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题库(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题库
一、选择题(每题1分)
1.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D )
A.《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
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
B.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
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曾参、子思,所以称为“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
C.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是礼、乐、射、御、书、数。
这六种才能被称为“六艺”,其中礼包括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D.六艺中的“射”指的是射箭技术;“御”指的是抵御敌人的技术;“书”指的是书法。
2.后世称之为《大学》的“八目”指的是( A)
A.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C.为人君,止於仁;为人臣,止於敬;为人子,止於孝;为人父,止於慈;与国人交,止於信。
D.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我校的校训是(D)
A.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B.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C.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D.明德力行成己达人
3.我校校训中的四个核心词语依次出自(A )
A.《大学》、《中庸》、《中庸》、《论语》
B.《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C.《论语》、《大学》、《中庸》、《中庸》、
D.《大学》、《中庸》、《论语》、《中庸》
4.以下哪部典籍是诸子百家思想共同的源头,具有群经之首的地位(D)
A《诗经》B《尚书》C《礼记》D《周易》
5.“黍离之悲”指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指国破家亡之痛。
《诗经》中的哪一句最能体现这种情感(A )
A“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B“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C“人而无礼,故不遄死”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6.找出不是出自《道德经》的一句(D)
A.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C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D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7.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 ( A )
A.《国语》 B.《尚书》
C.《春秋》 D.《左传》
8.“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格言出自( C )
A.《论语》
B.《墨子》
C.《孙子兵法》
D.《孙膑兵法》
9.下列有关《诗经》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
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滥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
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艺。
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
《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
10.清人王夫之以“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之语评《采薇》,指的是哪一句( D)
A.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B.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C.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D.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1.诗人屈原哪句诗最能表明自己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思想(A)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C.民生各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D.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12.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C )
A.如果堵住人民的口,那么谁与你在一起呢? B.如果堵住人民的口,他们与你能在一起多长时间吗? C.如果堵他们的嘴,那么能有几个人和你在一起呢? D.如果堵住人民的口,他与你能一起多么久呢?
13.“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此”词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B)
A引用论证B比喻论证C对论证比D举例论证
14.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直接体现墨子兼爱思想的一组是(C )
①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②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⑤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⑥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⑥
15.《谋攻》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A )
A.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
D.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16.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实行法治的思想家是( C )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孙武
17.《韩非子·五蠹》中记载了一个饶有趣味的“守株待兔”的故事:“宋有人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其讽刺的是( A )
A.因循守旧的思想
B.宽厚仁慈的思想
C.消极避战的思想
D.贪图享乐的思想
18.《论贵粟疏》的作者是 (C )
A.贾山 B.贾谊
C.晁错 D.枚乘
19.关于《论贵粟疏》以下说法的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论贵粟疏》与贾谊的《论积贮疏》堪称是文帝一朝谈论治国安民之策的双璧。
B.晁错的“积贮”主要是强调以法律式的手段强制老百姓归农。
贾谊的主张是重农贵粟,强本抑末。
C.全文通过正反两方面来论证重农贵粟对于国家的富强和人民
的安定生活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
D. 晁错观点对于扭转“谷贱伤农”的状况是有好处的,对现代社会解决“三农”(指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也有借鉴意义,但他尊崇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有时代局限性。
20.鲁迅先生称( A )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资治通鉴
21.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出自哪部古典名著。
( A )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D《西游记》
22.“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是描写谁的诗
句?( C)
A刘备B、关云长C、诸葛亮D、张飞
23.《史记》的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 B )
A 记述历史帝王的兴衰沿革
B 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的事迹
C 记述重要人物的家庭兴衰
D 记述王侯各国的史实和状况
24.不代表曹操悲凉沉雄诗风的名句是( D )
A 置酒高堂,悲歌临觞。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B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C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D 人生不满百,戚戚少欢娱。
意欲奋六翮,排雾陵紫虚。
25.史称陶渊明不事权贵的性格表现是( C )
A土木形骸,不自藻饰,恬静寡欲
B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C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6.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是( C )
A.《左传》
B.《战国策》
C.《史记》
D.《春秋》
27.《史记》中篇目最多的是( C )
A. 本纪
B. 表
C. 列传
D. 世家
28.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C )
A.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著名诗人,著有《陶渊明集》。
B.
