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合集下载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车内空气质量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对于长时间在车内工作或者乘坐的人群来说,车内空气质量对健康影响非常大。

因此,制定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对于保障乘车人员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应包括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监测和限制。

例如,车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应超过1000ppm,一氧化碳浓度不应超过9ppm,苯浓度不应超过31μg/m3等。

这些有害物质的浓度超标会对乘车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对这些物质的监测和限制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车内空气质量标准还应包括对空气中细颗粒物和大颗粒物的监测和限制。

细颗粒物和大颗粒物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长时间暴露在这些颗粒物中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甚至引发呼吸道疾病。

因此,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应规定车内空气中细颗粒物和大颗粒物的浓度限制,以保障乘车人员的健康。

此外,车内空气质量标准还应包括对空气中细菌和病毒的监测和限制。

车内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会对乘车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尤其是在封闭的车内环境中,这些微生物更容易传播和滋生。

因此,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应规定车内空气中细菌和病毒的浓度限制,以保障乘车人员的健康安全。

最后,车内空气质量标准还应包括对空气中异味和化学物质的监测和限制。

车内空气中的异味和化学物质会对乘车人员的舒适度和健康造成影响,因此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应规定车内空气中异味和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浓度限制,以保障乘车人员的舒适度和健康。

综上所述,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对于保障乘车人员的健康和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空气中有害物质、颗粒物、细菌和病毒、异味和化学物质的监测和限制,可以有效提高车内空气质量,保障乘车人员的健康和舒适度。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为乘车人员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出行环境。

车内空气质量系统的简易评估方法

车内空气质量系统的简易评估方法

车内空气质量系统的简易评估方法1、良好的动压通风设计:测试的方法很简单:通过快速关闭车门(其余门窗紧闭)时车内乘员是否有耳痛、耳压明显增大,确认车内是否过于密闭。

2、有效的空气;争化系统:车辆满员,并原地启动车辆,并打开空调内循环模式,待运行15分钟后,是否有车内憋闷、空气质量较差等体验。

该项目的原理在于检测车辆是否会将怠速运行产生的有害气体重新吸回车内,以及长时间内循环后,是否会进行主动通风、并进行除臭、烟尘等颗粒物过滤等。

3、车内VIAQ是否有害:在国内VIAQ标准以“自愿”形式发布的前提下,我们并不指望汽车厂商会良心大发并普遍采用优质的、无害的原材料。

那么简单、最有效的办法有两个,第一就是直接致电汽车厂商的400客服热线,询问该车型是否采用了丁基橡胶作为车辆的阻尼片。

第二就是我们自己的嗅觉体验。

直接将车内VOC污染源缩小到车辆阻尼片的原因,在于粘胶等辅助材料用料少,且极难追踪。

而车辆阻尼片不仅使用量大,VOC挥发性强,已成为良心车企着重改善的部件。

通常,汽车厂商为了减少发动机的噪声、震动等传递到车厢内,往往使用沥青作为阻尼片贴敷于车身内表面,阻尼片主要位于汽车驾驶室内,总敷设面积约3平方米,用量大约为10公斤。

沥青阻尼片会由于发动机散热、太阳暴晒等原因受热分解,并缓慢释放上述VOC气体。

受到GAR、UNECE、U1等组织,及韩、中、日等国官方积极推动的VIAQ标准、法规的影响,更由于消费者维护自身健康的意识觉醒,以及多年来不断有研究机构、媒体的报料,迫使部分汽车厂商逐渐行动起来,将沥青阻尼片,更换为无害的丁基橡胶阻尼片。

另外,从各国对车内空气质量所制定、发布的法规来看,韩国走在前列,德国、美国等国家在这方面反而是相当的落后,一些国际会议所刊发的论文、报告中,德系车的V1AQ报告数据、规范文件几乎为零。

