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青少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青少年》逆反心理和行为
逆反心理是少年期儿童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特征,它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强加的力量和父母的控制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尤其是现在的孩子独立自主意识增强,需要成人将其视为独立个体的愿望更加强烈,再加上生活无忧无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庭对孩子们的自理和自立能力培养不够,所以他们唯我对尊,对家长及学校的许多要求感到不满,总觉得看什么都不顺眼,反对的主要是父母,其次就是很多的传统观念,于是不管是与非一概排斥,逆反,这已经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也是天下父母比较头疼和烦恼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应该从探讨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根源上去思考、研究为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
一、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
从十
二、三岁到十
七、八岁,是孩子生理上基本成熟,认识和情感有了飞速的发展,理想、信念、世界观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逆反心理的表现十分突出。
一是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对学校、父母、教师的宣传,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他们往往以社会上某些个别的不公正的事实来以偏概全地全盘否定正面宣传。
二是对榜样及先进人物的无端否定。在教育过程中,许多教育者
和家长都希望通过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教育感染青少年,唤起他们的热情,以期达到激励后进的目的。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一些先进人物被说成是沽名钓誉的“投机家”或“傻子”,无端怀疑这些先进人物的动机,进而否定他们的先进事迹。三是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在一些青少年当中,打架斗殴被看作是有胆量;与老师、父母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哥们义气等不良的行为倾向却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同。而对于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物、遵守校规校纪的青少年则被肆意讽刺、挖苦,造成了正不压邪的局面。
四是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的消极抵抗。有逆反心理的青少年,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冷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大而空、形式化,不符合青少年的现实生活。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应付、抵制、消极对抗的态度。
二、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观原因
当今的青少年,往往虽未进入社会,但却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人生、看待社会,然而他们的年龄、心理、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以及社会阅历和社会实践都与社会发展有着一定距离,表现出一种不适应,常常处于一种困惑的矛盾胶着状态。第一,年龄与生理条件。逆反心理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可能产生,但青少年时期逆反心理是最重的。这主要是青少年迫切希望扮演的角色要求与家长、老师对他们不合实际的角色期待发生激烈冲突所致。
第二,心理过程发展的不平衡。青少年时期,认识、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往往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他们的情感、意志的发展先于认知的
发展。在认知问题上,又容易出现非理性的认识。同时,受每个人内部环境的不同影响,造成青少年在由知向行的转化过程中,不能正确地转到社会所要求的行动上来。因而极易产生逆反心理。
第三,思维品质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等品质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很不成熟。加之社会经验不足,不懂得用历史的和辩证的眼光看问题,认识上容易产生片面性,看问题易偏激,喜欢固执已见,走向极端。有时受好奇心的驱使,容易形成所谓“禁果逆反”。
三、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客观原因
(一)受社会不良文化观念影响。我们知道,优秀的文化可以提高人的思想,促使人们奋发上进,低级、庸俗的文化会腐蚀人的灵魂,阻碍社会文明的进步。目前在文化市场上,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文化娱乐等中充斥着大量的凶杀暴力、淫秽色情以及其它有损人民群众健康的内容,对社会文化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这种受污染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此外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全面发展,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等,对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的青少年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二)受家庭不良教育的影响。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家庭的教育培养,深刻影响着子女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潜伏着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危机。有的父母用自己的观点来衡量孩子的行为、用自己的想法来判断
孩子的好与坏,强迫孩子按照他们的想法和观念去做事,这往往是孩子的逆反心理产生的诱导因素之一。
(三)法制道德教育滞后。近几年来,虽然在中小学设立了法律知识和品德教育课,在社会上开展“送法上门”、“法律进家”等多种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动,但收效甚微,品德教育更是流于形式,似有实无,无法真正为青少年提供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难以保证青少年的心理的健康成长。
四、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青少年逆反心理行为。
对待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教育者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现实态度。首先,应泰然处之才是。其次,要正确分析逆反心理的性质。逆反心理是一种抵触性很强的态度,究其实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泛起的后天欲望与先天理智的较量,这种欲望的不断升级与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固然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我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育人为本这个宗旨的弃失。所以对待青少年中消极的逆反心理应从如下方面着手:
首先,要着眼于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的改善,杜绝逆反心理滋生的社会土壤。我们要把改革、开放坚持进行下去,一方面加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不断地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大力倡导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公民自觉和社会进步的进程,使党风和社会风气发
生根本好转,确保青少年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和氛围,消灭逆反心理产生的许多消极环境因素。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做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有德之人他们的热情不但温暖自己,更温暖别人。人们会被德心、德性、德行而感动。身教重于言教,如果父母是有道德的人,孩子自然会跟着学,跟着做;在学校,老师有良好的的素质,具有优秀的教育水平,才能让孩子的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健康发展。
其次是加强青少年理性教育以克服成长过程中不断形成的不符合道德规范的欲望。治人如同治身,我们的祖先无论是治身还是治世都有着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我们知道在我们身体之中是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做人也是一样的道理,教育孩子在过去那就是育人啊,现在改成了以灌输知识为主了,完全偏离教育的宗旨,在育人缺失的情况下,培养出来的所谓人才有多少成了“知识越多越反动”的佐证啊,所以克服青少年逆反心理归根到底还是要恢复教育育人为本的宗旨,通过育人使我们的下一代在成长过程中培养出正见正识正念正气,确保他们能够健康茁壮成长。
再次是选用合理的教育方法。我们的祖先在教育后代这个问题上自古以来就是把育人放在第一位,他们之所以强调做人的重要是基于他们对生命健康的诠释:我们的祖先认为性命是性和命的复合体,天德养神(性)、地气养形(命)。性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精神系统的总称,他们的健康依赖于天德能量,命就是我们所说的肉体,她的健康依赖于大地母亲的能量供应。在性和命这一对阴阳中,精神是人的主宰,肉体不过是精神系统的宅舍,人的健康首先是有充足精神食粮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