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广播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篇、如何制作广播剧与成员职责分布:了解录制成员的各职责,各尽其责,互利合作。
怎样制作一个广播剧
广播剧的制作是把广播故事的剧本声音化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它考验了制作者对故事情节、感情的理解及对声音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音响与故事具体情节协调配合,充分展现广播剧独特的声音魅力,即听众在听觉欣赏的同时,产生视觉上的丰富联想,在很短的时间里刺激听众的心理,产
生心灵的触动,情感的沟通.好的广播剧能融入受众心理,让他们产生强大的共鸣,从而使广播更深入人心.
怎样制作一个广播剧:
广播剧可以分个人剧和社团剧。
但是制作过程基本相同。
1.要有一个好的剧本。
一般来说剧本来源都是网络流行的小说。
按性向大致可分三种:BL——男男,BG——男女,GL——女女。
当然也可制作无性向的。
按种类则可分言情类,奇幻类,悬疑类,惊悚类等等。
个人认为为制作一部广播剧而去找剧本不如看到好的小说时准备制作广播剧来的适合。
有了小说,为尊重作者,要向作者要授权。
授权就是作者以书面形式答应导演或广播社团可以改动小说成为剧本,并以广播剧形式非盈利性发布。
小说不能直接拿来制作广播剧,这个时候就需要略微有文学功底的,精读小说的编剧,将小说改编成广播剧剧本。
广播剧剧本大纲怎么写?
六要素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人物要简单分析一下性格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的情节叙述的详细一些。
一张A4纸写满即可。
下面是一个完整的广播剧剧本,大伙学学:
廣播劇劇本貞女(廣播劇貞女劇本完整版,台藝大藝術生)
人物表
朱滴英:
女主角,17歲,個性文靜內向,不善與人相處。
因17年前的一場詛咒,一輩子無法結婚,一旦失身,便會有殺身之禍。
阿恒:
男主角,21歲,家住在縣城裡,以插對的身分被分配到貢村,住在王老頭家裡。
阿恆是一個支持破四舊的青年,不斷提倡新思想,排斥迷信。
不料,有天在王老頭家後院得圍牆那頭,他見到了滴英,也因此展開了一段難以圓滿的愛情。
王老頭:
60歲,是貢村的幹部,負責飼養馬匹,有時會到別的村子做些小買賣。
滴妞爹:
50歲,姓朱,是朱舉人的單傳兒子,朱舉人死後家族便沒落。
身體虛弱,只生了朱滴英一個女兒。
滴妞娘:朱家媳婦。
奶奶:76歲,朱滴英的奶奶,個性古怪嚴厲。
雜耍老頭:55歲,身分不詳,十分神秘,以法術做各種表演維生。
小斗:15歲,雜耍老頭的兒子,活潑機伶。
老林:60歲,王老頭的朋友,住在鄰近貢村的村落裡
村人A、B、C:貢村的老百姓
各場演員分配
2.招募编剧,策划,导演,CV,后期,美工等等。
编剧的作用上面已经说过了。
策划基本上担当打杂宣传等工作。
导演的话基本上就是PIA戏用的。
PIA戏指的是对CV的戏感语调以及发声部位等等进行指导和纠正。
有时候需要现场PIA戏是因为CV间可以相互对戏,对CV配出来的干音质量有所帮助。
做广播剧不一定要现场PIA的。
其实让CV返工也是PIA戏的方式之一。
时间或者设备之类的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每次录剧都能做到现场PIA。
所以CV可以自己录自己的,导演听后讲不合格的地方标注,让CV重录一遍,这个在圈子的说法是“返工”。
其实个人建议是录剧最好能现场PIA戏,在场的要有导演和编剧,对CV的表现做出指导,还要有后期。
后期在场的话,对于制作剪音等等又很大帮助。
CV是指广播剧配音演员(总觉得这种说法怪怪的= =)。
选择CV的方法一般是发布招募(YSYS,贴吧或者个大论坛),贴出试音贴,让CV先录好一段音,再由导演编剧一起筛选。
也可以现场试音。
现场的好处是可以知道没看过剧本的CV该用哪种感情或者声线等等。
顺便说下CV的标准:较标准的普通话,有录音条件,会使用CE,AA等录音软件,按时交音,能掌控声音感情。
后期的作用是制作广播剧。
个人非常看重后期。
