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社会认知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社会认知的特征
选择性 互动性 防御性 认知的完形特性
三、社会认知的图式
(一)图式的涵义和分类 图式是有关某一概念或刺激的一组有组织 是有关某一概念或刺激的一组有组织、 图式是有关某一概念或刺激的一组有组织、有结构的 认知。 认知。 泰勒和克劳克把图式分为四种: 泰勒和克劳克把图式分为四种: 人的图式: 人的图式:指人们对某一特殊个体的结构 自我图式: 自我图式:指人们对自己所形成的认知结构 角色图式: 角色图式:指人们对特殊角色者所具有的有组织的认 知结构 事件图式:指人们对事件的系列顺序的图式, 事件图式:指人们对事件的系列顺序的图式,尤其是 指一段时间内一系列有标准过程的行为。 指一段时间内一系列有标准过程的行为。
返回
第五节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
一、海德的素朴心理学 海德的理论主要涉及人们行为的原因源, 海德的理论主要涉及人们行为的原因源, 即关注他人行为的因果关系。 即关注他人行为的因果关系。这一套理论我们已经 提及,简单说,人行为的原因分为两种:一种是个 提及,简单说,人行为的原因分为两种: 体自身之外的原因, 体自身之外的原因,在作归因时将行为的原因归之 于此就称作情境归因; 于此就称作情境归因;另一种是个体自身之内的原 因,在作归因时将行为的原因归之于此就称作个人 倾向归因。海德认为, 倾向归因。海德认为,每个人都会投入大量的精力 去寻求对他人行为的原因解释。 去寻求对他人行为的原因解释。
由此他提出了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归因所应遵循 的三条原则: 的三条原则: 差别性原则。如果将“ (1)差别性原则。如果将“结果归因于那样一种事 只有当它出现时结果才出现,它不存在, 物,只有当它出现时结果才出现,它不存在,结果 便不出现” 此时,可以认为差异性高;反之, 便不出现”,此时,可以认为差异性高;反之,则 差异性低。 差异性低。 一贯性原则。 (2)一贯性原则。“行为者的反应必须前后一 不因时因地而异,此时一贯性高;反之, 贯”,不因时因地而异,此时一贯性高;反之,则 一贯性低。 一贯性低。 一致性原则。 (3)一致性原则。在“所有的认知者都以同样的方 式作出反应” 一致性高;反之,则一致性低。 式作出反应”时,一致性高;反之,则一致性低。
三、印象管理的影响因素 1.交往者的倾向 1.交往者的倾向 2.团体的任务与交往环境的要求 2.团体的任务与交往环境的要求 3.社会团体的声誉及个人的认同 3.社会团体的声誉及个人的认同 4.寻求社会一致的心理状态 4.寻求社会一致的心理状态 5.寻求予了一个肯定或有价值的特征, 1、光环作用—如果一个人被赋予了一个肯定或有价值的特征, 光环作用 如果一个人被赋予了一个肯定或有价值的特征 那么他就可能被赋予其他许多积极的特征。 那么他就可能被赋予其他许多积极的特征。 相似假定作用—在认知活动中 人们有一种强烈的倾向, 在认知活动中, 2、相似假定作用 在认知活动中,人们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即 假定对方与自己有相同之点。 假定对方与自己有相同之点。 类化作用—认知者总是按一定的标准将他人分类 认知者总是按一定的标准将他人分类, 3、类化作用 认知者总是按一定的标准将他人分类,把他人归 属于一些预设好的群体范畴之中。 属于一些预设好的群体范畴之中。
积极偏见—认知者表达积极肯定的估价往往多于 4、积极偏见 认知者表达积极肯定的估价往往多于 消极否定的估价,这种倾向又叫宽大效应。 消极否定的估价,这种倾向又叫宽大效应。 隐含人格理论—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 5、隐含人格理论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发展了 自己的人格理论—一套关乎个人各种特征是怎样相 自己的人格理论 一套关乎个人各种特征是怎样相 互适应的、未言明的假定,这种理论之所以是隐含 互适应的、未言明的假定, 是因为它很少以正式的词汇表述出来, 的,是因为它很少以正式的词汇表述出来,甚至个 人自己也并不意识到它的存在。 人自己也并不意识到它的存在。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与人接触时 与人接触时( 6、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与人接触时(特别是头次 接触时),首先被反应的信息, ),首先被反应的信息 接触时),首先被反应的信息,对形成人的印象所 起的作用叫首因效应(或最初效应、第一印象); 起的作用叫首因效应(或最初效应、第一印象); 最后的信息对形成人的印象所起的作用叫近因效应 或最近效应、最后印象)。 (或最近效应、最后印象)。
二.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三.人际关系的认知
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 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
