎬa ̄chieveeconomicandspiritualindependenceꎬtrulyliberatethemselfandgainfreedom.Keywords:existentialfeminismꎻpatriarchalsocietyꎻgrowth66。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与《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人物塑造手法对比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与《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人物塑造手法对比

以时间 为顺序 的结构 , 过 去 、 在 和将来交 织穿 插起来 , 把 现 通 过 时 空 的 置换 和 跳 跃 来 外 现 主 人 公 的 心 理 活 动 ,这 正 是 意 识 流 文 学 的鲜 明 特 征 。 得 注 意 的 是 , 特 在 小 说 中主 要 值 波 运 用 了 线 彤 的意 识 流 结 构 ,即 意 识 流 由 意 识 的 一 个 源 头 出 发 . 个 连 着 一 个 地 、 线 地 向前 活 动 , 一 环 接 一 环 的 链 一 单 像 条 需 要 指 明 的 是 , 种 线 形 是 针 对 每 一 段 的 意 识 流 运 动 而 这 言 , 非 小 说 中 整 个 意 识 流 的 流 程 结 构 , 为 小 说 中 出 现 了 并 因 几段 意识 流 活 动 , 段 意 识 流 都 是 遵 循 线 形 结 构 的 , 举 其 每 试 中一 段 为 例 。 “ . 偏 偏 能 听 到 科 妮 莉 娅 在 跟 她 的 丈夫 说 . 妈 变 得 嘿 她 妈 有 一 点 儿 孩 子 气 , 们 不 得 不 哄 哄 她 。 叫 她 最 恼 火 的事 情 是 他 科 妮 莉 娅 以 为她 是 聋 子 、 巴和 瞎 子 。 科 妮 莉 娅 在 她 的 身 旁 哑 和 头 顶 上 瞟 着 小 小 的 、 促 的 眼色 , 着 小 小 的手 势 , 蘸 别 匆 做 提 人 :别 惹 她 生 气 , 她 由着 性 儿 吧 , 八 十 岁 啦 ’ … 在 她 精 ‘ 让 她 … 力 旺 盛 的年 头 . 对 待 客 人 比较周 到 , 更 多 的活 儿 要 干 。 当 她 有 时. 莉迪亚来说 , 对 她还 不老 , 迪 亚 的 一个 孩子 有 了不检 点 莉 的行 为 . 妈 妈 的坐 车从 八 十 英 里 外赶 来 征 求 她 的 意 见 … … 做 她 从 前 用 栅 栏 圈 了一 百 英 亩 地 , 自 己挖 洞 竖 木 桩 , 有 一 她 只 个 黑 种 小 男孩 子 做 帮 手 扎铁 丝 … …还 有 一 件 事 情 是 , 人 生 女 孩 子 的 时候 , 着 马 在 冬 天 的 乡村 道 路 上 奔 波; 有 一 宿 一宿 骑 还 地 不 能 睡 觉 , 着 照顾 害病 的 马 、 病 的孩 子 , 乎一 个 也 没 坐 害 几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凯瑟琳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凯瑟琳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凯瑟琳.安.波特的《被遗弃的威塞奥尔奶奶》奶奶的人物形象,揭示出她们的内心孤独与渴望,并认为她们虽然经受着内心苦闷与困惑,因年事已高而遭受着孤独和死亡凯瑟琳·安·波特(1890-1980)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坛上的佼佼者,是与福克纳、华伦等齐名的南方女作家。

创作时,她注重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探测某种生活的底蕴,冷静地思考和反映西方人生活中的孤独、苦闷与困惑。

因此,她的作品往往富于情感化和哲理化,具有很强感染力的社会意识。

在创作生涯中,尽管她写了为数不多的中、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但是她的作品以描写女性人物见长,她极力歌颂社会生活中具有坚韧、朴实、善良的美好品德的女性。

在短篇小说《被遗弃的威塞奥尔奶奶》中,波特运用意识流创作手法,借助威塞奥尔奶奶这一形象,通过她在临终前追忆自己的人生经历,揭示出威塞奥尔奶奶从迷失自我到寻找自我再到成功证明自我的过程。

这部作品展现出了极强的女性意识。

她笔下的短篇小说《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描述了韦瑟罗尔奶奶临终前一天的心理活动,展现了老奶奶一生的坎坷经历,塑造了一位善良、宽容、吃苦耐劳、倔强的老妇人.波特通过运用意识流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老奶奶临终前纷乱繁杂的意识活动,形象地刻画出了老奶奶的性格。

四、韦瑟罗尔奶奶和艾米丽小姐两位文学人物的性格对比两位女性形象能在文学世界里成为经典,证明她们都是拥有极大的魅力和感召力的,下文中就将细致地对她们的性格进行一番对比。

1.两位女主人公性格中的相同点韦瑟罗尔奶奶和艾米丽小姐都是孤独的,她们都因为某些原因而在自己年轻时不得不变得独立起来,她们都曾遭到心爱男人的抛弃,在被抛弃后都得在她们的生活的环境下扮演男人的角色生活下去,还可能遭到周围人或隐或现的嘲笑。

两位女性都一样的固执,老奶奶固执地不接受死亡,拒绝别人的照顾和同情,艾米丽固执地拒绝父亲的死亡,固执地不随波逐流。

2.两位女主人公性格的不同点韦瑟罗尔奶奶是19世纪美国典型的拓荒人的形象,坚韧,刚毅,倔强,独立;艾米丽小姐是高贵,倔强,乖张,怪癖的名门闺秀,形象不一样注定了性格上的差异。

