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胚胎学笔记

合集下载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一、组织学1. 组织构成组织学是研究生物体内的组织构成、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基础医学科学。

组织学研究的对象是细胞和组织。

由细胞构成的组织被称为细胞组织,由细胞外基质和细胞组成的组织被称为结缔组织。

2. 主要组织(1)上皮组织:上皮组织是由上皮细胞构成的组织。

上皮细胞具有密接的连接和充分发达的细胞间联系,它们所构成的细胞层覆盖于身体各个器官的表面。

根据细胞形态和功能的不同,上皮组织分为简单上皮、复杂上皮和变形上皮。

(2)结缔组织:结缔组织是由细胞外基质和细胞构成的组织。

结缔组织具有支持和保护身体组织的作用。

根据细胞间基质的不同,结缔组织分为结缔组织和软骨组织。

(3)肌组织:肌组织是由肌肉纤维构成的组织。

肌肉纤维的收缩和松弛决定了肌组织的功能。

肌组织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

(4)神经组织:神经组织是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的组织。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神经胶质细胞则提供神经元的支持和保护。

3. 组织切片(1)石蜡切片:用石蜡将组织包固定,然后用切片机将组织切成薄片,最后用染色剂染色。

(2)冰冻切片:使用低温切片机将组织切成薄片,然后用染色剂染色。

二、胚胎学1. 胚胎发育胚胎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开始,到形成成体各种器官和系统的过程。

胚胎发育可以分为从受精卵到胚胎早期、胚胎中期和胚胎后期等几个阶段。

2. 源器官发育(1)第一源器官:第一源器官是由原肠中前段形成,包括消化道、肝、胰腺和呼吸器。

(2)第二源器官:第二源器官是由原肠后部形成,包括泌尿器、生殖器和肛门。

3. 胚胎畸形与危害(1)胚胎畸形:胚胎畸形是指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形态异常,引起的原因有遗传因素、药物、环境污染和母体营养等因素。

(2)胚胎危害:胚胎危害是指母体在胚胎期间接触有害物质或受到创伤造成的胚胎发育异常,严重时会导致胚胎死亡。

三、组织学和胚胎学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

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

组胚重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组织学研究内容和意义一组织学定义:是研究正常机体微细结构及相关功能的科学。

细胞群组织器官系统细胞外基质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第二节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方法一.光镜技术:(0.2um)i.石蜡切片术: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封片HE染色法(苏木素-伊红染色法):是组织学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苏木素是蓝色碱性染料,能将组织或细胞内的酸性物质如细胞质染为蓝紫色。

伊红是红色酸性染料,能将组织或细胞内的碱性物质如细胞核染为粉红色。

ii.涂片、铺片、磨片术。

二.电镜技术:iii.透射电镜术(0.2nm 内部切片)iv.扫描电镜术(5-7nm 表面不制片)PAS(过碘希夫酸):是显示多糖和糖蛋白的组织化学反应,糖被强氧化剂过碘酸氧化后,形成多醛。

后者再与无色的品红硫醛复合物(希夫试剂)反应,形成的中产物为紫红色沉淀。

第二章上皮组织组织:由大量形态、功能相同或相近的细胞组成。

一、概述(一)上皮组织由排列紧密、形态规则的上皮细胞与极少量细胞外基质所组成。

(二)上皮组织特点:1、细胞多、间质少。

2、细胞有极性,有游离面、基底面和侧面。

3、无血管,营养物质来自于结缔组织内的血管,通过基膜渗透。

4、神经末梢丰富。

5、细胞排列紧密,相邻细胞间常形成特化的细胞。

(三)上皮组织功能:保护、吸收、分泌、排泄、感觉等。

(四)上皮组织根据细胞排列层数和垂直切面表皮细胞的形态分类: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

二、上皮组织单层扁平上皮内皮、间皮和其他单层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被覆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复层上皮变移上皮腺上皮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感觉上皮接受某种特殊感觉机能的上皮。

(一)单层上皮1、单层扁平上皮(simple squamous epithelium)表面观:细胞呈多边形,胞核扁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垂直观:细胞扁平,中央有核处较厚,其余部分胞质很薄分布:1)衬贴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内皮(endothelium)2)分布于胸膜、腹膜、心包膜内表面:间皮(mesothelium)3)分布于肺泡和肾小囊壁层等作用:1.被覆作用 2.分泌作用 3.保持器官表面光滑,利于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或减小器官间摩擦。

