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型大国关系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新型⼤国关系的形势与政策论⽂
发展新型⼤国关系是中美两国政府基于国际情势变迁⽽形成的基本共识。

中美新型⼤国关系的构建不仅对各⾃的繁荣和稳定有⾄关重要的影响,⽽且对整个亚太地区乃⾄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举⾜轻重的意义。

下⾯是店铺给⼤家推荐的浅议新型⼤国关系的形势与政策论⽂,希望⼤家喜欢!
浅议新型⼤国关系的形势与政策论⽂篇⼀
《浅析中美新型⼤国关系》
【摘要】发展新型⼤国关系是中美两国政府基于国际情势变迁⽽形成的基本共识。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中美新型⼤国关系的构建不仅对各⾃的繁荣和稳定有⾄关重要的影响,⽽且对整个亚太地区乃⾄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举⾜轻重的意义。

中国是最⼤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迅速崛起的新兴⼤国,美国是最⼤的发达国家,也是实⼒最强的⼤国。

本⽂从新型中美⼤国关系的内涵与特点出发,分析了实现中美新型⼤国关系的理论障碍与现实障碍,即不确定因素的挑战与考验以及中美亚太地区的冲突以及中国威胁论问题。

根据以上问题与困境,相应总结并提出了解决这⼀系列障碍的有效措施。

从⽽形成稳步前进,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国关系。

【关键词】互利共赢;第三⽅;中国威胁论;巧实⼒
⼀、中美新型⼤国关系的内涵与特点
(⼀)中美新型⼤国关系的内涵
关于中美新型⼤国关系的内涵,主席曾在多个场合表⽰,中美新型⼤国关系⾄少应具备三⽅⾯含义:
⼀是不冲突、不对抗,就是要客观理性看待彼此战略意图,坚持做伙伴、不做对⼿;通过对话合作、⽽⾮对抗冲突的⽅式,妥善处理⽭盾和分歧。

⼆是相互尊重,就是要尊重各⾃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利益和重⼤关切,求同存异,包容互鉴,共同进步。

三是合作共赢,就是要摒弃零和思维,在追求⾃⾝利益时兼顾对⽅利益,在寻求⾃⾝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深化利益交融格局。

中国驻美国⼤使崔天凯认为中美新型⼤国关系应具备三⼤特征。

中美双⽅应从两国⼈民和世界⼈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着眼⼤局,⾯向未来,⾛出⼀条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国关系新路。

这种新型⼤国关系的特征应该是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在此基础上实现两国关系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中美新型⼤国关系的特点
1.以平等互谅取代分化对抗
⼤国关系要尊重彼此国情差异、重⼤关切和核⼼利益。

历史上传统的⼤国关系是对抗性的,分化对抗为历史上⼤国关系的常态,特别是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对抗时期,冲突与对抗反复出现。

新型⼤国关系要树⽴平等互谅的⼤国关系,双⽅需要理解各⾃的差异与诉求,尊重各⼤国的核⼼利益。

新型⼤国关系将是在“求同”基础上进⼀步扩展双⽅共同利益的新型国家关系,以此提升利益共识,加深⼤国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

同时,在“存异”的谅解下采取和平⽅式妥善的处理双⽅分歧,不断加强对华交流,增强双⽅的合作机制,增进相互间理解。

2.以包容共识融合⽂明差异
新型⼤国关系构建是中⽅意识到世界的多样性要尊重多元并存。

从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类发展的历史上看,世界上不存在统⼀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是各种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中共特⾊的社会主义制度,从⽬前的世界形势来看,也是⼀种相当成功的政治制度。

随着中国综合国⼒的增强,国内的政治⽣活也会越来越民主,中国的政治制度正在给全世界做另⼀个⽰范。

世界上有许多⽂明,中华⽂明有其优秀之处,同时美国⽂明也已经证明了它的优秀之处,由此可见,新时期的⼤国关系要尊重彼此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化习俗、历史原因、宗教信仰和发展⽔平等⽅⾯的不同,以兼容并包的理念应对彼此的⽭盾,超越分歧、寻求共识。

