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法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法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试
题及参考答案
2003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法学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试卷
一、判断(每题1分,共7分)
1.当代中国法的渊源有宪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和地方性规范。

答案:错
解读:中国法的渊源是指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特别行政区法律、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等,行政法、刑法、经济法属于部门法,不是法的渊源。

2.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法律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到会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答案:错
解读: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法律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部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3.商朝前期在继承上实行“兄终弟及”制度。

答案:对
解读:商朝前期在继承上实行“兄终弟及”制度,后改为父死子继为主。

到商朝晚期,出现嫡长子继承的趋势。

“嫡长子继承制”取代“兄终弟及制”,逐渐成为一项固定制度。

4.根据我国宪法第43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休息的权利。

答案:错
解读:根据我国宪法第43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5.本人知道他人擅自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行为,但未作否认表示的,应当对该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答案:对
解读:《民法通则》第66条1款规定:“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

”此刻他就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6.民事法律行为都是合法行为。

答案:对
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四条:“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因此是正确的,虽然学者对该规定纷纷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但是在法律做出修改之前,我们必须以现行法律规定为规范。

7.与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关系密切的非近亲属或朋友,依法也可以担任其监护人。

答案:对
解读:《民法通则》第十六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三)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8.按照法的创制和适用的主体,可以分为()
A.实体法和程序法
B.成文法和习惯法
C.国际法和国内法
D.一般法和特别法
答案:C
解读:本题考察法的分类问题,其中A属于按照法规定的具体内容不同做的分类;B属于按照法的创制与表达形式不同做的分类;D属于按照法的效力范围不同所做的分类。

只有C属于按照法的创制和适用主体不同所做的分类,故选C。

9.西周时令吕侯作“吕刑”的周王是()
A.文王
C.穆王
D.厉王
答案:C
解读:“吕刑”是西周时吕侯受周穆王之命而作的有关赎刑的刑书,故选C。

10.根据宪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因()原因要求避难的外国人,可以给予受庇护的权利。

A.政治
B.刑事犯罪
C.战争
D.自然灾害
答案:A
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因为政治原因要求避难的外国人,可以给予受庇护的权利”,故选A。

11.根据宪法和法律,下列选项中有权领导和经管国防建设事业的是()
A.国务院
B.中央军委
C.全国人大
D.全国人大常委会
答案:A
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十)领导和经管国防建设事业;……”故选A。

12.诉讼时效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A.30
B.25
C.20
答案:C
解读:考察的是最长诉讼时效问题。

《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故选C。

13.我国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为()年
A.1O
B.15
C.18
D.20
答案:A
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十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

”故选A
14.关于刑事责任与刑罚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刑事责任与刑罚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B.刑罚是刑事责任的主要体现形式
C.刑罚是刑事责伍的惟一体现形式
D.刑罚是刑事责任的前提
答案:B
解读:本题考察刑罚与刑事责任之间的关系,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他们之间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刑事责任是界于犯罪与刑罚之间桥梁和纽带,刑事责任是刑罚的前提,刑罚是刑事责任的承担方法。

刑罚由刑事责任引起,但承担刑事责任不一定都要适用刑罚。

除了刑罚以外,刑事责任还可以通过宣告行为人有罪并予以训诫或者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收缴、追缴赃物和用于犯罪的物品;宣告有罪,但免于刑事处罚等方式实现予以实现,故选B。

15.对于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罪犯减为有期徒刑后又被减刑的,其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年(不含死刑缓期执行的二年)()
B.13
C.15
D.12
答案:D
解读:本题考察的是死缓减刑后实际执行刑期的最低期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1997年10月28日《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9条第2款之规定,死缓犯则不少于14年(包括两年考验期限在内)。

若不包含死刑缓期执行的两年则为12年,故选D。

16.因接受他人贿赂而泄露内幕信息的,应()
A.按牵连犯从一重罪处断
B.按结合犯原则处罚
C.按想象竞合犯处罚
D.实行数罪并罚
答案:D
解读:本题考察的是罪数的判断问题,本题中行为人实施了接受贿赂与泄露内幕信息两种行为,构成了(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与泄露内幕信息罪两种罪名,这两种罪是相互独立的,应当数罪并罚。

17.间谍罪侵犯的客体是()
A.国家的主权
B.国家的统一
C.国家的安全
D.国家的利益
答案:C
解读:间谍罪,是指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安全。

三、多项选择(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每题2分,共18分)
18.可以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的有()
A.重庆市人民政府
B.河北省人大常委会
C.大连市人民政府
D.安徽省人大常委会
答案:AC
解读:本题考察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主体。

有权制定和变动地方政府规章的主体,是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重庆市属于直辖市,大连是经国务院批准较大的市,均有权制定地方政府规章。

而BD两项属于权力机关,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不能制定政府规章,故选AC。

19.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有()
A.北京市人大
B.山东省人大
C.大连市人犬常委会
D.山西省人民政府
答案:ABC
解读:解读见18题。

20.根据宪法和法律,下列选项中国家主席有权任免的是()
A.国务院总理
B.国务院副总理
C.国务委员
D.审计长
答案:ABCD
解读:我国《宪法》第八十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故ABCD均正确。

