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珍头痛胶囊治疗和预防偏头痛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珍头痛胶囊治疗和预防偏头痛疗效观察
关键词偏头痛丹珍头痛胶囊中药治疗和预防
偏头痛是内科常见的一种病证,多由大脑神经功能调节紊乱和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以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偏侧或双侧头痛为主要表现,发作时常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学习。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头风”范畴。

现代医学认为偏头痛多由颅脑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动脉血压增高,导致血管痉挛和血管扩张使颅内卟血流减少脑组织两侧血液灌注不平衡,血行不畅,脑缺血缺氧而致头痛。

在头痛发作时,伴有血液黏滞度、血小板聚集力增加,与体内激素水平,饮食因素、心理因素,行为和环境因素、睡眠因素、用药等有关,与中医的气滞血瘀“不通则痛”的发病机制相吻合盐酸氟桂利嗪为选择性的钙拮抗剂,易透过血脑屏障,可阻尚过量钙离子跨膜进入细胞内。

阻止细胞内钙负荷过量也可防止缺血缺氧时大量钙进入神经元,改善脑微循环及神经元代谢,抑制脑血管痉挛、血小板凝聚及血液黏滞度增高,达到治疗偏头痛之目的。

2009年5月~2010年6月笔者运用丹珍头痛胶囊治疗血瘀型偏头痛67例,并与西比灵胶囊治疗55例对照观察,现结果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6月收治紧张型头痛患者67例,均符合第2版《头痛疾病的国际分类》(ICHD-Ⅱ)中TTH的西医诊断标准。

并排除本次疼痛已使用过治疗TTH药物且有效者;年龄70岁,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及过敏体质者;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精神病患者;其它疾病的伴随症状。

随机分丹珍头痛组67例,男45例,女22例,平均年龄38岁;西比灵组55例,男36例,女19例,平均年龄36岁;两组在年龄、性别、头痛发作特点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病例选择及排除标准:①西医诊断参照1988年国际头痛协会标准;②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瘀血头痛诊断标准:头痛如刺,攻冲作痛,经久不愈,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沉细或细涩;③排除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颅内占位性病变、颈椎病以及耳源性、鼻源性、牙源性头痛;④排除对药物过敏、未按疗程服用、肝肾功能不全及妊娠、哺乳期妇女。

治疗方法:①丹珍头痛组(治疗组):丹珍头痛胶囊药物组成:高原丹参、夏枯草、熟地黄、珍珠母、鸡血藤、川芎、当归、白芍、菊花、蒺藜、钩藤、细辛。

3粒/次,3次/日,口服28天;②西比灵组(对照组):口服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粒(10mg),每晚1次睡前服,口服30天,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4周1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观察指标:分别记录治疗前1周和治疗1个疗程后1周的头痛发作次数、头
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并计分。

疗效判定标准:①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②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③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④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结果
治疗组67例,痊愈16例,显效32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5%;对照组55例,痊愈12例,显效15例,有效1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6.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偏头痛属中医学头风范畴。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凡五脏之精华、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

寒、湿、痰、火、虚等因素均可使气血运行失畅而瘀阻,不通则痛。

故以川芎活血行气,散风止痛,为治头痛妙药,菊花、白蒺藜平熄肝风、解郁;盖风必夹寒,故以细辛温经散寒,开窍止痛;又恐外风引动内风,故以钩藤、珍珠母以熄之;头部多瘀,故用鸡血藤、丹参以活之,又恐活血以伤血,故以四物汤以养之,盖疏风先活血,血活风自灭,又给风邪以灭路;头部多湿,故以上述风药以胜之,夏枯草以利之;头部多虚,故以四物汤以补之。

则风消、瘀散、湿祛、虚缓,则头痛速愈。

丹珍头痛胶囊含有的活血化瘀药能有效发挥协调血管舒缩的作用,纠正脑动脉血管舒缩紊乱和痉挛,消除因血管舒缩紊乱、痉挛牵拉产生的剧烈疼痛。

本研究表明,丹珍头痛胶囊治疗偏头痛疗效优于西比灵胶囊;丹珍头痛胶囊集平肝熄风,散瘀通络,解痉止痛之功效于一体,对各种病因所致血瘀型偏头痛起到了标本兼治与预防的良好作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文婷.丹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2 费建平,王蕊,罗新民.川芎素治疗偏头痛5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6,9:981-1035.
3 蒋跃绒,殷惠军,刘颖,等.血瘀证基础研究的若干思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8:561.
4 李秋怡,干国平,刘焱文.川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7):1298.
5 毛腾敏,马治中,李顺成.血瘀病理模型探索.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1,2.
6 翁维良,廖福龙,吴云鹏.血液流变学研究方法及其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
7 刘立.头痛[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89.
8 陈勇.天麻素胶囊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48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10):1163-11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