当然,由于目前国际汽车厂商除特斯拉外,在国内均只能采用合资生产的方式,因此,相关车内空气质量的标准、规范等,也只能向国内"自愿遵守的VIAQ标准"看齐。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修订GB_T27630-2011)(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修订GB_T27630-2011)(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

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修订 GB/T27630-2011)项目,统一编号:2014-4, 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负责,北京理工大学、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 京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等单位 参加。 本次标准修订的主要目的是将推荐标准修订为强制性标准, 根据强制性标准 的要求,对相应条款进行修改,同时对部分限值进行调整。本次修订的另一个重 要工作是研究在标准中增加多环芳烃限值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2 工作过程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和主要参加单位承担标准编制任务后,成立了标准编制 组,召开了标准编制工作会议,进行了内部分工,确定了工作目标,并积极与有 关各方进行信息沟通。 编制组首先进行了国内外有关信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与国内外汽车公 司和相关检测机构进行了多次技术交流和信息沟通,就原推荐性标准《乘用车内 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GB/T27630-2011)实施后,汽车企业在改善车内空气质量 等领域所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广泛的技术交流, 同时调研了解国 内外乘用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机构的实验室建设情况。 2015 年 1 月 9 日,由环保部科技标准司主持召开了标准开题报告论证会, 论证专家论证通过了标准编制组的开题论证报告,并提出如下建议:1)本标准 应基于《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GB/T27630-2011)开展修订工作;2)标 准中研究增加 TVOC 等相关指标及限值的可行性;3)进一步研究论证车内空气 中 PAHs 检测方法的可行性;4)研究提出标准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问题及解决 方法。 为进一步论证车内空气中增加 PAHs 和 TVOC 限值的可行性,2015 年 3 月 11 日,由环保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在北京召开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专家研讨会, 就本标准制修订工作中涉及到的检测方法、 标准限值、 PAHs、 TVOC、 相关管理措施等进行了研究讨论,经过认真讨论,形成以下意............................................................................................................6 5.1 标准适用范围...........................................................................................................................6 5.2 标准结构框架...........................................................................................................................6 5.3 标准控制污染物项目的筛选...................................................................................................7 5.4 污染物排放限值的确定...........................................................................................................7 5.5 检测方法................................................................................................................................12 5.6 关于环保一致性检查和合格性判断要求............................................................................ 13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实施1年渐成摆设Observation◎初衷落空首个车内空气质量指南流于一纸空文国内首个车内空气质量标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自去年3月1日执行以来已有一年。

《指南》明确规定了车内空气中有关苯、甲醛等8种常见的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的限值。

当初曾有业内人士乐观预计:《指南》填补了我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空白,使得车内空气检测终于有标准可依,会促进厂商关注车内空气质量,大大提高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

甚至根据专家分析,会淘汰一批落后的产能。

[详细]实施一年来收效甚微。

2012年9月,在《指南》开始实施6个月后,300名车主集体投诉某品牌汽车甲醛超标4倍事件,最后杳无音信。

一份健康汽车检测报告显示,11款主流车型可能存致癌风险,最后也成为烂尾新闻。

[详细]◎车内空气质量一直没引起重视环保要求与行业发展博弈在过去几年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人们的购车热情一度高涨,在有关汽车用车安全以及涉及到更加细节的问题上,比如车内空气等,往往被人们忽视。

除汽车车内的仪表台板、地毯、门内装饰、顶棚、座椅总成、汽车线束等部件可能释放有害气体外,车身内沥青材质的阻尼板甚至还含有高致癌物多环芳烃,对人体的损害远超于空气污染及PM2.5。

由于中国没有强制标准,导致了大量外国品牌汽车在中国投放的产品与在欧美投放的产品标准不一致,《指南》发布标准的牵头部门里根本没有与汽车相关的部门。

随着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智和成熟,买车和卖车,行业监管之间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详细] 从2008~2012年的两会,及每年两会群众所关注的十大热点可以发现,环境污染只在2011年跻身前10个热点话题之内,其他4年并没成为两会的热点。

