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2006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州市2006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这一进谏主要是针对
A.周厉王的残暴统治 B.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C.唐玄宗宠幸杨贵妃 D.康熙大兴文字狱
2.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比秦朝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其主要表现是:①封建统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②实行刺史制度、察举制度③中央开始掌握地方的行政和财政大权④郡县制和封国制并存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④
3.唐朝开元年间,江南某地发生洪灾,需要修筑堤防。

在唐朝的中央机构中,具体负责执行这项工作的是
A.吏部 B.户部 C.礼部 D.工部
4.下列内容与武则天有关的是
A.改革兵制,将府兵制改为募兵制 B.破格用人,创立自荐求官的制度
C.戒奢从偷.禁I卜地方官进贡珍官 D.限制佛教,裁汰僧尼和禁建新寺
5.最早记述右图所示地貌特征的是
A.《水经注》 B.《梦溪笔谈》
c.《徐霞客游记》 D.《天工开物》
6.明代能够由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主要得益于
A.明政府的重视 B.郑和下西洋
C.人民生活的需要 D.新航路的开辟
7.近代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开放的商埠所在省区处于最内陆
的是
A.湖南 B.湖北 C.四川 D.青海
8.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都曾英勇抵抗的清军将领是
A.关天培 B.陈化成 C.左宝贵 D.聂士成
9.下列著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活动奠定理论基础的是①《新学伪经考》②《孔子改制考》③《变法通议》④《盛世危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0.对右图所示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由陈独秀创刊于北京 B.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C.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D.受到先进知识分子的欢迎
11.下列史实发生的顺序是①国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②“宋教仁案” ③袁世凯罢免国民党人担任的都督④李烈钧在湖口誓师讨袁
A.②①③④ B.③①④② C.①②③④ D.④③②①
12.下列关于193l—1937年(“七七事变”前)中国历史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国共两党由内战逐渐走上联合抗日的道路 B.中国政府组织中国人民进行了局部抗战
C.华北事变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九.一八”事变开始了日本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新阶段
13.瓦窑堡会议被看成是遵义会议的继承和发展,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
A.形成正确的政治路线 B.促进了统一战线的形成
C.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D.彻底纠正了“左”的错误
14.通过右图可以得到信息是
①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大了主观能动性
②以高指标为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③建设社会主义急于求成
④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1975年。

毛泽东让邓小平出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这表明毛泽东
A.对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不满意 B.希望邓小平将国民经济搞上去
C.已放弃了“左”的指导思想 D.认清了“四人帮”的反动本质
16.宣布采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统一祖国的方针最早出现于
A.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B.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的谈话
C.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D.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
17.中世纪天文学的理论基础是
A.封建神学 B.“地球中心说” C.宇宙无限论 D.上帝造人说
18.18lO年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普遍展开,当时的国际背景是
A.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 B.法国军队占领西班牙 C.海地赢得了独立 D.拉美经济的迅速发展
19.对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法国波旁王朝复辟的后果表述正确的是
A.都使两个国家重新回到了封建社会 B.封建势力都不同程度的接受了革命成果
C.都使两国的革命成果全部丧失 D.都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而最终被推翻
20.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美国与法国相比所面临的困难是
A.中小企业多且经营分散 B.没有完成国内市场的统一
C.战争不断,政局混乱 D.资源贫乏,市场狭窄
21.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22.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20世纪初期国际社会最重大的事件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C.美国实行新政改革 D.中国清王朝被推翻
23.纳粹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的步骤有①大量扩展陆军,重建空军,建造军舰②迫害犹太人③退出国联④开进莱茵非军事区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4.在波兰、匈牙利和捷克进行改革的分别是
A.哥穆尔卡、卡达尔、杜布切克 B.卡达尔、杜布切克、哥穆尔卡
C.哥穆尔卡、杜布切克、卡达尔 D.杜布切克、卡达尔、哥穆尔卡
25.关于印度经济发展的论述正确的有
①推行国营经济与私营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②已建立起部门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③基本实现粮食自给④科学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5分)
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共37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

共调随乡土产绫绢施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榆绫绢施者锦三两,输布者麻三竹,……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

……凡丁户皆有优复蠲免之制(诸皇彩籍属宗飞者,及诸亲王茹以上父祖兄弟子孙及诸色杂有职掌人)……恶免课役。


材料二“凡百役之费。

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人。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不居而行商者,在所郡县,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钧,使无饶利。

