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优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身边的动物
教学目标
1.初步尝试对自己感兴趣的或观察过的小动物,提出不懂的问
题;能用语言清楚地描述观察的动物的特征,能清楚表达自己
提出的问题,能认真听他人发言。

2.有好奇心,爱提问,喜欢动物。

3.认识常见的动物名称及其外部特征。

内容设计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不少动物,因此本课不是简单地认识一些动物的名称,而是指导学生对自认为很熟悉的动物提出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并认识一些生活中常见、但不知名的动物。

本课设计了两个活动:(1)认识身边常见的动物。

这个活动目的有三项,一是学会提问,并根据有兴趣与否对问题进行初步筛选;二是认识一些常见但不知学名的动物,三是学会分别统计自己、小组及班级共认识了多少种动物;
(2)创办动物园。

这个活动可以说是一个后测活动,即检验学生认识动物的学习情况,同时也是一个兴趣活动,因为动物园是小学生最爱去的地方,他们对动物园是最熟悉的,让他们自己设计动物园,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使学习变得有趣味、不枯燥。

教学准备
活动(1):各种常见动物的挂图;
活动(2):可贴于课本第6~7页动物园底图上的不干胶动物贴画。

活动(1)认识身边常见的动物(教材P4~P5)
内容说明
这个活动可以分两层:
1.让学生对自己很熟悉的动物,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只知道动物的名字,并不算真正认识了它们。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各个方面的,不一定有很强的针对性,在本活动中也不要求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提问题的勇气,本活动的目的就达到了。

图中表现了本书的主人公、爱提问的奇奇提出的6个问题。

2.生活中学生会观察到许多小动物,这些动物可能在儿童读物中、在动物园中都找不到它们名字,在本活动中学生将认识这样的动物的名字,使他们体会到,在自己的身边有许多东西需要留意观察,需要学习。

图中的动物有:①鼠妇(潮虫)、②马陆、③蛞蝓(鼻涕虫)、④杜鹃(布谷)、⑤水黾、⑥蛐螋、⑦槐尺蠖(吊死鬼)。

(教参在图中加数字)学生一共认识了多少种动物,以能指认出动物的名字为准。

可以边活动边进行统计,总的统计数据,填写在第5页下部的填空中。

教学建议
在进行本活动教学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一段时间,亲自在易于发现身边动物的地方观察各种各样的动物,或搜集各种动物的图片或绘制一些动物的图片(这些图片,是为课上交流时出示给同学们观察和了解用的)。

本活动首先,可以由教师(也可以由学生)以介绍奇奇假期的观察活动故事为引子激起学生们对自己观察动物活动的回忆,为相互的交流做好准备。

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班中典型学生介绍自己观察身边动物的故事,并与奇奇这一虚拟学生的观察故事相互交叉,从而引起学生们的回忆和交流的兴趣欲望。

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和班级的实际情况设计和采用其它的方式、方法。

在孩子们的交流欲望被点燃以后,可以由教师或学生向大家介绍奇奇在什么地方,观察到了什么样的动物(可出示相应的图片),该动物的名称为何,有什么问题和想法等,以及奇奇不认识的动物是什么样的,有什么问题和想法等。

这一介绍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明确即将进行的交流的内容为何。

这一引导性的交流也可以由教师、学生和虚拟学生奇奇们的介绍交错组成,由谁先介绍可视情况而定。

在学生们的交流过程中,教师一要注意启发和鼓励学生们积极地介绍自己所观察到的身边的各种动物,并且启发和帮助他们正确地使用语言,详细地对他们观察到的动物进行描述。

这种交流介绍,可采用先小组后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

在学生们的交流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启发、引导每一位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介绍,及时补充别人介绍不清、不完整的地方,并且积极介绍别人还没有观察过的动物。

在学生们的交流过程中,教师还应特别注意鼓励和帮助那些不爱讲话的学生,使他们能够大胆地去向伙伴们介绍,并获得成功。

交流介绍活动后,要组织引导学生
统计自己、小组和班级,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已认识了多少种动物;筛选出自己和大家最感兴趣的有关动物的问题。

