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点初有顾虑,孔子亲切引导:“何伤乎?亦各言其志 也。”激励曾点说出不同意见。最后一一评析,指出儒家 的核心是礼乐教化。
写作素材
孔子与弟子们探讨理想抱负,子路、冉有、公西华先后谈了自己在 治国、富民、礼仪等方面的志向,按理是符合儒家“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主导思想的,但由于他们或略显张狂,或谦逊过 度,并未得到孔子的赞同。反倒是曾皙所说的“莫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样看似 很小的理想,得到了孔子的充分肯定。
居则曰: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
哉? 那么”,就
平日
如果 有人
用
平常
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些,人家不用我了。(你们) 平日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 (你们)打算怎么做呢?(用什么实现自己的抱负呢)”
轻率,不加考虑的样子 中等国家 夹处 于,在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好了。成年人五 六个,少年六七个,到沂水里去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 歌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啊!”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 了,曾点留在后面。曾点问:“他 们三位的话怎么样?”
③子路错不在欲治理“千乘之国”,错在 “躁”与“瞽”, 因而被孔子“哂”了。
2.孔子为何“与”点?
答:孔子“与点”,历来有争议。 ①从积极方面理解,孔子主张以礼治国,而曾皙说的是礼治 下的太平盛世的图景。 ②从消极方面理解,曾皙有避乱世而洁身自好的想法。孔子 周游列国,到处碰壁,便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用 之则行,去之则藏” ,曾皙的说法与他的想法相合拍。③ 其实,曾皙的处世态度,是孔子礼治于国的积极反映,并非 一味消极。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
攻打 有 军队 接续 饥荒 治 指千乘之国 等到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
(人人)都有勇气
知道为人的正道。方:道,是非准则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微笑 并且
夫子哂之。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千乘兵车 的中等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之间,有 (别国)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国内)又有 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就 可以使人人都有勇气,而且知道义理。”
王老师与学生之间亲密无间,使 人生慕。教育是一个慢变量,教 书、育人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整 体。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使师生 双方心情愉悦,更能让老师的教 书育人,学生的求学成长取得事 半功倍的效果。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子路、曾 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看看 至圣先师与学生们的学习日常与 相处之道。
1 语言建构与运用
(公西华)回答说:“不敢说我能做到什么, 但是愿意在这方面学习。宗庙祭祀的事,或 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 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公西赤,字子华
“点!尔何如?”
稀疏 止瑟声 放下 起身,站起来
和、跟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 者之撰。” 才能,指为政才能
“赤!尔何如?” 这里作指示代词兼句末语气词,
能做……事 指代下文“小相”这种工作。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
或者 诸侯朝见天子 礼帽,作动词,戴着礼帽
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兼词,于是,
礼服,作动词,穿着礼服
在这些场合里
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主持赞
礼和司仪的官。小相是谦辞
“公西华,你怎么样?”
文言基础知识——特殊句式
倒装句 ①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状语后置句,应为“以师旅 加之,以饥馑因之”) ②异乎三子者之撰(状语后置句,应为“乎三子者之撰 异”) ③浴乎沂,风乎舞雩(状语后置句,应为“乎沂浴,乎舞 雩风”)
④为国以礼(状语后置句,应为“以礼为国”) ⑤毋吾以也(宾语前置句,应为“毋以吾也”) ⑥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句,应为“不知也”)
2.孔子为何“哂”子路?