四.因果认知
对社会行为原因的认知。 对社会行为原因的认知。
五.自我认知
对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品格、地位、 对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品格、地位、身份等方面 的认知。 的认知。
第三节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一、认知者因素 (一)原有经验 (二)价值观念 (三)情感状态 (四)认知偏差
(二)图式在社会认知中的作用
人们利用图式加工信息、 人们利用图式加工信息、解释环境 图式化加工的几个优点: 图式化加工的几个优点: 图式能帮助记忆 图式帮助自动化 图式增加信息 图式包含情感 图式在社会认知中的启动效应
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
一.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
根据某人的言语、行为等外部特征,对其动机、 根据某人的言语、行为等外部特征,对其动机、 品质等内含的认知。包括: 品质等内含的认知。包括: 1.仪表的认知 1.仪表的认知 2.表情的认知 面部表情、身段表情、 表情的认知: 2.表情的认知:面部表情、身段表情、眼神和言语表 情
二、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论说
琼斯和戴维斯在1965年提出的一致性推断理论。 琼斯和戴维斯在1965年提出的一致性推断理论。 1965年提出的一致性推断理论 琼斯和戴维斯的一致性推断理论关心的不是归因本身, 琼斯和戴维斯的一致性推断理论关心的不是归因本身,而是 归因过程。 归因过程。 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下: 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下: (1)由于我们可以非常有把握地将人的行为看成是其意图的直 接反映,因此, 接反映,因此,我们对他人行为的推理过程必须符合一致性 标准 人们的每一行为都会产生许多效应, (2)人们的每一行为都会产生许多效应,即后果 行为所产生的各种效应,对于社会或周围其他人来说, (3)行为所产生的各种效应,对于社会或周围其他人来说,有 些是为社会和他人所赞赏、提倡和期望的, 些是为社会和他人所赞赏、提倡和期望的,有些则是为社会 和他人所否定、拒绝和反对的。 和他人所否定、拒绝和反对的。 人们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 (4)人们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是根据非共同效应的多少和 有无以及所具有的社会赞誉性的高低来进行的。 有无以及所具有的社会赞誉性的高低来进行的。
五几种常见的归因错误和偏差一过高估计内在因素二行为者和观察者的归因分歧三忽视一致性信息四自我防御性归因归因理论对行为归因过程的解释是以关于人们的归因活动总是用理性的有逻辑的方式进行假设为前提的然而实际上人们的归因行为并非总是完全是纯粹理性活动的产物也并不是逻辑严密的这就会使人们对行为的归因出现错误和偏差
三、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
H.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 H.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 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 在对归因的看法上,H.凯利受到海德的很大影响 凯利受到海德的很大影响。 在对归因的看法上,H.凯利受到海德的很大影响。 在他眼中归因理论应该讨论这样一些问题: 在他眼中归因理论应该讨论这样一些问题:“对他 人行为的归因──是什么引起行为, ──是什么引起行为 人行为的归因──是什么引起行为,行为赖以存在 的基础是什么,归因于什么? 的基础是什么,归因于什么?……这是作为每一个 这是作为每一个 参加者既是肇始者又是归因者的社会互动的特征。 参加者既是肇始者又是归因者的社会互动的特征。 他自己的行为也许就是他所要理解和解释的那种行 为的原因。 这一理论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共变原则。 为的原因。”这一理论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共变原则。 在凯利看来, 在凯利看来,人们在接受行为的原因和结果的共变 信息时,会有可能来自三个方面,即行为者自身、 信息时,会有可能来自三个方面,即行为者自身、 行为所指对象和行为产生时的环境因素, 行为所指对象和行为产生时的环境因素,而行为的 归因就是要在这三者中寻找出能够说明和解释行为 的那一个因素。 的那一个因素。
7.晕轮效应 7.晕轮效应