21.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A.具有中国国籍
B.享有政治权利
C.年满18周岁
D.没有犯罪记录
答案:ABC
解读:我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故选ABC。

22.我国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是指公民个人通过合法劳动和其他方式获得并占有一定财产的权利。

它包括()
A.工资报酬
B.房屋
C.储蓄和利息
D.生活资料
答案:ABCD
解读:本题考查个人所有权问题,根据《物权法》第六十四条、第六十五条规定,私人对其合法的收入、房屋、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原材料、等不动产和动产享有所有权。

私人合法的储蓄、投资及其收益受法律保护。

故选ABCD。

23.元代主要立法包括()
A.《风宪宏纲》
B.《大元通制》
C.《元典章》
D.《至元新格》
答案:ABD
解读:本题考查元代的立法状况。

《至元新格》是元朝统一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典;《风宪宏纲》,元仁宗时颁行,是纪、吏治方面的法典;《大元通制》,公元1323年颁行,是元朝统一以来法例的汇纂;《至正条格》,公元1346年颁行,系增删《大元通制》而成。

《元典章》是至治二年(1322)以前元朝法令文书的分类汇编,全名《大元
圣政国朝典章》,是地方胥吏汇抄法令的一种坊刻本,不属于立法,因此选ABD。

24.继承人有()情形的,丧失其继承权。

A.故意杀害被继承人
B.为争夺遗产杀害,其他继承人
C.遗弃被继承火
D.对被继承人曾有虐待行为
答案:ABC
解读:本题考查继承权丧失的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七条规定:“继承人有下列行
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三)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四)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D项只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属于丧失继承权的情形,故选ABC。

25.以下情况的诉讼时效为1年的有()
A.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毁损的
B.人身伤害要求赔偿的
C.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D.因技术进出口合同纠纷提起诉讼的
答案:ABC
解读:根据《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下列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①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②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③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④寄存财物丢失或者损毁的。

《合同法》第129条规定,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该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四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因此应当选ABC。

26.以索贿方式构成的受贿罪与敲诈勒索罪的主要区别在于()
A.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同
B.犯罪主体不同
C.犯罪客体不同
D.犯罪的客观方面石同
答案:BCD
解读:本题考查两罪之间的区别,两罪在主观方面都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因此在主观方面是相同的。

其不同之处主要存在于以下方面:a.犯罪主体不同。

受贿罪要求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而敲诈勒索罪无此要求;b.两者犯罪客体不同。

前者侵犯的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和公私财产所有权,后者侵犯的是公私财产所有权;c.犯罪客观方面不同。

前者必须利用自己的职权,没有这个要求,故选BCD。

四、填空(将正确的字、词填入空格内,每空1分,共10分)
1.按照法的解释方法分类,可以分为语法解释、逻辑解释、系统解释和()。

答案:历史解释或者目的解释
解读:考查法的解释方法。

2.根据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以上的多数通过。

答案:2/3
解读:考查宪法法条,注意与一般法律修改表决程序的区别。

3.根据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答案:年老
解读:本题考查宪法第四十五条的法条规定。

4.元初把境内居民分为高下四等,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

答案:南人
解读:元代法律特点之一为以法律来维护民族间的不平等,它将国内的人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个等级,这也是元代法律的特色之一,应当着重把握。

5.公民下落不明满()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其为失踪人。

答案:2
解读:考查宣告失踪的期限。

我国法律规定宣告失踪的期限为2年,从公民音讯消失之次日起算。

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期间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

6.公民离开住所地最后连续居住()年以上的地方,为经常居住地。

答案:1
解读:本题考查经常居住地的判断问题。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九条规定:公民离开住所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为经常居住地。

但住医院治病的除外。

经常居住地
是民法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法院管辖、继承、财产转移等多个问题,应当熟练掌握。

7.可撤销合同订立后,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其撤销权消灭。

答案:1
解读:本题考查可撤销合同撤销权的行使期限,属于除斥期间。

8.教唆不满14周岁的人或无刑事责任能力者犯罪的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答案:间接正犯(或间接实行犯)
解读:考查间接正犯的定义。

9.对防卫过当应根据来()确定罪名。

答案:防卫人主观上的罪过形式和客观上造成的危害结果
解读:考查防卫过当的定罪量刑,防卫过当是各类法学考试的热点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应当注意如何确定防卫过当。

同时注意正当防卫、假想防卫、防卫过当以及紧急避险之间的区别。

10.划清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界限之关键是()
答案:正确区分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界限
解读:考查对罪名的掌握程度。

注意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之间的区别,有些秘密既属于国家秘密又属于商业秘密,此刻如何判断罪名,
则应当按照想象竞合犯从一重处罚。

五、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法的溯及力
答案:指新法律可否适用于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的问题(2分),如适用则有溯及力,不适用则没有溯及力(1分)。