答:①孔子所哂是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孔子在 乎的是“礼”。
②孔子说,“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 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论语·季 氏》)。和长者打交道所忌有三:不该你说却说了叫急躁, 该你说却不说叫隐匿,不看长者脸色而率性直说叫做睁眼 瞎。
文化常识总结
1.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春秋后期,千乘之 国是中等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 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2.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在古代是国家重要的 政事。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3.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这是做小相时的穿戴。 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 4.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 5.冠者:成年人。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 年。 6.童子: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7.舞雩:台名,是鲁国求雨的坛,在今曲阜南。雩,求雨 的祭祀仪式,伴以乐舞,故称“舞雩”。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侍坐
部编版 高一语文 必修(下)
故事导入:王开东与学生
知名高中语文教师王开东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写过一篇文章, 描述他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他说:“学生是我10多年前的学 生,想一想,10多年前学生和我们还有联系,还经常到我家 小院来玩,还经常帮我们侍弄花园,这是不是很罕见?” “学生在我们家二楼有一个房间,她在二楼开视频会,一会 下楼吃一个猕猴桃,喝一杯牛奶,一会下楼又吃一个……有 这样不把自己当外人可爱的学生吗?这是不是又很罕见?”
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
本文突出地体现了孔子“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 思想,和“循循善诱”“春风化雨”的教育方式。
当时,弟子们一旁侍坐,曾皙鼓瑟(乐以教和)。孔子和 他的四个弟子便展开了有关志向的心灵的对话。
他先扫除弟子因年龄带来的心理障碍;接着引导出青年怕 不为人知而壮志难酬的心病;随后假设“如或知尔”的情 境,启发弟子各言其志。子路志在强国,冉有志在足民, 公西华志在司仪,都多少阐发了儒家的理想;但他们的回 答似乎都还少了点什么。孔子并不即刻指正,只是微笑。
扩展:孔子之志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民。”春秋之末, 天下大乱,身为万世宗师,他不能不去思考 百姓的疾苦。否则,他以“仁”为本的思想 就无从得以体现。 而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社会安定、国 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 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就是孔子的自由 民主——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
孔子对他示以微笑。
仲由,字子路
方圆,纵横
“求!尔何如?”
或者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
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
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 动词,治理。
使动用法,
至于
等到
使……足。
“冉有,你怎么样?”
等待
(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 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 (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要等待君子(来推行了)。"
合作探究
1.请概括四子志向,并根据其志向分析其性格特征。
答:(1)子路志向: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 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 (侧重强国) 性格特征:有抱负,自信,却失之鲁莽、轻率。
(2)冉有志向: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 礼乐教化,还难办到。(侧重富民) 性格特征:谨慎小心,谦虚退让 。 (3)公西华志向: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 “小相”。(侧重以礼治邦 ) 性格特征: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4)曾皙志向: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 个20岁的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 在舞雩台上祭天求雨。 性格特征:洒脱高雅,从容淡定。
文化常识——《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 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 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 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文化常识——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 学派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 家、政治家,被尊称为圣人。
何妨,有什么关系呢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同“暮”,农历三月 夹衣 定 成年人
少年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
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作动词,吹风
曾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点 ,
长叹的样子
赞同
字
皙
“曾皙,你怎么样?”
(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 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为政的才能不一样。"
千乘( sheng ) 毋( wú )吾以也
饥馑( jǐn )
哂( shěn )之
俟( sì)君子 铿( kēng )尔
莫( mù )春 舞雩( yú )
喟( kuì)然 吾与( yù )点也
课文详解
相当于“于”,介词,
很短的时间
放在形容词之后,可译为“比”
因为
不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文言基础知识——古今异义
(1)加之以师旅(古义:指军队。 军队编制单位)
今义:师、旅均为
(2)异乎三子者之撰(古义: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 一说,讲述、解说。今义:写作)
(3)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古义:少年,未成年的男 子。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
文言基础知识——一词多义
(1)以 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 毋吾以也(动词,同“已”,意为“止”) 加之以师旅(介词,用)