组织学与胚胎学组胚复习笔记

组织学与胚胎学组胚复习笔记

第2章上皮组织上皮组织的特点:1形态规则排列紧密2具有明显的极性;细胞的不同表面功能和结构具有明显差别;游离面;基底面..3无大血管4可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5有基膜..上皮组织的分类:被覆上皮和腺上皮..一、被覆上皮1、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心、血管、淋巴管和间皮胸膜腹膜心包膜..保持光滑、减少摩擦、便于流动2、单层立方上皮3、单层柱状上皮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5、复层扁平上皮6、浮层柱状上皮结膜、男性尿道、大腺体的导管7、变移上皮排尿管道;盖细胞三、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1、上皮细胞的游离面光镜最小分辨率0.2μm微绒毛:0.1μm;光镜下纹状缘..纤毛:5-10μm长;0.3-0.5μm..2、上皮细胞的侧面紧密连接:一般位于侧面顶端;冷冻蚀刻复型法..黏合带中间连接:15-20nm 桥粒:20-30nm;在皮肤食管等的复层扁平上皮中发达..缝隙连接:3nm;连接小体..3、上皮细胞的基底面基膜: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和复层扁平上皮的基膜较厚呈粉红色..镀银染法呈黑色..基板上皮组织、网板结缔组织质膜内褶:光镜下成纵纹状;内含长杆状线粒体..主要见于肾小管..半桥粒第3章结缔组织由细胞建成巨大白浆房和细胞外基质纤维;无定型基质;组织液构成..特点:1细胞少;间质多2无极性3形态多样4血管多5由胚胎时期间充质细胞分化而来间充质细胞:大;成星形细胞间以突起相连接;核大卵圆形核仁明显;胞质弱碱性..一、疏松结缔组织特点种类多、纤维少、血管丰富;连接支持防御修复功能1、细胞1成纤维细胞:常附在胶原纤维上;细胞大多突起;核大卵圆;着色浅核仁明显;弱嗜碱性..蛋白质分泌细胞超显微结构: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发达的高尔基体..分泌生长因子;调剂如各种细胞的增殖与功能..静止状态时为纤维细胞;细胞小长梭形;核小细长着色深;胞质少嗜酸性..创伤情况下;可逆转为成纤维细胞;迁移至细胞外基质形成瘢痕组织2巨噬细胞:形态多样;核小圆或肾形;着色深;胞质丰富嗜酸性;含异物颗粒或空泡..内含大量溶酶体、吞噬体、吞饮泡、残余体..能够定向移动作用:1吞噬作用:特异性吞噬和非特异性吞噬2抗原呈递作用:抗原决定基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MHC-II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3分泌功能:分泌补体、溶菌酶、多种细胞因子白介素13浆细胞:效应B淋巴细胞..细胞卵圆形;核圆偏向一边;异染色质呈粗块状;辐射状分布..胞质丰富嗜碱性..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发达的高尔基体..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4肥大细胞:源自骨髓的嗜碱性粒细胞祖细胞..细胞卵圆;核小而圆;居中..充满嗜碱性分泌颗粒组胺;肝素;嗜酸、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可被醛复红染为紫色..异染性水溶性分泌组胺、白三烯;是局部毛细血管微静脉扩张;通透性增强、组织液渗出;造成局部红肿..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嗜酸性粒细胞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并杀菌;反抗过敏反应趋化因子..肝素;抗凝血..5脂肪细胞:分泌瘦素..通过下丘脑;抑制食欲..6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血细胞7白细胞2、纤维1、胶原纤维:0.5μm-10μm;较粗;嗜酸性;粉红带状..成分是I型胶原蛋白;由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蛋白→胶原原纤维→胶原纤维2、弹性纤维:0.2-1.0μm;着色淡红;细..用醛复红可染为紫色..核心为弹性蛋白;外周覆盖微原纤维原纤维蛋白构成3、网状纤维:0.5-2.0μm;成分是III型胶原蛋白;表面覆盖糖蛋白..粉红色;镀银染色呈黑色..3、基质1、蛋白聚糖:由氨基聚糖与蛋白质组成..氨基聚糖主要为;硫酸化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硫酸皮肤素、硫酸乙酰酐素;非硫酸化透明质酸蛋白聚糖聚合体:多个氨基聚糖连于核心蛋白;由结合蛋白连于透明质酸主干..溶血性链球菌和癌细胞能产生透明质酸酶;破坏基质得以扩散..2、纤维粘连蛋白..3、组织液二、致密结缔组织特点:细胞少纤维多;纤维粗大排列紧密1、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肌腱、腱膜、韧带..胶原纤维束;含腱细胞2、不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真皮、硬脑膜、器官被膜..胶原纤维纵横交织;含基质和成纤维细胞..3、弹性组织:黄韧带、项韧带..弹性纤维束;含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三、脂肪组织1、黄脂肪:皮下、网膜、系膜处..贮能库;维持体温;缓冲保护填充2、棕色脂肪:新生儿和冬眠动物多见;主要分布于肩胛区;腋窝;颈后部..在寒冷刺激下氧化分解产生大量热量四、网状组织由网状细胞有星形突起和网状纤维构成..构成造血组织和淋巴组织的支架;其内细胞和液体可以自由流动;为血细胞发生和淋巴细胞发育提供了适宜的微环境第4章血液健康成人约有5L;占体重的7%..抽取血液加入抗凝剂肝素或枸橼酸钠可分为三层:血浆55%;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45%..血浆: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脂蛋白、酶、激素、无机盐和多种营养代谢物质血象:血细胞的形态、数量、百分比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用Wright 或Giemsa染色法染血涂片是最常用的方法..一、红细胞双凹圆盘状;直径约7.5μm..成熟红细胞无核;也无细胞器;充满血红蛋白..红细胞正常含量:男 4.0-5.5×1012/L;女:3.5-5.0×1012/L..血红蛋白正常值HB:男120-150g/L;女110-140g/L..红细胞的形态具有可变性..原因是具有红细胞骨架;主要成分为血影蛋白和肌动蛋白..溶血后残留的红细胞膜成为血影..平均寿命是120天..新生的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残留部分核糖体;煌焦油蓝染色呈细网状;称网织红细胞..成人0.5-1.5%;儿童3-6%二、白细胞无色有核球形细胞;由骨髓入血后;以变形运动方式进入结缔组织或淋巴..1.中性粒细胞数量最多的白细胞..50-70%;10-12μm..核呈弯曲杆状或分叶状;2-5叶..杆状核或2叶核增多为核左移;反之为核右移;说明造血功能障碍..胞质为极浅的粉红色;有紫色的嗜天青颗粒;是一种溶酶体;含有酸性磷酸酶、髓过氧化氢酶;能消化吞噬异物..特殊颗粒为浅红色;是一种分泌颗粒;含溶菌酶;吞噬素也称防御素..中性粒细胞有趋化作用和吞噬作用;吞噬大量细菌后死亡;成为脓细胞..在血液停留6-8小时;结缔组织中存活2-3天..2.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最少0-1%;10-12μm..核分叶或呈S形或不规则形;着色浅..含有嗜碱性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成蓝紫色可将核掩盖..属于分泌颗粒;内含肝素、组胺、中性、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细胞合成白三烯..与肥大细胞源于同一种骨髓造血祖细胞..无嗜天青颗粒..存活10-15天3.嗜酸性粒细胞0.5-3%;10-15μm..核多为2叶;电镜下有长方形晶体..嗜酸性颗粒是一种溶酶体;含溶酶体酶杀菌;阳离子蛋白杀灭寄生虫..组胺酶分解组胺、芳基硫酸酯酶灭火白三烯;从而抑制过敏反应..具有趋化性和吞噬作用..停留6-8小时;结缔组织特别是肠道存活8-12天4.单核细胞体积最大;3-8%;14-20μm..核肾形或马蹄形或扭曲不规则;染色粒松散着色浅..因弱嗜碱性呈灰蓝色..含有嗜天青颗粒即溶酶体..停留12-48;分化为巨噬细胞5.淋巴细胞25-30%;6-8.9-12.13-20..小淋巴细胞核为圆形;一侧有浅凹;染色质浓密呈块状;染色深..胞质为嗜碱性;呈晴空样蔚蓝色;胞质中可含嗜天青颗粒..T细胞75%;B细胞10-15%;不含溶酶体;NK细胞三、血小板2-4μm;100-300X109/L是从骨髓巨核细胞脱落下来的胞质小块;双图圆盘状;可伸出凸起..中央部有蓝紫色的血小板颗粒称颗粒区;周边部呈浅蓝色;称透明区..寿命为7-14天第5章软骨和骨一、软骨软骨由软骨组织和周围的软骨膜构成..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构成..1、软骨组织1、软骨组织的细胞骨祖细胞:贴近软骨膜;胞体呈梭形;核细长..成软骨细胞:开始合成分泌软骨基质软骨细胞:所在腔隙称为软骨陷窝..同源细胞群:从软骨周边向软骨中央;软骨细胞逐渐成熟;体积逐渐增大;变成圆形或椭圆形;常成群分布;而且多以2~8个细胞聚集在一起;它们由一个软骨细胞分裂增殖而来..成熟的软骨细胞核圆;可见1-2个核仁;胞质弱碱性..软骨细胞产生软骨基质..2、软骨基质由纤维和无定型基质构成..无定型基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聚糖和水..氨基聚糖在基质中分布不均匀;紧靠软骨陷窝的部位硫酸软骨素较多;此处嗜碱性强;称软骨囊2、软骨膜除关节软骨外..软骨表面被覆的薄层致密结缔组织;内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3、软骨的类型1、透明软骨:肋软骨、关节软骨、呼吸道软骨..纤维成分主要是II型胶原蛋白..由于纤维极细;折光率与基质接近;光镜下不能分辨..2、弹性软骨:耳廓、咽喉、会厌..黄色;大量弹性纤维3、纤维软骨:椎间盘、关节盘、耻骨联合..不透明乳白色;胶原纤维束4、软骨的发生与生长附加生长增厚;间质性生长增长二、骨1、骨组织1、骨基质:钙化的细胞外基质;包括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有机成分的90%为胶原纤维I型胶原蛋白构成;以及少量无定型基质;主要为蛋白聚糖;具有粘合纤维的作用..骨盐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羟基磷灰石结晶..编织骨:胚胎时期和五岁以内..后被半层股取代..密质骨;骨小梁;松质骨..2、骨组织的细胞骨祖细胞:位于骨膜和骨组织交界面成骨细胞:与相邻细胞以突起相连..核圆偏向远离骨表面侧;胞质嗜碱性;合成和分泌骨基质的有机成分..释放基质小泡..内含细小的钙盐结晶;膜上有钙结合蛋白和碱性磷酸酶..成骨组织功能相对静止时;突起减少;细胞扁平贴于骨组织表面称为骨被覆细胞3、骨细胞:所在腔隙称为骨陷窝;突起所在腔隙称骨小管..相邻骨细胞的突起以缝隙连接彼此相连;骨小管也彼此相通..骨陷窝和骨小管含少量组织液..具有一定溶骨和成骨作用4、破骨细胞:巨大的多核细胞;一般认为为单核细胞融合而成..有很强的溶骨、吞噬和消化能力..2、长骨的结构1、骨干骨干中有与骨干长轴垂直的穿通管;也称福尔克曼管;内含血管、神经、骨祖细胞..环骨板:分外环骨板和内环骨板..哈弗氏系统:骨单位;长骨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由哈弗氏骨板环绕中央管构成..相邻骨板纤维方向呈直角..中央管内有血管、神经管、骨祖细胞..间骨板骨单位表面都用一层黏合质;是骨盐较多胶原纤维很少的骨质;形成折光较强的轮廓线;称黏合线骨膜:营养骨组织;为骨的生长和修复提供干细胞..骨膜中的骨祖细胞有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的双重潜能..第6章肌组织肌纤维的滑面内质网:肌浆网一、骨骼肌肌外膜→肌束膜→肌内膜→基膜→肌膜..肌卫星细胞可以增殖分化;参与肌纤维的修复;有干细胞性质1、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除舌肌等少数纤维外;极少有分支..