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大学语文精选考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考前辅导讲座
议论文部分
一、注意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区别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论毅力》的中心论点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容忍与自由》的中心论点是“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咬文嚼字》的中心论点是“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寡人之于国也》的中心论点可概括为“阐述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
《秋水》的中心论点可概括为“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
《吃饭》的中心论点可概括为“揭示吃饭背后名实不符的社会人情世态,针砭时弊”。
二、注意论据证明的论点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来说明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阶级对立;
《论毅力》中,梁启超用五种不同毅力的人的不同结果来说明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
《容忍与自由》中,胡适用自己的、高尔文的和陈独秀的三个实例来说明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的三个分论点等,都是用非常贴切的事实材料来证明一定道理的范例。
《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引用《尚书》“满招损,谦得益”的话来揭示后唐庄宗的亡国原因;
《咬文嚼字》中,朱光潜用西方心理学中的“套板反应”和韩愈的“惟陈言之务去”来反对陈词滥调,提倡创新;举李广射虎、贾岛“推敲”论证的观点。
《容忍与自由》中,胡适引用布尔“我年纪越大,越感觉到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的话来展开他对容忍与自由之关系的论述,则都是借理论材料来证明论点的范例。
三、注意论证的方法
1、归纳法
《容忍与自由》、《咬文嚼字》
2、演绎法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实行王道的基本标准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这是大前提;而梁惠王“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不能“使民养生丧死无憾”,这是小前提;于是孟子就得出结论,认为梁惠王并没有真正实行王道。
《秋水》中,大前提是在无限的宇宙中人的认识十分有限,小前提是孔孟是人,所以庄子得出结论说孔孟之道也是既“少”又“轻”、十分有限的
《咬文嚼字》中,引进“套板反应”的普遍原理,就是通过演绎法来论说文章语言贵在创新的道理;
在《容忍与自由》中,提出“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的普遍原理,就是通过演绎法来证明“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
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引用《尚书》中“满招损,谦得益”的名言,就是通过演绎法来证明后唐庄宗是因骄傲而亡国的道理;
在《我的世界观》中,引用叔本华“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名言,就是通过演绎法来说明对人对己都要宽容的人生道理。
3、比较法
包括类比法和对比法
对比法:
《五代史伶官传序》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可以说全文主要是通过对比法来阐发道理的。
《论毅力》有毅力与无毅力两种态度、成功与失败两种结果的对比,把“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的基本观念论说得很清楚;
二是通过“志力薄弱之士”、“其次弱者”、“稍强者”、“更稍强者”与“至强之人”的五个层次的比较,以及行舟中“一日而返”、“二三日而返”、“五六日而返”与坚持到底四个层次的比较,将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最终成功的观点彰显得十分鲜明。
(记叙文:表现手法)
《种树郭橐驼传》郭橐驼和长人者郭橐驼和他植者
《马伶传》第一次和第二次技艺比较
《西湖七月半》前四类人和文人雅士之间的对比
《香市》大革命前香市的热闹与大革命失败后香市的衰落
《都江堰》都江堰和长城的对比
(小说)《断魂枪》沙子龙和孙老者、王三胜
《金鲤鱼的百裥裙》孙女的天真与金鲤鱼的悲剧命运的对比
《苦恼》人和马
类比法
《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五十步笑百步”之喻,用刀杀人的比喻
《论毅力》中的“行舟”、“为山”、“平地”、“掘井”之喻。
《论毅力》中引用孔子“为山”、“平地”的话来证明论点,都是比喻,所以总体说来用的是类比论证方法;但由于其中又强调了“止”与“进”、败与成的对比,所以同时又包含着对比论证方法。
在《秋水》中,为了阐发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的道理,庄子连续列举了“四海之在天地”、“中国之在海内”、“人卒九州”等事物,同时又列举了“礨空之在大海”、“稊米之在大仓”、“毫末之在马体”等事物;但对论点来说,前者是事例,后者是比喻,所以前者用的是例证法,后者用的是类比法。
《吃饭》吃饭与各种人情世态
(记叙文)
《种树郭橐驼传》郭橐驼种树和治民的道理
《蚂蚁大战》蚂蚁之战与人类战争相类比
4、驳论
《论毅力》梁启超在反驳“旁观者”认为别人成功是由于“殆幸运儿”、自己失败是“蹇于遭逢”的观点时说:“所谓蹇焉、幸焉者,皆彼与我之相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