活动(2)创办动物园(教材P6~P7及动物贴画)
内容说明
这是一个后测活动,是学生认识动物的评价活动,同时也是一个提高兴趣的活动。

教材中展示了一幅动物园布局图,有鸟乐园、熊猫馆、水族馆、爬行馆、猴山、象房、狮虎山。

书中附一张印有各种动物图案的不干胶贴纸,学生可以将动物图撕下贴于图上,构成一幅完整的动物园图。

教材中所给的动物园图和动物图很不全面的,学生会有更多、更好的想法,所以教师不能完全依靠教材进行教学,而应灵活处理。

学生对动物园很熟悉的地区,可以不用教材中的图,由学生自己设计;而学生不太了解动物园的地区,可以使用教材中的图;只有个别学生参观过动物园,多数学生从来未去过动物园的地区,可以考虑根据当地的情况,修改此活动,如改为建立养兔场、养鸡场、奶牛场、养鱼场等,可以认识同一类动物的不同品种。

贴画上的动物按顺序为:①东北虎、②朱鹮、③扬子鳄、④乌龟、⑤大熊猫、⑥鸳鸯、⑦疣鼻天鹅、⑧亚洲象、⑨眼镜蛇、⑩鲨鱼、⑾锦鲤鱼、⑿黑颈鹤、⒀猕猴、⒁白鳍豚。

教学建议
首先,可以组织学生回忆自己参观动物园时的情景:在什么场馆看到了什么动物,它们是什么样的,它们在做什么,是怎样做的。

学生可以边描述边表演,也可以画出看到的动物。

第二,讨论、认识不干胶贴画上的动物和课本中的动物园图:这些动物叫什么,可能在动物园中的哪个馆里生活,图中有什么馆,在这里可能会生活哪些动物。

第三,将贴画贴在图中,并向全班展示每人的作品。

第四,每组设计一个自己理想的动物园,可以先围绕有关动物园的设计问题组织讨论,以下问题仅供参考:①你认为现在的动物园有哪些地方应该改进,怎样改进?②你认为还有哪些动物可以在动物园中生活?③你认为动物园应该怎样设计,可以让动物们生活得更好,使它们更愉快?④你认为动物园怎样设计,能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动物的生活,让我们人类与动物成为好朋友?
⑤你最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动物园,为什么?讨论之后由各组画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组织全班进行评议。

本活动主要目的是检验学生认识动物的情况,所以在教学中,每当学生又提到了前面没有提到的动物,说明这个学生还认识更多的动物,
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彰。

第四步要脱离开教材,由学生自己设计动物园,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由于学生年龄小,设计方案的好坏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评判,对于新颖奇特、与众不同的设计,应该给予鼓励和肯定。

通过这项活动,还应使学生体会到,仅仅知道动物的名字,还不能算是认识了动物,因为动物长得到底什么样、动物喜欢吃什么、喜欢在什么样的地方生活等,许多有关动物的事情还不了解。

于是就可以引出了下一个单元的内容。

校园里的动物
教学目标
1.能认真、仔细地观察校园或某一环境中的动物,会使用放大镜观察小动物;能用比较准确的图画和简单的文字记录观察情况;能清楚地描述观察到的动物的特征;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几种动物,发现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2.对科学学习感兴趣,喜欢小动物、爱护小动物;乐于参加观察动物的活动,在活动中能与同学很好地合作。

3.进一步认识常见动物的名称,认识昆虫(或其它某一类动物)的特征。

内容设计
为了更准确地认识动物身体的外形特征,就应该近距离地仔细观察它们。

通过观察动物的一系列活动,认清几种动物的身体外形是什么样的,将不同动物的身体进行比较,找出相同和不同,认识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同时学会如何观察,亲身体会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本课设计了3个活动:
(1)画动物。