国标先天不足:非强制性/限值宽松Observation◎尴尬的国标:《指南》遇冷关键在于"只推荐" 非强制推行《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发布的标准编号为“GB/T27630-2011”,“GB/T”打头的为推荐性国家标准,而非强制性国家标准。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尽管近几年来空气污染问题已经被普遍认识,但许多人忽略了乘用车内部空气污染的重要性。

近年来,为了评价乘用车内空气质量,国家部门以及行业协会制定了一系列评估指南,帮助消费者对车内空气污染情况有更多的了解,以便消费者采取科学的购车决策。

本文将对评价乘用车内空气质量的指南进行详细介绍,期望能够帮助消费者可以准确评估乘用车内空气质量。

一、污染物和检测标准许多专家指出,乘用车内部空气污染的重要性,主要是由于乘用车内部污染物含量比户外更高。

乘用车内主要有烟雾、甲醛、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臭氧等污染物,以及碳烃类、颗粒物类和尾气等。

消费者在评估乘用车内空气质量时,要通过检测鉴别这些污染物的含量,是否超出所示的安全值。

国家有关部门规定,乘用车内空气甲醛和一氧化碳检测限值为0.08mg/m3和7000ppm,而车内一氧化氮和臭氧检测限值则要比户外偏高,分别设定为150ppm和150ppb。

二、污染物来源乘用车内污染物的来源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内部污染物。

例如,甲醛是来自空调中的制冷剂,一氧化碳是来自发动机和外部环境的尾气,而臭氧可能是发动机尾气和外部环境的综合结果。

此外,在乘用车内开启空调的情况下,一氧化氮和臭氧的来源也有可能是空调滤筒内的细菌和污染物。

三、污染物检测方法乘用车内空气质量的评估,一般通过采样分析法来完成。

采样法主要有静态采样法和动态采样法,静态采样法主要针对室内空气污染物,动态采样法则主要针对室外空气污染物。

静态采样法主要通过空气采样器来完成,如果要检测甲醛、一氧化碳和碳烃类污染物,可以采用非电场质谱仪来完成;而动态采样法则可以通过采样管或空气流量计来实现,可以检测一氧化氮和臭氧等污染物。

四、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估评估乘用车内空气质量是一项工作,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首先,要检测乘用车内部污染物的含量,并且要仔细检查车内部空调口滤网及其它空气净化设备的清洁程度。

此外,还需要考虑乘用车室内布置的特点及是否存在污染源,比如室内暴露的有害物质,尤其是烟雾。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标准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标准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在乘用车带来舒适驾驶体验的同时,车内的空气质量值得关注。

车辆内饰是一个容积相对较小的特定环境,内部安置各种器械材料,包括各种硬塑料和软塑料、粘合剂、油漆、润滑剂等。

因此,在新生产的车辆中,可能会排放出一些挥发性物质,尤其是具有较强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VOC),并影响车辆内部空气质量(VIAQ)。

尽管这些化合物中可能认为对人体健康无害,但其中一部分可能有害,这是近来汽车制造商和用户越来越关注的重要原因。

但是,乘用车的污染程度因车辆而异,并可能受到大气环境、外部污染、用户习惯、以及所用材料质量等影响有关。

本文主要介绍乘用车有关VIAQ国内外检测标准及相关信息,在对不同条件和地点的新车和包括二手车的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车辆内部空气质量,并指出主要空气污染物及其浓度指标。

同时探讨车厢内VOC存在的主要来源,并提供了有关材料排放的相关信息。

由于结果在需要关注的有机化合物的数量和数量方面差异很大,因此,取样和分析方法的差异,需要统一测试方法。

在GBT_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中,规定了乘用车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的浓度要求,适用于乘用车内空气质量的评价。