3.以互利共赢超越零和竞争
新型⼤国关系建⽴在经济互利的基础上,⼤国要建构以“互利共赢”代替“零和竞争”的新型⼤国关系。

在经济全球化、地区⼀体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国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不再是互不相⼲,利益差异也不仅仅是着眼于军事优势,⼤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更加深⼊⽽且开放。

要通过互利共赢不断推进双⽅经济合作,拓展⼤国间共同利益,为⼤国关系持续稳定,和平发展
4.以官民共建补充官⽅交往
⼤国关系是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全⽅位、综合性、⽴体式交往。

中美⼈民在冷战时期有很多的误解,但是随着互联⽹的发展,全球信息化的发展,各国⼈民的相互理解在不断的加深,国际民主化趋势明显。

美国⼈民曾经因为⾃⾝⽣活的优越⽽可能对中国⼈民的⽣活有所误解,⽽由于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对抗,中国⼈民对美国⼈民也有被误导的偏见,但是时代在发展,中国⽣活⽅式的改变使得两国⼈民相互理解的基础更⼤了,中美新型⼤国关系的构建,也是两国⼈民再⼀次了解对⽅的时机。

通过政府外交、民间外交的共同开展,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拓展⼤国关系的基础,加强彼此间的密切联系,增强中美新型⼤国关系的抗风险能⼒,提⾼两国⼈民对新型⼤国关系的认识,从⽽加强新型⼤国关系的舆论优势和⼈民⽀持的合法性。

⼆、构建中美新型⼤国关系的障碍
(⼀)中美新型关系的发展还⾯临⼀些不确定、不稳定、不可测因素的挑战与考验
1.美国对华战略调整不明朗
美国国内对中国的未来⼀直存在所谓不确定性的质疑,美国据此对华搞所谓“两⾯下注”。

对美⽅⽽⾔,⽬前其最关⼼的核⼼利益底线是中国崛起是否挑战美国现有的世界“领导者”地位,美国尤其谋求确保其在亚太的现有“基本盘”以及确保其在亚太及全球的军事优势。

美国担⼼中国崛起会把美国赶出亚太,也担⼼亚太国家会放弃美国,选择中国,使美国成为孤家寡⼈,因此,这种假想的状况,可能会使美国保守主义政治⼒量对中国采取敌视战略。

2.美国对中国核⼼利益的挑战不确定
中国的利益底线主要有四个:⼀是确保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领导;⼆是国家的统⼀和领⼟领海主权完整;三是国家的军事与战略安全;四是中国的发展保障不能受到侵害。

这四⼤核⼼利益中国不能退,⼀旦退了,别⼈会得⼨进尺,⽽且国内⽼百姓不会同意,党的权威、军队的权威、国家的形象都会受损。

所以,当出现这种侵害我国核⼼利益的时候,我们⾃然不会答应,要采取反制措施进⾏有效回击。

3.美国卷⼊涉华第三⽅冲突的深度不可测
中国周边有很多的美国盟国,它们与中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争端,⽇本、菲律宾、韩国等国都是涉华第三国,这些国家⽬前都对华持不太友好⽴场,即便美中两家都不愿意对彼此动⼿,但是有可能美国会被这些国家绑架,它们有可能故意制造⽭盾,挑衅中国,甚⾄是与中国发⽣武⼒冲突与对抗,这样美国就有可能被动陷⼊对华的冲突。

因为美国国内有法律,所以总统要根据法律和同盟条约⾏事,那么美国与中国的冲突也就存在可能。

(⼆)中美亚太地区冲突
亚太地区是中美利益汇集的主要地区,也是两国可能产⽣分歧主要地区。

对于远东地区,中美双⽅之间确实存在⼀些不稳定的因素,中美两国要谨慎对待,通过各种机制加强沟通和协调,两国在这⼀地区与第三国的联合⾏动,应该考虑对⽅的感受与关切,考虑对⽅的核⼼利益问题。