(2)如 如或知尔(连词,假如)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连词,或者) 如其礼乐(介词,至于)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
(3)方 方六七十(名词,计量面积用语) 且知方也(名词,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介词,当)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副词,正)
文言基础知识——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①风乎舞雩(吹风) ②三子者出,曾皙后(走在后面) ③德何如则可以王矣(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④端章甫(端,穿着礼服;章甫,戴着礼帽)
2 思维发展与提升
积累常见的文言
从四名弟子的言行中源自文库结其不
学
实词和虚词,熟
同的性格特征,体会其为政的
习
练掌握文中成语 与典故。
观念。
目
3 审美鉴赏与创造
4 文化传承与理解
标
探讨孔子的教育
体会学习孔子及其弟子的处世
思想及其弟子的
之道,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
治国理念。
观和价值观,领会其现实意义。
背景简介
《论语》是一部_语_录_体散文集,是孔子 的_门_人_和__再_传_弟_子_所辑录的孔子及 其弟子的言行录。
四书: 五经:
六经: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诗》《书》《礼》《易》《 春秋》 《诗》《书》《礼》《易》 《 乐》 《 春秋》
六种科目: 礼、乐、射、御、书、数
二:朗读正音
曾皙 ( xī ) 长( zhǎng )乎尔
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 人们入仕。
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 会的统治思想。
课题解读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名:仲由) (名:点) (名:求) (名:赤,字子华)
侍坐
(侍奉;坐下)
常识链接: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称名表示亲昵或自谦, 称字表示尊敬。
“陪长者闲坐”,这样的语境就容易使气氛和谐融洽,师生平 等、轻松自由,弟子们能各抒己见。
如五六十而非也者?唯赤则 家大事呢?公西赤所讲的不
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 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
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 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
为之大?”
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
果公西赤只能做个小小的赞
礼官,那么谁能做大事呢?”
第三部分:孔子评志。
文言基础知识——通假字
(1)鼓瑟希,铿尔(“希”,同“稀”,稀疏) (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同“暮”)
春秋末期,礼崩乐坏,诸侯争相称霸,人民流离失所。面对这种急 剧变革的社会现实,孔子试图用自己以"礼""仁"为核心的政治主张, 救民众于水火之中。
他周游列国,希望找到机会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却四处碰壁。 于是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致力于教育工作,影响深远。本文记 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 对话。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 的志向罢了。”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曾点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用礼治理国家,他说话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却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是故哂之。
唯(句首语气词)求则非邦
难道冉求讲的就不是国家大 事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
也与(欤)?安见方六七十, 或者五六十里讲的就不是国
写作素材
孔子与弟子们探讨理想抱负,子路、冉有、公西华先后谈了自己在 治国、富民、礼仪等方面的志向,按理是符合儒家“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主导思想的,但由于他们或略显张狂,或谦逊过 度,并未得到孔子的赞同。反倒是曾皙所说的“莫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样看似 很小的理想,得到了孔子的充分肯定。
居则曰: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
哉? 那么”,就
平日
如果 有人
用
平常
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些,人家不用我了。(你们) 平日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 (你们)打算怎么做呢?(用什么实现自己的抱负呢)”
轻率,不加考虑的样子 中等国家 夹处 于,在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好了。成年人五 六个,少年六七个,到沂水里去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 歌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啊!”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 了,曾点留在后面。曾点问:“他 们三位的话怎么样?”
③子路错不在欲治理“千乘之国”,错在 “躁”与“瞽”, 因而被孔子“哂”了。
2.孔子为何“与”点?
答:孔子“与点”,历来有争议。 ①从积极方面理解,孔子主张以礼治国,而曾皙说的是礼治 下的太平盛世的图景。 ②从消极方面理解,曾皙有避乱世而洁身自好的想法。孔子 周游列国,到处碰壁,便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用 之则行,去之则藏” ,曾皙的说法与他的想法相合拍。③ 其实,曾皙的处世态度,是孔子礼治于国的积极反映,并非 一味消极。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
攻打 有 军队 接续 饥荒 治 指千乘之国 等到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
(人人)都有勇气
知道为人的正道。方:道,是非准则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微笑 并且
夫子哂之。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千乘兵车 的中等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之间,有 (别国)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国内)又有 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就 可以使人人都有勇气,而且知道义理。”
王老师与学生之间亲密无间,使 人生慕。教育是一个慢变量,教 书、育人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整 体。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使师生 双方心情愉悦,更能让老师的教 书育人,学生的求学成长取得事 半功倍的效果。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子路、曾 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看看 至圣先师与学生们的学习日常与 相处之道。
1 语言建构与运用
(公西华)回答说:“不敢说我能做到什么, 但是愿意在这方面学习。宗庙祭祀的事,或 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 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公西赤,字子华
“点!尔何如?”