扩展资料:ZSWD2023B0138乘用车内的空气质量信息摘编VIAQ(车内空气质量)会议报告2021年6月1-4日,日内瓦主席:安德烈·科兹洛夫,俄罗斯联邦共同主席:林钟淳,大韩民国秘书:安德烈亚斯·韦尔迈尔,宝马闭会期间工作组的职权范围和程序规则非正式文件编号GRPE-81-091、背景专家组认为,有可能将来自外部来源的内部空气污染物纳入范围。

在第三阶段延长任务期限。

作为关于 VIAQ 的现有共同决议的延伸,这将考虑到不仅是内饰材料产生的内部空气排放和车辆进入驾驶室产生的废气还有空气污染源之外。

外部空气污染的清单可能包括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挥发性有机物化合物 (VOC)、醛类、芳香族和脂肪烃、颗粒数 (PN) 和质量 (PM) 以及微生物物质,例如过敏原、真菌、细菌。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实施1年渐成摆设Observation◎初衷落空首个车内空气质量指南流于一纸空文国内首个车内空气质量标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自去年3月1日执行以来已有一年。

《指南》明确规定了车内空气中有关苯、甲醛等8种常见的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的限值。

当初曾有业内人士乐观预计:《指南》填补了我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空白,使得车内空气检测终于有标准可依,会促进厂商关注车内空气质量,大大提高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

甚至根据专家分析,会淘汰一批落后的产能。

[详细]实施一年来收效甚微。

2012年9月,在《指南》开始实施6个月后,300名车主集体投诉某品牌汽车甲醛超标4倍事件,最后杳无音信。

一份健康汽车检测报告显示,11款主流车型可能存致癌风险,最后也成为烂尾新闻。

[详细]◎车内空气质量一直没引起重视环保要求与行业发展博弈在过去几年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人们的购车热情一度高涨,在有关汽车用车安全以及涉及到更加细节的问题上,比如车内空气等,往往被人们忽视。

除汽车车内的仪表台板、地毯、门内装饰、顶棚、座椅总成、汽车线束等部件可能释放有害气体外,车身内沥青材质的阻尼板甚至还含有高致癌物多环芳烃,对人体的损害远超于空气污染及PM2.5。

由于中国没有强制标准,导致了大量外国品牌汽车在中国投放的产品与在欧美投放的产品标准不一致,《指南》发布标准的牵头部门里根本没有与汽车相关的部门。

随着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智和成熟,买车和卖车,行业监管之间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详细] 从2008~2012年的两会,及每年两会群众所关注的十大热点可以发现,环境污染只在2011年跻身前10个热点话题之内,其他4年并没成为两会的热点。

国标先天不足:非强制性/限值宽松Observation◎尴尬的国标:《指南》遇冷关键在于"只推荐" 非强制推行《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发布的标准编号为“GB/T27630-2011”,“GB/T”打头的为推荐性国家标准,而非强制性国家标准。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标准2012年3月1日起实施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标准2012年3月1日起实施

究 之 中 ,个 别 企业 为 了降低 生 产 成本 ,采 用 了有 污染 的胶 粘剂 、阻尼 片 等 有 污染 的 材 料 ,成 为 车 内空气 污 染 的 主 要 问题 。而 此 次 指南 的 发布 实 施 可 以 有效 提 高
汽车 生产 企业 对材料 的选 择和 控制 程度 。
为质 监 部门提 供监 督依据
量 检测 ,结果 显示 :9 .%的车辆存 在 车 内空气质 量 问 25 题 。针对 不 断 发生 的 车 内污 染事 件 ,中 国 室 内装 饰协
新 标 准 引 发 社 会 关 注
21 0 2年 即 将 实 施 的 《 用 车 内 空 气 质 量 评 价 指 乘
会 车 内环 境监 测 中心 曾在 20 年发布 了第 1 04 号车 内环
供 高效 率的服 务 。 车 内空气 污染 的主 要来 源