这是一个前测活动,通过绘画和相互挑毛病,使学生体会没有近距离地、仔细观察动物,只凭过去粗略地观察和记忆,画出的动物是不准确的。

(2)观察校园里的动物。

这个活动是本课的主要内容。

在校园里寻找和观察小动物,便于教师指导和帮助,如果校园环境不适合做本活动,也可以选择其他自然环境,但一定要有成人的带领,保证安全。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达到多项目标:①学会如何寻找和仔细观察小动物,知道按顺序观察的方法,如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等;②学会使用放大镜的方法;③在观察过程中,如何正确地做观察记录;④如何将不同的动物进行比较;⑤如何用比较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

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团结合作等科学态度。

在一项活动中,同时达到多项教学目标,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教师精心安排,是可以实现的。

另外,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目标分为重点与非重点,在教学中就可以把握重点方向,以免面面俱到,各方面都如蜻蜓点水。

(3)归纳昆虫的特征。

本活动是在观察了解了动物的外形特征之后,引导学生根据外形特征,给动物分类。

教材中安排的是按照动物足的数目分类,得出昆虫的概念,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观察动物的具体情况,归纳其他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本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观察比较各种动物的相同和不同,认识昆虫或其他类动物的特征。

教学准备
活动(1):彩色笔;
活动(2):放大镜,昆虫盒,彩色笔;
活动(3):蚂蚁、蝗虫等昆虫身体挂图。

活动(1)画动物(教材P8)
内容说明
教材中本项活动由梅老师提出,阿静和奇奇分别画了蝴蝶和蚂蚁,小洁和强强对他们的作品提出了疑问。

插图表现了本项活动可以由教师提出,同学们根据记忆画动物图,然后同学们对作品进行相互评价,找出未仔细观察、凭记忆画的动物的错误之处。

最后一句正文,是学生通过本项活动,自己的亲身感受,也是本项活动的目的之一。

教学建议
该部分内容的教学开始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最熟悉的动物,并且相互交流一下这些动物是什么动物。

交流后,引导他们选择一种他们自认为最熟悉的动物,凭记忆自己画出来(可以以竞赛的形式开展)。

在孩子们多数已绘制出来以后,引导他们与教材中的主人公一起先对阿静和奇奇画的动物──蝴蝶和蚂蚁进行评价,进而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和相互间的评价(教师也应该参与进去。

有可能应出示相应的动物图片供学生们对照)。

通过评价,使孩子们自觉地认识到过去对动物的观察确实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

评价的引入,也可以根据上课班级的实际情况确定、实施。

当孩子们意识到了过去的观察存在缺陷和问题时,教师应该及时地引导他们思考、交流和研讨:怎样进行观察就可以避免过去的缺陷和问题?为什么?交流研讨中,教师可以进行启发性的发言,让孩子们发现具体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出正确的方法、顺序和步骤。

如果孩子们在有些方面思考不出来的时候,教师应该讲出正确的观察方法、顺序和步骤,同时讲清其中的道理,使孩子们既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活动(2)观察校园里的动物(教材P9~P10)
内容说明
在自然环境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学生们可以在地上、草丛中、石头下、树上等许多地方找到。

教材中学生们就分别在这些地方寻找小动物:强强搬动一块石头,发现了虫子;奇奇在用放大镜观察;小洁和同学在观察地上的蚂蚁队列;阿静在做观察记录;还有的同学发现了树上和草里的动物;梅老师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教材中的正文提示读者,也
学书中同学们的样子,到校园里去观察小动物,并强调应做观察记录。

教材第10页是书中主人公小洁的观察记录,上面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了动物的样子、动物的名字、发现地点、怎样运动,以及其他有意思的信息。

第一个动物是“蝉”,俗称“知了”,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同翅目;第二个动物是“蜘蛛”,节肢动物门,蛛形纲;第三个动物是“椿象”,俗称“放屁虫”“臭大姐”,昆虫纲,半翅目。

本套教材要求学生自备一个笔记本,在教材要求做记录、写研究报告、设计实验等时,都在笔记本上做。

本活动中的观察汇报,可以说是科学课上第一次比较正规的探究后的汇报,所以教材中用正文阐明汇报的要求和内容:用完整、准确的语言;发现了什么,是什么样的。

同时书中还用奇奇汇报时说的一段话作为例子,具体表现了应该怎样汇报。

插图中桌上的昆虫盒、昆虫瓶,提示学生在观察时,可以捉一些小动物,带到教室来仔细观察。

教学建议
在明确了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步骤及其中的道理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根据阿静的倡议到校园中去寻找和观察一些小动物(有条件的可以观察大型动物)。