《被抛弃的威瑟罗尔奶奶》题目新解

《被抛弃的威瑟罗尔奶奶》题目新解

《被抛弃的威瑟罗尔奶奶》题目新解作者:孙昉,余高峰来源:《文学教育》2013年第03期内容摘要:在凯瑟琳·安·波特的短篇小说《被抛弃的威瑟罗尔奶奶》里,她塑造了一个年轻时被未婚夫抛弃,婚后丧夫丧女,弥留之际又被上帝抛弃的老奶奶形象。

一直以来,这篇小说被看作一场纯粹的悲剧,其依据为题目中的“jilting”。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原著,重新定义和解读“jilting”一词,从而证明:波特创造了这样一种形象,不在于展现一个女性的悲惨命运,更是为了展现一种独立、果断的精神,以此唤醒读者,尤其是女性,通过努力奋斗发现生命的真谛,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关键词:抛弃小说标题精神凯瑟琳·安·波特是美国著名作家,在20世纪60年代曾荣获普利策奖。

《被抛弃的威瑟罗尔奶奶》是她早期的代表作,但是,似乎只有少数批评家注意到这篇短短的小说,而他们的注意点通常放在它的写作技巧和独特手法上,比如辛俊武(2002)认为:“《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是一篇意识流小说的典范。

波特通过意识流手法,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奶奶纷乱繁杂的意识活动……”并在下文详细描写了七种意识流。

另一类批评家则通常把它和福克纳的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进行类比和对比,认为老奶奶和艾米丽都是男性主导的社会中被牺牲的人。

老奶奶的形象也像葛娇娇(2011)的论文中所说的:“她的女性意识并没有觉醒。

她的能干也只是父权制社会框架下受传统规范许可的,并没有超越这一界限。

她没有摆脱父权社会的压迫,最终被其遗弃。

”笔者发现:这种人物解读往往来源于小说的标题。

因此,题目中的“jilting”究竟是何含义,直接关系到小说的中心。

而笔者认为,它的意思不该是传统翻译中的“被抛弃”而应是“抛弃一切的”。

也就是说,虽然威瑟罗尔奶奶被外界种种抛弃过,可是,就内心而言,她从未遭受过真正的背弃,相反,她足够勇敢到去“抛弃”社会强加于她的种种束缚。

一.“jilting”在词典中的含义“jilt”在词典上的意思是“突如其来地拒绝见某人,特指爱人”。

从幻灭到觉醒_评波特的_被抛弃的韦瑟罗尔奶奶_

从幻灭到觉醒_评波特的_被抛弃的韦瑟罗尔奶奶_

2009年第09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 109,2009第25卷J O URNAL OF E D UCAT I O NAL I NST I TUTE O F JI L I N PR O V I NCE Vol 125(总213期)Tot a l No 1213收稿日期:2009—03—21作者简介:张 晶(1981—),女,吉林农安人。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从幻灭到觉醒———评波特的《被抛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张 晶(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四平136000)摘要:凯瑟琳・安・波特的短篇小说创作在南方文学史上名噪一时。

《被抛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从心理活动描写与女性意识觉醒的角度刻画、诠释了老妇人韦瑟罗尔不平凡的一生,探讨了生与死以及南方女性从丧失自我到寻找自我、发现自我的思想主题。

关键词:《被抛弃的韦瑟罗尔奶奶》;意识流;女性形象;女性意识中图分类号:I 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09)09—0132—02 凯瑟琳・安・波特是一位严肃的作家,这种严肃性首先体现在其创作的主题上。

有人说,波特是一个“阴暗的寓言的制造者”。

[1]她的作品往往是有关残废、移情、忧虑、孤独、暴力、死亡、哀伤、痛苦等人生逆境的,主要关注日常生活以及人性的阴暗面。

但作者能够将故事人物面对死亡、幻灭等逆境时的愤怒与恐惧等心理活动含蓄、细腻地呈现于读者面前,极少使用评论或界定性的语言,这给读者留下许多思索的空间,让读者与故事人物一道去寻觅真实的意义。

其短篇小说《被抛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就是这样的一部代表作品。

一、意识流手法大师———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完美映现韦瑟罗尔奶奶的名字在英文中包含着饱经风霜之意。

综观韦瑟罗尔奶奶一生的经历,她最初留给人的对生活的强有力的控制的印象便会动摇。

她的恋人抛弃了她;她的丈夫早年去世;她的孩子们不是按她所喜欢的顺序出生;她最喜爱的孩子死掉了;她在60岁时预见了死亡的降临并作了充分的准备,而死亡并没有在60岁时将她带走。

艾米莉和韦瑟罗尔奶奶人物形象刻画之比较论文

艾米莉和韦瑟罗尔奶奶人物形象刻画之比较论文

艾米莉和韦瑟罗尔奶奶人物形象刻画之比较摘要: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威廉·福克纳和凯瑟琳·安·波特各自的代表作《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和《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都以南方女性为主要人物。

这两个人物性格有同有异,但都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本文比较了两个人物形象特点的异同,更着重分析了作家在刻画人物时所用的技巧,发现两位小说家都巧妙利用了叙述视角等手段展示人物性格特征。