近 年 来 ,由于 没 有 车 内空 气 质量 评 价 规 范 ,频 频
发 生 的车 内空气 质 量 问题 影 响 到 消费 者 对 政府 进 行 汽

车 质 量监 督 管理 的 信 心 。该 指 南 的实 施 可 以 为汽 车 内 空 气质 量 监 督检 测 提供 科 学 的 标 准和 依 据 ,为 各级 质 量 监 督部 门提供 了规 范 性监 督 检 查 的依 据 。另外 ,还
全社 会的共 识 。
据悉 ,新车 内空 气 污染 问题 与 汽 车生 产 工 艺 和材 料 密 切 相关 ,近年 来 国 外 的一 些 生产 厂 家 对 材料 释 放
的化 学 污染 甚 至气 味 污 染都 十 分 重 视 ,我 国 还处 于研
同 时 ,该标 准 还 可 以 促进 车 内空气 质 量 净 化治 理 技 术 和 产 品产 业 的发 展 。据 了解 , 目前 解 决 车 内环 境 污 染 问 题 已经 成 为我 国 室 内环 保 行业 发 展 的 一个 重 要 方 面 ,出现 了 一大 批 专业 从 事 车 内空气 净 化 器 、净 化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一、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乘用车内空气质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是评估乘坐车辆时人体所暴露的空气污染物的程度,对于确保乘车时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旨在通过规范化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为各类乘用车提供参考指南。

二、评价指标1.空气污染物浓度评价乘用车内空气质量的首要指标是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包括颗粒物(PM2.5和PM10)、二氧化碳(C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等。

评价指南应该明确各种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并提供合理采样和监测方法。

2.空气流通性评价乘用车内空气流通性的指标主要有通风量和空气流速。

通风量是指单位时间内进入车内的新鲜空气量,可以通过对车内外温度、湿度和压力差的监测来评估。

空气流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的流动速度,可以通过测量车内特定位置的风速来评估。

3.有害气体含量汽车内的有害气体来自于车辆尾气和内饰材料的挥发物。

评价指南应当明确各种有害气体的含量限值,并提供合理检测方法和设备。

三、评价方法1.采样与监测为了评价乘用车内空气质量,需要采集车内空气样本并进行检测。

采样方法可以选择使用装有相应传感器的采样仪器,对于各类指标进行实时监测;也可以将采样器悬挂在车内,收集一段时间内的空气样本进行后续检测。

2.数据分析与处理采集到的数据可以通过计算、分析和比较等方法进行处理。

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各类污染物的平均值、最高值、最低值和标准差等统计量,进而进行评估和比较。

四、评价标准1.卫生标准根据卫生标准,评价乘用车内空气质量合格与否。

例如,颗粒物浓度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有害气体的含量应低于危害人体健康的阈值。

2.用户感知标准用户的感知对于乘用车内空气质量的评价也是重要的因素。

通过用户感知调查和评价,了解用户对于空气质量的满意度和需求,进一步提高评价指南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五、结论通过制定《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可以为不同类型的乘用车提供规范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对于保护驾乘人员的身体健康和提升乘车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整体解决方案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整体解决方案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整体解决方案(内部版本,印刷版正在制作中)目录1. 国内外汽车VOCs背景资料 (1)2. 国际、国内相关法规与标准 (5)3. 分析检测国内外标准方法 (13)4. 车内空气VOCs分析检测简介 (15)5. TD-GCMS检测VOCs成分 (19)6. HPLC检测醛类物质 (32)7. 实际样品检测 (41)序言VOCs是室内外空气中普遍存在的、且组分复杂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它的室外来源主要是汽车尾气以及工业生产等释放的废气。

VOCs虽然以微量和痕量出现,但常常对环境及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

目前,人们高度重视汽车尾气造成的城市空气污染和建筑装修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但对汽车室内空气污染的问题关注还明显不够。