在组织孩子们去校园之前,教师应结合本校校园的实际向他们讲清要注意的安全事情,如:不要爬树;不要用手直接去抓不认识的或有毒的小动物;不要破坏了校园内的花草树木等。

同时,应提出此次活动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寻找小动物;适当捕捉一些小动物(介绍如何捕捉小动物);观察小动物被发现的场所;观察小动物的活动情况;观察小动物的外部形态(是什么样子的,身上长有什么)。

太小的动物可以用放大镜来观察(介绍一下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还能发现什么过去没有发现的地方等。

上述活动结束后即可组织学生到校园中去寻找、观察小动物。

如果感到时间有限,也可以布置孩子们在课前先进行寻找、捕捉和观察小动物的活动情况、出现的场所情况的活动(利用课间,在校园内进行)。

画小动物、相互评价自画的小动物画及正确地观察小动物(观察已捕捉到的小动物)的活动可在教室中进行。

无论是在室内观察,还是在室外观察,都应该强调认真记录观察情况,并讲清记录的项目,观察结束,可组织孩子们与虚拟同学们一起进行交流(虚拟学生的发言可由教师或其他学生代替,或引导大家看书)。

交流中,教师必须注意:启发、引导观察到不同动物的学生在班内相继发言,观察到相同动物的同学们可以进行相互补充发言;启发引导学生们在发言描述所观察到的动物时,描述要具体,要有顺序(可按观察的顺序),特别是别人没有发现的地方。

交流中,教师最好能够配合学生们的发言,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将相应的动物实物或图片出示给大家,供大家在听发言时对照
参考。

在交流前和交流中,教师还应该适时地向学生进行必要的、良好的交流活动要求、习惯和态度的宣传教育。

如:别人发言时要认真倾听;自己要发言,应等别人发言结束再示意,得到一定形式的同意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等。

这一交流活动在全班范围内组织进行较好,因为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便于全班的同学们相互了解、认识更多的动物。

在这一交流活动中,教师也应该把自己认真观察过的一种动物向学生们完整详细地描述。

活动(3)归纳昆虫的特征(教材P11)
内容说明
由分别观察每一个动物,到将几个动物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观察,这是本活动对观察提出的高一层次的要求。

本活动是由主人公细心的阿静提出的,她发现各动物腿的数目不同,将观察指向比较动物的腿的数量,这是为了引出昆虫的特征。

实际教学时,根据学生情况和当地动物的情况,可以调整为学习其他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只要能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就达到了本活动的目的了。

教材中正文的3句话,是要求读者观察的3项内容,学生可以结合本教材中两个昆虫的插图,观察比较自己捉到的小动物,并把6条腿的动物分为一组。

至于这组动物身体的特点,可以只要求学生知道它们都是6条腿的动物,若学生能力较高,可以要求学生知道这些动物的身体都可以分成头、胸、腹三部分。

最后教材中直接告诉读者什么是昆虫,不要求学生归纳出结论。

教学建议
通过交流,特别是抓住有独特发现的学生(如阿静的发现:校园中的各种动物腿的数量不同),引导学生们去关注他们在校园中寻找到的动物的腿的数量。

进而启发、引导和组织他们进一步地去观察比较各种物腿的数量。

在孩子们认真观察了各种动物的腿数后,要及时引导他们把观察过的动物(包括捕捉到的和未捕捉到的。

未捕捉到的可用图片替代)按照腿的数量分一分,并数一数不同腿数的动物都各有多少。

再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知道几条腿的动物最多。

进而引导、组织他们认真地去观察每一种六条腿的小动物的身体结构(一般情况下,六条腿的动物数量最多,如果不是如此,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主要去观察六条腿的动物)。

观察后,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交流中,要引导学生详细、全面地描述各种六条腿动物的身体都有几部分,每一部分的形状和颜色以及每一部分上面都长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等等。