同时,他们写作技巧又有不同之处。

福克纳用哥特式写作手法讲述了艾米莉的故事;波特则用意识流手法将一个垂死老妇的一生回顾,内心独白及自由联想展现在读者眼前。

虽然艾米莉和韦瑟罗尔奶奶的刻画手法各有不同,但都刻画得极为成功。

关键词:人物形象刻画;哥特式写作手法;意识流手法在《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和《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两位作家威廉·福克纳和凯瑟琳·安·波特分别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刻画了两位女性的悲剧形象。

本文将对两个人物形象及其刻画手法进行比较。

一、人物特点的异同艾米莉和韦瑟罗尔奶奶两个人物有相同的地方:她们都是极不一般的女性形象,代表了某种极致;她们极其坚毅,极具自尊。

她们都有过被男性抛弃的经历,一生大部分时光都是孤独地走完的,但她们又都以自己的方式报复了或试图报复抛弃她们的男人,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艾米莉和韦瑟罗尔奶奶两个人物虽然有相同的地方,但她们又是不一样的:她们的执念不一样。

艾米莉执着于旧南方的贵族信条,韦瑟罗尔奶奶执着于自己的人生信条。

她们采取的捍卫信条的方式也不一样:艾米莉终其一生死守信条,为之封闭自己毒杀情人,切断与外界的联系,退守一方走上畸变之路。

而韦瑟罗尔奶奶虽对被抛弃一事耿耿于怀,却没有采取直接针对背叛者的行动,更没有将自己封闭起来,而是积极走进社会融入人群,并以超出常人的坚毅读者应付生活中的磨难,用行动证明自己是个优秀的女人,没有乔治也能过得很好。

尽管两个人物各有不同,她们都是塑造极其成功的,都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浅析韦瑟罗奶奶和艾米丽的形象刻画

浅析韦瑟罗奶奶和艾米丽的形象刻画

浅析韦瑟罗奶奶和艾米丽的形象刻画作者:饶瑜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05期华中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430079摘要:《被遗弃的韦瑟罗奶奶》和《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两部短篇小说中,南方作家凯瑟琳•波特和威廉•福克纳分别刻画了韦瑟罗奶奶和艾米丽的悲剧形象。

波特用白描和意识流等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普通妇女的命运悲剧,而福克纳渲染了一个南方没落贵族的时代悲剧。

关键词:悲剧白描渲染【中图分类号】I0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09)-05-0010-两位主人公都一生坎坷。

韦瑟罗奶奶年轻时遭恋人乔治抛弃,披着婚纱无望地等未婚夫。

之后找到自己的归宿,可惜丈夫约翰英年早逝,留给她一个沉重的家庭负担。

她照顾孩子,料理家务,含心茹苦,承受一切痛苦。

其一个普通劳动妇女的坎坷人生让人感叹生活无常、命运弄人。

艾米丽年轻时因独断专横的父亲管制失去了恋爱机会,之后在孤独中遇到中意的北方年轻人,却因无法结合由爱到恨而精神失常,最终由淑女变成魔鬼。

她作为特定历史变革时期的一个南方没落贵族代表,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的牺牲品。

韦瑟罗奶奶被爱情抛弃后努力寻找到自己的爱情,开始新生活,为家庭坚强地生活着。

最终她原谅了负心汗乔治,认为他除此以外并没有伤害她,韦瑟罗奶奶树立了贤妻良母的形象,散发着真善美的圣洁光芒。

艾米丽遭情人抛弃后充满怨恨,甚至用极端的方式来挽留他,揭示了一个女性骇人的悲哀。

但她们在以不同的方式与命运抗争,维护自己的尊严。

本文将比较分析这两篇小说的人物刻画技巧。

一、叙事视角两位作者都采用多视角的写作技巧,并根据情节需要频繁转换视角,多角度丰富人物形象,构成一幅完整反映主人公的立体图象。

波特的作品描写普通人的普通事,语言质朴自然,对作品情节不加任何渲染。

《被遗弃的韦瑟罗奶奶》描述了80高龄的韦瑟罗奶奶临终前从早到晚十几个小时在病床上的思维活动。

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和跌宕起伏的情节。

故事主要是由第三人称有选择的全能叙述者来展开。

两篇美国短篇小说人物塑造技巧对比

两篇美国短篇小说人物塑造技巧对比

两篇美国短篇小说人物塑造技巧对比一.引言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和凯瑟琳?安妮?波特的《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是两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

在这两篇短篇小说中,两位创作手法高超的小说家分别向读者呈现了两位令人同情的悲剧性女性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通过对两篇小说的对比分析,笔者发现,两位作家的写作目的尽管都是为了塑造悲剧女性人物,但是他们在人物塑造技巧和手法的运用上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

二.两篇小说的故事梗概《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讲述了一个美国旧南方社会中的没落贵族女子艾米莉不同寻常的婚恋故事。

艾米莉住在美国南方一个叫杰弗逊的小镇里,她美丽动人,是人们心目中公认的“南方淑女”。

她的父亲清高傲慢,专断地拒绝了全部向艾米莉求婚的男子,使其错过婚嫁时机,致使艾米莉年过三十仍独守闺房。

父亲去世后,艾米莉结识了来小镇筑路的北方人荷默并发生恋情。

可是他们的恋情遭到众人的指责与非议;而且荷默生性放荡不羁,无意与艾米莉结婚。

结果艾米莉毒死了荷默,并将尸体藏于自己的房间并与之共眠近四十载。

其间她终生未嫁,将自己与世隔绝,直至去世。

人们在其葬礼之后才发现这个惊人的秘密。

在《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威廉?福克纳通过塑造艾米莉这一被扭曲和被毁灭的悲剧女性形象,深刻表现了南方贵族的没落和腐败的生存状态,强烈谴责了各种非人道的道德观、宗教观和社会势力对人性、特别是对女性的无情摧残。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则是一篇典型的意识流小说。