一般来说,有自己想法或见解,对剧本熟悉的后期能使该广播剧熠熠生辉。
其实我一直认为一个广播剧的好坏,后期才是最关键的。
美工可在广播剧大致完成时再行招募。
美工的作用是制作海报,增加广播剧宣传力度。
广播剧宣传图示例:
个人觉得,在一部好的广播剧中,原小说是肢干,没有小说就没有后来的广播剧。
导演和编剧是灵魂,因为他们敬业认真,以及对小说对广播剧的理解,广播剧才能诞生。
CV是必不可少的添加剂。
就像做菜一样,没有调味料,出来的东西谁都不会吃,但是调味料或多或少,或咸或淡,也决定着这道菜的好坏。
就如CV,感情的运用,声调的起伏,等等等等,也对广播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连吃饭都有不同口味,更别说对CV的理解了。
这也是为什么CV会存在争议的原因。
依旧是非常主观的认为,后期是广播剧的骨髓,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而美工则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3.收齐干音,后期制作广播剧。
所谓干音,就是指未经处理,未添加效果音,背景音(简称BGM),未合成的独立音频。
网络广播剧配音,CV基本都是独立完成自己的部分,设备环境等等因素会使得干音质量参差不齐。
怎样处理不同的音,使他们合成时不会穿越,是非常考验后期能力的。
好的效果,适合的BGM的加入,会使听众记忆深刻,能更好的理解该剧的主旨或者情景。
4.宣传,发布
一般来说,可发布在YSYS,贴吧,各大论坛等等地方。
呃。
当然啦,也可以在同样是广播剧制作的群中打打广告什么的。
第2篇、后期技术介绍文:优秀的广播剧需要好的声优,也还需要好的制作技术。
制作广播剧的后期用Cool Edit Pro 2.0、Adobe Audition或SAM8.0等软件。
一、广播剧制作教程
1.单人录制的制作
配乐散文是典型的单人录制并制作的范例,那就以此为例
这个比较简单,基本与录歌的过程一样。
只需要在多轨模式下先在第一轨插入要配的音乐,然后在第二轨进行录音即可。
只所以要听着音乐录,是因为这样比较容易跟音乐合拍,否则单纯的录人声再去与音乐合成的话,会很不协调。
需要注意的是请在录音的时候使用耳机进行监听,以免将音箱播放的音乐再录到第二轨,这样降噪就很困难了。
如果使用的是耳麦的话,也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因为耳麦的耳机声音过大的话,麦也会把配乐再录进来,声音开小的话,又会找不到感觉,所以个人认为录音时用耳塞监听是最好的选择,或者就是封闭式的耳麦。
录制中不满意的地方可以在多轨模式下单独把需要重录的部分选中,然后开始录制,CE只会在选中的部分录制,不会影响到其他波形。
录制完成后先对人声进行降噪和混响,这个CE简明教程里有详解,不再赘述,只提醒一下:安静的环境是必须的,降噪对音质是会造成影响的,所以要尽量减少录制时的噪音,少用降噪。
降噪后再将每句话之间的空白部分用鼠标左键拖曳选中,播放听一下是不是全部可以静音,然后单击鼠标或键,点静音。
混响也请调整参数多预览,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
人声处理完毕后,要对音乐进行一下处理,首先是音量,配乐的音量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人声,可在多轨模式下右键点击音轨,然后点调整音频块音量,将音乐轨的音量调低或将人声轨的音量调高。
如果需要对音乐进行渐入或渐出处理,可单击音乐轨进入单轨模式,选中要进行渐变处理的波形部分,然后点击效果-波形震幅-渐变,然后进行相应的调整,预览满意确定即可。
音轨处理满意后在多轨模式下第三轨(第三轨噪音采样轨已经删除)点击右键,点击混缩为音轨-全部波形,CE将把轨道中的波形全部混缩到第三轨,双击第三轨进入单轨,然后另存即可。
如果感觉音乐和人声不太谐调,可对混缩后的音轨再次进行混响处理。
注意:如有需要,请将人声轨道单独保存以便以后使用。
2.多人录制的制作
由多人参与录制的广播剧、情景剧或音乐剧的后期合成相对要麻烦许多。
一般采取大家分别录制,降噪后交由一人做后期的方法。
有些NJ录制的时候喜欢一句保存一个文件,这样处理起来很不方便,如果有N多句的话,就要对每一个文件分别进行处理,累S。