在社会认知时, 在社会认知时,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 某个特征而泛化到其它一系列的有关特征, 某个特征而泛化到其它一系列的有关特征, 也就是从所认知到的特征泛化推及到未被认 知的特征, 知的特征,从局部信息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印 象。
8.刻板印象 8.刻板印象 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物产生的一种 比较固定、概括和笼统的看法。 比较固定、概括和笼统的看法。 9.定势效应 9.定势效应 人在进行心理活动之前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第四节 印象的管理
一、印象管理的定义
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 响或控制别人形成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 响或控制别人形成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即 有意地留给别人一定的印象。 有意地留给别人一定的印象。
二、印象管理的方法
1.投其所好 1.投其所好 称赞他人 遵从 自我表现 社会交换 2.与角色相一致 2.与角色相一致
二、认知对象因素
1. 魅力 2. 知名度 3. 自我表演
三、认知情境因素
(一)空间距离 霍尔认为人际空间距离可分为4 霍尔认为人际空间距离可分为4种:亲昵区 12英寸 表现在夫妇、恋人之间。 英寸) (3-12英寸)表现在夫妇、恋人之间。个 人区(12-36英寸 表现在朋友之间。 英寸) 人区(12-36英寸)表现在朋友之间。社会 4.5- 英寸),表现在熟人之间。 ),表现在熟人之间 区(4.5-8英寸),表现在熟人之间。公众 100英寸),表现在陌生人之间或一 英寸), 区(8-100英寸),表现在陌生人之间或一 般公开的正式交往场合。 般公开的正式交往场合。 (二)背景参考
第六章 社会认知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一、社会认知的概念
社会认知是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 社会认知是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 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 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 准确地说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 准确地说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 象的外在特征, 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 程。
在三维理论提出来以后, 在三维理论提出来以后,一些有关社会认知的实验 研究也基本上支持了凯利的假设。研究者证实, 研究也基本上支持了凯利的假设。研究者证实,一 致性、一贯性、差异性确实是人们进行归因的基础。 致性、一贯性、差异性确实是人们进行归因的基础。 但是,也有研究者发现,人们在进行归因推论时, 但是,也有研究者发现,人们在进行归因推论时, 虽然会检验一致性、一贯性和差异性信息, 虽然会检验一致性、一贯性和差异性信息,但他们 并不是以三维理论假设的方式进行的。 并不是以三维理论假设的方式进行的。不仅人们对 一贯性的偏爱要明显高于一致性和差异性, 一贯性的偏爱要明显高于一致性和差异性,而且只 要有可能他们就会运用关于行动者的额外信息( 要有可能他们就会运用关于行动者的额外信息(如 人格方面的信息)。当然, )。当然 人格方面的信息)。当然,这些批评并未从总体上 否认三维理论的价值, 否认三维理论的价值,只是对这一理论的普遍性提 出了怀疑。(菲斯克和泰勒: 社会认知── 。(菲斯克和泰勒 ──人怎 出了怀疑。(菲斯克和泰勒:《社会认知──人怎 样认识自己和他人》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994年版 样认识自己和他人》,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5-36页 第35-36页。)
登门槛效应(foot-in-theeffect): 登门槛效应(foot-in-the-door effect): 当人们一旦接受了别人无关紧要的小要求后, 当人们一旦接受了别人无关紧要的小要求后, 常常也会接受别人第二个较大而且麻烦、 常常也会接受别人第二个较大而且麻烦、不合 心意的要求。 心意的要求。 (door-in-fhe-face): 门面效应 (door-in-fhe-face):一个有很好 的自我形象的人,拒绝了一个大要求后, 的自我形象的人,拒绝了一个大要求后,发现 有损形象,则会接受一个小要求, 有损形象,则会接受一个小要求,来保持自己 的社会一致性。 的社会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