多核细胞..核位于肌膜下方..肌原纤维有横纹..肌节:1/2Z+A+1/2Z;长度介于1.5到3.5之间2、骨骼肌的超显微结构1、肌原纤维横切面上可见一根粗肌丝周围有6根细肌丝细肌丝:长1μm;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可结合Ca离子构成粗肌丝:长1.5μm;由肌球蛋白构成..原理:原肌球蛋白移动露出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结合的位点;激活肌球蛋白头部ATP酶的活性..2、横小管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与肌细胞走向垂直;位于明暗带交界处3、肌浆网位于横小管之间;是特异的滑面内质网..纵小管;终池..每条横小管和两侧终池组成三联体..肌浆网膜上有钙泵和钙离子通道;肌浆内还有可与氧结合的肌红蛋白..二、心肌1、心肌的光镜结构短圆柱状;有分支;互联成网;连接处染色较深称闰盘..多数只有一个核;少数有双核;位于细胞中央..无再生能力2、心肌的超显微结构粗细不等;界限分明;有丰富的线粒体;纵小管稀疏;终池少小;多见横小管和一侧终池紧贴形成二联体..钙离子储量低;需要从细胞外摄取..闰盘横向部分位于Z线水平;有黏合带和桥粒..纵向部分存在缝隙连接..三、平滑肌无横纹;纤维之间有缝隙连接..第7章神经组织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细胞数量大概有1012个一、神经元1、神经元的结构1、胞体主要位于大脑和小脑的皮质、脑干和脊髓的灰质以及神经节内..细胞核:细胞中央;大而圆;着色浅细胞质:特征性结构为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尼氏体:强嗜碱性;分布于胞体和棘突..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合成更新细胞器的结构蛋白;合成神经递质所需的酶;肽类的神经调质..神经调质:增强或减弱神经元对神经递质的反应..神经原纤维:HE染色无法分辨;镀银染色中呈棕黑色并伸入树突和轴突..随年龄增多的脂褐素心肌也有2、树突..树突棘..主要是接受刺激3、轴突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胞体发出轴突的地方有轴丘;无尼氏体..有侧支呈直角分出..轴突有滑面内质网无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所以不能合成蛋白质2、神经元的分类突起数量:多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轴突长度:高尔基I型神经元;大;高尔基II型神经元功能: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99%二、突触轴-树突触;轴-棘突触;轴-体突触..化学突触以神经递质为媒介;电突触为缝隙连接;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视网膜内的同类神经元间..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突触小体内含突触小泡;其表面附有一种蛋白;突触素;将小泡连于细胞骨架..前膜和后膜比一般膜厚;因有致密物质附着三、神经胶质细胞1、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1、星形胶质细胞:最大的神经胶质细胞..起绝缘支持作用..在脑和脊髓表面形成胶质界膜;或贴附在毛细血管上构成血-脑屏障的神经胶质膜..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影像神经元的分化、功能的维持、创伤后的可塑性变化2、少突胶质细胞:使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3、小胶质细胞:最小的..由单核细胞迁入..创伤后可转变为巨噬细胞;吞噬细胞碎屑..4、室管膜细胞:衬在脑室和脊髓中央管腔面;形成单层上皮的室管膜..有纤毛..脉络丛的室管膜细胞可以分泌脑脊液2、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1、施万细胞2、卫星细胞四、神经纤维和神经1、神经纤维1、有髓神经纤维轴突越粗;髓鞘也越厚;结间体越长;传导速度越快周围神经系统的:施万细胞、郎飞结、结间体..髓鞘的化学成分是髓磷脂;用锇酸固定和染色能保留髓磷脂;可观察到髓鞘切迹施-兰切迹中枢神经系统的:由少突胶质细胞形成;一个细胞包卷多个轴突;无切记..2、无髓神经纤维2、神经神经外膜→神经束膜→神经内膜五、神经末梢1、感觉神经末梢游离神经末梢:表皮、角膜、毛囊的上皮之间;结缔组织内..参与产生冷热痛和轻触触觉小体:真皮乳头处;感觉应力刺激;产生触觉环层小体:产生压觉和振动觉肌梭:感知身体各部位的曲伸状态第9章眼和耳一、眼1、眼球壁由内到外依次是纤维膜角膜角膜上皮;前界层;角膜基质;后界层;角膜内皮;巩膜;角膜缘;血管膜虹膜前缘层、虹膜基质、虹膜上皮;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色素上皮;视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1、角膜不含血管和淋巴管;黑色素细胞;营养由角膜缘和房水以渗透方式供应1、角膜上皮:7天更新一次;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感觉敏锐..2、前界层:胶原原纤维;不可修复3、角膜基质:胶原原纤维..相邻层垂直排列4、后界层:类似前界层;更薄5、角膜内皮:参与后界层的形成..不可再生2、巩膜大量粗大的胶原纤维组成..巩膜距:与角膜角接触的内侧;巩膜向前内侧稍突起..是销量王和睫状肌的附着部位..3、角膜缘:临床眼前部手术的入路之处..上皮内又黑素细胞无杯状细胞..基底层有角膜缘干细胞..故常用于移植..角膜缘内侧有环形的巩膜静脉窦..静脉窦内侧为小梁网;由小梁和小梁间隙构成..静脉窦小梁网中无血液..小梁间隙和静脉窦相通;是房水回流的必经之路..4、虹膜周边与睫状体相连;将眼房分为前房和后房..1、前缘层:成纤维细胞和黑素细胞2、虹膜基质:富含血管和黑素细胞..靠近瞳孔的地方为瞳孔括约肌;收缩使瞳孔缩小3、虹膜上皮:前层为肌上皮;收缩使瞳孔放大;称瞳孔开大肌..后层细胞内充满黑素颗粒5、睫状体睫状肌:环形、放射形、纵行..环形起点为睫状肌前部;纵行放射形起点为巩膜距..睫状体基质:富含血管和黑素细胞睫状体前内侧伸出约70个放射状排列的睫状突;与晶状体之间连着睫状小带微原纤维街蛋白聚糖黏合..睫状体收缩是;睫状体突向内侧;睫状小带松弛;近处物体清晰..6、脉络膜血管膜后2/3部分;富含血管和黑素细胞7、视网膜1、色素上皮层:顶部有大量突起深入视细胞外节间..含有大量黑素颗粒防止强光对视细胞的损坏和吞噬体脱落的膜盘..侧面有紧密连接..储存维生素A2、视细胞:分为胞体;外突;内突内节:合成感光蛋白..外节:有膜盘;膜中有感光的镶嵌蛋白视杆细胞:周围部;感受弱光;数量多..细胞细长;核小染色深;外突呈杆状;内突膨大呈小球状..感光色素称视紫红素;是由11-顺视黄醛和视蛋白组成的..维生素A参与合成11.VA不足则夜盲..视锥细胞:中部;感受强光;数量少..细胞粗大;核大染色浅;外突呈圆锥形;内突:膨大呈足状..感光物质为视色素;由........组成..分为红敏色素、绿敏色素、蓝敏色素..3、双极细胞:除中央凹边缘侏儒双极细胞;一个双极细胞可以和多个视细胞和节细胞进行连接..4、节细胞少数节细胞能够合成黑视蛋白;也称黑视素..中央凹:视网膜最薄部分;只有色素上皮和视锥细胞;与侏儒双极和节细胞一对一连接..双极细胞和节细胞均向外倾斜..是视觉最敏锐部位视盘:位于黄斑鼻侧;节细胞轴突出眼..无感光细胞;是盲点..中央动脉和中央静脉也在此穿过..2、眼内容物1、晶状体:无血管和神经;依靠房水营养2、玻璃体:99%为水3、房水:由睫状体的血液和非色素上皮分泌而成..从后方经瞳孔进入前房;在前房角经小梁间隙进入巩膜静脉窦;最终由睫状体前静脉导入血液循环..高压导致青光眼..二、耳1、外耳耳廓、外耳道、鼓膜..耳廓为弹性软骨支架..外耳道有耵聍腺;分泌耵聍..鼓膜分三层;中层为胶原蛋白束..2、中耳鼓室、咽鼓管..3、内耳耳迷路、膜迷路..耳蜗、前庭、半规管..内外淋巴不相通1.耳蜗、膜蜗管和螺旋器螺旋器:由支持细胞柱细胞和指细胞和毛细胞构成..是听觉感受器2.前庭、膜前庭及味觉斑椭圆囊斑、球囊斑为位觉斑..位砂是碳酸钙结晶..感受身体的直线变速运动和静止状态..3、半规管、膜半规管及壶腹嵴壶腹嵴是位觉感受器;感受身体或头部的旋转变速运动..第10章循环系统一、心脏1、心壁的结构分为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三层心肌膜:在心房较薄;左心室最厚..心房肌和心室肌分别附于心骨骼;两部分肌肉不连续..心房肌纤维比心室肌纤维短而细..心房肌纤维中有心房钠尿肽利尿;排钠;扩张血管;降低血压2、心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各级分支..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心外膜深部;是心脏起搏点..起搏细胞:位于窦房结和房室结中央部位的结缔组织处..移行细胞:位于窦房结和房室结周边及房室束;起传导冲动的作用..浦肯野细胞:组成房室束及其各级分支..位于心室的心内膜下层和心肌膜..闰盘;缝隙连接..二、动脉和静脉1、大动脉与大静脉大动脉:管壁含多层弹性膜和大量的弹性纤维;又称弹性动脉内膜:内皮细胞中可见W-P小体;与胶原纤维和血小板结合参与凝血..中膜:40-70层弹性膜和大量弹性纤维..环形平滑肌..动脉粥样硬化外膜:含小血管和神经;细胞以成纤维细胞为主..大静脉:内皮下层含少量平滑肌纤维;内膜和中膜分解不清..外膜厚;有大量平滑肌纤维束2、中动脉和中静脉中动脉:平滑肌纤维丰富;称肌性动脉..内膜:1-2层内弹性膜中膜:环形平滑肌纤维;少量弹性纤维..外膜:厚度与中膜相近;有外弹性模..中静脉:内皮下层含少量平滑肌纤维..中膜环形平滑肌纤维稀疏;外膜比中膜厚3、小动脉和小静脉小动脉:与中动脉结构相似;内弹性膜明显小静脉:有完整的平滑肌纤维4、微动脉和微静脉微动脉:无弹性膜;有平滑肌纤维微静脉:有散在的平滑肌纤维..三、毛细血管由一层内皮及其基膜组成..基膜只有基板;内皮和基板之间有周细胞;可收缩;可分化增至为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1、分类1、连续性毛细血管:紧密连接;基膜完整..位于结缔组织;外分泌腺;肌组织;神经系统;胸腺;肺2、有孔毛细血管:基膜完整;有内皮窗孔..位于胃肠粘膜;甲状腺;甲状旁腺;神经垂体;肾血管球处3、血窦:有窗孔无隔膜;间隙大;基膜不完整;位于肝、脾、骨髓、腺垂体远侧部第11章皮肤一、表皮由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构成..分为角质形成细胞90%和非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梅克尔细胞、朗格汉斯细胞1、表皮的分层和角化基底层:富有游离核糖体;嗜碱性;有角蛋白丝;相邻细胞连以桥粒..棘层:桥粒;弱碱性..合成角蛋白丝;外皮蛋白;板层颗粒..无分裂能力颗粒层:核与细胞器退化;板层颗粒增多;强嗜碱性的透明角质颗粒透明层:核与细胞器消失;强嗜酸性;折光率高..角质层:嗜酸性;角蛋白丝;浅表的桥粒消失..2、非角质形成细胞1、黑素细胞分散在基底细胞之间;突起伸入基底细胞和棘细胞..有特征性的小泡状黑素体;能将络氨酸转化为黑色素..黑素颗粒迁移至角质形成细胞;故在黑素细胞中含量少于角质形成细胞..黑色素吸收紫外线..2、朗格汉斯细胞散在于棘层浅部;有特征性的伯贝克颗粒;参与抗原的处理..朗格汉斯细胞是一种抗原呈递细胞..3、梅克尔细胞位于基底层;感受触觉和机械刺激的感觉上皮细胞..二、真皮1、乳头层:手指掌侧的真皮乳头富含触觉小体2、网织层:深部常见环层小体三、皮肤的附属器1、毛毛干、毛根、毛球..毛囊上皮性鞘、结缔组织性鞘..毛球的上皮称为毛母质细胞;干细胞..毛乳头无增殖能力;立毛肌2、皮脂腺位于毛囊和立毛肌之间;真皮浅层;全浆分泌..性激素可促进其生成3、汗腺位于真皮深层和皮下组织第12章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构成..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抗原呈递细胞、浆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功能:免疫防御:识别进入体内的抗原;免疫监视:识别表面抗原发生变异的细胞;免疫稳定:识别体内衰老的细胞1、主要的免疫细胞1、淋巴细胞T细胞:在胸腺发育成熟;分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细胞免疫。

