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也称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他人
的心理、生理特点”。

体育教学课堂中学生由于年龄、性别、学习兴趣、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不同因素表现出种种个体差异,教师如果没有正确针对不同个体进行教学,就有很大可能会严重挫伤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影响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让课堂充满活力,使所有学生受益,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应该必备的一项教学技能,也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多年的教学实践归纳以下几个方面,相信可以帮助体育教师应对体育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活动。

一、掌握学生个体差异,为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依据
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了解学生,要做到在掌握学生群体共性的同时,还要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教学方案,为后续的体育教学做准备。

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通过对调查,我们发现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运动基础差异、兴趣爱好差
异和运动技能学习能力差异等几个方面。

(1)学生运动基础差异。

我校学生来自于县城和乡镇的不同区域,很多是留守儿童。

因此他们对各种体育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然而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原有的体育知识、技能掌握对学习新的内容有很大的影响。

(2)学生兴趣爱好差异。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同一教学内容有无兴趣,直接影响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影响着体育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并且对教学效果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3)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能力差异。

在体育教学中,相同的教学内容,专项素质好的学生,可能一学就会,而专项素质差的学生学起来则很吃力。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学生学习这个教学内容感觉很难,但对另一个内容觉得很容易。

二、科学制定分层次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指导和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

设置目标时,教师首先要制定教学总目标,在保证能够完成教学总目标的前提下,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学生现有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生理心理素质等,制定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分层次目标。

分层次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相对其现有体育运动知识、技能水平而达到更高层次水平。

分层次目标是学生经过努力后可以达到的目
标。

例如,在跳高教?学时,将学生分成2-4组,水平高的中等水平的和水平低的不同的组别,设置起跳点高度不同。

教师可制定总目标,其中一条是:基本完成跨越式跳高动作。

制定分层次教学目标,水平较低的一组:掌握跳高的动作要领,初步完成动作;水平较高的一组:完善动作技术,提高动作质量。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运动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选择起跳点高的一组进行练习,对他们的要求较高,动作可按比赛的要求进行练习,使他们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运动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选择起跳点低的,经过努力也能达到目标。

随着学生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的提高,目标也可适当提高。

为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满足了不同层面学生学习的需求,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既能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又提高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通俗讲就是“教什么”,它是整个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载体,学生只有掌握了体育教学内容,才能为实现增强体质和终身体育等目标打下基础。

体育课程标准只规定了教学内容的几个大类,面对诸多内容,应如何选择呢?体育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内容。

首先,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具有适宜的难度。


度过大,学生无法完成,容易使学生产生挫折感。

难度不够,学生不经过努力就可轻松掌握,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对动作比较难,学生不易掌握,且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体育项目,要适当减少,或降低动作难度,突出体育课程健身与娱乐的功能。

其次,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多元化。

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有各自的兴趣、爱好。

如男生速度、耐力素质比较强,但柔韧素质比较差,大多喜欢对抗性强的篮球、足球等。

女生柔韧、身体协调素质比较好,但速度、耐力素质比较差,大多喜欢舞蹈、韵律操等。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这种差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学期都可适当选择二三项内容。

总之,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易于掌握,易于开展,利于终身锻炼,并且效果明显,使更多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达到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四、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
教学方法运用的好坏对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起
着关键作用。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1.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生理心里特点、兴趣爱好、接受能力、个性特点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形式,合理地选择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使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能,保证总的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2.实施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对于难度不高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教
学方法。

在教学中一般是让学生在小组或小团队中展开学习,可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均匀地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互相学习,相互纠正,利用优秀学生的带动,不断提高动作质量。

五、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重视他们的个性差异,要平等地对待不同的学生,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做到评价有激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

有的学生先天身体条件不如别人,他再努力,也很难超过班上最好的学生。

因此在教学评价中,教师不能以谁最好来评价,要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身相对进步的程度为评价标准。

对优秀学生的评价,要鼓励他们发扬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在学习中不断进取。

对学习较吃力的学生要多去指导、帮助他们,对他们的评价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一旦发现有微小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在学习中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在课堂上更加努力地要求自己、表现自己。

总之,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进行教学,不断探索新的、科学的、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学策略,使所有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都能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术
‘技能,使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从而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学习中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