”这是直接反驳论点。
《张中丞传后叙》韩愈驳斥诬蔑许远变节投降的观点时,先反复申述许远不怕死、决不会投降的理由,这是直接反驳论点;接着又指出:以“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为论据来证明许远的投降变节是“儿童”、“小人”之见,十分荒谬,这就是通过反驳论据来扳倒论点。
记叙文部分
1、倒叙《马伶传》、《金鲤鱼的百裥裙》《哭小弟》《纪念傅雷》
插叙《爱尔克的灯光》
平叙《张中丞相后传》
2、
细节描写:《垓下之围》、《张中丞传后叙》、《先妣事略》、《哭小弟》、
场面描写:《垓下之围》、《马伶传》、《西湖七月半》、《香市》、《蚂蚁大战》
3、象征
《秋夜》天空、枣树、小粉红花、小青虫
《爱尔克的灯光》故居大门内昏暗的灯光、爱尔克的灯光、“我的心灵的灯”
《都江堰》“金杖玉玺,铁戟钢锤”
《我与地坛》“地坛和母亲”
《蚂蚁大战》蚂蚁大战
4、课文的特色
《爱尔克的灯光》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
《哭小弟》叙事、抒情、写人相结合
《都江堰》夹叙夹议、思辨色彩浓
《我与地坛》叙事、写景、记人和抒情于一体
《纪念傅雷》叙后评议
《秋夜》写景、叙事和抒情
《前赤壁赋》景、事、情、理交融(《我与地坛》)
《张中丞传后叙》叙事和议论紧密结合
5、人物刻画的方法:出题角度:人物性格特征←→描写方法←→具体的句段
《冯谖客孟尝君》行为、对话
《垓下之围》语言、行动、心理
《张中丞传后叙》肖像、行为、言语、细节描写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对话
《先妣事略》细节描写
《哭小弟》细节描写、侧面描写
《我与地坛》行为、心理、侧面烘托
6、人物的性格特征
冯谖:不甘屈居人下、报效知己、深谋远虑
孟尝君:宽容大度、礼贤下士
项羽:勇猛、爱逞匹夫之勇(专持武力经营天下)、宁死不辱、知耻重义、多情、不善用人、缺乏政治远见许远:宽厚谦和、为国让贤
张巡:从容镇定、视死如归、博闻强记
南霁云:嫉恶如仇、忠贞刚烈
《先妣事略》母亲:勤劳、简朴、待人厚道、严以教子
傅雷:坚持真理、刚直不屈
7、详略得当的课文:《马伶传》《种树郭橐驼传》《蚂蚁大战》
诗歌部分
一、注意抒情方法出题角度:具体的诗句←→抒情方法
1、直接抒情:
《湘夫人》“聊逍遥兮容与”
《饮酒》“心远地自偏”
《长恨歌》“此恨绵绵无绝期”
《声声慢》“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一句话》“有一句说出就是祸”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我是贫穷,我是悲哀”
2、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自然天成:《饮酒》
溶情入景:《湘夫人》《秋兴》《长恨歌》、
移情于景:《声声慢》《长恨歌》《秋兴》《再别康桥》、
因情造景:《湘夫人》《长恨歌》《雨巷》
(2)借事抒情:《蒹葭》、《湘夫人》、《鹧鸪天》《再别康桥》《八声甘州》《长恨歌》
(3) 借举止抒情:《水龙吟》《行路难》《长恨歌》《饮酒》《鹧鸪天》《八声甘州》《再别康桥》、《摸鱼儿》(4)借比喻抒情:《虞美人》《长恨歌》《声声慢》《摸鱼儿》《再别康桥》
(5)借象征抒情:《行路难》《一句话》《早雁》《蒹葭》《摸鱼儿》《雨巷》《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6)借典故抒情:《行路难》《鹧鸪天》《摸鱼儿》
二、注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1、整体象征:《一句话》《早雁》《蒹葭》《雨巷》《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摸鱼儿》
2、比喻:《虞美人》《长恨歌》《声声慢》《摸鱼儿》《再别康桥》《我愿是一条急流》(通篇借比喻抒情)
经典复习题:
1、下列属于移情于景的是(ABCDE )
A、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C、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D、三杯两盏淡酒
E、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2、下列属于借事抒情的是(ABCD )
A、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B、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D、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E、鸟何萃兮蘋中,罾何兮木上
3、下列属于借举止抒情的是(ABCDE )
A、《饮酒》的采菊
B、《鹧鸪天》的补衣
C、《八声甘州》的误识归舟、不忍登高临远
D、《再别康桥》的轻轻来、轻轻走
E、《摸鱼儿》的休去倚危栏
4、《长恨歌》中下列诗句,借举止抒情的有(ABCDE )A.回眸一笑百媚生B.宛转蛾眉马前死C.君臣相顾泪沾衣D.孤灯挑尽未成眠E.花冠不整下堂来
5、《长恨歌》中下列诗句,借比喻抒情的有(BDE )A.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B.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C.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D.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E.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6、下列词作中的事物,具有作者自喻意味的有(BCDE )A.李煜《虞美人》中的“春花”B.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水草”C.贺铸《鹧鸪天》中的“梧桐”D.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黄花”E.辛弃疾《摸鱼儿》中的“蛛网”
7、下列诗词整体运用象征的有(ABCDEF )A、《一句话》B、《蒹葭》C、《早雁》D《摸鱼儿》E、《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F、《雨巷》
