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长江之歌》教案4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的《长江之歌》教案4篇
《长江之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训练正确、清楚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把每一个字都读正确,把每一个句子都读连贯,并根据课文内容注意音量的变化。
2.通过朗读感受课文抒发的赞美长江、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
重点难点:
1.本诗的朗读要求以“正确、清楚”为重点、为基础,音量变化为辅。
2.应重视朗读中的领读示范作用,帮助、鼓励朗读水平低的学生大胆朗读,达到基本要求
3.在朗读中理解诗歌的内容,注意整体感知,分析要适度,不宜琐细。
教学过程:
一、全班齐声朗读全文,看看和没上之前有何不同?
二、比一比谁朗读的好?(比赛)
三、听《长江之歌》歌曲,感觉其中所要抒发的感情。
1.__写了长江哪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长江雄浑壮美的巨人般的气概。
二是长江对中华民族的繁衍兴盛建树的不朽伟绩。
2.解决课后练习三
第一题: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讴歌长江。
第二题:长江以其丰富的资源,灌溉祖国大地,哺育各族儿女;长江以其宽广的流域,将西部巍巍群山和东部浩瀚的大海连成一片;在新的时代,长江之水把祖国大地灌溉得更加肥沃,并以崭新的姿态为推动四化建设作出贡献。
因此可以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有母亲的情怀”。
第三题:全诗表达了亿万人民对长江的热情赞颂和对祖国无比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3.时间允许的话,学唱歌曲《长江之歌》
四、作业:
1.练习册P1-3/二、三
2.复习《长江之歌》
3.预习《生活是多么广阔》
附:在八年的夏天,我们经历了一场战斗。
“敌人”就是长江。
怎么“母亲河”是“敌人”?你或许要问。
她曾安静地流淌着。
哺育了千万人民,灌溉着良田万顷,滋润了两岸的泥土,我们吮吸着她的乳汁,沐浴着她的恩泽。
忽然她却勃然大怒,掀起骇人的滔天巨浪。
冲走了房舍与家畜,无情地卷走了亲爱的家人,这是为什么?这其中有一部分自然因素,但更多的是人为造成的伤害,滥砍乱伐,随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让人们尝尽了恶果,同学们!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地球,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爱护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一起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长江之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抄写第一节诗句。
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思品: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对“长江”有哪些了解?1984年,中央电视台《话说长江》摄制组向全国征集主题音乐歌词,当时的东北青年胡宏伟创作的歌词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后被选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长江之歌》。
想先听一听这首歌吗?歌曲渲染。
听完后你有哪些感受?
二、正确、流利朗读诗歌。
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把诗歌读正确、流利。
2.自读——指名读———听录音读
三、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表达的情感。
学习诗歌
1.读一读,你都读懂了什么?(长江从雪山走来向东海奔去哺育各族儿女挽起高山大海)
2.你怎样理解这些诗句的意思?它在讲什么?
3.恰当地补充课外资料:结合地图长江大发源地帮助学生理解从雪山走来,补充注入东海帮助学生理解向东海奔去,补充长江所流经的8个省自治区来体会哺育各族儿女等。
4.通过这些了解,你又感受到了什么?(长江的伟大)
5.有感情地读一读前4句。
6.作者在描写长江时,是用则那样的手法来写的?(拟人)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对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
7.作者有怎样的感受?(齐读后两句)
8.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古往今来,多少名人志士都以各种方式来赞美长江。
你们学过哪些赞美长江的诗,读一读。
(杜甫的《登高》、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等)2.第一大河,我国还有一条母亲河就是黄河。
你了解它吗?课
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继续查阅一些信息更加深入地了解长江黄河,也可以像诗人那样写一首小诗来赞美长江、黄河。
《长江之歌》教案篇3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二、本课教学难点分析及对策
难点:在朗读课文中让学生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
对策: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图片放映,教师指导,美读课文等方法解决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结构
1、放映图片,通过图片的欣赏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江的壮观美丽。
2、听录音,画出文中生字词,联系上下文去理解生字词。
3、出示问题,学生带这问题自由读文。
4、读文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讨。
5、信息反馈。
6、指导学生美读课文。
四、主要教学过程说明
1、教学过程结构中,学生在合作、探讨时,老师应做到将长江的有关资料图象投影到大屏幕上,给学生一个感官认识,这对理解课文是有益处的,同时,老师还应注意巡回指导,注重反馈信息的集中。
2、在指导学生美读课文时,老师应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美读中,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
五、教学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看、听、说、读、合作等能力。
六、关键处处理:
1.搜集关于长江的资料,加强对长江的了解。
2.用直观的课件、音乐将学生带入情景,增强对母亲河的热爱。
七、教学准备:
教师:DVD、风光片《长江》、录音机、磁带、中国地形图、有关长江的资料等。
学生:查阅有关长江的资料等。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写生字,了解__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位居世界第三,中国第一的长河是什么名字?板书:长江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问学生,看见长江的流域面积这样大有什么样的感受?
3、长江不仅流域广大而且沿江两岸风光秀丽,曾经有一部记录片《话说长江》展现了长江的秀丽风光。
当这部纪录片一播映,收视率极高。
很多人都被长江宏伟的气势所震撼,其中,有一位青年,名叫胡宏伟,当时在收看的时候,即兴写下了该片的主题歌曲《长江之歌》板书:之歌。
4、DVD光盘:《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的生字。
(3)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
2、检查处学效果。
(1)出示词语:
乳汁
哺育
挽起
荡涤
尘埃
灌溉
奔去
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风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
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互相交流。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乳汁哺挽涤埃灌溉
2、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一些。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语言,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用一句话说说你对长江的了解.
二、朗读课文。
1、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2、再读课文,解词析句。
你最喜欢读哪句?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
句?讲一讲你喜欢的理由。
师生交流,任意谈。
对哪句感兴趣谈哪句。
要点:
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三读课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作者用饱含深情,充满激情的语言为我们唱响了长江之歌,目的是什么?
体会作者对长江的赞美、依恋之情。
总结: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4、练习朗读。
你能否用一个词,一句话或一句经典的诗句夸一夸长江吗?
三、学唱歌曲。
《长江之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训练正确、清楚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把每一个字都读正确,把每一个句子都读连贯,并根据课文内容注意音量的变化。
重点难点:
1.本诗的朗读要求以“正确、清楚”为重点、为基础,音量变化为辅。
2.应重视朗读中的领读示范作用,帮助、鼓励朗读水平低的学生大胆朗读,达到基本要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大家知道我们的母亲河吗?同学回答(略)
2.教师提问:有没有同学到过或是在电视上见过呢?同学回答(略)
3.教师作总结引出新课: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
今天让我们来看另一条母亲河、她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4.第一句中:“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
备知识点:源头: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
河流全长638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附:世界河流的排名:第一,尼罗河(非洲埃及);第二,亚马逊河(南美洲巴西);第三,长江(亚洲,中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
流经九省二市分别是:(指着地图) 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二、检查预习情况(字词)(幻灯片)
三、由教师范读来训练学生“正确、清楚”的朗读能力。
1.教师范读前四句,请同学说说老师读的好不好?好在哪里?为什么好?
2.教师总结如何朗读,然后让学生全班齐读前四句,纠正其中的不足之处。
3.运用齐读,散读等朗读全文。
四、听录音朗读
1.先听录音,然后跟读。
2.对比同学们自己所读的语气语调,请同学们作一些评价。
3.以个别、分组、全班的形式来朗读。
五、作业:
1.抄写词语、解释
2.练习册P1/一
3.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