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故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故事性
摘要:历史是所有学科中最具故事性和趣味性的一门学科,教师在具体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应适当穿插一些故事情节,使高中课堂变成趣味性、故事性和启发性的高效教学课堂。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故事性趣味性
许多人认为,历史课就是讲故事,甚至有人认为一个好的历史老师就应该把历史课上得跟讲故事似的。
有很多学生要求我们的历史课能像《百家讲坛》那样以故事的形式来讲述历史,这样他们更能记住历史知识。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果能恰如其分的运用生动形象、有趣的故事性讲述的方法,讲课时穿插一些趣闻,介绍一些轶事,或者是讲一些历史小故事、学生感兴趣的历史知识,这是培养情感、提高学习兴趣的极有实效的方法,能对历史教学产生非常奇特的效果。
但是这需要老师有很好的驾驭水平,不仅要熟练掌握和运用课外知识、把握课本知识,还要在讲故事时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毕竟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果把握不好就可能完不成教学任务。
再有如果故事和知识处理不好就可能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导致学生只知道故事而不知道要学的知识。
如果能够适度把握,那么历史课就会变得生动而又丰富多彩,并且也会激发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所以,我认为历史课堂上应该适当的穿插一些故事情节。
我在具体的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经常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实施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效果。
例如在上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中,我讲到鸦片战争以后,中英之间签订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的时候。
我就问学生:“面对异常强大的英帝国主义的威胁,中国代表在和英国代表签订条约的过程中,他们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呢?”学生的答案大概有以下这些内容:“中国代表没有发言权”;“英国人说了算”;“任人宰割”。
这时候,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南京条约》的签订过程中,中英双方在谈判关税时,我方代表首先在很多中国人不常用的商品上给英方零关税或很低的关税要求,这样英国很高兴。
而在我国可能会大量进口使用的商品如洋纱、洋布等的关税要求很高,他们告诉英国代表:我们之前给你们那么多的零关税商品,哪怕现在我们提高少数商品的关税,从平均关税上来看,你们出口中国的商品关税已经很低了。
英国代表一想,是啊,之前我们的很多商品出口中国都是零关税或者关税很低,这么少种类的商品收高额的关税,从平均关税上对我们来说是赚的,于是双方达成一致。
但后来,英国人发现他们的商品很难打开中国的市场,经过调查发现:低关税或零关税的很多商品中国人基本上很少购买,而中国需要大量进口的商品的关税却非常高,由于高关税从而导致了高价格,所以畅销商品很难打开中国市场。
英国便提出修改条约的要求,清政府拒绝了,这也是导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个原因。
从上面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代表虽然背靠软弱的清政府、面对强
大的敌人,但是他们还是发挥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很巧妙的蒙蔽了英国代表。
学生以前的定式思维被这个故事打破了,使其了解到鸦片战争中中国人在谈判桌上打败了英国人!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一个因素。
我上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2课《探索生命的起源之谜》,在讲到第3小节“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以后对整个宗教界和思想界产生了巨大震动,遭到了教会和保守势力强烈的反对”,这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达尔文被邀赴宴。
宴会上,他恰好和一位年轻美貌的女士并排坐在一起。
“达尔文先生,”坐在旁边的这位美人带着戏谑的口吻向科学家提出疑问,“听说你断言,人类是由猴子变来的。
我也是属于你的论断之列吗?”此时,我问学生:“假如你是达尔文,你怎么来回答美女提出的问题?”我来扮女士。
有学生说“是”,我说“在座的每个人都知道我是从妈妈的肚子里出生的呀!”有学生说:“不是”,我说:“我是人对吧!那你的意思是人不是由猿猴进化来的?”我告诉学生这个问题不能用简单的“是”与“不是”来回答。
那我们来看看伟大的科学家达尔文先生是怎样来回答的……
“那当然喽!”达尔文看了她一眼,彬彬有礼地答着:“不过,您不是由普通的猴子变来的,而是由长得非常迷人的猴子变来的。
”达尔文先生的这种巧妙的回答既维护了自身的科学研究成果,又从侧面赞美了那位女士的美貌和魅力,结果只会是相视而笑。
接着在告诉学生:达尔文死于一八八二年四月十九日,享年七十三岁。
他的遗骸葬于牛顿、法拉第等英国伟人长眠的本敏寺寺院。
让学生了解到达尔文先生在英国的历史地位是多么的巨大。
引导学生分析“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两句谚语的合理性。
在学生讨论并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这两句谚语实质上是语言变化的误区,前一句应该是“三个臭裨(pi′副)将赛过诸葛亮”,它的意思是三个副将的智慧累积起来会超过一个主帅的智慧;后一句谚语应该是“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为不管是嫁给乞丐还是嫁给老头,都要从一而终,这是我国古代的封建伦理道德对女性的要求。
从对以上两句谚语的怀疑和分析,引导学生去正视历史事件和谚语,带着怀疑的态度去分析事物,培养批判精神。
我认为我们历史教师应该把历史课堂变成趣味性、故事性、启发性的高效教学课堂。
在结合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尽量增强历史课的趣味性,而趣味性是靠有趣的知识、教师的教学风格、语言、动作、神态、故事来构建的。
参考文献:
[1]张晓英.记录高中历史课改历程》,中国历史课程网.2007年6月
[2]陶仲华.《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探讨》,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年S1期
[3]钱洪潮.《高中历史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教育导刊;2007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