8、下列词句运用了典故抒情的有(ABCDE)A、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B、梧桐半死清霜后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E、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三、注意象征和比喻的意义。
出题的角度:具体的诗句←→涵义
四、古代诗歌文体
汉乐府:主要是指自两汉至南北朝由当时的乐府机关所采集或编制的用来人乐的诗歌。
《陌上桑》
旧题乐府:按照乐府旧的曲谱或沿用乐府旧题,模仿乐府的思想和艺术风格来写作的。
李白的《行路难》
新题乐府:不依旧谱,不入乐,而且时乐府旧题也取消不用,在创作方法上、表现手法上对汉乐府有所继承和模仿。
中唐元稹、白居易。
古体诗:古代的自由诗,每首诗有多少句,每句有多少字,如何押韵,都没有规定。
唐代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这包括《诗经》中的诗、《楚辞》中的诗、《汉乐府》中的诗及“三曹”诗歌、陶渊明的诗歌等。
《蒹葭》、《陌上桑》、《湘夫人》陶渊明《饮酒》五言古诗
近体诗:在唐代初年正式形成。
它包括绝句、律诗、排律。
《秋兴八首》《长恨歌》《早雁》
绝句:四句。
律诗:八句。
杜甫《秋兴八首》七律、杜牧《早雁》七律、《长恨歌》长篇叙事诗
慢词和小令
词分为长调、中调、小令三类: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长调即慢词。
小令:李煜《虞美人》贺铸《鹧鸪天》
慢词:柳永《八声甘州》李清照《声声慢》辛弃疾《摸鱼儿》
小说部分
一、注意作品的人物性格特征
婴宁:爱笑、痴憨
沙子龙:武艺高强、孤傲内向
王三胜:庸俗自私、争强好胜
孙老者:嗜艺如命、豪爽固执
二、以小见大:《苦恼》《金鲤鱼的百裥裙》《哦,香雪》(《香市》)
三、刻画人物的方法
《婴宁》: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侧面描写
《宝黛吵架》:直接心理描写
《断魂枪》:肖像、行为、对话描写、对照
《哦,香雪》:行为、心理描写
《苦恼》:对话、行为、肖像描写
《麦琪的礼物》:肖像、行为、心理描写
一、小说的中心线索
《婴宁》:表层:遇、寻、娶美女深层:养、教、嫁狐女
《哦,香雪》:中心画面:香雪爬上火车用鸡蛋换铅笔盒
《金鲤鱼的百裥裙》:倒叙,以百裥裙为叙述的中心线索
《麦琪的礼物》: 一虚一实、双线并行详写了德拉卖发买表链,杰姆卖表买发梳末尾才点明
二、注意环境描写的作用
《断魂枪》反衬人物落后于时代的性格特征
《婴宁》花映衬婴宁性格的纯美和真善。
一、人物描写方法
人物描写方法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侧面烘托
1、肖像描写
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选自《种树郭橐驼传》
谁也没看起这个老人:小干巴个儿,披着件粗蓝布大衫,脸上窝窝瘪瘪,眼陷进去很深,嘴上几根细黄胡,肩上扛着条小黄草辫子,有筷子那么细,而绝对不像筷子那么直顺。
王三胜可是看出这老家伙有功夫,脑门亮,眼睛亮——眼眶虽深,眼珠可黑得像两口小井,深深的闪着黑光。
—选自《断魂枪》
200707真题4.《张中丞传后叙》中,写张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这种人物描写方法是()A.心理描写B.行为描写C.言语描写D.肖像描写
2、语言描写
巡曰:“汝勿怖死,命也。
”—选自《张中丞传后叙》
“诸位,王三胜先练趟瞧瞧。
不白练,练完了,带着的扔几个;没钱,给喊个好,助助威。
这儿没生意口。
好,上眼!”—选自《断魂枪》
3、行为描写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
—选自《垓下之围》
0801真题7.《马伶传》:“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这里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A.语言描写B.细节描写C.行为描写D.肖像描写
4、心理描写
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
—选自《我与地坛》
即如此刻,宝玉的心内想的是:“别人不知我的心,还可恕;难道你就不想我的心里眼里只有你?你不能为我解烦恼,反来拿这个话堵噎我,可见我心里时时刻刻白有你,你心里竟没我了。
”—选自《宝黛吵架》
5、细节描写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选自《垓下之围》
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
—选自《先妣事略》
6、侧面烘托
还有一辆轿车在医院门口。
车里有许多人等着,他们一定要等着,准备随时献血。
小弟如果需要把全身的血都换过,他的同志们也会给他。
—选自《哭小弟》
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选自《张中丞传后叙》
0710真题:25.《陌上桑》中用侧面描写手法烘托罗敷美貌的有()A.鬑鬑颇有须 B.下担捋髭须C.青丝为笼系 D.青丝系马尾 E.盈盈公府步
想想,练练
1、写孟尝君手下人对冯谖“贱之”、“笑之”、“恶之”,这对刻画冯谖形象来说,其表现方法是()
A.对比反托B.象征暗示C.侧面映衬D.类比显现
2、“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这里人物描写的方法是()
A.肖像描写B.行为描写C.语言描写D.细节描写
3、我哭小弟,哭他在剧痛中还拿着那本航空资料“想再看看”,这里人物描写的方法是()
A.肖像描写B.心理描写C.语言描写D.细节描写
4、《我与地坛》中写母亲每天送行伫望,但从不问为什么,这里人物描写的方法是()
A、心理描写
B、行动描写
C、语言描写
D、侧面烘托
5、《我与地坛》中写“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这里人物描写的方法是()
A、心理描写
B、行动描写
C、细节描写
D、侧面烘托
一、论证方法
1、分类(先想大类再想小类)
归纳法例证法
概括法
论证方法比较法类比法
对比法
演绎法
2、区分
(1)归纳法:通过分析具体事例或若干分论点,从而得出一个结论
A例证法:
一般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