居人之税,夏秋两征之,俗有不征者正之。

其租庸杂役恶者,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旧式。

其田角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即公元766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

——以上引自《旧唐书·卷一一八》
材料三“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订丁……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别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别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派办,京库、发需与留存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与官,……盖均徭,里甲与两税为一,小民得无忧,而事亦易集,立法颇为单便。

——引自《明史·卷一一八》
材料四“雍正初,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角,输纳征解,统谓之地丁。

先是康熙季年,四川广东诸省已有行之者。

至是准直属巡抚李维钧请,将丁银随地起征,每地赋一两摊入丁银二钱二厘。

……自后丁徭与地赋合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矣。

”——引自《清史稿·食货志》
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哪几种赋税制度?(2分)
(2)根据材料一归纳该税制的四个特点。

(4分)
(3)材料二反映的税制在哪些方面比材料一所反映的税制进步?(2分)
(4)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的税制内容有何异同和重大历史意义?(4分)
27.(12分)阅读以下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物出洋赴赛,始自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

……大清国的展品“物件悉遵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

经评判,中国赛品“以丝、茶、瓷器、绸货、雕花瓷器、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

”——《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评述》
材料三1905年,清政府奏准《出洋赛会章程》……指明凡有国际博览会,商部即咨行各省督抚,晓示商人,劝谕参加。

商部在博览会会场设立事务所,经理华商与会有关事务,向华商提供各种帮助。

……1910年6月,南洋劝业会在南京正式开幕……共设农业、医药、教育、工艺、武备、机械、美术等9个展览馆和一个劝工所。

另设暨南馆l所,陈列南洋各埠华侨之出口;参考馆3所,主要展出外国产品。

——《近代中国经济政策演变史稿》材料四新华社记者摩纳哥电:国际展览局132次大会……投票产生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城市,中国上海获得了举办权。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2分)
(2)材料二为我们研究19世纪70年代的中国经济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2分)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的政策与鸦片战争前有什么不同?(3分)
(4)你认为中国上海获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经济与世界市场的关系的认识。

(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93年6月3日通过的关于将流亡者产业分成小块出售的法令,自霜月二日(1792年11月21日)起被推广应用所有国有产业。

已被收归国有的慈善机构和教育事业的财产以及已被处决的犯人和流放的神甫的财产均按同样的办法处理。

把地块分小诚然能使相当数量的农民从此拥有土地或使更多的农民能扩大其农庄。

……1793年6月10日法令允许按人口平分市镇公地使每个居民都能分得一份土地。

……6月3日法律虽然同意穷人可购买二十至五十亩土地,地价分多年付清,但到了9月13日。

国民公会又从财政考虑出发,收回这个让步,改发给他们一张分二十年偿还的票面为五百里弗的无息借据,权当购买国有产业之用。

——G·勒菲弗尔《法国革命史》材料二这一时期(指19世纪末期),法国农业发展比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缓慢。

小农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法国虽然土壤肥沃,气候良好,但单产面积产量并不很高。

当时,法国几种主要作物的产量只居世界第ll一17位。

19世纪末,法国共有农户560多万,农业人口占60%以上,耕种5公顷以下的400多万农户(占70%以上),只有650万公顷土地。

……小农抵押借款的数额增加到250亿法郎。

大批破产农民开始沦为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

农民贫困和农业经营的分散性阻碍了农业机器和农艺科学的广泛应用,并间接影响了工业的发展。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述法国大革命时期处理土地问题的方式及其后果。

(13分)
三、问答题(共3小题,第29题10分,第30题12分,第31题16分,共38分)
29.中国的郡县制度是怎样形成的?(2分)其主要特征是什么?(2分)元朝为什么要实行行省制度?(2分)简述元朝行省制度的影响。

(4分)
30.结合相关时代背景,概括指出1960一1962年与1976一19r78年,中国共产党是怎样纠正自身错误的?指出为什么两次纠错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谈谈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12分)
31.法国和德国是世界历史上两个重要的国家,两国的历史及两国关系耐人寻味。

回答下列问题:
(1)两国历史上都产生了影响整个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伟大的思想理论成果。

