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综合测评试题(解析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综合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
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淡水资源缺乏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利用太阳能、海水等资源获得淡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如图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海水淡化器,在海水淡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升华,后液化B.先汽化,后液化
C.先汽化,后凝华D.先液化,后汽化
2、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
B.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
C.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
D.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
3、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C
B.乙物质一定是晶体
C.甲物质在0~6min内一定是固态
D.乙物质在6~10min内可能是固液共存态
4、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
C.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D.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
5、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A.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空气液化形成的
B.打开除雾功能,汽车玻璃上的“雾”很快消失,是汽化现象
C.冬天,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
D.汽车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时吸热、液化时放热
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如图是加热固体碘的实验,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见杯内产生紫色的气体,这是因为固体碘吸热发生了_____现象,停止加热待冷却后,碘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板会放出热量,_____(前两空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固态的碘,生活中_____(选填“露”、“冰”或“霜”)的形成与固态碘的形成过程中的物态变化相同。
2、如图,烧杯里盛有足够的水,把盛着水的试管放在烧杯里用酒精灯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水______(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______。
3、游泳者出水后,由于水分蒸发_____的缘故导致身体会感到冷,此时他会不由自主地将身体蜷缩起来,这其实是为了_____水分蒸发(选填:“加快”或“减慢”)。
4、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和B,A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B中装有一些水,如图所示放置,用酒精灯给各容器中的水加热,使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A杯中的水 ______(填“能”或“不能”)沸腾,B杯中的水 ______(填“能”或“不能’)沸腾。
5、晨检测温是学校防疫的重要措施之一。
如图所示,测温枪测得某同学的体温为______,其体温
______(选填“正常”或“不正常”)。
三、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水壶烧开水的时候,为什么离水壶嘴较近的地方没有“白气”,离水壶嘴较远的地方“白气”比较浓?
2、爸爸开车送小明上学的过程中,小明发现一个现象。
人在车内,车窗关闭时,汽车前面挡风玻璃上很容易起雾。
起雾后,爸爸打开冷风吹向前挡风玻璃,就不再起雾,而且原先的雾也很快消散了。
(1)请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玻璃上“起雾”的原因。
(2)为什么吹风能让雾很快消散?
(3)小明想:“如果向玻璃吹热风,把玻璃吹热了,就不会起雾了。
”某一次,当玻璃刚刚起雾时,小明让爸爸打开热风吹向玻璃,结果发现热风吹向玻璃的时候,玻璃上起雾反而更严重了。
请问:小明的想法有没有道理?为何实际情况与他的想法不符?
3、如图所示,冬天,牙医常把检查口腔的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后才伸进口腔内进行检查。
请你从物态变化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和依据。
4、夏天,一位同学发现自己家的自来水管在“出汗”,就是在水管外有许多小水珠,这位同学认为是他家的水管破了,向外渗水,你认为这种解释对吗?如果不对,请你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这种现象?_________
5、一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用环戊烷替代氟利昂进行工作的。
如图所示:
(1)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到冷冻室时会发生什么物态变化?吸热还是放热?
(2)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的矿泉水,为什么过一会瓶外壁会“出汗”?