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提出观点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
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例举贾岛推敲的故事来论证观点。
—选自《咬文嚼字》
B概括法:
如何避免愚蠢见解的方法。
//总观点第一层面讲科学的认知态度。
……第二层面讲听取不同意见。
……第三层面阐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三个分论点—选自《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
200707真题2.《容忍与自由》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A.演绎B.例证法C.类比法D.对比法
(2)比较法:事物之间的比较
A对比:同类事物相反或相对性质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类比:非同类事物相同或相似性质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0801真题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既肯定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又批评“求学为升官发财”的腐败风气,这种论证方法是A.演绎法B.例证法C.类比法D.对比法
(3)演绎法
例A: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选自《咬文嚼字》
套版反应是文艺创造动机的仇敌,→(大前提)
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小前提)
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
→(结论)
例B:《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
—选自《五代史伶官传序》
满招损,谦得益→(大前提)
李存勖骄傲/李存勖谦虚→(小前提)
李存勖亡国/李存勖兴国→(结论)
议论文中引进普遍原理或名家名言的地方,一般都是运用演绎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的。
想想,练练
1、庄子用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仲尼来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论证方法是()A.例证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
2、作者年少时援引《王制》专制律条痛骂《西游记》和《封神榜》论证“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的观点,这里所用的论证方法是()A.例证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
3、《咬文嚼字》通过“烟”字运用中各种生发意义的分析,来证明文字的联想意义比直指意义更丰富多彩,这里用的论证方法是()A.例证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
4、《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实行王道的基本标准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而梁惠王“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不能“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于是孟子就得出结论,认为梁惠王并没有真正实行王道。
这里所用的论证方法是()A.例证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
5、《我的世界观》中,引用叔本华“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名言,说明对
人对己都要宽容的人生道理所用的论证方法是()A.例证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6、《论毅力》中通过“志力薄弱之士”、“其次弱者”、“稍强者”、“更稍强者”与“至强之人”的五个层次的比较,以及行舟中“一日而返”、“二三日而返”、“五六日而返”与坚持到底四个层次的比较,得出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最终成功的观点,这里所用的论证方法是()A.举例论证B.类比论证C.引用论证D.对比论证7、《论毅力》中引用孔子“为山”、“平地”的话来证明论点,这里用的论证方法是()A.举例论证B.类比论证C.引用论证D.对比论证
8、《吃饭》中整个人世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这里的论证方法是()A.举例论证B.类比论证C.引用论证D.对比论证
2、间接抒情(意象表现的种类)(先想大类再想小类,抓住最突出的抒情方法)
自然天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融情入景: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落叶下
借景抒情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移情于景: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因情造景: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借事抒情:描述社会人事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间接抒情借举止抒情:表情和举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借比喻抒情:芙蓉如面柳如眉梨花一枝春带雨
借象征抒情:在水一方春又归去丁香姑娘
