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采工艺课程设计大纲及指导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采工艺课程设计大纲及指导书
适用专业:采矿工程
入学文化:高中
呼伦贝尔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采矿工程教研室
2011年6月
课程设计管理制度
1、守纪律,讲究卫生。
2、不允许在设计室吸烟。
3、设计室内不允许有任何娱乐活动。
4、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否则成绩降一级。
5、设计期间严格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不允许迟到,早退,否则成绩降一级或不及格。
6、设计完,必须进行答辩,不参加答辩的成绩不及格。
7、图纸不符合要求的必须重新画图,否则成绩不及格。
采矿工程教研室
《回采工艺》课程设计大纲及指示
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采矿工程
学时:1周学分:1学分开设时间:第6学期
教研室主任:孙志文大纲执笔人:孙志文
大纲审批人:工程技术学院学术委员会
一、目的
回采工艺课程设计是学生在校学习《煤矿开采方法》课程中的重要技能学习环节,目的在于通过课程设计巩固和加强课堂理论知识,并使之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回采中各主要工序的基本能力,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设计技能,并结合生产实践,锻炼解决生产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二、对课程设计的一般指示
1、学生在采煤生产实习期间,要按实习大纲和设计大纲的内容和要求,收集课程设计所需要的有关资料。
2、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中下达的课程设计题目,进行现场调查写实,以获得第一手资料,供设计时使用。
3、要注意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使课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4、学生要按课程设计大纲的要求,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解决设计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不应要求指导教师代为做出判断和决定。
5、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不得抄录他人设计成果。
三、对设计说明书的要求
1、设计说明书要用电脑打印,A4纸张,大标题为3号黑体字,小标题为4号黑体字,主要内容为4号宋体。
装订线在左侧,页数编号一律写在说明书的右下角,页数一般以30—50页为宜。
(或用标准图纸)
2、国家规程、规范以及其他文献要注明出处来源。
3、计算部分要写出公式,说明符号的意义,采用的单位要统一并符合国家标准。
4、说明书中的插图,按文章随其章节编号标出,且写出文字配合。
5、说明书中的表格,按章节编号并将表格号标注在表格的右上方,在正上方写明表格的名称。
6、设计前后的内容可互相引证。
四、说明书装订顺序
1、封面
2、课程设计任务书
3、设计评语及成绩
4、说明书目录及页数
5、说明书正文
6、参考文献目录(写出注者姓名、出版社、出版日期)
7、图纸
8、封底
五、对设计图纸的要求
1、设计图纸一律用铅笔或绘图笔绘制,尺寸标注符号及图例等均应按国家统一要求进行。
2、图面布置匀称,线条符合工程图的有关规定。
3、字体一般采用仿宋体。
4、“图记”一律放在图的右下角,按统一规格绘制。
5、设计说明书及图纸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同意后,方可正式填写绘图。
六、课程设计大纲
前言
简述设计的依据,设计的指导思想,设计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一章采区概况
1、简述采区地理位置、境界、尺寸和面积。
2、瓦斯含量及矿井瓦斯等级,煤的自燃性。
煤尘爆炸的可能性,
是否煤和瓦斯突出。
3、采区地质储量、可采储量、设计生产能力、服务年限。
4、矿井工作制度。
5、井筒型式、出口及主要用途。
6、设计采区的形式、巷道布置、现有采购生产能力和同时生产
工作面个数。
7、采煤方法、回采工艺的主要类型、开采顺序、上下煤层间在开采上相互影响的程度。
(附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
第二章采区地质概况
1、采区内可采煤层数、厚度、间距、倾角、走向、倾斜及其变化情况,煤层自燃发火期、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厚度、稳定性及对采掘的影响。
2、地质构造情况,煤质情况。
3、详细叙述设计工作的煤层地质情况。
附地质说明书。
主要包括:采区境界、范围;煤层特征;顶底板特征;储量;简要说明;水灾情况;火灾情况;地质平面图;地质剖面图及煤层顶底板情况。
第三章设计工作面的原回采工艺情况
简述原回采工作面的回采工艺情况,出现的问题与今后改进意见。
第四章回采工艺设计
㈠优化过程与比较
1、至少提出三种可行性方案。
2、进行方案比较
运用方案比较法,对不同的具体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对比。
而后选择技术上优越和经济上合理的方案,作为工艺方案设计中所采用的方案。
3、对方案比较的要求
⑴选用的方案,使得破、装、运、移、支、回各工序简单安全
可靠。
⑵利于实现各工序的机械化、连续化与自动化。
⑶利于管理、效率与效益高。
⑷利于提高回采率。
⑸详细进行各方案的技术分析与经济费用的计算并列表加以说
明。
⑹有关经济优化可参照教材有关章节,设计手册等资料。
㈡回采工艺方式
回采工艺方式、工作面机械设备的选择与比较,并说明设备的技术特征。
㈢破煤
机械落煤的进刀方式和截割方式、截齿消耗、有夹石顶煤的处理、爆破落煤的炮眼参数循环炸药雷管消耗量、爆破说明书(附:炮眼布置和炸药雷管消耗表)
㈣装煤和运煤
㈤顶板管理
1、工作面支架形式、材料及规格、布置方式、柱距与棚距、支护强度计算、工作面上下出口的支护方式(附:支架材料型号及规格表、工作面支架说明书)。
2、采空区处理方法的选择、控顶距离、特种支架类型、材料、规格及布置方式。
3、分层开采时,下层冒顶的假顶选择。
人工假顶的材料、规格
和铺设、采用顶板的技术措施和间隔时间。
上行充填法的充填材料选择和充填方式。
㈥回采工作面的生产技术管理
回采工作面的循环方式、作业形式劳动组织和工人出勤表、循环图表、技术经济指标表。
(附:设计主要内容表、爆破说明书、循环图表与劳动组织图表、技术经济指标表、主要设备表)㈦风量选择及计算
㈧主要安全技术
㈨回采工作面布置
在零号图纸上绘出回采工作面布置图。
第五章采区生产系统
简述采区运输、通风、供电、压风、防火注浆、排水、液压系统及泵站位置、管道系统等。
(附:生产系统平面图、液压管道的系统图、防火灌浆系统图、避灾路线、配电系统图)
七、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课程设计评分标准详见有关规定。
八、课程设计成绩评定
课程设计成绩按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制评定。
九、课程设计要求
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基本完成课程设计的草稿和草图,回校进行整理绘图方可。
*后附回采工作面技术经济指标表
回采工作面技术经济指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