所以请NJ录制的时候要将自己的全部录到一个音轨,保存为一个文件,每段之间留下空白就行了。
音效拿到大家的录音后首先要听一下每人的录音有没有问题,比如喷麦、较大的电流声之类的,因为这些基本很难去掉,要NJ重录的;还有就是听的时候对照一下原稿,看NJ录制的是不是和稿子有太多出入或漏录,以便及时联系NJ,免得做到一半发现做不下去,NJ重录了又要返工。
大家的录音都搞定后,音效就可以开工咯。
首先要对整个稿子的剧情熟悉一下,对音效有个大致的规划,用哪些背景音乐、音效,对人声、环境如何处理等等。
首先,把NJ录制的音频文件分别导入不同的音轨(如果是一句话一个文件的话,同一个人的可以放到一个音轨),背景音乐和特殊音效根据情况放到另外的音轨即可。
先听一下每个人的录音的音量,调整每个音频块的音量达到音量的基本统一。
(以上有写:背景音乐的音量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人声,可在多轨模式下右键点击音轨,然后点调整音频块音量,将音乐轨的音量调低或将人声轨的音量调高。
)如果只是某个音频块中的某一段音量过大或过上的话,可以双击音频块进入单轨模式,用鼠标左键拖曳选中需要调整音量的波形,然后点击效果-波形震幅-音量标准化,在弹出的窗口中输入适当的百分值,保存即可,如果保存后发现音量调整不满意,可以点编辑-撤消,然后重做。
接下来,根据稿子边听边将每个NJ录制的文件音频块分别进行分割,以便处理为对话形式。
多轨模式下,在音频块需要分割的位置(空白)单击鼠标左键,使黄色虚线定位在要分割的的位置,单击鼠标右键,点分割,音频块即被分割开来,用鼠标右键拖曳即可调整在音轨中的位置,确定所在时间位置。
音频块虽然是被分割了,但是实际上还是一个音频文件,在单轨模式下是看不到分割的,进行任何处理都是对整个文件的全部波形。
在多轨模式下则可以分别调整音频块的音量。
音频块的操作信息保存在*.pk文件中。
对着稿子仔细的进行分割、移动音频块,中间间隔的时间长短请自行把握。
边移动边试听,后面的音频块先向后移动,以免影响试听。
根据场景情况插入其他音效文件,如环境噪音、车声、电话声、关门声、脚步声等等,特殊音效文件可由电驴下载音效光盘或到一些Flash资源网站寻找合适的下载,或者自己录制。
有些需要根据情况进行再处理,一般就是在单轨模式下进行剪切、复制、粘贴操作,如想要一个电话的忙音,但是在网上找不到,可以找到一个嘟声,然后复制粘贴多次做成嘟嘟嘟....的忙音。
单轨下处理过的请另存重命名,以免修改原文件影响以后使用。
背景音乐的结束请使用渐变效果中的淡出效果,嘎然而止的背景音乐听着是很不爽的。
几个Flash音效网站:
闪客的天空-音源音效/sound.asp
闪客俱乐部-音源音效 /tone/Default.aspx
先飞网音效站 /Audio/
全部调整完成后对分别双击每个人声文件进入单轨模式,全选进行混响获得好听的动态效果。
人声有时也需要根据环境的不同营造不同的混响效果,请根据实际情况,在单轨模式中选中需要处理的波形进行另外的混响。
再一次全部试听,如果发现有些地方间隔时间过短过长,可以使用“插入/删除时间”功能,在需要插入/删除时间的位置(空白)单击鼠标左键,使黄色虚线定位在要插入/删除时间的位置,单击鼠标右键,点插入/删除时间,输入要插入或删除的时间,格式为时:分:秒。
注意:所有指针(黄色虚线)以右的音频块都将移到右边,也就是说如果指针穿过一个音频块的话,将对音频块进行分割。
所以使用前请注意先将不想分割的音频块(如背景音乐、特殊音效等)移到其他位置,插入/删除时间后再移回来。
再次试听满意后在一个空白的音轨点击右键,点击混缩为音轨-全部波形,CE将把轨道中的波形全部混缩到此音轨,双击此音轨进入单轨,另存即可。
注意:1、在处理时要经常保存工程,以免系统或软件不稳定造成当机后所有操作全部丢失。
2、保存工程时CE会自动要求回写修改过的音频文件,而且默认的是保存到原文件,所以修改后要另存的请先在单轨模式下另存,然后再保存工程。
3、一次没有做完,下次继续时,直接打开保存的工程文件(*.ses)即可,工程所包含的所有音频文件不可移走或改名。
音频文件多的话打开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请耐心等待。