C.《桃花源记》的作者是陶渊明,宋代人,他的作品还有《岳阳楼记》。
D.《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建功立业、辞官还乡的故事。
29.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D )
A历史散文从体例上分,主要有编年体、国别体和纪传体,著名的“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均为纪传体。
正确
B由西汉刘向编订的《战国策》是记载战国时期谋士的斗争及谋略的一部历史散文。
正确
C被鲁迅先生誉为“西汉鸿文”的贾谊与晁错的政论文,论事说理,切中要害,分析利弊,具体透彻。
其代表作有贾谊的《论积贮疏》、晁错的《论贵粟疏》。
正确
D《玉台新咏》是南朝徐陵所编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木兰诗》为我国最杰出的民间叙事诗。
错误
30.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B )
A“三曹”之首的曹操,开创了以“建安风骨”著称的新风气。
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B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政治家、军事家。
他不以文学著称,然而他的《出师表》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其中的名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是家喻户晓。
C南朝梁代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全面总结了前代文学,把
文学理论批评推向新的阶段,成为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杰出的理论巨著。
D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他的作品《桃花
源记(并序)》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的社会图景,反应了古代农民的
愿望与要求,是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精神结合的典范之作。
31.中国文学史上有“魏晋人物晚唐诗”的说法,魏晋人物的风
度一直为后世人企慕。
魏晋是士大夫的时代,士大夫们崇尚清谈,清
谈便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而清谈又立足于三部著作,它们被称为“三玄”,请问“三玄”是指:( A )
A《老子》《庄子》《周易》
B《太玄》《离骚》《庄子》
C《论语》《周易》《老子》
D《太玄》《庄子》《老子》
32.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那么它是由谁提出的( D )
A 孔子B孟子C朱熹D董仲舒
33.成都某著名古迹门口有这样一副名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它说的是( C )。
A.杜甫
B.薛涛
C.诸葛亮
D.李冰
34.《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 B )
A浑水摸鱼B反戈一击C笑里藏刀 D 反客为主
35.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形容的是下面哪位历史人物?( B)A诸葛亮B周瑜C曹操D关羽
36.下列诗人属于唐代边塞诗人代表人物的是( B )
A.李白
B.王昌龄
C.孟浩然
D.刘禹锡
37.下列哪一位诗人的作品与岑参属于同一风格?( A )
A.高适
B.李白
C.王维
D.韩愈
38.我国诗歌史上被誉为“诗史”的是哪位诗人的诗歌? ( D )
A.李白
B.屈原
C.自居易
D.杜甫
39.“茂陵刘郎秋风客”中的“刘郎”指的是( D )
A.汉高祖刘邦
B.汉文帝刘恒
C.汉景帝刘启
D.汉武帝刘彻
40.大量创作“无题”诗,并对后世诗人产生很大影响的诗人是( D )
A.李白
B.杜甫
C.刘禹锡
D.李商隐
41.温庭筠在诗歌创作上与( C )齐名,合称“温李”。
A.李白
B.李贺
C.李商隐
D.李煜
42.《苏武庙》纪念的苏武是古代哪一朝代的外交使臣?( A )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43.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是( A )
A.黄沙百战穿金甲
B.白云犹似汉时秋
C.亲射虎,看孙郎
D.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44.“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于哪位诗人的作品?( C )
A.李白
B.岑参
C.李贺
D.温庭筠
45.下列关于唐诗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王昌龄的《从军行》是一首边塞诗
B.温庭筠的《苏武庙》是一首怀古诗
C.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是一首七言律诗
D.岑参的《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是一首七言绝句
46.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其诗歌与( D )齐名。
A.陈师道
B.陈与义
C.梅尧臣
D.黄庭坚
47.苏轼《江城子》“亲射虎,看孙郎”一句中“孙郎”是哪位古代人物?( C )
A.孙膑
B.孙武
C.孙权
D.孙策
48.下列陆游诗句出自于《病起书怀》的是( A )
A.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B.船楼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D.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二、判断题(每题1分)
1.《大学》“三纲领”是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2.《大学》的“八条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正心”。
(×)
3.“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出自孙子的《谋攻》。
(√)
4.《孟子》中“穷则独善其身,”的下一句是“己欲达而达人”。
(×)
5.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国别体《战国策》,最后整理编订者是刘向。
(√)
6.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人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
(√)
7.《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作者司马迁。
(×)
8.《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与“赋、比、兴”。
(√)
9.《采薇》中情景交融的句子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10.《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
11.《召公谏厉王止谤》中“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
”的翻译是“人民有口,就好像土地上有山川那样,人的财富、用度是从山川中产生出来的。
”(√)
12.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思想,是将伦理道德和功利主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
13.《国语》编集的是周朝时代八国上层人士的言论,按国别分编,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国别史。
(√)
1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其学说的基本核心是“仁”和“礼”。
(×)
15.《谋攻》选自《孙子兵法》,这是春秋时齐国著名军事家苏武所著,它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军事著作。
(×)
16.《召公谏厉王弭谤》文中召公用比喻的方法想让厉王明白要广开言路,接受百姓的意见并及时改正自身的缺点,不能壅民之口的道理。
(√)
17.《论贵粟疏》通过正反两方面来论证重农贵粟对于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安定生活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
与贾谊的《论积贮疏》堪称是文帝一朝谈论治国安民之策的双璧。
(√)
18..墨子的尚同、尚贤、非攻等思想,与儒家大致相同;他的兼爱、节用、非乐、非命等思想,则与儒家相对立。
(√)
19..庄子通过“庖丁解牛”阐释自己的人生观和哲学观,强调在错综复杂的世界面前,人应服从于自然,以自然的态度对待自然。
(√)
20.庄子和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
21.荀子是儒家大师,他否定天命,强调人定胜天的思想。
他主张性善论,强调后天教育和改造的重要性,是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
(×)
2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理解正确的是“含蓄地嘲讽”。
(×)
23.《五蠹》作者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来论证中心论点。
(√)
24.我国第一位以山水诗著名的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是谢灵运.( √ )
25.南宋爱国主义诗人陆游一生创作颇丰,其诗歌主要表现了渴望统一的爱国主义热情(√ )
26.婉约词人苏东坡为文明白畅达,气势开阔,其词风对后世影响深远。
(× )
27.“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指白居易的诗风。
(× )
28.被誉为“靖节先生”的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 )
29.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建安诗风慷慨悲凉,刚健有力,被称为“建安风骨”。
(√ )
30.“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张九龄的诗句。
