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综必背简答题100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综合知识 100 道必背简答题
1.简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对教育的启示。

(1)顺序性。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因此要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2)阶段性。

在一定年龄阶段,人的身心就会出现某些典型、本质的特征,人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

因此要根据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开展教育工作。

(3)不平衡性。

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同一年龄阶段的各个发展方面也不一致。

因此要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 使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够起最大作用。

(4)个别差异性。

从群体角度看, 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从个体角度看, 表现在发展水平、表现方式、构成结构等所有方面。

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 做到因材施教。

(5)互补性。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后, 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来得到部分的补偿;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也存在互补。

因此要对生理或心理机能方面有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树立信心, 长善救失。

2.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生理前提, 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个体的身心发展水平;遗传素质具有差异性和可塑性。

(2)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 是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 环境是人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 推动和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

(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并且可以加速个体发展, 以及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人的个性, 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但又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和条件
学校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特殊的环境: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 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创设有利环境。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到的主导作用是相对的:
(1)学校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
(2)学校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协调、配合。

4.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

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造就‘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2)坚持鲜明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3)培养劳动者, 即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4)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是我国教育目的的质量标准;
(5)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6.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

(1)德育。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 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

(2)智育。

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非认知因素。

(3)体育。

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 增强他们的体质和自我保健意识, 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 增强其意志力。

(4)美育。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 发展他们赏美, 创造美的能力, 培养他们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

(5)劳动技术教育。

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木知识和技能, 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

7.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多样化;
(5)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6)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7)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8.简述学校教育制度的建议依据。

(1)学制的建立, 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要求相适应;
(2)学制反映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 并受统治阶级方针、政策的制约;
(3)人口发展状况和文化传统背景都对学制的建立、改革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4)学制受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5)学制的建立必须吸收本国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9.简述课程文本的三种表现形式。

(1)课程计划。

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2)课程标准。

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 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 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3)教材。

广义的教材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 狭义的教材即教料书。

10.简述教科书的编写原则与要求。

(1)要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强调基础性与适应性;
(4)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6)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11.简述德育过程的一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 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12.简述德育的导向性原则的贯彻要求。

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 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13.简述德育的疏导性原则的贯彻要求。

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 以理服人, 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使他们积极向上。

(1)讲明道理, 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 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 坚持正面教育。

14.简述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的贯彻要求。

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 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最大程度的发展。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努力做到有针对性;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15.简述德育的长善救失原则的贯彻要求。

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 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1)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 进行自我教育。

16.简述德育的知行统一原则的贯彻要求。

教育者在进行德育时, 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 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 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 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

(1)加强理论教育,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通过实践活动加深认识, 增强情感体验,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 严于律己, 言行一致。

17.简述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贯彻要求。

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要做到合理正确, 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 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18.简述德育的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的贯彻要求。

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 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 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 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1)坚持正面教育, 以科学理论、客观事实、先进榜样和表扬鼓励为主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
(2)坚持摆事实, 讲道理, 以理服人, 启发自觉;
(3)建立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公约、守则等, 并且严格管理, 认真执行, 督促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

19.简述德育的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的贯彻要求。

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 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 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 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 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1)建立健全的学生集体;
(2)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3)加强个别教育, 并通过个别教育影响集体, 增强集体的生机和活力。

20.简述德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的贯彻要求。

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 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前后连贯地进行, 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做好衔接工作, 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一致。

21.简述说服教育法的运用要求。

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 使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1)明确目的性。

(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3)注意时机。

(4)以诚待人。

22.简述榜样示范法的运用要求。

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1)选好学习的榜样。

(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 提高修养。

23.简述情感陶冶法的运用要求。

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1)创设良好的情境。

(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24.简述实践锻炼法的运用要求。

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1)坚持严格要求。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3)注意检查和坚持。

(4)适当指导。

25.简述品德评价法的运用要求。

表扬奖励是对学生的良好思想、行为做出的肯定评价, 以引导和促进其品德积极发展的方法;
批评处分是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做出的否定评价,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与错误的方法。