近年来,客户投诉或起诉汽车厂商的事件时有发生。

在北京、广州、南京等大城市进行的汽车室内环境污染调查结果也不容乐观,汽车室内VOCs污染现象普遍存在。

早在2004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就已经启动了《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及测量方法》标准的制订,2011年10月27日环保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了GB/T 27630-2011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规定了车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稀、甲醛、乙醛、丙烯醛的浓度限值,主要适用于销售的新汽车,使用中的车辆也可参照使用,标准自2012年3月1日起实施。

对于检测方法,要求按照HJ/T 400-2007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进行车内空气中有机物检测。

岛津公司作为全球著名的分析仪器厂商,进入中国已经30多年,长期以来一致关注国内外各行业标准法规的颁布与实施,积极应对,及时提供全面、有效的解决方案,本解决方案以《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为基础,参照HJ/T 400-2007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进行车内空气及内饰材料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采用热解吸-气相质谱联用仪(TD-GCMS)进行醛类物质以外的VOC组分的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进行醛类物质的检测。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作者:
来源:《环境》2012年第04期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车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的浓度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乘用车内空气质量。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销售的新生产汽车,使用中的车辆也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GB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HJ/T400-2007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乘用车:按GB7258的规定,乘用车指在其设计和技术特征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的汽车,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

它也可以牵引一辆挂车。

4 技术要求
车内空气中有机物浓度执行表1规定的要求。

5 检验方法
5.1车内空气中有机物的浓度检测按HJ/T400-2007的规定进行。

实施采样时,在HJ/T400-2007规定的环境条件下,受检车辆处于静止状态,车辆门、窗和乘员舱进风口风门均处于关闭状态,发动机和空调等设备不工作。

5.2对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其他条件(如汽车出厂时的内饰状态改变与否、出厂与检测的间隔时间等),可由相关方协商约定。

2018年中国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调查与评估

2018年中国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调查与评估

2018年中国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调查与评估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中国的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作为人们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之一,乘用车内空气质量的安全与舒适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解2018年中国乘用车内空气质量的情况,进行调查与评估,本文将对相关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调查方法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乘用车内空气质量的情况,本次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手段:1.问卷调查:以乘用车车主和乘客为对象,通过问卷形式收集相关信息和意见;2.实地测评:走访多个城市的汽车销售厂商和维修点,对不同品牌和型号的乘用车进行实地测评;3.数据分析:收集并分析相关公开数据和统计信息,进行综合评估和比较。

二、调查结果1.空气质量感知: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乘用车内空气质量存在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感知问题包括异味、潮湿、瘴气和二手烟等。

2.污染源分析:实地测评和数据分析显示,导致乘用车内空气质量问题的主要污染源包括汽车内饰材料释放的有害气体、外界环境污染物的渗透和乘客吸烟等。

3.车型差异:通过对不同品牌和型号乘用车进行对比发现,一些高档车型在内部环境空气净化系统和材质选择上更注重舒适性和安全性,而一些低档车型在此方面表现欠佳。

三、问题分析1. 污染源多样化:乘用车内空气污染源多种多样,除了来自车内材料和外部环境的污染物之外,乘客吸烟、食品残渣和宠物毛发等也成为污染源。

2. 安全隐患:乘用车内空气质量问题,不仅仅是对乘客的舒适度影响,更重要的是可能存在潜在的健康和安全隐患,特别是对儿童、老年人和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

3. 技术水平落后:部分汽车生产企业对于乘用车内空气净化技术投入和研发不足,导致车内空气净化系统性能较差。

四、对策建议1. 加强监管:政府应加强乘用车内空气质量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并加大对车内材料和空气净化系统技术的监督检查。

2. 提倡绿色出行:通过鼓励鼓励绿色出行和推广绿色汽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方式,减少外部环境对乘用车内空气的影响。

2018年中国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调查与评估

2018年中国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调查与评估

2018年中国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调查与评估
在中国,由于交通拥堵和车辆排放等原因,乘用车内空气质量备受关注。