(√ )
31.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作者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
(× )
32.唐有两大文学运动,分别是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
(√ )
33.词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如虎。
”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吟作。
(√ )
3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与“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语出一人。
(√ )
35.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诗作留存最多的大诗人。
(× )
36.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婉约派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 )
37.“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选自岳飞的《满江红》 (√ )
38.温庭筠是南宋婉约派代表。
(× )
39.《摸鱼儿》中,词人以春喻国,国势如春一样日日衰退,表达诗人对南宋的担忧。
(√ )
40.唐代“三李”是指李白、李商隐和李贺。
(√ )
41.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鬼”。
(√ )
42.《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词人苏轼被贬密州所创造。
(√ )
43.《苏武庙》是一首凭吊古人的诗。
(√ )
44.《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是中唐浪漫主人诗人李贺所写。
(√ )
45.“苏辛”是指苏轼与辛弃疾。
(× )
46.《病起书怀》的作者是南宋诗人陆游。
(√ )
47.《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 )
48.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句中,“王”指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
(×)
四、考试范围
(一)经典名言警句单元
知识点一: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1.《大学》《中庸》名词解释。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一部儒家学说经典论著。
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
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
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背诵《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入选教材的名句。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3)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4)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
(5)成己,仁也;成物,知也。
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择之宜也。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3.校训出处及含义。
4.理解后人所说的《大学》“三纲领”和“八条目”?
知识点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
1.《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名词解释。
《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
《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滥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首;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艺。
风: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诗歌;颂为宗庙祭祀诗歌。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研究上古三代历史的基本材料。
《礼记》:又称《小戴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解释说明《仪礼》的文章选集,主要记录孔子和弟子等人之间的问答,阐述了儒家修身作人的准则。
《周易》:诸子百家思想共同的源头,具有群经之首的地位。
《春秋左传》:《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
《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2.背诵《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入选教材的名句。
3.对入选的名句有全面深入的理解,能写出简短的心得体会。
知识点三:《道德经》《管子》《墨子》、兵家、《国语》
1.《道德经》《管子》《墨子》《国语》名词解释。
《道德经》,又名《老子》,是春秋时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
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德经》在前是谓先修自身心意,后《道经》是谓以身心精进,在体悟道之所传。
《管子》:以中国春秋时代政治家、哲学家管仲命名,其中也记载了管仲死后的事情,并非管仲所着,但绝大部分的思想资料是属于管仲学派的,它所体现的政治、经济和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成就。
《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著作,原有71篇,现存53篇,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成。
《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
《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
《国语》:编集的是周朝时代八国上层人士的言论,按国别分编,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国别史,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2.背诵《道德经》《管子》《墨子》、兵家、《国语》入选教材的名句。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国有四维。
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
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
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礼不愈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
3.对入选的名句有全面深入的理解,能写出简短的心得体会。
(二)经典古诗词单元
知识点一:《采薇》
1.深刻理解《采薇》的主题思想。
2.了解《采薇》的艺术手法。
3.背诵《采薇》名句。
《采薇》选自《诗经》中的“小雅”,是宫廷乐歌。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飨,以歌功颂德为主;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
“薇”即野豌豆。
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知识点二:《离骚》
1.名词解释:屈原、《离骚》、楚辞
2.从《离骚》(节选)看屈原的家国情怀。
3.了解屈原投汨罗江殉国的历史背景。
4.学习屈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5.学习屈原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6.学习屈原对理想不懈追求的执着精神。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离骚》是《楚辞》和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以《离骚》为代表的屈原的作品,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后人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 。
“风、骚”是中国诗歌
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亦称“楚辞体”。
楚辞发源楚地,“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在语言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局,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助语势,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效果,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楚辞》:西汉刘向编辑的收录屈原、宋玉等人诗歌的一本诗歌总集。
“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4)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正道直行,至死不渝
(5)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6)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忠贞不移
知识点三:《从军行七首》(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