凯瑟琳?安妮?波特将主人公韦瑟罗尔奶奶临终前飘忽不定、瞬息万变的心理活动作为小说的基本内容,生动刻画主人公临终前的悲愤心理。

主人公一生虔诚地信仰上帝,但是两次遭到遗弃:第一次是在新婚之夜她的未婚夫乔治弃她而去;第二次是在弥留之际她的精神支柱上帝也弃她而去。

小说的物理时间只涉及到主人公临终前的一天时间,而随着主人公意识的流动,故事的心理时间涵盖主人公六十年的生活历程:未婚夫的无情遗弃,丈夫的英年早逝,独自一人养育孩子的艰辛,生活富裕、儿孙满堂时内心深处潜隐的失意和遗憾……而临终前上帝的冷漠导致主人公心灵的顿悟:在她坎坷的一生中,她之所以能够战胜无数的磨难,全靠她坚强刚毅的内在力量。

_献给艾米莉的玫瑰_与_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_中的女性悲剧形象分析.doc

_献给艾米莉的玫瑰_与_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_中的女性悲剧形象分析.doc

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 福克纳于 1949 年荣获诺 幸福和谐, 她甘愿承受一切痛苦的煎熬。
贝 尔 文 学 奖 。 《献 给 艾 米 莉 的 玫 瑰 》是 福 克 纳 最 著 名 的 短 篇 小 说 之 一 。
福克纳和波特都目睹了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美国 社 会 迅 速 发 展
她们悲剧的一生。艾米莉是一个多层次的、极富个性的集合体, 她的内 族的要求相悖,但为了自己的幸福,她向传统发起了挑战。但最后艾米
心世界极端的矛盾和痛苦, 没有亲情的家庭、缺乏友情的孤苦生活、匆 莉 还 是 遭 到 了 情 人 的 抛 弃,对 荷 默 这 个 人 人,她 充 满 了 恨,她 恨 他 的 薄
画了两位女性的悲剧形象, 揭示了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女性在社会中 费送信的时候,艾米莉不许他们在自己的门口钉门牌和信箱,似乎这样
所遭遇的问题, 寓意深刻, 发人深思。
可以阻止新生事物对自己的影响,使自己安然生活在故步自封的自我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主人公艾米莉出生名门,受过良好 的 教 世界里。
韦瑟罗尔奶 奶 一 生 辛 劳 , 丈 夫 英 年 早 逝 , 家 庭 的 重 担 都 压 在 了 她 抛弃之后, 韦瑟罗尔又找到了自己的爱情, 嫁给了爱人约翰。但命运又
一个人的肩上。她要照顾孩子, 料理家务。她清楚地记得“要煮多少人 一次捉弄了她, 英年 早 逝 的 丈 夫 没 有 给 她 任 何 死 亡 的 信 号 , 苦 命 的 韦
凯瑟琳·安·波特是美国著名的南方作家, 她生于德克萨斯州南部一个 曾经最考究的街道周围如今充斥着 “汽车间”、“轧棉机”、“汽油泵”之
信仰天主教的世家, 虽然从未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 但她生性好强、勤 类的东西,那幅光怪陆离的景象显出社会转型期特有的怪诞。而艾 米

_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_和_献给_省略_丽的玫瑰花_的人物及人物塑造比较_赵雪霞

_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_和_献给_省略_丽的玫瑰花_的人物及人物塑造比较_赵雪霞

第31卷第6期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V ol.31, No.6 2011年6月Journal of HuBei TV University June. 2011, 065~066《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和《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的人物及人物塑造比较赵雪霞(华中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内容提要]本文旨在通过对《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和《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中韦瑟罗尔奶奶和艾米丽的人物形象对比及两位女性人物的塑造手法的分析比较,以使读者对两部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意识流、象征手法、叙事视角和控制对话描写的手段下,两位女性人物的人物形象丰满,性格被凸显出来,鲜明生动,栩栩如生。

[关键词]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人物;人物塑造[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427(2011)06-0065-021.引言《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是美国20世纪著名短篇小说家凯瑟琳•安•波特的一篇意识流小说。

小说刻画了一个饱经风霜、坚强、顽固的老祖母的形象。

美国20世纪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塑造了一位固执、怪癖、倨傲自尊、象征南方社会传统价值观的艾米丽小姐,一位被剥夺了与他人建立正常人际关系,逃避现实以至行为失常的女性形象。

两位悲剧的女性形象有着惊人的相似,也有所不同。

两位作家对她们的塑造也在相似中有着不同。

本文旨在对两位人物进行比较,并分析作者刻画人物形象所运用的手段,以深化对两个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手法的理解。

2.人物形象比较韦瑟罗尔奶奶和艾米丽这两个人物虽然属于不同的作品,身处不同的背景,有着不同的故事,但两个人物却有着很多相同点。

她们有着勇敢,也有着怯懦,这种矛盾使得她们的形象非常地深刻鲜明。

2.1 战士两位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在生活中碰到了许许多多的坎坷,许多的磨难给她们的身体和心灵上烙下的不可磨灭的印记,但她们仍然以自己的方式继续生活了下去。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赏析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赏析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赏析凯瑟琳?安?波特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一位成就卓著的女作家。