(完整版)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笔记

(完整版)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组织学绪论一、组织学和胚胎学的研究内容;组织学定义组织定义二、组织学常用研究技术:1、光镜技术:LM技术(0.2μm)(1)石蜡切片术(最常用切片术):取材,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切片,染色,封片H-E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定义嗜碱性:嗜酸性:在细胞中,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均为嗜碱性,故当这些细胞器丰富时,细胞嗜碱性;而溶酶体和线粒体为嗜酸性,故他们丰富时细胞嗜酸性。

硝酸银染色:异染性:有些组织成分用甲苯胺蓝等碱性染料染色后不显蓝色而成紫红色,这种现象称异染性。

(2)其它常用的制片方法:冰冻切片:用恒冷切片机,将组织迅速冻结之即切片,他能保留组织细胞内的脂类成分和某些酶活性,可做细胞酶化学染色观察。

涂片:将体液成分或器官组织的刮取物涂在载玻片上,制成薄膜,经过固定染色后进行观察,如:血涂片、骨髓涂片等。

2、电镜技术:EM技术(0.2nm)(1)透射电镜术:用来观察组织细胞内部结构;被重金属盐染色的部位,在电镜照片上呈黑色或深灰色,称该结构为高电子密度,反之呈浅灰色,为低电子密度。

(2)扫描电镜术:观察组织表面形态结构3、组织化学技术:(1)一般组织化学术原理:在切片上加某种试剂,和组织中的待检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其最终产物为有色沉淀物或重金属沉淀,以便用显微镜观察。

PAS反应:过碘酸希夫反应,显示多糖和糖蛋白的糖链,紫红色反应产物为阳性。

(2)免疫组织化学术原理: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使标记抗体与待测抗原特异性结合,检测标本中的抗原。

(3)原位杂交术原理核酸分子杂交组织化学术4、细胞培养与组织工程1、组织学是研究人体细微结构及相关功能的一门科学,主要手段是用显微镜观察器官,组织和细胞以及细胞外基质的结构2、组织:有形态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群以及多少不等的细胞外基质构成的结构是组织。

人体组织可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3、HE染色组织学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主要使用苏木精和伊红为染料,称为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简称为H-E染色法,其中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使细胞和等酸性物质染成蓝紫色4、嗜酸性能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被染成红色,这种现象为嗜碱性5、嗜碱性能与碱性染料苏木精结合,被染成蓝紫色,这种现象为嗜碱性6、中性什么叫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内那些结构呈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核、RER、游离核糖体:嗜碱性;其余大部分细胞器、细胞质和细胞膜:嗜酸性第二章上皮组织概述1、一般特点:(1)细胞多,细胞间质少,细胞排列紧密、规则(2)有极性:游离面。

组胚笔记

组胚笔记

第一章组织学绪论1. 组织学:研究正常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2. 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3.组织学研究内容:系统、器官、组织、细胞。

4. 光学显微镜:分辨率约为0.2um石蜡切片HE染色(苏木精—碱性,蓝紫色和伊红染色—酸性,红色)5. 电子显微镜:分辨率约为0.2nm观察亚细胞结构电子密度低则颜色浅,高则深。

6.过碘酸—希夫反应(PAS反应):多糖和糖蛋白被染成紫红色。

7.免疫细胞化学:应用原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检测物质---细胞内某些肽类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分布8.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细胞内mRNA和DNA序列片段基本原理---两条单链核苷酸互补碱基序列专一配对的特点。

第二章细胞第三章上皮组织1.概述上皮组织有边界组织之称上皮细胞有明显的极性,有基底面(朝向深部结缔组织)和游离面(朝向体表或有腔器官腔面的一面)上皮组织中没有血管及淋巴管,含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细胞的营养需依靠结缔组织的血管透过基膜供给。

分类:被覆上皮、腺上皮功能:保护、吸收、分泌、排泄等2.被覆上皮分类单层扁平(鳞状)上皮:内皮、间皮、其他单层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状上皮复层扁平(鳞状)上皮:角化的、未角化的复层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变移上皮1)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表面观、垂直观、分类单层立方上皮:表面观、垂直观分布---肾小管、甲状腺滤泡等处单层柱状上皮:表面观、垂直观分布---胃、肠、胆囊、子宫等的腔面细胞种类---柱状细胞、杯状细胞(PAS阳性)、纤毛柱状细胞假复层纤毛状上皮:细胞种类---柱状细胞(游离面有纤毛)、梭形细胞、椎体形细胞、杯状细胞等分布---呼吸道的腔面作用---清洁和保护呼吸道特点---细胞形态不一、细胞核位置不在同一水平、细胞底端都附在基膜上2)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多层细胞----扁平细胞(角化/未角化)—多边形细胞—基底细胞(游离面——基底面)功能---耐摩擦、保护作用复层柱状上皮:分布---眼睑结膜、男性尿道等处变移上皮:分布---衬贴在排尿管道(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的腔面功能---保护细胞变化---基底细胞—中间层细胞—表面细胞—盖细胞(基底面——游离面)特点---细胞层数和形状可随所在器官的收缩与扩张而发生变化最外层游离面细胞称为盖细胞基膜平坦3.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游离面微绒毛:短小 LM---纹状缘(小肠)、刷状缘(肾脏) EM---微绒毛纤毛:粗长电镜下为9+2联微管侧面细胞连接: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基底面:基膜、质膜内褶4.腺上皮与腺单细胞腺外分泌腺分泌部分泌物性质:浆液性、粘液性、混合性多细胞腺形状:管状、泡状、管泡状导管部(按是否分支)单腺复腺内分泌腺第四章固有结缔组织概述1.组成细胞结缔组织纤维细胞间质胶态固有结缔组织基质半固态软骨组织固态骨组织液态血液分布广,形态多样2.功能:连接、支持、营养、保护、运输、修复3.所有结缔组织均起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4.固有结缔组织组成:细胞、细胞间质 (纤维、基质、组织液)固有结缔组织分类: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固有结缔组织特点:①细胞少,细胞间质多②细胞无极性③有血管丰富固有结缔组织功能:①连接②支持③营养④保护固有结缔组织来源:胚胎时期的间充质一、疏松结缔组织1.组成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白细胞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基质:蛋白多糖和糖蛋白2.细胞成纤维细胞LM:星形突起,胞核椭圆形,胞质嗜碱性。

组织与胚胎学重点知识归纳

组织与胚胎学重点知识归纳

组织与胚胎学重点知识归纳一、组织学基础知识1. 组织学的定义:组织学是研究动植物组织结构及其功能的学科。

2. 组织的定义:由一定类型的细胞和其外细胞间质所组成的结构。

3. 组织学的分类:包括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4. 组织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常规组织学染色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

二、胚胎学基础知识1. 胚胎学的定义:胚胎学是研究生物个体从受精卵到胚胎成熟的发育过程的学科。

2. 受精卵的形成:受精卵由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为胚胎。

3. 胚胎发育的阶段:包括受精、分裂、囊胚形成、胚胎形成等阶段。

4. 胚胎发育的调控:包括基因调控、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分化等过程。

5. 胚胎发育的异常:包括胚胎畸形、胚胎停止发育等异常情况。

三、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关系1.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联系:组织学研究的是成体组织的结构与功能,而胚胎学研究的是胚胎发育的过程,两者相互联系,共同构成生物学的基础。

2.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应用:组织学和胚胎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等领域。

例如,组织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胚胎学的研究有助于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

四、组织学与胚胎学的重要概念1.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的组织,具有覆盖和保护作用。

2. 结缔组织:由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基质组成的组织,具有支持和连接作用。

3. 肌肉组织:由肌纤维构成的组织,具有收缩和运动作用。

4. 神经组织: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的组织,具有传递和调节神经信号的作用。

5. 受精卵:由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的初级胚胎。

6. 分裂: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细胞的不断分裂和增殖过程。

7. 囊胚:受精卵在早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囊状结构。

8. 胚胎形成:囊胚进一步发育,形成具有器官结构的胚胎。

五、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进展1. 组织工程学:利用细胞和生物支架等材料重建组织和器官的方法,为组织修复和再生提供新途径。

组胚大纲笔记--我独家整理

组胚大纲笔记--我独家整理

组织胚胎学大纲笔记绪论一、掌握:1.组织学Histology 的内容:研究人体正常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意义:深入了解人体形态结构胚胎学embryology 的内容:研究人体发生、发育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两性生殖细胞发生、受精、胚胎发育、胚胎与母体的关系、先天畸形等。