稀疏 止瑟声 放下 起身,站起来
和、跟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 者之撰。” 才能,指为政才能
“赤!尔何如?” 这里作指示代词兼句末语气词,
能做……事 指代下文“小相”这种工作。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
或者 诸侯朝见天子 礼帽,作动词,戴着礼帽
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兼词,于是,
礼服,作动词,穿着礼服
在这些场合里
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主持赞
礼和司仪的官。小相是谦辞
“公西华,你怎么样?”
文言基础知识——特殊句式
倒装句 ①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状语后置句,应为“以师旅 加之,以饥馑因之”) ②异乎三子者之撰(状语后置句,应为“乎三子者之撰 异”) ③浴乎沂,风乎舞雩(状语后置句,应为“乎沂浴,乎舞 雩风”)
④为国以礼(状语后置句,应为“以礼为国”) ⑤毋吾以也(宾语前置句,应为“毋以吾也”) ⑥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句,应为“不知也”)
2.孔子为何“哂”子路?
答:①孔子所哂是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孔子在 乎的是“礼”。
②孔子说,“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 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论语·季 氏》)。和长者打交道所忌有三:不该你说却说了叫急躁, 该你说却不说叫隐匿,不看长者脸色而率性直说叫做睁眼 瞎。
文化常识总结
1.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春秋后期,千乘之 国是中等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 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2.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在古代是国家重要的 政事。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3.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这是做小相时的穿戴。 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 4.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 5.冠者:成年人。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 年。 6.童子: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7.舞雩:台名,是鲁国求雨的坛,在今曲阜南。雩,求雨 的祭祀仪式,伴以乐舞,故称“舞雩”。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侍坐
部编版 高一语文 必修(下)
故事导入:王开东与学生
知名高中语文教师王开东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写过一篇文章, 描述他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他说:“学生是我10多年前的学 生,想一想,10多年前学生和我们还有联系,还经常到我家 小院来玩,还经常帮我们侍弄花园,这是不是很罕见?” “学生在我们家二楼有一个房间,她在二楼开视频会,一会 下楼吃一个猕猴桃,喝一杯牛奶,一会下楼又吃一个……有 这样不把自己当外人可爱的学生吗?这是不是又很罕见?”
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
本文突出地体现了孔子“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 思想,和“循循善诱”“春风化雨”的教育方式。
当时,弟子们一旁侍坐,曾皙鼓瑟(乐以教和)。孔子和 他的四个弟子便展开了有关志向的心灵的对话。
他先扫除弟子因年龄带来的心理障碍;接着引导出青年怕 不为人知而壮志难酬的心病;随后假设“如或知尔”的情 境,启发弟子各言其志。子路志在强国,冉有志在足民, 公西华志在司仪,都多少阐发了儒家的理想;但他们的回 答似乎都还少了点什么。孔子并不即刻指正,只是微笑。
扩展:孔子之志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民。”春秋之末, 天下大乱,身为万世宗师,他不能不去思考 百姓的疾苦。否则,他以“仁”为本的思想 就无从得以体现。 而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社会安定、国 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 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就是孔子的自由 民主——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
孔子对他示以微笑。
仲由,字子路
方圆,纵横
“求!尔何如?”
或者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
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
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 动词,治理。
使动用法,
至于
等到
使……足。
“冉有,你怎么样?”