为了解乘用
车内空气质量的情况,进行调查与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2018年中国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调查与评估的目的是了解中国车辆内部空气质量的现状,分析车内空气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调查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
调查与评估将针对不同地区的乘用车进行采样和测试,包括城市和乡村地区。

通过对
不同地区的乘用车进行测试,可以了解不同地区车内空气质量的差异和变化趋势。

调查与评估将对不同品牌和型号的乘用车进行测试,以了解不同车型的车内空气质量
情况。

不同品牌和型号的乘用车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车辆可能具有更好的空气净化
系统,从而提供更好的车内空气质量。

调查与评估还将对不同季节的车内空气质量进行测试,以了解季节对车内空气质量的
影响。

中国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不同季节的污染物排放和气象条件可能会对车内空气质
量产生不同的影响。

调查与评估将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乘用车内空气质量的评估结果,并提出改善车内空
气质量的建议。

这些建议可能包括改进车辆的空气净化系统、加强交通管理以减少排放、
鼓励使用环保汽车等。

2018年中国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调查与评估将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车型和不同季节的测试,全面了解车内空气质量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这将有助于提高中国乘用
车内空气质量,保护驾乘人员的健康。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推动我国汽车工业绿色低碳环保发展进步的规范性文件宋广生谈我国首部《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标准发布实施的意义和影响λ造成新车内空气污染问题的主要来源λ冬季注意车内环境污染问题λ我国近年来发生的车内环境污染案件人们翘首以待多年的车内空气质量控制标准终于尘埃落定,由国家环保部与国家质检总局日前联合发布《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27630-2011,并且规定自明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在国内率先提出车内环境污染问题、多次参与车内环境污染案件的检测与审理工作、与有关汽车行业企业和专家共同进行过车内环境污染问题调查研究,亲自编写了我国第一部车内环境污染防控指南的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检中心宋广生主任就《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的发布和即将实施的意义和对我国汽车工业绿色低碳环保发展的影响进行了评价:一、《指南》对车内空气质量的基本要求指南中规定了车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稀、甲醛、乙醛、丙烯醛的浓度要求。

按照“HJ/T400-2007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在被检车辆中共定性检测到有机物200多种,按照HJ/T 400-2007标准的分析方法能检出的物质;毒性较大,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物质,车内检出频率较高的物质,有机物控制措施符合国家当前的技术发展水平和经济可行的原则,确定了乘用车内空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苯、甲醛、乙醛和丙烯醛8种物质,根据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来源,以及对车辆主要内饰材料本身挥发特性的分析,确定了这些主要控制物质。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主要控制污染指标及毒害等级序号项目浓度要求计量单位毒性等级1 苯≤0.11 mg/m3 A-人类致癌物2 甲苯≤1.10 mg/m3 D-动物可疑致癌物3 二甲苯≤1.50 mg/m3 D-动物可疑致癌物4 乙苯≤1.50 mg/m3 D-人类可疑致癌物5 苯乙烯≤0.26 mg/m3 N-人类可疑致癌物6 甲醛≤0.10 mg/m3 B1-人类致癌物7 乙醛≤0.05 mg/m3 B2-人类可疑致癌物8 丙烯醛≤0.05 mg/m3 B2-动物可疑致癌物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整理二、我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出台的背景为什么要制定一个车内空气质量的标准规范,宋广生主任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1、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和家庭汽车保有量快速提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进入家庭的步伐日益加快。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征求国家环保标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征求国家环保标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征求国家环保标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环境保护部
•【公布日期】2016.01.22
•【分类】征求意见稿
正文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征求国家环保标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环办科技函[2016]150号)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改善车内空气质量,保护人体健康,促进汽车工业技术进步,我部决定修订国家标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 27630-2011)。

目前,标准编制单位已编制完成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规定,现将标准征求意见稿和有关材料印送给你们,请研究并提出书面意见,于2016年2月25日前通过信函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将意见反馈我部。