4、处理时要善于使用缩放按钮,一般细化操作时要水平放大,能把波形看得更仔细。
试听时在多轨下水平缩小,直至上方的绿色滚动条顶满,只有这样才能完整的播放。
二、权胜:就电视剧与广播剧音频制作异同经验谈
电视剧与广播剧在音频构成元素方面是相同的:都是由语言对白、音乐和动效构成,但是在后期合成的时候,两者从专业技术的角度来讲,还是有一些的差别。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录制部权胜结合自己在电视剧和广播剧后期音频制作的多年实践经验,对这些差别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践总结。
单从音频的构成元素来看,电视剧与广播剧是一样的,两者的音频包括:语言、动效与音乐这三个基本元素。
构成元素的相同,导致两者的音频制作也基本相通都是对语言、动效和音乐进行完美的合成。
不过,电视剧与广播剧在音频制作方面虽然总体基本相通但在某些细节方面还是存在一些差异。
对录音师来说,重视这些细节的差异可以使我们在业务的不同领域里,能够更好地做到精益求精。
差异主要源自两者在单声道和立体声制式上的差别。
广播现在主要是调频,调频是立体声播出制式电视目前主要还是单声道伴音播出制式。
播出制式上的差别,导致了两者在音频制作方面的一些差异。
音乐上的差异。
音乐的录音和缩混通常是在立体声的监听条件下完成的。
在立体声制式下录制的音乐,多少都会存在反向的问题。
反向的大小和立体声话筒录音的角度有关。
比如弦乐的录音,因为是立体声拾音反向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我们在拾音的过程中通过调节立体声话筒的摆放角度尽量减小反向的影响。
在
MIDI音乐制作上,有的音乐人在编曲的时候为了增加音乐的宽度,经常加一些音频处理插件进行声像的调制处理。
但是现有的这些插件往往是靠牺牲音频的相位,来增加其宽度的听觉。
也就是说运用这些插件可以从听觉上造成整个乐队的宽度很大也很有气势。
但它只能在立体声的条件下来还音。
如果是单声道,那么结果就是音乐急剧的衰减与弱化甚至达不到电视台播出的基本要求。
人声的差异。
广播剧的音频是立体声制式而电视剧音频是单声道制式两者的差异造成在人声的处理方
时间的差别。
室外一般指混响时间在0.4秒以下,而室内则指混响时间在0.8秒以上。
所以好的广播剧录音棚要有双Studio其中混响时间短的一个Studio录室外戏混响时间长的一个Studio一个录室内戏。
电视剧的人声也有室内和室外不同场景之分但是它所要求的混响时间比广播剧的相应场景都要长一些。
原因很简单因为它是单声道的制式。
动效的差异。
电视剧动效的处理和人声处理是一样的,我们在后期合成的时候也要给它加适量的混响。
因为是单声道,动效的声音也是集中在一个点上,而且这个声像的点和人声与音乐是重叠的,音乐一般是大混响参数,动效与它混音就必须通过加适当的混响来增加其清晰度。
三、纯声音的艺术为广播剧作了界定。
纯声音的艺术为广播剧作了界定。
声音即涵盖了有声世界里的语言、音乐和音响,确切地讲作为纯声音艺术的广播剧而言,则需按听觉艺术的规律——音响语汇来创作剧本、制作节目。
简言之,它应该是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完全以广播传播媒介来展现听觉魅力的一门艺术。
作为音响编辑,就近几年来参与的立体声广播剧的制作,我发现这些剧本有一个共通的特点,就是为声音空间创造了无限的可塑性,由此使音响设计在听觉艺术中发挥了它的特殊效应。
例如,广播剧《世纪之声》在音响设计上,突出了写意性、抒情性、寓意性、象征性和特写的审美价值。
用不同时期的特殊音响来展示世纪老人一生的足迹。
5集立体声广播剧《世纪之声》的主人公——汪德昭院士(91岁)一生与声学打交道(是我国水声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有着传奇的人生经历(为我国的解放事业做出过鲜为人知的贡献),又融东西方文化(留法23年)于一体。
这一切用广播剧纯声音艺术形式来表现有着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比拟的独特艺术魅力。