意义:认识人体外形及体内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的胚胎发生和演变过程。

2.细胞Cell :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组织Tissue :由行使相似功能的细胞和细胞间质(intercellular substance )组成器官Organ :不同类型的基本组织以特定方式组合而成,具有一定形态和特定生理功能系统System :数个形态结构相似或完全不同,能够完成某种系列生理功能的器官组成3.常用组织学研究方法:HE染色: Hematoxylin :苏木精(碱性染料),将嗜碱性物质(酸性:胞核中DNA 、RNA,胞质中RNA)染成蓝紫色 Eosin :伊红(酸性染料),将嗜酸性物质(碱性:细胞质、膜结构(线粒体、溶酶体等))染成红色PAS 反应(过碘酸-Schiff 反应):显示多糖和蛋白多糖最常用的方法;糖被过碘酸氧化后形成醛基,与亚硫酸品红复合物(Schiff 试剂)结合,形成紫红色沉淀。

PAS 反应阳性部位既表示多糖存在之处。

二、补充:嗜铬性chromaffinity:细胞经重铬酸盐处理后呈棕褐色的现象嗜银性Argyrophilia :经硝酸银处理后,需添加还原剂才能显黑色亲银性Argentaffin :经硝酸银处理后呈黑色异染性metachromasia :经甲苯胺蓝等碱性染料染色后呈紫红色三、熟悉:1.电子显微镜术EM :将物体放大100W 倍,分辨率0.2nm ,观察超微结构;透射电镜、扫描电镜2.组织化学细胞化学术 :化学试剂(PAS ;苏丹III :脂类)、荧光素染色、抗原抗体免疫3.免疫细胞化学术:应用抗原抗体结合的免疫学原理,检测细胞内多肽、蛋白质及膜表面抗原、受体等存在与分布第一章 上皮组织Epithelial tissue一、掌握:1.上皮组织的分布:体表、器官内表面结构特点:细胞多、细胞间质少;有极性:游离面、基底面、侧面;一般无血管及淋巴管;游离神经末梢丰富 功能:保护、分泌、吸收、排泄分类:被覆上皮,腺上皮,特殊上皮(感觉上皮、生殖上皮)2.被覆上皮covering epithelium 的分类原则:根据上皮细胞层数(单、复)、表层细胞形态(扁平、立方、柱状)二、熟悉:1.腺上皮:主要行使分泌功能的上皮腺gland(体):以腺上皮为主组成的器官2.上皮组织的再生第二章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一、掌握:1.结缔组织的特点:1)细胞少,种类多,细胞间质多;2)细胞无极性,散居间质内;3)无基膜,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功能:连接、支持、营养、保护、防御、修复等起源:胚胎时期的间充质分类: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功能:形成分子筛:蛋白多糖复合物立体构型,含许多微孔隙;防御、物质交换糖蛋白glycoprotein:纤维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软骨粘连蛋白。

组织胚胎学笔记

组织胚胎学笔记

第一章:上皮组织1. 上皮组织分为腺上皮和被覆上皮2. 主要的被覆上皮及其分布:1)单层扁平上皮:内皮间皮肺泡2)复层扁平上皮:皮肤口腔食管肛门3)单层柱状上皮:胃肠胆囊子宫4)假复层柱状上皮:呼吸道5)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3.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心包膜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4. 内皮:衬于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5. 腺细胞分为浆液性、粘液性和混合型第二章:结缔组织1. 结缔组织分类:⏹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特殊结缔组织血液、淋巴、软骨和骨2. 疏松结缔组织①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白细胞)②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③基质(蛋白多糖、纤维粘连蛋白、组织液)3. 成纤维细胞功能:功能:合成分泌胶原蛋白、弹性蛋白、蛋白多糖等,构成纤维和基质纤维细胞,即静止状态的成纤维细胞4. 肥大细胞(结缔组织和粘膜上皮内的嗜碱性细胞)功能:引发过敏反应内含物:肝素、组胺、白三烯、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组胺和白三烯均可引发过敏反应,前者作用快,后者稍慢(一)血液1. 常用数值⏹红细胞计数:男:(4.0~5.5)×1012/ L女:(3.5~5.0)×1012/ L⏹白细胞:(4.0~10)×109/L⏹血小板:(100~300)×109/ L⏹血红蛋白:于男性为120~150g/L,于女性为 110~140g/L2. 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 50%~70%吞噬细菌和异物,大量吞噬后死亡,变为脓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0.5%~3%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抑制过敏反应⏹嗜碱性粒细胞 0%~1%引发过敏反应⏹单核细胞 3%~8%属于单核-粒系统⏹淋巴细胞 25%~30% B细胞、T细胞、NK细胞3.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单核细胞和由其分化的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单核细胞(血液)⏹巨噬细胞(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破骨细胞(骨组织)⏹小胶质细胞(神经组织)⏹肝巨噬细胞、肺巨噬细胞4. 血窦:管腔大、形状不规则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隙较大,内皮基膜不完整,呈断续状,有利于成熟血细胞进入血液(二)软骨和骨1. 骨细胞种类: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第三章:肌组织1. 粗肌丝:肌球蛋白,头部有ATP活性2. 细肌丝: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3.肌丝滑动原理:神经冲动传至肌膜,通过横小管传至内部,肌浆网内钙离子释放至肌浆内,大量钙离子与细肌丝上的肌钙蛋白集合,导致原肌球蛋白构象改变,暴露肌动蛋白上与肌球蛋白的结合位点,两者迅速结合,粗肌丝上的肌球蛋白具有ATP酶活性,分解释放能量,粗肌丝发生屈动,拉动细肌丝,细肌丝在粗肌丝间滑动,肌节变短,肌纤维收缩,其后,肌浆内的钙离子被肌浆网钙泵泵回,肌钙蛋白等恢复原状,肌纤维松弛第四章:神经组织1. 尼氏体◆结构:由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的核糖体构成。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第1章组织学绪论1. 组织的概念和类型组织的概念:由形态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及细胞间质组成的结构。

组织的分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2. 常用的石蜡切片技术:HE染色,嗜酸性,嗜碱性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H-E染色苏木精(碱性染料):将嗜碱性物质(本身酸性)染成紫蓝色——细胞核中的DNA、RNA, 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伊红(酸性染料):将嗜酸性物质(本身碱性)染成红色——细胞质、细胞外基质、膜性结构(线粒体、溶酶体、滑面内质网)这种用苏木精和伊红进行联合染色的方法称H-E 染色嗜碱性:易于被碱性染料着色的性质。

可被苏木精染成紫蓝色。

嗜酸性:易于被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

可被伊红染成红色。

第2章上皮组织1. P9 上皮特点细胞多、间质少极性无血管分布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3. P10 杯状细胞的分布、光镜特点和功能位置:肠道单层柱状上皮、呼吸道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形态:似高脚酒杯,底部狭窄,含深染的核,顶部膨大,充满粘原颗粒功能:分泌粘蛋白,与水结合成黏液,润滑和保护上皮4. P10 内皮与间皮的概念和光镜特点内皮:衬贴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间皮:分布于胸膜、腹膜、心包膜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呈多边形,胞核扁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垂直观:细胞扁平,中央有核处较厚,其余部分胞质很薄5. 被覆上皮的分类及各类上皮的结构特点1、单层扁平上皮: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细胞呈不规则形或多边形,核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2、单层立方上皮:由一层近似立方形的细胞组成。

从上皮表面观察,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边形;从垂直切面上,细胞呈立方形,核园,居中。

3、单层柱状上皮:由一层棱柱状细胞组成。

从表面观察,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角形;在垂直切面上,细胞为柱状,核长椭圆形,常位于细胞近基底部。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其中柱状细胞最多,表面有大量纤毛。

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绪论

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绪论

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一绪论1.组织学:是用显微镜技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2.细胞:是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构成。

3.组织:由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构成,人体组织可归纳为四大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4.器官:四大基本组织以不同的种类、数量和方式组合形成,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并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

5.系统:若干器官功能相关的器官构成,完成连续性生理活动。

6.胚胎学:是研究从受精卵发育为新生个体的过程及其机制的科学。

研究内容包括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胚胎与母体的关系和先天畸形等。

7.HE染色:即苏木精-伊红染色,简称HE染色,是组织学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苏木精属于碱性染料,它可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染成紫蓝色;伊红属于酸性染料,它可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染成红色。

组织结构易于被碱性染料(苏木精)着色的性质,称为嗜碱性,易于被酸性染料(伊红)着色的性质,称为嗜酸性。

第一章上皮组织上皮组织简称上皮,有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极少量的细胞外基质组成。

按结构与功能特点分为以下几类:1被覆上皮:覆盖于身体表面,衬贴在体腔和有腔器官内表面。

2.腺上皮:主要行使分泌功能的上皮。

一、被覆上皮(一)、被覆上皮的共同特点细胞多,排列紧密,细胞外基质少;上皮细胞有极性,朝向身体表面或管腔面的一面称为游离面,与其相对的一面向着深部的结缔组织,称为基底面;上皮组织内一般没有血管,营养由结缔组织内的血管透过基膜供给。

(二)、被覆上皮的分类与结构分类依据:按照上皮细胞的层数和细胞(或表层细胞)的形态进行分类。

1.单层扁平上皮(单层鳞状上皮):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侧面观细胞扁平呈梭形。