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在“探究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小明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的错误之处是:_____。
除图中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工具是 _____。
(2)小红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b)所示,则图
_____[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3)小明和小红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加热到水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a、b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_____不同。
(4)取走酒精灯,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热水中(如图4)。
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5)。
由图象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海波是 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5)如图所示,大试管和小试管里都装有水,将三支大试管中的水加热,使之保持沸腾,则大试管中的水不断沸腾的过程中,小试管中的水会沸腾的是_____。
(填字母)
2、物理课上,刘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关于“水沸腾”的实验探究,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一起解答下面的问题。
(1)组装好器材,用酒精灯加热,在水温升高到90C︒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4min后停止读数。
①明观察到:第6min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 ______图(选填“C”或“D”)。
②由表格中数据可以推断,如果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对水加热1min,则水的温度是
______℃,推断的依据是______。
③如图甲所示,在盛水的烧杯内放入一装水的试管,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水 ______(选填“会”或“不会” )沸腾。
(2)刘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了乙图的实验演示:水停止沸腾后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将其倒置并倒冷水,结果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
请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这是因为浇冷水时烧瓶内的水蒸气
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导致水面上方的气压减小,沸点 ______造成的。
(选填“升高”或“降低” )
3、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物质的状态,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成该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
(1)实验前,整个装置应该按照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选行安装。
(2)在实验中,将装有某物质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对试管直接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能使物质温度的上升速度较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图丙显示的是某时刻的温度,则a、b、c三种读数中正确的是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4)根据图乙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需要持续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
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且在熔化过程中一直保持_______(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由此可以判断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_(选填“A”或“B”)。
A.减少实验误差B.寻找普遍规律
4、冬天给道路撒盐,可以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为了解其原因,小明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盐冰(浓盐水冻成的冰块)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将盐冰打碎后放入烧杯,温度计插入碎冰中,图乙中温度计示数为____________℃;
(2)观察现象,记录实验效据,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该物质在第6min时,处于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盐冰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由图可知盐冰的熔点为____________℃;
(5)实验时烧杯外壁出现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6)由实验可知,盐冰属于_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图甲是小明在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是______;
(2)该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该固体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在熔化过程中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第2min时它处于______态;
(3)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在DE段加热过程中,试管中的水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处于沸腾状态,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分析】
【详解】
污水杯中的水分首先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然后水蒸气遇到塑料瓶做的外罩,凝结成液态的小水珠,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落下来,被收集到洁净水收集杯中,整个过程先汽化,后液化,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分析】
【详解】
A.温度计感温泡不可以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否则会造成所测温度不准确,故A错误;
B.将感温泡浸没热水后,应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B错误;
C.读数时温度计不应离开热水来读数,否则会造成读数有偏差,故C错误;
D.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值保持水平,图中俯视读数或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故D正确。
故选D。
3、D
【详解】
AB.由于晶体的熔化图像和液体的沸腾图像都与图中相同,也不能确定甲、乙两种物质本身的状态,所以不知道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不能确定是熔点还是沸点,也不能确定是否是晶体,故AB错误;
CD.由于不能确定图像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甲物质在0~6min内一定是固态,也不能确定乙物质在6~10min内可能是固液共存态;如果是晶体的熔化过程,乙物质在6~10min内是固液共存态;如果是液体的沸腾过程,乙物质在6~10min内是液态,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4、C
【详解】
由图像可知,丙放热变为甲,甲放热为乙,故甲是液态、乙是固态、丙是气态,所以甲到乙是凝固,乙到丙是升华,丙到甲是液化。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5、A
【分析】
【详解】
A.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A符合题意;
B.打开除雾功能,汽车玻璃上的“雾”很快消失,液体的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B正确,B
不符合题意;
C.冬天,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使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体温度降低到0℃时不至于结冰,降低水的凝固点,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汽车空调制冷时,制冷剂由液体变为气体汽化时吸收热量、制冷剂由气体变为液体液化时放出热量,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
1、升华凝华霜
【详解】
[1]固体碘加热后变成紫色的气体,即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2]碘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板会放出热量,直接变成固态的碘,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