(1)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做到当奖则奖,当罚则罚。

(2)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

(3)注重宣传与教育。

26.简述自我修养法的运用要求。

自我修养法使学生在教育者的帮助下, 主动地进行自觉学习、自我反省、自我锻炼、自我监控等来提高自己修养的德育方法。

(1)培养学生自我修养的兴趣与自觉性;
(2)指导学生掌握修养的标准;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27.简述中小学常用的德育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
(2)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品德和风尚;
(3)课外、校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4)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培养优良品
德;
(5)校会、班会、周会、展会主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时事政策学习;
(6)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 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系统的主导力量。

28.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1)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通过教学发展学生智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通过教学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5)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9.简述教学过程作为一种认识过程的特殊性。

(1)间接性与概括性。

学生学习的是概括的间接经验, 并在教学活动中间接地认识世界。

(2)交往性与实践性。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 活动中存在着师生交往。

(3)教育性与发展性。

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在认识中获得发展。

(4)引导性与领导性。

学生的认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5)简捷性与高效性。

通过教学过程,学生可以迅速有效地掌握人类积累的历史经
验。

30.简述教学过程的间接性规律。

间接性规律是指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1)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3)要正确处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31.简述教学过程的双边性规律。

双边性规律是指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统。

(1)在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充分发挥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主观能动性;
(3)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相互促进的,两方面互相配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32.简述教学过程的发展性规律。

发展性规律是指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

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

(1)教学过程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 又是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过程;
(2)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
(4)在教学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有机结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33.简述教学过程的知情意统一的规律。

知情意统一的规律又叫教育性规律, 是指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思想品德的提高有赖于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
(2)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学习知识提供动力;
(3)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34.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与不足。

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大范围地培养人才;(2)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4)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不足:(1)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2)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
(3)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
(4)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35.简述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及其贯彻要求。

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即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是指教师要以准确无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武装学生, 同时保证所举的实例、所用的方法以及教学的组
织的科学性,并结合课程内容的学习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1)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2)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36.简述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及其贯彻要求。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 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并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关系;
(5)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37.简述教学中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2)注意启发
(3)讲究语言艺术。

38.简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及其贯彻要求。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 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 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和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39.简述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及其贯彻要求。

启发性原则又叫自觉性原则或启发自觉性原则, 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 生动活泼地学习, 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40.简述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及其贯彻要求。

循序渐进原则又叫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 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4)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41.简述教学的巩固性原则及其贯彻要求。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零和基本能力, 而且在需要的时候, 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 以利于知识技能的利用。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通过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过程来巩固知识。

42.简述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及其贯彻要求。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 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 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 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 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 获得最佳发展。

(1)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43.简述教学的量力性原则及其贯彻要求。

量力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 使他们
能够接受, 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 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1)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 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2)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44.简述教学中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谈话法又叫问答法, 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 要求学生回答, 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善于提问;
(3)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45.简述教学中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

讨论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明辨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
(2)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3)做好讨论小结。

46.简述教学中运用读书指导法的基本要求。

读书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1)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
(2)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3)加强辅导;
(4)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47.简述教学中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方法。

(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
(2)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和过程;
(3)讲究演示的方法。

48.简述教学中运用参观法的基本要求。

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 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展览馆、大自然和其他社会场地, 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和研究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1)事先做好参观前的准备工作;
(2)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参观;
(3)做好参观总结工作。

49.简述教学中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 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1)提高练习的自觉性;
(2)循序渐进,遂步提高;
(3)严格要求。

50.简述教学中运用实验法的基本要求。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 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与变化, 探求事物的规律, 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1)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2)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和做法;
(3)加强实验过程中的指导;
(4)做好实验小结。

51.简述教学中运用实习作业法的基本要求。

实习作业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一定的场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或其他实践活动, 以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方法。

(1)做好实习作业的准备;
(2)做好实习作业的动员;
(3)做好实习作业过程中的指导;
(4)做好实习作业的总结。

52.简述教学中运用研究法的基本要求。

研究法也称探究法、发现法, 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和研究,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从而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1)正确选定研究课题;
(2)提供必要的条件;
(3)让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
(4)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53.简述
(1)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选择与之相应的、能够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

(2)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课程的学科性质和教材特点, 以及具体教学内容有密切的关系;
(3)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
(4)不同教学方法的运用需要一定的设备条件支持;
(5)使用某种教学方法还需要教师具有相应的素养。

54.简述教学评价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教学评价要贯彻客观性原则, 做到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