交流中,要引导他们进
行比较:这些六条腿的小动物身体结构方面都有哪些不同和相同之处。

通过相同之处的归纳及和非六条腿动物比较,使孩子们知道:这些六条腿的小动物的身体都有头、胸、腹、足和触角。

同时也知道这些六条腿的小动物叫做昆虫(“昆虫”概念的提出,可以通过提问,由孩子们中的某些可以答出的人答出;孩子们答不出时,可由教师直接告述学生)。

这部分教学活动结束时,可以向学生们提出:“我们知道的这些动物的家都在哪里?各是什么样子的?”并且引导他们回去后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和搜集有关的资料、图片。

教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孩子们将捕捉到的小动物放归于发现它们的地方。

动物的家
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各种动物家的形状、构造、材料等特征,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能根据生活经验或观察情况,提出一些关于动物家的问题;会搜集一些关于动物家的信息;能认真听别人发言;能设计制作出一种帮助动物生活的用品:如鸟巢、鸟食台等。

2.对科学学习感兴趣,喜欢小动物、爱护小动物;乐于参加帮助动物生活的制作活动,在活动中能与同学很好地合作。

3.了解各种动物家的特点,学会一种鸟巢或其它动物生活用品的制作方法。

教学重点:
能仔细观察各种动物家的形状、构造、材料等特征,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难点:
能根据生活经验或观察情况,提出一些关于动物家的问题;会搜集一些关于动物家的信息;能认真听别人发言;能设计制作出一种帮助动物生活的用品:如鸟巢、鸟食台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课件演示:天黑了,小朋友们都回到了家里。

1.提问:
(1)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你认为你的家哪好呢?
(2)动物们有没有他们的家?
(3)它们的家建在什么地方?它们的家有什么特色?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关于动物家的问题我实在太想知道了,你们呢?
2.今天我们就谈谈动物家的事情,好吗?
二、新授
1.提出问题
(1)今天我们请来了这些动物:课件出示几种熟悉的小动物。

你们知道它们的家分别都在哪吗?
(2)各组讨论。

(3)把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

谈话:奇奇和他的朋友对我们讨论的问题也很感兴趣,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有什么发现。

看课文。

2.解答问题
1.汇报:
这些小动物的家我们都知道了,那你知道它们的家最有特色的地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学习研究讨论。

3.教师小结:很多动物搭建的家都非常的有特色,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去听听。

3.课件:听奇奇讲故事。

三、活动
1.写一首关于家的诗。

让学生以诗的形式,描述自己知道了哪些动物的家,表达爱护小动物,帮助动物,人类和动物和睦相处等情感。

2.让学生选择一种动物,帮它们安个家。

四、总结
孩子们,我们这节课结束了,从课文中我们又学到了不少的关于动物的知识,使我们更了解,更喜爱这些小动物。

- 11 -
- 12 -
- 13 -
- 16 -
八、板书设计
板书如下:
饲养小动物
在饲养期间如何解决所遇到困难:
1.自己去图书馆或上网寻求解决方案;
2.找有饲养经验的同学帮忙;
3.找家长,老师帮忙。

《动物的食物》教学设计
卢龙县第二实验小学张玉清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⑴能根据动物的食性对动物进行分类。

⑵能推断不同种类动物的齿和爪对它们捕食有什么好处。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意识到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落实到行动上。

3、科学知识目标:
- 18 -
⑴能自己的话说出草食、肉食、杂食动物的概念。

⑵能根据动物的某种器官的结构特点推断出其食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研究不同动物需要不同食物,并按食性进行分类.
2、教学难点:
动物一些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是如何适应生活环境的。

三、教学资源:《动物的食物》主题学习网站
四、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任务驱动法、演示转播法等
五、教学结构和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在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生长。

谁能说一说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呢?
生:(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师:对,如果有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阳光,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就能自己提供养料,供自己生长。

可是动物却不能,它们需要捕食。

3、师:那么,动物到底吃什么?它们是如何捕食的。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动物的食物》。

(板书课题:动物的食物)
- 1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