[3]露是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冰是液态的水在0℃或以下环境中放热后变成固态的冰,属于凝固现象;霜是空气中的热的水蒸气在温度极低的环境中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霜的形成与固态碘的形成过程中的物态变化相同。
2、不能到达沸点后不能继续吸热
【详解】
[1][2]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而小试管中的水要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不能发生热传递,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即原因是到达沸点后不能继续吸热。
3、吸热减慢
【详解】
[1]游泳者出水后身体会觉得冷,这是因为人从水中上岸后,身上有水,水蒸发吸热,所以感觉冷。
[2]将身体蜷缩起来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一定程度可减少水分的蒸发,使人感觉不那么冷。
4、不能不能
[1] A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A杯中水面上放封闭了一部分空气,随着杯中水温升高,杯中的水蒸发,封闭的空气压强会变大,大于外部气压,而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变大,所以A中水的沸点大于容器中水的沸点。
容器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变化,所以A杯中水的温度达不到沸点,因此不能沸腾。
[2]水沸腾的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能不断吸热。
B杯中水的沸点和容器中水的沸点相同,当容器中水沸腾后,B杯中的水温度也能达到沸点,但由于二者温度相同,不能发生热传递,因此不能继续吸热,就不能沸腾。
5、36.8℃正常
【详解】
[1]由图可知,测温枪上的示数为36.8℃,故该同学的体温是36.8℃。
[2]人的正常体温约为为37℃,36.8℃<37℃,所以该同学的体温是正常的。
三、简答题
1、见解析
【详解】
烧水时看到的“白气”是水壶内出来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壶嘴处温度比较高,从壶内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在离壶嘴较远处,空气温度比较低,壶内出来的水蒸气遇冷的空气液化形成小水珠,所以离水壶嘴较近的地方没有“白气”,离水壶嘴较远的地方“白气”比较浓。
2、(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
【详解】
(1)车内空气中温暖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玻璃时会液化为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所以玻璃上会“起雾”。
(2)因为风能加速小水珠的蒸发,所以雾很快消散。
(3)小明说的有道理,玻璃热了水蒸气就不容易在玻璃上液化了。
但刚开始一吹热风,玻璃还没有那么快热起来,反而热风里有大量的水蒸气在冷玻璃上液化,所以生雾更严重了。
3、见解析
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这是为了提高镜子的温度,以防口腔中的水蒸气在镜面遇冷液化产生水雾而使镜面模糊看不清牙齿。
4、见解析
【详解】
该同学这种解释是错误的;理由:夏天气温较高,水管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冷的水管表面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的小水珠。
5、见解析
【详解】
(1)液态的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到冷冻室时就会汽化吸热,将冰箱内的热量吸收,达到制冷的目的。
(2)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的矿泉水,瓶外壁会“出汗”,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四、实验探究
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秒表(a)质
量固液共存晶体 C
【详解】
(1)[1]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其原因是容器底和容器壁的温度和液体的温度不同。
[2] 实验过程中,要记录的物理量是温度和时间,故实验中还需要秒表。
(2)[3]图2中的(b)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漸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图2中的(a)气泡在沸腾时体积逐渐变大,这些气泡到达水面会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会散发到空气中,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
(3)[4]小明和小红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由图3知,初温、末温都相同,但加热到水开始沸腾的时Q cm t得,因为质量不同,所以都沸腾时需要吸收的热量不同,即加热时间不同。
间不同,根据=
(4)[5][6]由图4和图5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已经达到固定的温度(即熔点),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说明它正处在熔化过程中,故海波是固液共存态,而且说明它是晶体。
(5)[7]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
当大试管中的水沸腾时,小试管中的水也达到沸点,但是如果大试管和小试管中水温相同,小试管中的水不能从大试管中的水继续吸热,小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
AB图中大试管和小试管水上方气压相同,水的沸点也相同,即小试管中水不能沸腾;而C图中大试管水上方密封,气压会比小试管水的上方气压大,即大试管中水的沸点比小试管的水沸点高。
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 C 98 水沸腾的特点是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不
会液化降低
【详解】
(1)[1]C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D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第6min时,水在沸腾,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乙中C图。
[2][3]水在98C 时沸腾,水沸腾的特点是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
(2)[5][6]在瓶底浇冷水后,瓶内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气体压强减小,而水的沸点会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因此水会重新沸腾起来。
3、自下而上慢b吸热不变固液共
存晶体 B
【详解】
(1)[1]由于实验中需要利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先确定铁圈的位置,然后根据水浴加热和温度计的使用要求确定铁夹的位置,即实验装置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
(2)[2]由图知道,实验使用了水浴法加热,这样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3]温度计读数时,俯视会造成测量值偏大;仰视会造成测量值偏小,所以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b是正确的。
(4)[4][5][6][7]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由图象
知道,该物质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故熔化过程中,为固液共存状态。
(5)[8]为了得到普遍规律,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故B符合题意。
4、4-固液共存吸收不变2-液
化晶体
【详解】
(1)[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每大格为1℃,平均分成10小格,每小格为1℃,此时液柱位于0℃以下,故读数为4-℃。
(2)[2]如图丙所示,4~8min内,物体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物体正在熔化,此时状态为固液共存。
(3)[3][4]如图丙所示,4~8min内,热水一直在对盐冰加热,在此时间段内盐冰正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4)[5]晶体熔化时不变的温度叫晶体的熔点,如图丙所示,在4~8min内,物体吸热但温度保持
2-℃不变,故盐冰的熔点为2-℃。
(5)[6]烧杯外壁温度较低,空气中热的水蒸气在烧杯外壁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
(6)[7]晶体熔化时的特点为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而盐冰的熔化过程也是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盐冰属于晶体。
5、﹣4 晶体吸热不变固液共存不
能当温度升高到沸点时,不能继续吸热
【详解】
(1)[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在0刻度线以下,是零下,所以此时的示数是﹣4℃。
(2)[2]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
[3][4][5]由图像可知:晶体熔化时吸热,内能增加,温度不变,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3)[6][7]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杯中水达到沸点后能沸腾且温度保持不变,试管中从杯中水吸热升温,当温度升高到沸点时,与杯中水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