美国在这⼀地区有许多盟国,经应避免过于频繁,规模庞⼤的军事演习等军事活动,给地区安全带来负⾯影响与舆论压⼒,损害中美两国战略互信。

在钓鱼岛、南海等涉及中国领⼟主权完整的问题中,美国的⽴场也是两⾯性的。

⼀⽅⾯,美国有意利⽤钓鱼岛、南海等岛屿、领海争议问题,制造中国与亚洲邻国的⽭盾分歧,以此来制约中国的发展和崛起。

但是同时,当⽇本、菲律宾等在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上做得过分,政治太过“嚣张”之时,美国也不表⽰⽀持和赞成,这和美国总是进⾏“两⾯下注”的外交策略有关。

从全球范围来说,中国仍然没有对美国构成挑战,威胁就更说不上了。

在亚太地区,中美之间有共同利益的交汇,也有不同利益的博弈,这是⼀种合作竞争兼⽽有之的关系,⽽⾮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关系。

中国的迅速发展,以及美国对中国迅速发展的预先判断,使中美两国之间在战略意图上可能把对⽅当做战略对⼿。

美国对华战术遏制增加了双⽅军事摩擦的危险。

美国为遏制中国在亚太影响⼒的上升,⾃⾝⼒量不⾜之际,奥巴马政府提出运⽤“巧实⼒”,采取⼀系列战术上的⼩动作,意图扭转其认为在亚太地区的所谓的“不利态势”。

这种认定中美在亚太地区的竞争以美国常常拉动亚太地区的其他国家对中国产⽣包围之势为表现,不利于中美新型⼤国关系的发展,也是构建中美新型⼤国关系的基本保障之⼀。

(三)“中国威胁论”诋毁中国和平发展
“中国威胁论”,是西⽅在国家关系理论上⼀种认为中国将在崛起后威胁西⽅霸权成为新兴霸权国家称霸世界的⼀种说法。

中国因改⾰开放后经济崛起,成为国际上具有影响⼒的⼤国,同时扩充军备,在海空军在东海及南海的联合近海防御作战能⼒,使得东南亚⼩国家产⽣的忧虑与质疑。

中国⾃改⾰开放以后不断地在经济、政治、军事等综合实⼒⽅⾯的崛起,便不断从⽇本、韩国、美国等领国和世界⼤国所传来所谓
的“中国威胁论”,表⽰出其对于中国的崛起会影响和威胁到本国的利益的想法,便试图通过舆论减缓中国的发展速度或在国家政治舞台中孤⽴中国。

⼤多数理性的学者对于“中国威胁论”会进⾏系统的,量化的分析,以此得出结论中国的“上升”是必然的,通过研究中国的政治⽂化也可以发现,中⽅在世界范围内并没有争霸之⼼,⽽“中国威胁论”常常被别有⽤⼼的政客,媒体,甚⾄具有商业⽬的的公司进⾏炒作,以此吸引注意⼒,达成⾃⾝⽬的。

三、完善中美新型⼤国关系的对策
(⼀)构建中美新型⼤国关系需要两国持久努⼒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陈积敏撰⽂《如何理解中美新型⼤国关系》表⽰,中美建⽴新型⼤国关系需要两国做出持久不懈的巨⼤努⼒:⼀是超越历史宿命魔咒,树⽴和谐相处典范。