等待
(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 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 (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要等待君子(来推行了)。"
合作探究
1.请概括四子志向,并根据其志向分析其性格特征。
答:(1)子路志向: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 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 (侧重强国) 性格特征:有抱负,自信,却失之鲁莽、轻率。
(2)冉有志向: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 礼乐教化,还难办到。(侧重富民) 性格特征:谨慎小心,谦虚退让 。 (3)公西华志向: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 “小相”。(侧重以礼治邦 ) 性格特征: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4)曾皙志向: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 个20岁的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 在舞雩台上祭天求雨。 性格特征:洒脱高雅,从容淡定。
文化常识——《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 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 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 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文化常识——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 学派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 家、政治家,被尊称为圣人。
何妨,有什么关系呢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同“暮”,农历三月 夹衣 定 成年人
少年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
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作动词,吹风
曾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点 ,
长叹的样子
赞同
字
皙
“曾皙,你怎么样?”
(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 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为政的才能不一样。"
千乘( sheng ) 毋( wú )吾以也
饥馑( jǐn )
哂( shěn )之
俟( sì)君子 铿( kēng )尔
莫( mù )春 舞雩( yú )
喟( kuì)然 吾与( yù )点也
课文详解
相当于“于”,介词,
很短的时间
放在形容词之后,可译为“比”
因为
不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文言基础知识——古今异义
(1)加之以师旅(古义:指军队。 军队编制单位)
今义:师、旅均为
(2)异乎三子者之撰(古义: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 一说,讲述、解说。今义:写作)
(3)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古义:少年,未成年的男 子。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
文言基础知识——一词多义
(1)以 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 毋吾以也(动词,同“已”,意为“止”) 加之以师旅(介词,用)
(2)如 如或知尔(连词,假如)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连词,或者) 如其礼乐(介词,至于)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
(3)方 方六七十(名词,计量面积用语) 且知方也(名词,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介词,当)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副词,正)
文言基础知识——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①风乎舞雩(吹风) ②三子者出,曾皙后(走在后面) ③德何如则可以王矣(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④端章甫(端,穿着礼服;章甫,戴着礼帽)
2 思维发展与提升
积累常见的文言
从四名弟子的言行中源自文库结其不
学
实词和虚词,熟
同的性格特征,体会其为政的
习
练掌握文中成语 与典故。
观念。
目
3 审美鉴赏与创造
4 文化传承与理解
标
探讨孔子的教育
体会学习孔子及其弟子的处世
思想及其弟子的
之道,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
治国理念。
观和价值观,领会其现实意义。
背景简介
《论语》是一部_语_录_体散文集,是孔子 的_门_人_和__再_传_弟_子_所辑录的孔子及 其弟子的言行录。
四书: 五经:
六经: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诗》《书》《礼》《易》《 春秋》 《诗》《书》《礼》《易》 《 乐》 《 春秋》
六种科目: 礼、乐、射、御、书、数
二:朗读正音
曾皙 ( xī ) 长( zhǎng )乎尔
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 人们入仕。
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 会的统治思想。
课题解读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名:仲由) (名:点) (名:求) (名:赤,字子华)
侍坐
(侍奉;坐下)
常识链接: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称名表示亲昵或自谦, 称字表示尊敬。
“陪长者闲坐”,这样的语境就容易使气氛和谐融洽,师生平 等、轻松自由,弟子们能各抒己见。
如五六十而非也者?唯赤则 家大事呢?公西赤所讲的不
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 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
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 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
为之大?”
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
果公西赤只能做个小小的赞
礼官,那么谁能做大事呢?”
第三部分:孔子评志。
文言基础知识——通假字
(1)鼓瑟希,铿尔(“希”,同“稀”,稀疏) (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同“暮”)
春秋末期,礼崩乐坏,诸侯争相称霸,人民流离失所。面对这种急 剧变革的社会现实,孔子试图用自己以"礼""仁"为核心的政治主张, 救民众于水火之中。
他周游列国,希望找到机会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却四处碰壁。 于是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致力于教育工作,影响深远。本文记 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 对话。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 的志向罢了。”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曾点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用礼治理国家,他说话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却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是故哂之。
唯(句首语气词)求则非邦
难道冉求讲的就不是国家大 事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
也与(欤)?安见方六七十, 或者五六十里讲的就不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