她擅长写短篇小说,每每能将素材、主题、结构和风格融为一体,是个出色的文体家。

她一生创作的小说虽然为数不多,但篇篇强劲有力,风格独特,寓意深远,给予人们诸多思想启迪。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写的是女主人公韦瑟罗尔死亡的故事,生动刻画了老妇人韦瑟罗尔奶奶临终前的悲愤心情。

她一辈子虔诚的信仰宗教,但是两次遭到遗弃:第一次是被她的未婚夫。

而第二次却是她笃信的上帝。

上帝没有显灵,把她从死亡的深渊中救出来。

她终于含恨离开了人世。

这里波特把老妇人的死写成第二次骗婚。

她躺在临终床上苦苦地等待,其复杂的心态跃然纸上。

小说基本体现了作者对小说艺术进行的试验和创新。

波特把“意识流”这一手法进一步运用到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上。

作者巧妙地将现在与过去交错起来,使整个叙述置于一种真实的与虚伪的、活着的与死去的混杂的氛围中,从而戏剧性地展现出现实生活中“文明秩序”和混乱现实间的种种冲突。

整篇故事的情节几乎都是在老妇人的脑子里展开的。

她已经时而昏迷,时而清醒,奄奄一息,处于弥留之际。

波特正是凭着一种娴熟的技巧,将回忆和现实交叉反映,让读者自己去撩开虚幻的雾纱并在阅读中体验和感悟人生的真谛,颇有艺术感染力:亮光在她闭着的眼睑上闪烁,一阵深沉的轰隆声把她惊醒。

科妮莉亚,是闪电吗?我听到了雷声。

马上要下暴雨了。

把所有的窗子都关上。

把孩子们唤来。

……一定要有生命的东西。

她对自己的思想没完没了地转悠感到非常惊奇。

……啊,亲爱的主,千万要等一等。

我打算把那40英亩地安排一下,吉米不需要它;可莉迪亚和她那个不中用的丈夫今后过日子会需要的。

人的心理活动和被外表掩盖着的复杂内心世界往往是最难以捉摸的,但波特运用意识流手法恰到好处地描绘了韦瑟罗尔奶奶深邃奥秘的潜意识情感世界。

这里既有她的痛苦和遗憾,也有她对爱的渴望、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上帝的失望。

她痛苦,因为60年后她仍不知为什么当初乔治新婚之夜离她而去,被人抛弃带给她的痛楚是永久性的、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韦瑟罗尔奶奶和艾米莉对比分析

韦瑟罗尔奶奶和艾米莉对比分析

韦瑟罗尔奶奶和艾米莉对比分析作者:王娇艳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08年第04期《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是美国作家凯瑟琳·安·波特的短篇小说,描述了韦瑟罗尔奶奶临终前一天的心理活动,展现了奶奶一生80年的坎坷经历,塑造了一位善良、宽容、吃苦耐劳、倔强的老妇人。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发表于1932年。

艾米莉是福克纳塑造的骄傲又自卑、独立又依赖、倔强又软弱的复杂形象。

韦瑟罗尔奶奶和艾米莉这两位悲剧人物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一、相同点分析1.韦瑟罗尔奶奶和艾米莉都是美国南方妇女,都具有根深蒂固的南方妇女观。

南方的父权制和妇道观对她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韦瑟罗尔奶奶回忆到六十年前被未婚夫乔治抛弃在新婚教堂。

乔治对她的抛弃给韦瑟罗尔奶奶的一生产生了极大的伤害和影响。

她联想到被乔治抛弃的那一天,“整个世界脱底了,她眼前漆黑,浑身是汗,脚底是空的,四面的墙壁在倒下去”。

以至于后来韦瑟罗尔奶奶都无法忘记和原谅他。

在《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一文中,艾米莉的父亲是父权制的代表人物,是个在生前死后都掌握着她的命运、毁灭了她的一生的暴君。

南方妇道观是“加尔文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怪胎”,它像中国封建伦理道德观一样束缚、压制、扭曲着广大妇女的灵魂。

而韦瑟罗尔奶奶和艾米莉正是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导致了悲惨的结局。

2.韦瑟罗尔奶奶和艾米莉在性格上都很倔强、固执。

在《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的开头写到:“她利索地从哈里医生的胖嘟嘟的小心谨慎的手指头上抽出手腕把被单拉到下巴那儿。

这小鬼还应该穿短裤哪。

居然鼻子上架着眼镜在这一带乡下行医?”这句话表达了老奶奶对医生的不满情绪。

在《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一文中,第一部分写到,她曾拒绝纳税,镇长和参议员们为此专门召开会议,派出代表前去要求她纳税,但艾米莉在听完之后说道:“我在杰费逊镇无税纳。

