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第1课种豆得豆(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第1课种豆得豆(教学设计)
豆子,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也是一种常见的植物。
通过种植豆子,并观
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可以让小学生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环境要求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篇教学设计以小学科学第1课《种豆得豆》为主题,旨在教授学生如何种植豆子以及豆子的生长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豆子的生长过程,了解豆子发芽和生长的基本要求。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动手能力,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植物的珍惜和保护意识,体会大自然的奇妙和美妙。
【教学准备】
1. 材料准备:豆子、纸杯、清水、盐水、湿纸巾、透明塑料袋、水彩笔、实验
记录表。
2. 设备准备:投影仪、透明幻灯片或写字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让学生观察并感受干豆子和泡水后的豆子物理特征的不同。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干的豆子不能直接播种?
二、讲授(10分钟)
1. 使用投影仪或黑板,教师简要介绍豆子的种类和豆子的形态特征。
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豆子从哪里来?豆子有哪些不同的变化和生长阶段?
3.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黑板绘图演示豆子的发芽和生长过程。
三、实践与观察(35分钟)
1. 组织实验:将一些豆子放在湿纸巾上,再放入一个纸杯中,并用塑料袋封住。
另一些豆子也放在湿纸巾上,但是用含盐水的纸巾进行浸湿,同样放入另一个纸杯中,并用塑料袋封住。
2. 学生根据实验记录表记录下每天的观察结果,包括发芽时间、根的生长情况、茎的生长情况等。
3.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结果,并对比两组实验的差异。
提问学生:你们发
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四、总结与探究(25分钟)
1. 学生讨论并总结为什么豆子需要水、光线和温度来生长。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植物的生长过程需要适宜的环境因素。
2. 引导学生提出更多关于豆子的问题来开展探究活动。
例如:豆子的生长速度
和种植方法有没有差异?豆子的营养价值和健康作用是什么?
3.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可开展进一步的实践活动和研究,并引导学生思考和
总结实验结果。
五、延伸拓展(10分钟)
1. 通过图片、视频展示世界上种植豆子的不同方式和豆子的种类。
2. 鼓励学生在家里或学校开展小规模的植物种植活动,以及记录观察结果。
【课后作业】
1. 完善实验记录表,并写一份实验报告,内容包括观察结果、实验结论和你对豆子生长过程的理解。
2. 收集豆子相关的图片或文章,分享给同学们。
【教学评价】
1.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课堂讨论和学生完成的作业来评价他们对豆子生长过程的理解程度和探究能力。
2. 同时,教师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了解到豆子的生长过程和基本要求,并通过实践和探究活动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学生也体会到了植物的奇妙和美妙,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希望通过这样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