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可从我部网站(http:
///)“征集意见”栏目检索查阅。

联系人: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准研究所郭敏
通信地址:北京市安外大羊坊8号
邮政编码:100012
电话:(010)84924935
电子邮箱:****************.cn
附件:1.征求意见单位名单
2.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
3.《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修订GB/T27630-2011)(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
2016年1月22日。

中国车内环境论坛-国标《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

中国车内环境论坛-国标《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

索引号: 000014672/2016-00083 分类: 环境科技及其管理信息\环境科技管理发布机关: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生成日期: 2016年01月22日名称: 关于征求国家环保标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文号: 环办科技函[2016]150号主题词: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函环办科技函[2016]150号关于征求国家环保标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各有关单位: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改善车内空气质量,保护人体健康,促进汽车工业技术进步,我部决定修订国家标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 27630-2011)。

目前,标准编制单位已编制完成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规定,现将标准征求意见稿和有关材料印送给你们,请研究并提出书面意见,于2016年2月25日前通过信函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将意见反馈我部。

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可从我部网站(/)“征集意见”栏目检索查阅。

联系人: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准研究所郭敏通信地址:北京市安外大羊坊8号邮政编码:100012电话:(010)84924935电子邮箱:guomin@附件:1.征求意见单位名单2.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3.《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修订GB/T27630-2011)(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环境保护部办公厅2016年1月22日详细请点击评测中心:征求意见稿-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修订GB/T27630-2011)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修订GB/T27630-2011)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名单-国家环保标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修订GB/T27630-2011)附:国家环保标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修订GB/T27630-2011)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名单如下: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办公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辽河凌河保护区管理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中国环境科学会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济南汽车检测中心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樊)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庆)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铃木(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沃尔沃(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汽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东风汽车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有限公司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哈飞汽车有限公司长城汽车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昌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通用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日产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丰田汽车技术中心(中国)有限公司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部内征求污防司的意见)关注汽车空气质量---汽车环境网。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正式实施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正式实施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正式实施
佚名
【期刊名称】《汽车维护与修理》
【年(卷),期】2012(000)004
【摘要】国家环保部与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下
简称《指南》)于3月1日起正式实施。

该《指南》对车内主要的空气污染物浓
度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届时车内空气质量是否达标,将有明确的参考标准。

《指南》明确规定了车内空气中有关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8种常见的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的限值。

【总页数】1页(P92-9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3.6
【相关文献】
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标准2012年3月1日起实施 [J],
2.解读《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强制标准 [J], 杨艳
3.推荐性国标《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明年3月1日起实施 [J],
4.《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3月1日起正式实施 [J],
5.环保部修订《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3月1日起正式实施
近年来,由车内空气污染引发的纠纷、诉讼日渐增多,有关部门在处理时由于没有相关标准作为依据,既无法对消费者权益实施有效的保护,也无法约束企业的生产活动。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于3月1日起正式实施。

从此,判定车内空气污染将有标可依。

据了解,车内空气污染的来源主要有三大类:一是新车内的各种配件,比如座椅材料、保温材料、防撞填料、仪表板等;二是汽车内饰件材料,如塑料、纤维纺织、皮革、橡胶等;三是生产中使用的稀释剂、胶水、油漆和涂料等。

这些物件所散发出来的有毒气体,其中相当一部分有着较大的致癌性,对人体肝、肾、呼吸系统、造血器官、免疫功能等会造成严重危害,无时无刻不在侵害着消费者的人身安全。

针对这一现状,《指南》明确规定了车内空气中有关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8种常见的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的限值。

同时,《指南》还对其检验环境作出了规定,要求在《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受检车辆处于静止状态,车辆门、窗和乘员舱进风口风门均处于关闭状态,发动机和空调等设备不工作。

《指南》的颁布,填补了我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空白,使得车内空气检测终于有标可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