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欲何为:明清时期北京歙县会馆研究(1560—183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 邹怡[1,2]
作者机构: [1]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200433 [2]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人文遗产研究"创新团队
出版物刊名: 史林
页码: 54-65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5期
主题词: 明清 歙县会馆 徽州 市民社会
摘要:道光《重续歙县会馆录》保存了有关明清时期北京歙县会馆发展历程的记载。

明代后期,歙县会馆及义庄由商人集资创建和维护,服务同乡士商,但清代中期以后,会馆资金转而仰赖力图步入政界的商人,甚至取得政府盐务部门的资助,与之相应,会馆的服务对象也缩小为科举考生和官员。

义庄虽然保持了民捐民用,但其内部管理和对外交涉均需政府力量的介入。

参考其他传统中国官民关系的研究,并对照西方国家与社会的发展进程,歙县会馆的发展表明,传统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并非如西方般呈现为对立制约,在行政主导的政治传统中,两者表现为垂直粘连、交叉利用,国家对社会进行分类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