《世纪之声》的五音震颤——正是包含了这一世纪老人在各个历史时期重大事件中留下的足迹之声;包含了声学事业之声;包含了广播剧艺术之声;含了音乐之声(汪德昭的妻子李惠年从事音乐教学);包含了演播语言艺术之声,才奏响了一曲《世纪之声》的时代交响乐。
《世纪之声》的剧本创作,大胆全面地使用了纯声音艺术的画面——听觉艺术的蒙太奇手法,用声音环境音响语汇转场。
作为此剧的音响编辑兼副导演,我在剧本提供的广阔声音空间中,有了更多一些的自由,便牢牢抓住世纪老人在不同时期最能体现其本质的音响效果。
《世纪之声》的片头为音响提示了大海汹涌澎湃的浪涛声(代表现实)、凝重深沉悠远的古老钟声(代表历史)、不为常人所闻的自然界高频区的声纳声(反映主人公从事的特殊事业,这是在声学所采录的)和主题歌的音乐(表现剧本的主题)。
如果肢解来听:海便是海,钟声便是钟声,声纳便是声纳;它们仅
仅是单纯的声响,不会使人将海、钟声和声纳之间做什么内在的联系,而当我们共同策划、设计、磨合与实践使其三者有机结合构成音响语汇后便不同了,它营造了能揭示剧本主题与内涵的新的“声音织体”,给人一种气势,一种冲击,具有艺术的震撼力。
而在全剧不同时期、不同环境所使用的声纳声是不同的,但全剧又是和谐、统一的。
剧情常常有意构成声音画面的纵深感(不是点、面的结合,而是远、中、近层次立体的结合),安排戏中戏;并将所有的音乐、音响都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音响语汇出现——
譬如,第4场景:主人公汪德昭与从事音乐教学的李惠年相爱了8年才结婚,新婚之夜两人又不谋而合地提出要去国外深造,但由于经济原因只能先走一人。
在处理新婚别离时,妻子是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其实,不管你在哪里,我都会伴随着你!哦,听过这支歌吗?肖邦的《少女的心愿》。
我只唱给你一人听。
(唱)”同时,又用歌声转场,直接切入5个月后汪德昭乘船远航。
这里,采用的是写意、抒情性音响的转场手法——让李惠年的歌声从左方位实景的新婚房子里传出来,再渐渐飘逸到中上方变虚加混响的天空中,然后大海的浪涛声叠入;这时,一艘巨型客轮的汽笛声鸣响,最后在歌声和涛声中叠进汪德昭的心声(歌声在心声后渐隐)。
至此已展现了主创人的意图:仿佛李惠年的歌声真的永远伴着汪德昭远行,从听觉上赋予了审美价值。
又如第12场景:正当汪德昭在法国的科研工作顺利进展,夫妇和儿子生活美好时,不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剧情是全家人正在欢快地听李惠年弹奏《摇蓝曲》,琴声、笔声还在持续中,战争的音响切入,残酷的枪声、炸弹声、飞机声将美好和谐的家庭氛围破坏;处理时让琴声、笑声在残酷的战争音响中渐隐。
这里是用音响艺术的对比、象征的手法,形成和平与战争的强烈反差,重新组合的音响语汇既在节奏上一张一弛,又使人感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残酷。
这需要音响编辑和复制员默契配合,使新的音响语汇表现和谐、流畅、柔美,使声音画面浑然一体。
全剧还力图多发挥音响的特殊效应——不用文字来描绘时代环境,只挖掘、创造和组接现实中不同的音响特写来表现。
譬如:霹雳声、敲门声、风声、知了声……这些看似很平常的音响,但在运用时以特写出现,它们所表达的寓意便有所不同了。
当苏联在我们自然灾害困难时撤走专家,主人公为保护考察资料冒暴雨赶赴北京的转场时,音响设计了一声霹雳乍响的特写,这里不仅是客观环境的描述,更寓意是政治风云的突变。
紧接“文革”时期,我们没有正面直接描述主人公受迫害,而是用象征性的音响来处理,用砸门声的特写加上造反派的吼叫声预示主人公将遭际不幸。
以三九刺骨的寒风特写声衬托主人公生活的拮据,但在这种情况下还将自己仅有的生活费救济更困难的科研人员。
当粉碎“四人帮”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主人公要求重返工作岗位,亲自给邓小平写了信,在盼望回信时,用知了特写的鼓噪声来表现主人公心切而烦躁的情绪。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邮编 100866)
四、广播剧录制的数字化时代论文
关键字:技术声音艺术实验广播数字化录制广播剧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