解读:法的溯及力是法学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概念,应当引起重视。

2.平等权
答案: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1分),不受任何差别对待和要求受国家同等保护的权利(2分)解读:本题考查平等权的概念,平等权是他是人权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宪法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权利,对于保证公民平等权利义务的实现,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具有重要作用,是构建现代民主和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在宪法领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随着近年来对人权问题讨论的不断加深,平等问题必将会成为考试热点。

3.善意取得
答案:是指无权处分他人动产的人(1分),将该动产不法转让给第三人(1分),如果受让人在取得该动产时是善意的,就可依法取得该动产的所有权。

分)。

解读: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取得的方式之一,它不仅仅涉及物权领域,还涉及合同效力问题,是民法学中的一个难点。

4.刑法中的时效
答案:指经过一定的期限(1分),对犯罪不得追诉或者对所判刑罚不得执行的制度(2分)。

解读:注意追诉时效的计算方法及其例外情况。

5.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答案: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1分),差额巨大(1分),本人不能说明其合法来源的行为(1分)。

解读:注意该罪在刑法领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罪名,其他罪名一般都是由控诉方承担举证责任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而该罪名则是
将举证责任放在了犯罪嫌疑人身上,有犯罪嫌疑人证明其没有犯罪。

六、简答(每届5分,共20分)
1.简述我国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基本内涵。

答案:(1)宗教信仰自由是指公民依据内心的信念,自愿地信仰宗教的自由(1分)。

(2)信仰宗教是个人选择的事情,具体包括如下内容: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即有权选择宗教;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3分);(3)宗教
信仰自由作为一个权利体系主要由信仰自由、宗教活动自由和宗教仪式自由等构成(1分)。

解读: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该制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与繁荣发展,也有利于我国同其他国家的交往,是一项很重要的宪法权利。

2.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八议”与“官当”制度。

答案:(1)魏明帝制定《魏律》时,以《周礼》“八辟”为依据,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2分)。

(2)“官当”是封建社会允许官吏以官职爵位折抵徒罪的特权制度(1分)。

它正式出现在《北魏律》与《陈律》中(1分),表明当时封建特权法有进一步发展。

解读:“八议”与“官当”制度对后世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法制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是法制史各种考试中被考到的频率最高的考点之一。

3.简述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

答案:一般保证,是指在债务入不能履行债务时,主合同纠纷经诉讼或仲裁并强制执行债务人的财产仍不能履行债务的,才由保证人承担责任的保证。

连带责任保证,是指债务人至履行期届满不履行债务的,债权水既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也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责任的保证一般保证需由当事人通过合同明确约定,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
明的,适用连带责任保证(2分)。

解读:注意连带责任保证与一般保证之间的区别,可以比较记忆。

4.简述刑法上事实错误中的对象错误包括的情况。

答案:对象错误通常包括四种情况:
(1)如误将某甲作为某乙加以侵害。

此错误不影响故意的成立。

(2分)
(2)如误将枪支作为一般财物盗窃。

这种错误只能根据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内容认定犯罪性质,认定为盗窃罪。

(1分)
(3)如误将人当作野兽而射杀。

此种情况若存在过失,则成立过失犯罪。

(1分),
(4)如误将野兽当作人而杀害。

此种情况构成故意杀人未遂。

(1分)
解读:此考点相对于以上几个考点来说考到的次数不多,但是该考点的掌握对某行为的定罪量刑则是具有很大意义的。

七、论述(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法律对于社会生产力的作用。

答案:法律是缓和、消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主要手段(1分);法律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变更生产关系把生产力从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其自由发展(3分)凡是先进的法律(良戳)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凡是落后的法律(恶法)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法律影响生产力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分);通过对于人类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1分)通过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使科技在生产力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1分)解读:该题考察法律对社会生产力的作用。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法律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生产力则是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也影响着经济基础的发展,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2.试述西周婚姻制度中“六礼”、“七出三不去”的内容与特点。

答案:(1)西周时期“六礼”是婚姻成立的必要条件。

合礼合法的婚姻,必须通过“六礼”程序来完成(1分),“六礼”即纳采:男
家请媒氏向女方提亲;问名:女方答应议婚后男方请媒氏问女子名字、生辰等,并卡于祖庙以定凶吉;纳吉:卡得吉兆后即与女家订婚;纳征:男方送聘礼至女家,故又称纳币;请期:男方携礼至女家商定婚期;亲迎:婚期之日男方迎娶女子至家。

至此婚礼始告完成,婚姻也最终成立。

"六礼"被后世立法所继承。

(3分)
(2)“七出三不去”。

它是西周时期解除婚姻的原则。

“七出”又称“七去”,指女子若有下列七项情形之一的,丈夫或公婆即可休弃之(2分)。

“七出”即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口多言去、盗窃去。

同时按周代礼制,女子若有“三不去”的理由,夫家则不能离异休弃(2分)。

“三不去”即是:有所娶而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七出三不去”是宗法制度下夫权专制的典型反映。

中国后世几千年传统法律中关于解除婚姻的规定大体上没超出西周“七出三不去”的范围。

解读:西周时期的“礼”在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婚姻方面就体现为“六礼”制度和“七出三不去”制度,通过该制度应当了解当时西周社会的宗法制度中体现的“礼治”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