”第二部分讲到艾米莉的父亲死后,镇上的人准备帮忙料理后事,而艾米莉却说她的父亲没有死,也不让别人处理父亲的尸骨。

_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_与_献给爱米丽的玫瑰_人物及人物刻画对比分析

_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_与_献给爱米丽的玫瑰_人物及人物刻画对比分析

2008年7月第14卷 第4期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 Bei Adult Educati on I nstituteJul,2008V o l.14 N o.4《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与《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人物及人物刻画对比分析徐 芳1.2(1.温州大学教育学院,浙江温州,325000;2.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 要]《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是美国著名作家凯瑟琳・安・波特的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而威廉・福克纳于1930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堪称美国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文章将对比分析这两位女性的悲剧形象以及两位作家在人物刻画中的异同,以使大家对两篇作品和两位作家的写作风格能更清晰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女性形象;人物刻画[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3878(2008)04—0064—02 凯瑟琳・安・波特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堪称其短篇小说的典范。

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美国20世纪上半叶另一位伟大的作家———威廉・福克纳于1930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吸引了无数读者,堪称美国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虽然两篇作品在它们所展示的多重主题以及深度上和广度上都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把这两部短篇小说放在一起比较解读,具有很大的意义。

两位作家都以极其凝练的笔触,塑造了两个女性悲剧人物形象,并对她们的悲剧命运寄予了深深的同情。

两篇小说的女主人公都生活在那个特定的男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环境里,女主人公身心都倍感压抑和束缚;她们都渴求真爱,试图追求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都曾不同程度、以不同的方式对命运作出反抗,但她们的追求和反抗都遭到了失败,两位女主人公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挫败和幻灭感;最后她们都意识到了这种挫败并作出了相应的反应。

浅析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里女主形象的三次变化

浅析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里女主形象的三次变化

浅析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里女主形象的三次变化余华曾说,能成为我师傅的只有威廉·福克纳。

他就传给我了一招绝活,让我知道了如何去对付心理描写。

作为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威廉·福克纳,一生写了19部长篇小说,120多篇短篇小说。

威廉·福克纳他最出名的长篇小说是《喧哗与骚动》,而他最广为人知的短篇小说是《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是一个关于南方哥特式的耸人听闻的谋杀故事,它以美国战后南方社会变迁为背景讲述了没落贵族小姐艾米丽悲剧又孤独的一生。

艾米丽是典型美国南方贵族小姐,接受的是传统贵族教育和贵族观念。

她的父亲作为南方没落贵族的代表,霸道蛮横,自视甚高,在父权阴影笼罩下的艾米丽,渐渐失去了生命的颜色和青春的活力。

尽管年轻时的艾米丽漂亮可爱,但她的傲慢和冷漠,再加上她父亲的强势霸道,使得镇上想要追求她的男人都自觉退避三舍,也正因此,艾米丽错过了谈婚论嫁的黄金时期。

后来艾米丽父亲去世,失去束缚和控制的艾米丽似乎摆脱了父权精神枷锁,她剪短了头发,甚至勇敢追求爱情,和来自北方的包工头荷默公开谈情说爱。

但象征着美国北方工业文明的荷默虽浪漫风趣,却不愿受婚姻束缚。

而貌似在父亲死后获得新生的艾米丽,实则骨子里仍是南方贵族的保守与固执。

因而当荷默表明无意与艾米丽结婚时,精神上一无所有的艾米丽竟然毒杀了荷默,并在此后40年内与荷默的尸体同床共枕。

从这点看,艾米丽似乎心狠手辣,但实际艾米丽的形象很复杂,我们不能单纯用“狠毒”“可怜”形容她,她实际上是美国保守南方与先进北方文明冲突下的牺牲品,所以她身上既有“南方的保守清高”,也有“北方的渴望自由、追求冒险”。

在这篇短篇小说里,她的形象其实经历了三次变化。

下面我们对她的形象变化进行仔细分析:一、父权压迫下的她:清高、傲慢却暗含压抑南方没落贵族家庭出身的艾米丽,从小丧母,且没有兄弟姐妹,于是只能与顽固的父亲整日为伴。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的写作技巧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的写作技巧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的写作技巧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是一位具有独特写作技巧的作家,她的作品充满了情感和想象力,给读者带来了无尽的思考与感悟。

韦瑟罗尔奶奶善于运用比喻和隐喻,通过形象而生动的描写,将普通事物与内心感受进行巧妙融合。

在她的作品中,一片枯叶可以成为思念的化身,一朵绽放的花可以代表希望与美好。

通过这种方式,她能够将抽象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具体而有形的形象,使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产生共鸣。

韦瑟罗尔奶奶善于运用反转和转折,给作品带来意外的惊喜和张力。

她常常突破传统的叙事方式,通过改变故事的走向或者打破读者的预期,使作品更具有吸引力和新鲜感。

在她的作品中,常常出现意想不到的结局或者角色的转变,这种反转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充满了悬念和期待。

韦瑟罗尔奶奶善于运用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她的文字如细腻的画笔,能够将人物、场景和情感以精准的笔触描绘出来。

通过对色彩、声音、气味等细节的描写,她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和氛围。

同时,她还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加丰富多样,让读者在阅读中享受到语言的美感。

韦瑟罗尔奶奶的作品常常带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思考。

她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将自己的感悟和思想融入到作品中。

她的作品往往引人深思,让人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她善于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传递自己的思想,使读者在阅读中得到启发和思考。

总的来说,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以她独特的写作技巧给读者带来了无尽的思考与感悟。

她善于运用比喻和隐喻,通过形象而生动的描写,将普通事物与内心感受进行巧妙融合。

她善于运用反转和转折,给作品带来意外的惊喜和张力。

她善于运用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她的作品常常带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思考,引人深思。

