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绥化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20分) (共4题;共20分)
1. (6分) (2019八下·西城期末) 学校语文组筹备“传统诗词中的家国情怀”主题活动时,找到以下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①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国紧密相连。

对于很多人而言,最早接触并体会家国情怀是在传统诗词中。

通过历代诗人留下的优秀诗词,让我们拥有了家国情怀。

②在唐代边塞诗里体现出的磅礴的家国情怀,每每读来无不令人为之惊叹和振奋。

譬如: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洒脱坚毅;(甲)“(乙)”的(丙);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的矫健从容。

③到了两宋时期,家国情怀更是成了传统诗词的主旋律。

苏轼在他的词里怀古伤今,抒发报国之志,如“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激昂壮志(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心胸。

辛弃疾则在他的词中怀念沙场和军旅生涯,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Ⅱ)他希望力挽狂澜,实现重整河山的理想追求。

当然,除了上述所说的诗人外,还有很多具有家国情怀的诗人,如陆游在“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表现了他报国之志未酬的悲愤与不甘。

即便是婉约派的掌门人李清照,也有阳刚之气的诗作——“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种浩然正气,就应该长存于天地之间。

④时光流转,风云变()。

传统诗词中的家国情怀不仅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且是我们所有人对国家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集中表现。

家国情怀,本来就离我们不远,从我们学习传统诗词的那一刻起,就注定陪伴我们一生。

(1)给加下划线字注音,在括号里填入汉字,对加下划线字笔顺做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磅礴(bó)风云变(换)“乃”字的最后一笔是“丿”
B . 磅礴(bò)风云变(换)“乃”字的最后一笔是“ㄋ”
C . 磅礴(bó)风云变(幻)“乃”字的最后一笔是“丿”
D . 磅礴(bò)风云变(幻)“乃”字的最后一笔是“ㄋ”
(2)第①段画线句表达有问题,请你加以修改。

修改:________
(3)在第②段(甲)(乙)(丙)三处填入相应的内容,最合适的一项是()
A . (甲)韩愈(乙)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丙)潇洒放任
B . (甲)王昌龄(乙)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丙)慷慨坚定
C . (甲)孟浩然(乙)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丙)飘忽不定
D . (甲)苏轼(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丙)孤独高洁
(4)在(Ⅰ)(Ⅱ)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合适的一项是()
A . (Ⅰ);(Ⅱ)。


B . (Ⅰ)。

(Ⅱ)”。

C . (Ⅰ)。

(Ⅱ)。


D . (Ⅰ);(Ⅱ)”。

(5)下列诗句中没有表达“家国情怀”的一项是()
A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C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D .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己亥杂诗》)
2. (2分)从《过零丁洋》所写的内容看,这首诗属于()。

A . 状物诗
B . 述志诗
C . 叙事诗
D . 写景诗
3. (6.0分)(2011·莆田) 古诗文背诵。

(1)
问君何能尔,____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
(2)
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
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
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5)
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6)
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7)
杜甫《望岳》中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8)
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则》),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9)
请你把所给诗句的最后一个字作为衔接句的第一个字,进行“古诗接力”(五言、七言均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________,________。

4. (6分) (2020七下·衢州期中) 解释下列句中画线词语的意思。

(1)见往事耳________
(2)愿为市鞍马________
(3)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
(4)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
(5)有仙则名________
(6)香远益清________
二、阅读(40分) (共5题;共40分)
5. (5.0分)名著阅读。

(1)
请根据下面内容,依次判断AB两段文字分别选自哪一部名著?
A.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

换言之,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
B.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A、《》
B、《》
(2)
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兼之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

他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不管甚么身份,他都热情接纳、终日追陪,并无一点厌倦;来人若要起身则尽力资助。

可称挥金似士!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

平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救人之急,扶人之困,在山东,河北很有名气。

--------- 《水浒传》
他是,写出他的一个故事:。

6. (9分) (2019九下·广州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季的气候变化无常。

在春季天气回暖过程中,常因冷空气的侵入,使气温明显降低,对作物造成危害,这种“前春暖,后春寒”的天气称为倒春寒。

倒春寒是南方早稻播种育秧期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造成早稻烂种烂秧的主要原因。

“倒春寒”发生时,可使正处于返青或拔节生长阶段的冬小麦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可使已经播种尚未出土的棉花、水稻等农作物出现烂种,已经出土的幼苗大量被冻死。

春季天气转暖以后,人们身体的抗寒能力和抗病能力出现下降,会经受不住“倒春寒”时突然袭来的冷空气的刺激。

与此同时,天气变暖会使细菌迅速滋生。

如不注意预防,“倒春寒”对人体的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尤其是抵抗能力较低的老人和儿童,更容易受冻感冒。

在“倒春寒”袭击时,怎样保健呢?
一,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防寒保暖,适时、适度增减衣物。