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

此种上皮薄,有利于物质通透,并能保持器官表面光滑,减少摩擦。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笔记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笔记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笔记组胚笔记整理(第八章神经组织)1.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2.神经细胞高度分化,也称神经元3神经元通过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冲动,将信息等传递到肌纤维、腺体等发挥效应4.神经胶质细胞遍布于神经元之间,起支持、营养、保护、绝缘和修复等作用5.98%钾离子在细胞内6.神经元的细胞膜是可兴奋膜7.突起不一定都有尼氏体8.尼氏体的LM结构:嗜碱性小体或颗粒,数量多,呈斑块状EM结构:内含大量粗面内质网及游离核糖体9.神经原纤维是丝状纤维10.树突的功能是接受信息11.轴突含有神经原纤维12.轴丘:神经元的细胞体发出轴突常呈圆锥形的部分13.轴突和轴丘内无尼氏体14.轴突的主要功能:①传导神经冲动②运输功能15.轴质流:轴突内的物质是流动的16.顺向轴突运输:细胞体→轴突(终末运输)逆向轴突运输:轴突→细胞体(顺向又快又慢,逆向只有快)17.轴突运输与微管作用密切相关18.微丝与轴突运输作用有关19.轴突内的物质运输:*胞体合成蛋白→突起末梢*末梢摄取物质→胞体(脊髓灰质炎、狂犬病、破伤风)20.神经元的分类(1)根据突起多少:①假单极神经元②双极神经元③多级神经元(2)根据功能不同:①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②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③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中间神经元的数量占神经元总数的99%]21.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与神经元与非神经元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细胞连接,是传递信息的功能部位22.突触分为电突触和化学突触23.电突触本质是缝隙连接24.通常说的突触指化学突触25.化学突触由突触前成分、突触后成分与突触间隙组成26.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①星形胶质细胞②少突胶质细胞(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③小胶质细胞(最小,属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④室管膜细胞27.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①施万细胞(神经膜细胞,周围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②卫星细胞28.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29.周围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由施万细胞包绕神经元轴突构成30.结间体:相邻郎飞结之间的一段神经纤维31.施万细胞外有一层基膜,神经膜由基膜与施万细胞最外面的一层细胞膜共同构成32.髓鞘主要由类脂和蛋白质所组成,称为髓磷脂33.在锇酸固定和染色的标本上,髓鞘呈黑色34.有髓神经纤维的功能:传导神经冲动35.有髓神经纤维的轴突越粗,其髓鞘越厚,结间体越长,神经冲动跳跃的距离越大,传导速度越快36.髓鞘有保护和绝缘作用,可防止神经冲动的扩散37.无髓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明显慢于有髓神经纤维的原因:无髓神经纤维无髓鞘和郎飞结,其神经冲动的传导是沿着轴突连续前行的38.神经内膜:每条神经纤维周围的结缔组织39.神经束膜:包绕在神经束周围的结缔组织40.神经外膜:许多神经束聚合成一根神经,其外围的结缔组织41.神经膜在神经内膜之内类比:肌膜在肌内膜之内42.感觉神经末梢分为:①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冷、热、痛觉)②环层小体(帕奇尼小体;多见于真皮深层、皮下组织、肠系膜、韧带和关节囊等处;感受压力和振动觉;越多越敏感)③触觉小体(梅氏小体;手指掌面和足趾底面最多;感受触觉)④肌梭(梭内肌纤维;分布于全身骨骼肌;感觉肌的运动和肢体位置变化的本体感受器)43.运动神经末梢可分为躯体运动神经末梢和内脏运动神经末梢44.运动终板支配骨骼肌收缩组胚笔记整理(第十章循环系统)1.毛细血管是管径最细,分布最广的血管2.毛细血管的管径一般为6~8μm,管壁主要由内皮细胞和基膜组成3.吞饮细胞(质膜小泡)由细胞游离面或基底面的细胞膜内凹形成,具有向血管内外运输物质的作用4.毛细血管分为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血窦(窦状毛细血管)5.连续毛细血管主要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肺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处6.有孔毛细血管主要分布于胃肠黏膜、某些内分泌腺及肾血管球等处7.孔位于内皮细胞除核以外的细胞质中8.血窦管腔大且不规则,内皮细胞有较大的间隙9.肝血窦基膜不连续或缺如;脾血窦基膜不完整10.动脉/静脉管壁分为内膜(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中膜和外膜(外弹性膜、结缔组织)11.动脉分为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和微动脉4级12.各级动脉管径的大小和管壁的结构是渐变的,其间无明显分界13.近心的大动脉管壁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14.中动脉又称肌性动脉,大部分由平滑肌组成15.中动脉中内弹性膜最明显,可作为内膜与中膜的分界16.中动脉中中膜由10~40层环形平滑肌组成17.大动脉又称弹性动脉,有着缓冲动脉血压变化的作用18.大动脉中内膜与中膜分界不清19.大动脉的外膜由结缔组织组成,大部分为胶原纤维20.小动脉也属肌性动脉,为外周阻力血管21.较大的小动脉有明显的内弹性膜,一般无外弹性膜22.静脉的内、中、外膜的分界常不明显23.静脉管壁薄,管腔大而不规则,管壁中平滑肌和弹性纤维较少24.毛细血管后微静脉:与毛细血管相接的一段微静脉,通透性较高25.中静脉中有时有少许纵行排列的平滑肌束26.管径在2mm以上的静脉常有静脉瓣,静脉瓣可防止血液逆流27.心壁从腔面向外依次为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三层28.左心室的心肌膜最厚29.心外膜为心包膜的脏层,其结构为浆膜;外表面被覆间皮,间皮下薄层的结缔组织与心肌膜相连30.心瓣膜是心内膜凸向心腔折叠而成的薄片状结构,位于房室孔和动脉口处,其功能是防止血液逆流组胚笔记整理(第十一章免疫系统)1.免疫系统有三个方面功能: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稳定2.淋巴细胞分为三类: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细胞)、骨髓依赖淋巴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3.中枢淋巴器官有胸腺和骨髓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单核细胞及由单核细胞分化而来的有吞噬能力的细胞5.抗原呈递细胞(起源于骨髓):体内捕获、吞噬和处理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来自胸腺;细胞免疫),激发T细胞活化、增殖的一类细胞6.树突细胞的抗原呈递能力远强于巨噬细胞7.淋巴组织分为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淋巴滤泡)8.淋巴器官分为中枢淋巴器官和周围淋巴器官9.弥散淋巴组织不规则,与周围无明显分界10.胸腺分为皮质(胸腺上皮细胞、胸腺细胞)和髓质11.血——胸腺屏障:胸腺皮质内的毛细血管及其周围结构具有屏障作用12.血——胸腺屏障由连续性毛细血管内皮、内皮周围连续的基膜、血管周隙(含巨噬细胞)、胸腺上皮基膜和连续胸腺上皮细胞突起构成,其功能为阻止血液内的一般抗原物质和药物透过,维持胸腺内环境的稳定,保证胸腺细胞的正常发育13.淋巴窦分为皮质(浅层皮质、副皮质区、皮质淋巴窦)和髓质[髓索(髓质的淋巴索,主要由B细胞和浆细胞组成)、髓窦]14.淋巴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循环和淋巴组织之间周而复始地迁移和交换的现象15.淋巴再循环主要由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参与,其功能为大大增加了与抗原接触机会,扩大及提高了机体的免疫功能16.脾分为红髓(脾索、脾窦)、白髓(密集的淋巴组织;沿中央动脉周围分布,又分为动脉周围淋巴鞘、B细胞和T细胞)和边缘区(白髓向红髓移动的区域,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很强的吞噬作用)17.脾的功能有①滤过血液②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③造血④储存血液20.脾小梁:由被膜和脾门处的结缔组织深入脾实质形成21.动脉周围淋巴鞘为T细胞,脾小体为B细胞22.脾(血)窦腔大、不规则血窦23.脾索富含血细胞组胚笔记整理(第十六章呼吸系统)1.导气部:鼻腔→终末细支气管呼吸部: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2.鼻腔的内表面为黏膜,由上皮和固有层构成3.鼻黏膜分为前庭部、呼吸部和嗅部4.前庭部为鼻腔入口处、鼻翼内表面的部分5.黏膜表面被覆未角化复层扁平上皮6.固有层(含淋巴组织)为细密结缔组织7.黏膜深层与鼻软骨的软骨膜相连8.嗅毛是一种静纤毛9.黏膜由上皮和固有层构成,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基细胞、刷细胞和弥散神经内分泌细胞组成10.纤毛细胞呈柱状11.杯状细胞分泌黏液覆盖在黏膜表面,与气管腺的分泌物共同构成黏液屏障12.刷细胞是无纤毛的柱状细胞13.黏膜的上层与固有层之间有明显的基膜14.黏膜下层(含混合性腺)为疏松结缔组织15.人的气管和支气管外膜由16~20个“C”字形的透明软骨环和疏松结缔组织构成16.软骨环之间以弹性纤维组成的韧带相连接,使气管保持通畅并有一定弹性17.软骨环的缺口处即气管后壁,为膜性部,其中有弹性纤维组成的韧带、平滑肌束和较多的气管腺18.支气管由肺门进入肺内后,分支为叶支气管,左肺2支,右肺3支19.叶支气管继而分支为段支气管,段支气管反复分支,依次为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和终末支气管20.肺的导气部:叶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21.每一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和肺泡组成一个肺小叶22.支气管→叶支气管→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细支气管]23.细支气管管径。

组织胚胎学重点(考试必背)

组织胚胎学重点(考试必背)

1.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由细胞膜和细胞质组成。

可使细胞的表面积增大,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2.纤毛:是细胞游离端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向外突出而形成的指状突起。

3.缝隙连接:又称通讯连接,作为化学信息的离子和小分子可以通过此小管从一个细胞进入另一个细胞。

更重要的是细胞间传递化学信息和电信息。

4.基膜:又称基底膜,是位于上皮基底面与其深面结缔组织之间的一层薄膜,一般由靠近上皮的基板和与结缔组织相连的网板构成。

5.分子筛:结缔组织基质以透明质酸为支架,结合许多大分子蛋白质,蛋白质上连着许多硫酸软骨素等多糖侧链,形成具有许多多孔隙的立体构型;具有阻挡大分子物质、细菌及异物通过的功能。

