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9-2020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0课 新文化运动北师大版课后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0课新文化运动北师大版课后练习六十
第1题【单选题】
“八荣八耻”中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下列哪一项运动中曾经提出类似的思想主张?( )
A、洋务运动
B、工业革命
C、鸦片战争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事件发生在上海的有( )
①《新青年》杂志的创刊②《申报》杂志的创刊
③商务印书馆成立④轮船招商局的成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某校开展“百年中国”历史主题活动,某同学就“1912·6南京见闻”搜集到以下材料。
其中有史实错误的是( )
A、“民主”“共和”成为热门话题
B、人们传阅《新青年》的进步文章
C、大街上有男子剪去长辫
D、有人打听现任临时大总统是谁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的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位先生是指( )
A、孔子和孟子
B、民族与民权
C、民生与共和
D、民主与科学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启示青年“应战胜恶社会,而不被恶社会所征服”,希望青年们高举的两面大旗指的是( )
A、自强求富
B、爱国救亡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
A、民主、科学
B、马克思主义
C、民主
D、达尔文的进化论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 )
A、是一场文化运动来说的
B、作为反复辟运动来说的
C、要求民主与科学来说的
D、作为反封建运动来说的
【答案】:
【解析】:
第8题【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出中国梦的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不懈探索奋斗。
他们曾经学习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他们曾经寄希望于封建君主的“维新新政”……他们曾经渴望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真正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上实现“中国梦”的人间正道的,是中国共产党人。
──光明日报专论:百年追梦与民族自强
材料二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央人民政府作出了解放西藏的决定,命令人民解放军准备向西藏进军,同时通知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来北京谈判。
——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他们”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中国梦”进行了哪些探索活动?而中国共产党人真正使全国人民站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从材料二看出,新中国为解决西藏问题提出了哪两种办法?结果如何?
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由此确立了我国怎样的根本政治制度?
【答案】:
【解析】:
第9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所示刊物的创办人是谁?所倡导的主要思想和主张是什么?
图2反映的内容是我国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核心价值观念?试简要概括它的主要思想?
图3所示刊物创立者是谁?由此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能反映其核心价值的“两面旗帜”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0题【材料分析题】
历史学习的方式多种多祥,为提升同学们的学科素养,张老师运用了不同的方法,设计了如下学案,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图片展览——体验探索精神】
一组同学举办“中国近代化探索”为主题的图片展,请将他们搜集的图片按探索领域进行分类(只填序号)。
从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你能体会到怎样的精神?
①江南制造总局大门②谭嗣同就义③湖北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④《新青年》杂志
经济:______;政治:______;思想文化:______。
精神:______
【中外联系——解读历史人物】
图一哥伦布和郑和图二指南针
二组同学开展的是“走近历史人物”的活动,请你分别用关键词概括图一中两位人物的共同贡献,并陈述他们被后人景仰的理由。
图二与图一中两位人物的活动有什么联系?
【周年纪念——弘扬民族精神】
三组同学进行的是以“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的周年大事纪念活动》请你写出图中A、B两处的地名。
长征的胜利,彰显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分析数据——解释历史现象】
四组同学搜集到一幅曲线图,请你解读下列数据,运用相关史实,简述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
1850—2000年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比例变化曲线图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
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
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和民用企业的特点。
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的含义。
在辛亥革命结束后的十年内,中国人民为了清除材料三中所说的“树墩”,进行了哪些努力?
【答案】:无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落后致屈辱】
材料一: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这种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
【救国于危难】
材料二: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
外侮侵陵,内容腐败,没个英雄作主。
天乎太瞽!看如此江山,忍归胡虏?豆剖瓜分,都为吾故土。
——秋瑾《如此江山》
【革命新曙光】
材料三:“为血心头恨,而今作楚囚。
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
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
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
”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
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时代的序幕。
【开辟新天地】
材料四:我们党的纲领如下:①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统治。
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②直至阶级结束为止,即直至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指什么战争?
有人将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些“救治行动”分别指什么?
材料三中“时代”指的是什么?这次运动有什么意义?
材料四中“我们党”是哪一党派?“我们党”的成立有什么意义?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强国梦”是先进中国人不断求索、自主践行的目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们想通过努力,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共使,无人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义》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四:6月3日,北平军阀政府大规模逮捕学生,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义愤,工人、商人也参加到示威群众中来。
……广大的工人阶级参加了五四运动,并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一是哪个政治派别的主张?针对这种思想,这个政治派别开展了什么运动?
材料二中的变法代表除梁启超外,另一位代表是谁?变法失败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中的“这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6月3日”前后,运动的主力分别是什么?
【答案】:无
【解析】:
第14题【综合题】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张海鹏教授的《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时,根据书中“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的描述,绘制了右图。
请结合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A段“开始下降”与“降到谷底”分别是源于哪两个历史事件?请选择其中一个事件说明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图中B段,中华民族进行了救国救民的探索,请列举史实两例。
从B段转为C段的历史性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怎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故乡是人生的根,乡愁是血脉的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思念,是对故土的眷恋。
阅读材料,分别从自然和人文角度概括鲁迅记忆中的“绍兴印象”。
别离,是对梦想的追索。
鲁迅、周恩来背井离乡、远涉重洋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并指出他们在回国后为实现这一目标所作的不同努力。
传承,是对家园的守望。
综合以上信息,谈谈我们加强乡土文化建设的意义。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