指出这两种思想理论成果,并举出运用这一理论指导革命实践取得成功的典型事例(各举两例)。

(4分)
(2)19世纪晚期,在两国工业化进程中,制约法国经济发展、促进德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分别有哪些?(6分)
(3)法德关系对欧洲大陆政局影响深远,请举出19世纪中期以来两国长期对立的主要表现,并结合史实说明二战后两国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

(6分)
潮州市2006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5分)
26.(1)唐代前期的租庸调制和后期实行的两税法;明代的一条鞭法和清代的地丁银。

(2分)
(2)特点:一是按丁征税,二是以实物税为主,或实物地租;三是纳绢代役,称为庸;四是贵族官僚享有免交租庸调的特权。

(4分)
(3)进步:一是按土地和财产多少征税,比按丁征税合理,放松了对农民的控制;二是贵族、官僚行商均要征税,扩大了纳税面,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2分)
(4)相同点:一是均收银两(或者用货币地租代替实物地租);二是简化了税收项目和手续。

(1分)不同点:一条鞭法既量地又计丁,没有废除人头税;地丁银把丁银摊入田亩,废除了人头税。

(1分)相同点说明明后期以来,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简化税收制度。

(1分)不同点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农民的封建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1分)
27.(1)中国近代农业商品化的程度不断提高。

中国农副产品被纳入到世界市场。

(2分)
(2)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手工业品发达,传统手工艺品仍驰名中外。

(2分)
(3)改变了闭关自守的政策,逐步对外开放。

19世纪70年代派员出国参加某些商务活动。

20世纪初,制定华商出国参加博览会章程,对外开放的主动性有所增强。

中国机器制造业从无到有发展。

(3分)
(4)因为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市场潜力大;对外开放政策下的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上海的经济实力及其在我国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写上海的历史文化、地理位置等因素。

也可给1分)。

(3分)
(5)认识:从被迫开放到主动开放;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市场紧密相关;要积极参与世界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政府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对外交往。

(2分。

答两点即可)
28.(1)背景与目的:雅各宾派当政时,内外交困,形势危机,为挽救危机。

(4分)
(2)方式:将土地分成小块,分期付款出售给农民。

(3分)
(3)后果:使法国农民得到小块土地;有利于联合农民粉碎外国武装干涉,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但同时,导致了法国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使国内市场狭窄、新技术难以推广,工业劳动力缺乏,工业革命发展受限,严重制约着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6分)
29.(1)形成过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建立县制;(1分)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1分)
特征:是地方行政制度,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2分)
(2)原因:元朝疆域空前广阔,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管理,巩固蒙古贵族的统治。

(2分)
影响:有效地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明清及以后我国地方行政区划,影响深远。

(4分)
30.(1)纠错:第一次的背景:由于1957年以来我党“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加之自然灾害和苏联背信弃义,造成了国民经济1959~1961年的严重困难。

措施:1960年党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在经济上采取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召开“七千人大会”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

(4分)
第二次的背景:由于十年“文革”给各项事业带来巨大损失,加之“文革”后“两个凡是”实质上仍坚持“左”的错误。

措施:①1978年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4分)
(2)不同结果的原因:第一次侧重于具体政策和措施的调整,根本指导思想没有变,使“左”倾错误发展,导致“文革”发生。

第二次中央彻底改变了指导思想,清除了“左”倾错误及根源,从而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2分)
(3)认识:实事求是这一正确指导思想是成功的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分) 31.(1)法国:启蒙思想。

(1分)影响: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拉美独立战争、日本明治维新等。

(两例1分,只举l例不得分) 德国:马克思主义。

(1分)影响:俄国十月革命、东欧一系列民主国家建立、新中国成立、朝鲜、越南、蒙古等。

(两例1分,只举l 例不得分)
(2)法国:农民贫困,农业经营落后,国内市场狭窄;小企业大量存在,限制了新装备新技术的采用;普法战争割地赔款,资本多投在信贷及国外。

(3分)
德国:国家统一的完成,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是后起资本主义国家,易于采用新技术和新装备;法国的割地赔款。

(3分)
(3)表现: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割地赔款;.一战中两国在西线作战,德国战败;巴黎和会上法国主张严厉制裁德国;二战中法国遭到德国侵略而沦亡。

(3分,答出3点即可)
发展变化:法国参与分区占领德国,支持西德建立;共同接受马歇尔计划援助,共同加入北约;共同发起建立欧洲共同体,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欧盟、欧元)。

(2分,答出2点即可)
影响:有利于欧洲的统一和经济发展,促进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