要适当“春捂”,不要因为气温暂时升高就马上脱掉冬装。

早晚气温较低,要注意保暖。

在阳光充足的中午,便可适当减少衣物。

二,要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参加体育锻炼,呼吸新鲜空气,以改善心肺功能,使身体更好地进行调节,适应春季多变的气候。

锻炼出汗后,更容易受寒,不能过快减少衣物或吹风降温,要迅速擦干汗水,及时换上干燥衣服,注意保暖。

三,应讲究科学的饮食,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如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鸡、鸭、瘦肉、蛋类、蔬菜、水果等。

四,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以减少和抑制病菌的存活和繁殖,尽量避免在人群密集的区域逗留,安全度过气候多变的春天。

五,要多喝水,这样不仅有利于保持血流畅通,而且可以预防呼吸道疾病。

(1)下面对“倒春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倒春寒”是春季天气变暖后,因冷空气入侵气温下降形成的。

B . “倒春寒”对于春季农业生产来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C . “倒春寒”的冻害会造成南方的早稻、北方的冬小麦烂种烂秧。

D . “倒春寒”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2)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1自然段运用了作诠释、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了“倒春寒”及其对农作物危害的知识。

B . 第2自然段划线词“尤其”“更容易”强调说明了老人和儿童的健康易因“倒春寒”的影响受冻感冒,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C . 作者采用了逻辑顺序,从主到次,逐条解说,条理清楚地介绍了遭遇“倒春寒”时的保健知识。

D . 文章在语言表达上,注重直接、平实地介绍知识,让人读来明白如话,便于理解,容易遵照执行。

(3)根据上文介绍知识,用自己的话谈谈“倒春寒”时在学校上体育课该如何保护身体健康?
7. (11.0分) (2019八下·綦江期末)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完成各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⑥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⑦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⑧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⑨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⑩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⑪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

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
播种日期。

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

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

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⑫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1)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①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②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2)“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下划线的“凡是”能否删去?为什么?
(3)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来介绍这些因素的?
(4)“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请举两例。

(5)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 . 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把物候现象比喻为“大自然的语言”,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物候学研究能够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还能够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C . 文章1——2段说明对象是物候现象,而7——10段说明对象是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D .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

所以,全文只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向我们介绍了有关物候的知识。

8. (4分) (2017九下·安岳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小题。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
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
“明月别枝惊鹊”句中“惊”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9. (11.0分)文言文阅读。

是时,朝廷大开选举① ,或有诈伪阶资②者,太宗令其自首,不首,罪至于死。

俄有诈伪者事泄③ ,胄④据法断流⑤以奏之。

太宗曰:“朕初下敕⑥ ,不首者死,今断从法,是示天下以不信矣。

卿欲卖狱乎?”胄曰:“陛下当即杀之,非臣所及,既付所司⑦ ,臣不敢亏法⑧。

”太宗曰:“卿自守法,而令朕失信耶?”胄曰:“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臣窃⑨为陛下惜之。

”太宗曰:“朕法⑩有所失,卿能正之,朕复何忧也?”(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选举:检举。

②诈伪阶资:谎报官阶与资历。

③事泄:干的坏事败露。

④胄(zhòu):戴胄,唐初大臣。

⑤断流:断,判案;流,流放,充军。

⑥敕(chì):帝王的诏书、命令。

⑦所司:主管司法的部门。

⑧亏法:枉法。

⑨窃:私下。

⑩法:运用法律。

(1)
用“/”线划出下面句子在朗读时的正确停顿(只划一处)。

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
(2)
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①俄()②狱()③忿()
(3)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
(4)
对于戴胄执法办案一事,太宗前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三、写作(40分) (共2题;共40分)
10. (10分) (2016八上·新安月考) 小作文:
改写《晏子使楚》中晏子驳斥楚王的部分,注意增加适当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力避对原文进行简单的翻译。

11. (30分)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圆规为什么可以画圆?因为脚在走,心不变。

有些人为什么不能圆梦?因为心不定,脚不动。

读了上面的话你有什么启示?请以“画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题目自拟。

可以记叙你熟悉的人和事,也可以谈感受与认识,抒发感情,发表看法;
②内容具体,感情健康真实;
③标点正确,书写工整规范,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请不要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一、积累(20分) (共4题;共20分)
1-1、
1-2、
1-3、
1-4、
1-5、
2-1、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1、
4-2、
4-3、
4-4、
4-5、
4-6、
二、阅读(40分) (共5题;共40分)
5-1、
5-2、
6-1、
6-2、
6-3、
7-1、
7-2、
7-3、
7-4、
7-5、
8-1、
8-2、
9-1、
9-2、
9-3、
9-4、
三、写作(40分) (共2题;共40分)
10-1、
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