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1. 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2. 冷战发生的原因
(1)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2)根本原因: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
3. 冷战的表现
4. 两极格局的特点
(1)不对称:冷战所导致的两极格局中,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
(2)不完全: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
(3)自我控制机制:双方使用战争边缘的威慑手段,然后以谈判为主解决问题,避免直接武力冲突。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 冷战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攻苏守”;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苏攻美守”;20世纪80年代
至90年代初“美攻苏守”。
2. 多极力量的成长
(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
(2)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导致东欧国家反对苏联的控制;中苏关系的破裂。
(3)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4)第三世界的兴起。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1. 冷战的新变化(由对抗到缓和)
(1)对抗: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再次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大搞军备竞赛,企图拖垮苏联。
(2)缓和:1985年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苏联实行战略收缩。
2. 两极格局的瓦解(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1)原因:①多极化趋势冲击了两极格局;②美国“战略防御计划”企图拖垮苏联
③苏联的退让和妥协;④苏联解体(直接原因)。
(2)表现: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国内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最终形成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局面。
(3)影响:两极格局崩溃,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四、两极格局的特征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 两极格局的特征
(1)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
(2)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3)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4)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5)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2. 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国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
②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③为了发展自身的经济,亚非拉地区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在美苏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不结盟运动兴起并得到发展,第三世界崛起。
(2)消极影响
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②美苏两国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
③美苏两国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④在两极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五、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的原因
1. 根本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2. 具体原因:美苏的相对衰落和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具体表现为:
(1)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在给世界和平造成严重威胁的同时,也使自身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2)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共体和日本迅速崛起,严重削弱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
(3)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已经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的维护和平的力量。
(4)第三世界尤其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