欲登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借典故抒情: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0710真题:24.《湘夫人》中因情造景的诗句有()
A.桂栋兮兰橑
B.嫋嫋兮秋风
C.白玉兮为镇
D.搴汀洲兮杜若
E.蛟何为兮水裔
0801真题:23.下列《长恨歌》中的诗句,属于融情入景的有()
A.夜雨闻铃肠断声B.耿耿星河欲曙天
C.秋雨梧桐叶落时D.春风桃李花开日
E.迟迟钟鼓初长夜
200707真题14.《早雁》的主要抒情方法是()
A.借举止抒情B.借典故抒情
C.借比喻抒情D.借象征抒情
0710真题13.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下片的抒情方法是()
A.借景抒情
B.借事抒情
C.借典故抒情
D.借比喻抒情
想想练练:辨识下列句子分别用的抒情方法
1、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2、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3、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5、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6、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7、三杯两盏淡酒
8、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9、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10、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1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12、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4、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15、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16、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17、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18、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四、综合知识
1、抒情的特色:
《爱尔克的灯光》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
《哭小弟》叙事、抒情、写人相结合
《都江堰》夹叙夹议、思辨色彩浓
《我与地坛》叙事、写景、记人和抒情于一体
《纪念傅雷》叙后评议
《秋夜》写景、叙事和抒情
《前赤壁赋》景、事、情、理交融(《我与地坛》)
《张中丞传后叙》叙事和议论紧密结合
2、叙述的方式:
倒叙《马伶传》、《金鲤鱼的百裥裙》《纪念傅雷》《哭小弟》
插叙《爱尔克的灯光》
平叙《张中丞相后传》
3、整体象征:《一句话》《早雁》《蒹葭》《雨巷》《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4、比喻:《再别康桥》《我愿是一条急流》(通篇借比喻抒情)
5、驳论
《论毅力》梁启超在反驳“旁观者”认为别人成功是由于“殆幸运儿”、自己失败是“蹇于遭逢”的观点时说:“所谓蹇焉、幸焉者,皆彼与我之相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
”这是直接反驳论点。
《张中丞传后叙》韩愈驳斥诬蔑许远变节投降的观点时,先反复申述许远不怕死、决不会投降的理由,这是直接反驳论点;接着又指出:以“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为论据来证明许远的投降变节是“儿童”、“小人”之见,十分荒谬,这就是通过反驳论据来扳倒论点。
大学语文作文题目(来源于历年真题)
1、鲁迅《最先与最后》一文中说:“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
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以《路就在脚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3、以《小议“见异思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4、以《说“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5、以《挫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6、数学家华罗庚写了一首诗:
“同是一粒豆,两种前途在。
阴湿覆盖中,养成豆芽菜。
娇嫩盘中珍,聊供朵颐快。
如或落大地,雨润日光晒。
开花结豆荚,留传代复代。
”
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7、以《旅游途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8、蒲公英老了,小蒲公英问:“留下什么遗产?”老蒲公英默默地在每个孩子头上戴上了一把远飞的伞。
根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9、第24届奥运会金牌得主,我国著名女子跳水运动员高敏在回答记者“你的对手是谁”的提问时说:“是我自己,我首先要战胜自己。
”
以《战胜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10、以〈小议“异想天开”〉为题写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11、.以《一次难忘的经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12、请以《模仿·借鉴·创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13、以《我的珍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