6.组织液: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入基质中的液体,经毛细血管静脉端和毛细淋巴管分别回流入血液和淋巴。

7.骨质:在碱性磷酸酶的作用下,大量的骨盐沉着于类骨质而成为骨质。

8.造血干细胞:是能增殖、分化为各种血细胞的最原始的造血细胞;它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有分化成多种血细胞的潜能和自我复制的能力。

9.肌质网(肌浆网):是肌纤维内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横小管之间,纵行包绕在每条肌原纤维的周围,故又称为纵小管。

10.尼氏体(嗜染质):是神经元胞质内的强嗜碱性小斑块或颗粒。

电镜下由许多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

尼氏体是神经元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主要合成结构蛋白,产生神经递质所需的酶类和肽类的神经调质等。

11.闰盘:心肌细胞间的连接结构。

横位部分有中间连接,桥粒,起固定作用;纵位部分有缝隙连接,便于细胞化学信息的交流和电冲动的传导,使心肌功能活动同步化。

12.神经原纤维:是神经元胞质内的细丝状纤维结构,为神经元的细胞骨架结构,具有支持作用,参与细胞内的物质转运活动。

电镜下, 神经元纤维由神经丝和微管组成。

13.化学性突触:化学性突触以神经递质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人和哺乳动物大多数的突触为化学性突触,是单向性传导14.弹性动脉:因大动脉管壁含有大量弹性膜,故称弹性动脉,其内皮下层较厚;中膜较厚,由40-70层弹性膜组成,其间夹有少量环行平滑肌纤维和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含有硫酸软骨素的异染性基质;外膜较薄,无明显外膜弹性。

组织胚胎学 学习笔记+考试重点总结

组织胚胎学 学习笔记+考试重点总结

过程:(2)中胚层形成从上胚层迁出的另一部分细胞则形成上、下两胚层之间的第三层细胞,称胚内中胚层,即中胚层。

在内胚层和中胚层出现后,上胚层即改称为外胚层。

】7、今年生物学的诺贝尔奖的奖项是什么,获得者是谁,试述该技术的操作过程。

【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试管婴儿”“罗伯特·爱德华兹”【英国生理学家、“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获得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控制性超排卵2、监测卵泡3、取卵4、取精5、体外受精6、胚胎体外培养7、胚胎移植8、胚胎移植后补充黄体酮9、胚胎移植后第14天验晨尿确定是否妊娠10、妊娠后14天,B超检查胎儿数及胚胎着床部位三、屏障总结【1】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概念:脑和脊髓的毛细血管,可限制血液中某些大分子物质(如毒素和有害物质)进人中枢神经内,以维持神经组织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这种特殊结构称为血—脑屏障。

组成:由脑连续毛细血管内皮(之间有紧密连接)、基膜、神经胶质膜(星形胶质细胞突起末端膨大)功能:阻止某些物质进入脑组织,但能选择性地让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通过,维持脑组织内环境的稳定【2】血-胸腺屏障概念:皮质的毛细血管及其周围结构具有屏障作用使血液内的大分子物质如抗体、细胞色素C、铁蛋白等均不能进入胸腺皮质,称血-胸腺屏障结构:①连续毛细血管内皮(内皮细胞间有完整的紧密连接);②内皮下完整的基膜;③血管周围组织间隙内的巨噬细胞;④胸腺上皮基膜;⑤连续的胸腺上皮。

功能:阻挡抗原物质进入胸腺皮质,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胸腺细胞的正常发育【3】粘液-碳酸氢盐屏障:概念:颈粘液细胞和表面粘液细胞分泌的粘液与表面粘液细胞分泌的HCO3-构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可阻止胃粘膜细胞与胃蛋白酶及高浓度的胃酸直接接触。

结构:颈粘液细胞分泌中型或弱碱性黏多糖在粘膜表面形成粘液层,与柱状细胞紧密连接形成功能:胃自我保护机制起隔离和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及中和H+的作用,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粘膜的自身消化。

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

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

---------------------------------------------------------------最新资料推荐------------------------------------------------------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第一章上皮组织1、上皮组织主要分为被覆上皮(保护为主)、腺上皮(分泌为主)以及感觉上皮(感受刺激)等。

2、上皮组织的特点:①上皮组织细胞排列密集,细胞间质少;②上皮细胞有极性,游离面和基底面在结构和功能上有明显的差别;③上皮组织内一般无血管。

3、上皮组织的功能:保护、吸收、分泌、排泄、感觉等功能。

4、杯状细胞的特点是分泌黏液,起润滑和保护上皮的作用。

5、人体内最耐摩擦的上皮组织是复层扁平上皮。

6、与纤毛摆动有关的蛋白质有:动力蛋白、微管蛋白。

7、微绒毛:是细胞表面向外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常见于上皮细胞的游离面。

电镜下可见微绒毛的表面是细胞膜,内为细胞质;其中轴有许多纵行的微丝,后者从微绒毛的尖端向下连于胞质顶部的终末网;在某些细胞,大量微绒毛整齐排列,形成光镜下的纹状缘或刷状缘。

微绒毛可扩大细胞表面积,并可适当伸长或缩短,促进细胞的1/ 7吸收。

8、纤毛的二联微管上有动力蛋白形成的动力臂,通过分解ATP 释放能量使微管之间产生滑动,纤毛的运动呈节律性定向摆动,可清洁细胞表面。

9、半桥笠的作用是将上皮固着在基膜上。

10、复层扁平上皮耐摩擦的结构基础是什么?答:复层扁平上皮细胞的结构基础:①上皮厚,细胞层数多;②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浅层细胞角化,胞质充满干硬的角蛋白;③细胞之间有大量的桥粒,而桥粒是很牢固的细胞连接;④基底层的细胞与基膜之间有半桥粒,加强了上皮与基膜的连接;⑤上皮与结缔组织的连接面凹凸不平,扩大了二者的接触面,使连接更加牢固;⑥基底层细胞有很强的分裂增殖能力,新生细胞不断上移,补充表层衰老脱落的细胞。

第二章结缔组织1、结缔组织由细胞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组成,其特点:①细胞数量少,种类多;②细胞散在分布,无极性;③结缔组织在人体内分布广泛,形态多样。

组织与胚胎学笔记

组织与胚胎学笔记

第一章组织学绪论一、研究内容1组织学(histology)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研究水平: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例:心脏)2组织(tissue)构成: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细胞: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成人约有1015 个、200 余种细胞外基质:由细胞分泌形成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组织以不同的种类、数量和方式组合形成器官;若干功能相关的器官构成系统3意义促进了生理学的进步是病理学的基础促进人类对自身的深入了解二、发展史(一)光学显微镜16 世纪末荷兰人发明→1665 年胡克命名“细胞”→马尔比基观察了脾、肺、肾、表皮;列文虎克发现红细胞、精子、肌纤维;格拉夫发现卵泡→1801 年比沙提出“组织”概念(二)细胞学说提出:施万、施莱登(1838、1839)内容:细胞是一切动、植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内进行着复杂的化学反应;新细胞由原有细胞产生(三)电子显微镜发明:1932 年卢斯卡、科诺尔,使分辨率提高到0.2nm超薄切片术(50-80nm)超微结构(ultrastructure):即细胞膜、细胞器、染色体等亚细胞结构(四)当代组织学新仪器、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原位杂交技术将组织学引入分子水平组织工程学技术拓展了组织学的临床应用前景三、学习方法审视角度组织水平:层次顺序、特征性结构和细胞细胞水平:主要细胞的分布、结构特点(含重要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功能形态和结构相统一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必然表现培养观察能力:重视实习课和图像观察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将二维图形还原为三维构像四、技术简介(一)光镜技术1石蜡切片术(paraffin sectioning):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5 ~10 µm 厚)、染色2苏木精- 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法):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使染色质和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使胞质和细胞外基质着红色嗜酸性(acidophilia);嗜碱性(basophilia)3特殊染色(二)电镜技术1透射电镜术(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用于观察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戊二醛、锇酸双重固定→树脂包埋→超薄切片(50 -80nm 厚)→电子染色(醋酸铀、柠檬酸铅)根据电子束在不同结构上被散射程度的差异表现为电子密度高(黑或深灰色)和电子密度低(浅灰色)2扫描电镜术(SEM)观察组织细胞表面结构,具有真实的立体感,无需制备切片(三)组织化学组织化学术为应用化学、物理、生物化学、免疫学或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技术,与组织学技术结合而产生,在组织切片显示某种物质的存在和分布状态分类:一般组织化学术免疫组织化学术原位杂交术1一般组织化学术:组织中的某种结构成分与所加试剂发生化学反应、并呈现某种颜色,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糖类:PAS(过碘酸希夫)反应,显示多糖和糖蛋白,呈紫红色糖过碘酸多醛品红硫酸复合物(希夫试剂,无色)2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原理,检测组织切片中的肽和蛋白质用标记的抗体与组织中的抗原结合,标记物可于显微镜下观察。

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整理

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整理

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整理嘿,小伙伴们!今天我想跟你们唠唠组织学与胚胎学这门超有趣的学科,顺便分享一下我整理笔记的那些事儿。

组织学与胚胎学啊,就像是探索人体这个超级复杂的小宇宙的地图。

我刚接触这门课的时候,那叫一个懵圈,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到处都是秘密通道的迷宫。