正是这些独特的写作技巧,使得韦瑟罗尔奶奶的作品充满了魅力和感染力,深受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韦瑟罗奶奶和艾米丽人物形象及人物形象塑造之比较论文

韦瑟罗奶奶和艾米丽人物形象及人物形象塑造之比较论文

韦瑟罗奶奶和艾米丽人物形象及人物形象塑造之比较论文论文关键词:人物形象,意识流,错时叙事1:引言:韦瑟罗奶奶和艾米丽分别是美国作家凯瑟琳·安·波特的短篇小说《被遗弃的韦瑟罗奶奶》以及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当中的主人公。

两位伟大的美国作家在两篇作品当中,分别成功的塑造了固执坚强的韦瑟罗奶奶和保守神秘的艾米丽两位南方女性形象,两篇小说当中的两位带有浓厚悲剧色彩的女性在人物性格方面具有相似点和不同点,两位作家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所采用的手法和角度也存在相同以及不同之处。

2:作品及主人公简介2.1《被遗弃的韦瑟罗奶奶》讲述了当韦瑟罗奶奶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处于弥留之际时的思想经历。

临终前,韦瑟罗奶奶的一生的经历犹如电影画面一般,浮现在她的眼前:年轻时,他在婚礼即将开始之时被新郎乔治抛弃;中年时,丈夫约翰去世离她而去,之后又痛失爱子;人生的这些不幸经历没有让她失去希望,反而让她变得比男人还要坚强地活着。

但是,在耄耋之年,韦瑟罗奶奶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发现她一生虔诚信仰的上帝也抛弃了她,她最终彻底失去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吹灭了象征其生命的蜡烛。

2.2《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艾米丽成长在美国南方的一个贵族单亲家庭当中,父亲高傲而又自大。

年轻美貌的艾米丽不乏追求者,但不幸的是,这些年轻的爱慕者都被艾米丽的父亲粗暴的'赶走。

父亲去世后,渴望爱情和关心的艾米丽不顾流言蜚语,与“北方佬”工头赫默交往;在得知赫默无意与自己走进婚姻之后,艾米丽无情的毒死了赫默,从此躲在家里足不出户。

在艾米丽离开人世之后,人们在惊诧的发现,赫默的尸骸一直保存在艾米丽的房间里。

3:韦瑟罗奶奶与艾米丽形象比较3.1两位女主人公在人物形象上存在较多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也体现了两部作品的异曲同工之妙3.1.1韦瑟罗奶奶和艾米丽都是美国南方女性,都深受南方妇道观和男权思想的影响清教主义同南方父权主义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近乎变态的妇道观,一方面,女人被视为贞节、虔诚、自我牺牲等一切美德的化身和家庭荣誉及社会声望的代表;另一方面,女人被视为祸水,是一切罪恶的渊源;女性从属于男性。

铿锵玫瑰悲剧人生——《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和《被遗弃的韦瑟

铿锵玫瑰悲剧人生——《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和《被遗弃的韦瑟

校园英语 / 文艺研究铿锵玫瑰 悲剧人生——《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和《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人物形象及塑造手法对比分析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张娟【摘要】《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和《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分别是美国20世纪小说家威廉·福克纳和凯瑟琳·安·波特的优秀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

本文试对比分析两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以及人物塑造手法的异同,以探讨作家创作手法的多样性和艺术性。

【关键词】艾米丽 韦瑟罗尔奶奶 人物形象 人物刻画《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以下简称《艾》)因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精巧的人物塑造代表了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以下简称《韦》)则是美国短篇小说家凯瑟琳·安·波特短篇小说的典范。

两部作品都以精炼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两位女性悲剧人物形象。

本文试对这两位悲剧人物形象作一比照,并分析作家人物刻画手法的异同。

一、人物形象解读从人物分类来看,艾米丽属“圆形人物”,具有矛盾的双重人格。

一方面,艾米丽孤僻冷漠、顽固专横、拒绝变革、思想僵化。

在强势的父权和贵族势力的淫威下,艾米丽成为旧制度、旧观念的受害者和牺牲品。

为维护这些传统,她拒绝纳税和邮政服务,放弃与外界交流,放弃追求自己的幸福。

另一方面,艾米丽勇于挑战传统,追求自由,充满了反叛精神。

父亲的死使艾米丽获得自由,开始大胆地追求爱情,“每逢礼拜天下午他们乘着漂亮的轻便马车弛过”。

然而世俗的压力和随之而来的爱情幻灭彻底击垮了这个作为“纪念碑”和“传统的化身”的南方淑女,并最终导致了她畸变的心理和扭曲的人格—她毒死荷默,以一种极端、扭曲和恐怖的反抗形式为爱情结局。

柔美的玫瑰还未绽放,就只能换上铿锵,悲情结尾。

韦瑟罗尔奶奶体现出“扁平人物”的特征,个性鲜明,是个聪明能干、倔强勤劳、朴实刚毅的南方传统老妇人形象。

她坎坷一生,先后经历恋人遗弃、丈夫早逝、女儿夭折等多重打击,依然努力成为贤妻良母。

韦瑟罗尔奶奶和艾米丽小姐性格比较

韦瑟罗尔奶奶和艾米丽小姐性格比较

作者: 苏芹
作者机构: 湖北荆楚理工学院教师
出版物刊名: 文学教育
页码: 30-31页
主题词: 性格 小姐 奶奶 沈从文
摘要:记得中国的作家沈从文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如果把这样一种经历放在一个女子身上,那么其一生都应该是鲜活而完美的了。