⼆是超越零和博弈思维,探求互利共赢之路。

三是超越意识形态分歧,拓展共有知识领域。

四是超越发展道路异见,谋划⼈类进步前景。

中美探索构建新型⼤国关系是前⽆古⼈的伟⼤事业,唯其伟⼤⽽更加艰难。

但只要中美两国抱定信⼼,保持耐⼼,坚持不懈地努⼒探索,⼀定会开辟出⼀条21世纪⼤国和平、合作、共赢的光明之路。

(⼆)构建中美新型⼤国关系需要变问题为动⼒
陈积敏认为,以下问题的存在不应被视为是构建中美新型⼤国关系的障碍,⽽应被视为是构建中美新型⼤国关系的动⼒。

⾸先,中美结构性⽭盾导致中美战略互信不⾜。

其次,中美认知性差异导致中美战略性误解的固化。

最后,中美现实利益⽭盾导致中美关系复杂化。

因为有⽭盾分歧,中美需要加强沟通;因为有利益契合,中美需要拓展合作;因为有共同挑战,中美需合⼒应对。

(三)构建中美新型⼤国关系需要发扬攀岩精神
谢岩在《中美构建新型⼤国关系需要发扬攀岩精神》⼀⽂指出,我们只有切实发扬锲⽽不舍、顽强向上的攀岩精神,两国元⾸的重要共识才能落到实处,构建新型⼤国关系的开创性事业才能成功。

其⼀,要始终坚持前进⽅向不动摇。

其⼆,要不断寻找并抓住每⼀块前进的岩⽯。

其三,要树⽴健康竞争意识。

其四,要树⽴正确安全观。

其五,要格外警惕外界挑拨。

中国政府希望与美⽅在亚太良性互动,同时中国国家核⼼利益不容侵犯,维权决⼼和意志坚定不移。

美⽅应与中⽅相向⽽⾏,为维护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发挥建设性作⽤。

(四)构建中美新型⼤国关系需稳步前进
关于中国如何在构建新型⼤国关系中稳步前进,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副院长叶⼩⽂在⽂章《促进新的⽂明复兴构建新型⼤国关系》认为,中国应做到:第⼀,不当头称霸。

第⼆,不损⼈利⼰,善于以互利共赢扩⼤各⽅利益的汇合点。

第三,不招谁惹谁,但绝不吞下损害民族根本利益的苦果。

第四,不畏惧围堵。

第五,不陷⼊孤⽴。

第六,不重开冷战,⾼举促进⼈类和平、世界和谐的⼤旗。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袁鹏认为,中美双⽅要构建新型⼤国关系,最迫切的是要在三个领域有所⾏动:第⼀要在亚太地区形成⼀个新的安全架构。

第⼆要在军事领域实现突破。

第三要寻求在新的领域开展合作。

关于如何将新型⼤国关系的精神贯彻到中美关系的⽅⽅⾯⾯,提出了四点建议:⼀要提升对话互信新⽔平。

⼆要开创务实合作新局⾯。

三要建⽴⼤国互动新模式,双⽅应在朝鲜半岛局势、阿富汗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保持密切协调和配合。

四要探索管控分歧新办法。

奥巴马总统对此做出了积极反应,表⽰美⽅⾼度重视美中关系,愿在互利互尊基础上与中⽅构建国与国之间新的合作模式,并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五)要克服以上障碍,中美双⽅应在“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个字上下功夫
相互尊重是建⽴互信的前提和基础,合作共赢是处理彼此关系的最⼤公约数。

其次,两国应着眼于长远战略利益,不要拘泥于⼀些具体问题,在政治上加强沟通,通过战略与经济对话以及亚太安全战略对话等机制共同努⼒排除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的不稳定因素以及阻碍两国经贸合作的⼀些障碍。

在安全⽅⾯,要建⽴⼀套有效的管控机制。

第三,双⽅应致⼒于培植共同发展、平等发展的新发展观和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新安全观,摒弃“零和思维”和“冷战思维”。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标。

参考⽂献:
[1]曹扬.构建中美新型⼤国关系的障碍及中国的对策[D].东北⼤学,2013.
[2]彭程瑞.以中美新型⼤国关系助⼒实现中国梦[J].政治研究, 2013(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