但在此文中要讲述的两位文学女性,她们同样的坚韧,果敢,倔强,独立,但也同样的让人感到悲伤、叹息和沉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人物 塑造 方法与 它所采 用 的叙 述视 角也 是密 不可 分的。
法 的运 用三方 面对 两篇 小说 的人物 塑造 进行对 比。
1 叙 述 视 角
叙述 视 角 是叙 述 故事 时确 立 的一 种视 角 , 者 作
《 给艾 米 莉 的 玫 瑰 》 要 采 用 第 一 人 称 复 数 献 主 ( e 的有 限 视 角 , 述 者 主 要 是 代 表 小 镇 居 民 的 w) 叙 “ 们” 对 艾米莉 的内心世 界避 而不谈 , 我 ; 对艾 米莉 的 形象 塑造 基本是 通过 “ 我们 ” 的讲述 来 实现 的。 “ 长久 以来 , 我们 把这家 人一 直看作 一 幅画 中的
s mb l m n c a a t rz t n u e y t e t u h r r o p r d y o i i h r c e ia i s d b h wo a t o s we e c m a e . s o Ke r s c a a t rz to y wo d : h r c e ia i n;p i to iw ;s r a o o s i u n s ;s m b l m o n fv e t e m fc n co s e s y o i s
人 物 的性 格 品质而使 其对 于读 者来说 如 同生活 中真 实 的人 , 基本 方法 有三种 :) 者通 过对人 物直接 其 1作
的描述来作 明确 的介 绍 、 明 和分 析 , 说 这种方 法称 为 “ 说性方 法 ” e p s o ymeh d ; ) 过 对 人 物 解 ( x o i r to ) 2 通 t 的 言行 的客观描 述 , 者不作 任何 评价 , 作 也不 闯入人
Co a aieS u yo h rceiain i h i ig o mp r t td fC a a trz t n T e l n f v o J t
Emi a n a h r l n s o l y
玫 瑰 》 特 的刻 画 两 位 性 格 鲜 明 的 女 性 形 象 的 方 法 。 独
关键词 : 人物刻画 ; 叙述视角 ;意识 流;象征手法
中 图分 类号 : 0 . 1 64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30 9 (( 00 —0 20 17 —4 6 2) }20 6 —3 1
LU0 n — i Co g x n
( h n j n n ie r gVo ain l olg , u a 3 2 , hn C a gi gE gn ei ct a C l e W h n4 0 C ia) a n o e 1 2 A src:Ho h uh r h rcei e wowo ni T e,ligo r n yWeteala d btat w t e to s aatr e h me h i n fG a n ah r l n a c zt t n l t A Roef rE l se po e .Th i rt r kl f tem-f o siu n s eh iu n s o mi wa x lrd y el eau es iso ra o- n c s estc nq ea d t l s c o
物 内心 , 待读 者从 对 人物 行 为 的 描述 中推 断 人物 期 的 品质或特 性 , 一方 法也 称 为“ 剧性 方 法 ” d a 这 戏 ( r—
米莉 的玫瑰 》 A R s o. mi 是 美 国作 家 威 廉 ( oef ,E l y)

福 克纳最 负盛 名 的短篇小 说 , 它塑造 了一 位 固执 、
画这 两位性格 鲜 明的女 性 的?在表 现手 法上有 何异
同之处 ?本 文拟从 叙 述 视 角 、 意识 流 技 巧 和 象征 手
意识 流等 ) 描写 人 物 的情 感 、 受 和 思想 , 待 读 来 感 期 者 可 以从 人 物 的内心 活 动来 推 断 人 物 的性 格 品质 。 这 些塑 造方 法并不 是 彼 此孤 立 的 , 且 文学 作 品 中 而
第2 卷 第2 7 期 2010年 6月
长 江 工 程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unlf hnjn ni en oaoaC lg orao agagE g er gV ctnl oee C i n i i l
Vo . 7 12 No 2 .
J n 2 0 1 ( u e )
《 遗弃 的韦 瑟 罗 尔奶 奶 》 《 被 和 献给 艾 米 莉 的玫 瑰 》 人 物 塑 造对 比
罗丛新
( 江 工 程 职 业技 术学 院 , 汉 长 武 401) 3 2 2

要: 从叙述视角 、 意识流技巧 、 象征手法 的运 用等方 面 比较分 析 了《 被遗弃 的韦瑟 罗尔奶奶 》 献给艾 米莉 的 和《
怪癖 、 倨傲 自尊 、 象征南 方社 会传 统价值 观 的艾 米莉
小姐 , 一位被 剥夺 了与 他人建 立正 常人 际关 系 , 避 逃
mai meh d ; ) 人物 的 内心 活动 ( 内心独 白、 t to ) 3 从 c 如
现实 以至精 神失 常 的女 性形 象 。两位作 者是 如何 刻
美 国作家 凯瑟琳 ・ ・ 特善 于从女 性 主义 的 安 波
角度 写女 性 。她 的短篇 小 说 《 遗 弃 的 韦瑟 罗 尔 奶 被 奶 》 T e i ig o r n y We tea 1 刻 画 了一 ( h l n f G a n ah r l) Jt
位饱 经风 霜 、 逆境 中独立 坚强 的老祖 母 。《 给艾 在 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