你看,组织学研究的是人体的各种组织,什么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啦。

这就好比是研究一个大厦里的各种建筑材料,有坚固的大梁(结缔组织中的纤维),有柔软的内饰(上皮组织的某些类型),还有像电线一样传递信号的神经组织。

先说说上皮组织吧。

我在整理这部分笔记的时候,就像在认识一群超级有秩序的小士兵。

它们排列得整整齐齐,有的像鳞片一样覆盖在表面,这就是鳞状上皮,就像屋顶上的瓦片一样,起着保护的作用。

还有的像柱状,就像一排排站立的小柱子,有些柱状上皮细胞还长着小绒毛呢,这就像小柱子上挂着的小刷子,专门负责吸收和分泌。

我和我的同桌当时就在争论,这上皮组织到底为啥要长得这么多样。

他说可能是上帝在创造人体的时候,就像拼乐高一样,不同的地方需要不同形状的“小积木”。

我觉得他这个说法还挺逗的。

再说说结缔组织,哇塞,这可真是个大家族。

里面有疏松结缔组织,就像棉花糖一样松松的,里面住着好多细胞,像成纤维细胞就像勤劳的小工匠,不停地生产着纤维和基质。

还有致密结缔组织,那可结实了,就像麻绳一样拧得紧紧的。

我记得有一次小组讨论,我们组有个学霸,他讲起结缔组织来那叫一个滔滔不绝。

他说如果把人体比作一个国家,结缔组织就像这个国家的基础建设,公路、桥梁啥的都靠它。

我们其他人都听得一愣一愣的,感觉他说得还真挺形象的。

肌肉组织呢,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

骨骼肌就像大力士,一块一块的,有好多条肌纤维组成,肌纤维上还有明暗相间的条纹,像斑马的条纹一样。

我们在实验室看骨骼肌的切片时,我旁边的同学小声嘀咕:“这肌肉纤维看起来就像一根根小香肠。

”把我们都逗笑了。

心肌就不一样了,它是心脏特有的肌肉,细胞之间像手拉手一样连接着,这样就能协调一致地工作,就像一个团结的大家庭。

组织与胚胎学笔记

组织与胚胎学笔记

第一章组织学绪论一、研究内容1组织学(histology)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研究水平: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例:心脏)2组织(tissue)构成: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细胞: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成人约有1015 个、200 余种细胞外基质:由细胞分泌形成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组织以不同的种类、数量和方式组合形成器官;若干功能相关的器官构成系统3意义促进了生理学的进步是病理学的基础促进人类对自身的深入了解二、发展史(一)光学显微镜16 世纪末荷兰人发明→1665 年胡克命名“细胞”→马尔比基观察了脾、肺、肾、表皮;列文虎克发现红细胞、精子、肌纤维;格拉夫发现卵泡→1801 年比沙提出“组织”概念(二)细胞学说提出:施万、施莱登(1838、1839)内容:细胞是一切动、植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内进行着复杂的化学反应;新细胞由原有细胞产生(三)电子显微镜发明:1932 年卢斯卡、科诺尔,使分辨率提高到0.2nm超薄切片术(50-80nm)超微结构(ultrastructure):即细胞膜、细胞器、染色体等亚细胞结构(四)当代组织学新仪器、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原位杂交技术将组织学引入分子水平组织工程学技术拓展了组织学的临床应用前景三、学习方法审视角度组织水平:层次顺序、特征性结构和细胞细胞水平:主要细胞的分布、结构特点(含重要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功能形态和结构相统一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必然表现培养观察能力:重视实习课和图像观察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将二维图形还原为三维构像四、技术简介(一)光镜技术1石蜡切片术(paraffin sectioning):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5 ~10 µm 厚)、染色2苏木精- 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法):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使染色质和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使胞质和细胞外基质着红色嗜酸性(acidophilia);嗜碱性(basophilia)3特殊染色(二)电镜技术1透射电镜术(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用于观察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戊二醛、锇酸双重固定→树脂包埋→超薄切片(50 -80nm 厚)→电子染色(醋酸铀、柠檬酸铅)根据电子束在不同结构上被散射程度的差异表现为电子密度高(黑或深灰色)和电子密度低(浅灰色)2扫描电镜术(SEM)观察组织细胞表面结构,具有真实的立体感,无需制备切片(三)组织化学组织化学术为应用化学、物理、生物化学、免疫学或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技术,与组织学技术结合而产生,在组织切片显示某种物质的存在和分布状态分类:一般组织化学术免疫组织化学术原位杂交术1一般组织化学术:组织中的某种结构成分与所加试剂发生化学反应、并呈现某种颜色,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糖类:PAS(过碘酸希夫)反应,显示多糖和糖蛋白,呈紫红色糖过碘酸多醛紫红色反应产物品红硫酸复合物(希夫试剂,无色)2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原理,检测组织切片中的肽和蛋白质用标记的抗体与组织中的抗原结合,标记物可于显微镜下观察。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堂笔记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堂笔记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堂笔记组织学一、细胞组织学及胚胎发生学的历史沿革19世纪末,胚胎学及细胞学发生了巨大的发展,1892年,美国组织学家富尔勒(Mallory)发表了描述各种病理生理现象的光学方法。

1904年,北欧神经病学家昆克(Kunkel)提出了一种以染色为基础的方法,用于组织学上的研究。

通过这样的方法,组织结构能被清晰地观测和研究。

1906年,德国的基尔兴福德(Kiernan)和德国的瑞士组织学家克伦克(Krenckel)分别研究出一种银染色法。

这种方法同样可以提供清晰的生物组织结构图像。

此后,组织学和胚胎学领域的各种方法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二、组织学的定义及作用组织学是指对组织进行细胞、组织结构的学科。

它的主要作用是探求细胞工作原理,揭示生命的基本原理,找出人体疾病的发病机制,并提供了了解生物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现代化方法。

三、细胞的基本结构和要素1、细胞膜它是细胞最外层的包围膜,由磷脂、胆固醇、蛋白质等构成。

2、细胞质细胞膜与细胞核由细胞质所包围。

细胞质由细胞骨架、细胞质基质等构成。

3、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质内的一种细胞器,长度不等,形状也各异。

它们的主要功能包括分解底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等。

4、内质网内质网是由层状、细丝状、管状等结构的网状物蛋白互相连接而成。

它主要负责蛋白质合成、糖原合成和各种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

5、高尔基体高尔基体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器,由平滑、堆积的小囊泡构成。

它主要负责蹄蹄生产和细胞骨架构建。

6、纤维类物质1)细胞骨架:由微管、中间纤维和微丝三种组成。

它们分别负责细胞的分裂、分泌和细胞内内容物的移动。

2)微纤维:可挤压和拉伸,也可以支持细胞。

7、细胞核细胞核是一种细胞质的体内,主要由核膜、染色单体、染色体和核仁等构成。

它对细胞的生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四、细胞的类型和组织1)神经细胞:把外界的各种刺激转换成神经信号,再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肌肉细胞。

2)心肌细胞:形状呈长而圆锥状,可随心跳产生收缩和扩张的动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胚胎学笔记
绪论
1 HE染色
H:苏木精,碱性染料,与嗜碱性物质(如细胞核)染色,呈蓝紫色。

E:伊红,酸性染料,与嗜酸性物质(如细胞质)染色,呈红色。

2 PAS染色
多糖添加过碘酸多醛schiff试剂紫红色物质沉淀
3 四大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第三章上皮组织
1 被覆上皮的分类原则
细胞层次;垂直切面上的细胞形态。

2 写出各类上皮组织的名称及它们的主要分布
上皮组织:被覆上皮,腺上皮,特殊上皮。

被覆上皮可分为:单层上皮,复层上皮。

单层上皮又分为:单层扁平上皮,分布在心﹑血管,淋巴,胸膜,腹膜,心包膜等。

单层立方上皮,分布在肺泡,神小囊肾小管,甲状腺滤泡。

单层柱状上皮,分布在胃,肠,胆囊,子宫。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布在呼吸管道。

复层上皮又分为:复层扁平上皮,分布在口腔,食管,阴道,皮肤表皮。

复层柱状上皮,分布在眼睑结膜,男性尿道。

变移上皮,分布在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

第四章结缔组织
1 广义结缔组织的组成
包括液态的血液,淋巴,柔软的固有结缔组织和坚硬的软骨组织,骨组织。

2 固有结缔组织的组成
疏松结缔组织:基质较多,纤维较少,排列稀疏。

致密结缔组织:纤维成分特别多,排列紧密,细胞和基质少。

脂肪组织:由大量脂肪细胞构成。

网状组织:由网状组织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构成。

3 描述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
成纤维细胞:附着在胶原纤维上。

LM:细胞核大﹑圆,核仁明显,细胞质弱嗜碱性。

EM: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发达的高尔基体。

功能:合成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合成三种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分泌蛋白多糖。

巨噬细胞:LM:胞质嗜酸性,细胞核小,染色深。

EM:胞质含大量溶酶体﹑吞噬体﹑微丝﹑微管。

功能:吞噬作用;趋化和变形作用;分泌活性物质;参加免疫应答和抗原呈递。

浆细胞:LM:胞质弱嗜碱性;细胞核偏位;染色质呈轮状;
EM: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发达的高尔基体,游离的核糖体。

功能:合成及分泌免疫球蛋白。

肥大细胞:分布在血管周围。

LM:胞质内含粗大的.水溶性的﹑异染性的﹑嗜碱性颗粒。

EM:颗粒具有单位膜。

功能:参与过敏反应。

脂肪细胞:细胞体积大,常呈圆球形。

功能:合成和储存脂肪,参与脂质代谢。

4 疏松结缔组织的纤维组成
胶原纤维:又名白纤维,成分:胶原蛋白
LM:粉红色,带状。

EM :胶原原纤维
功能:抗拉力强,有支持作用。

弹性纤维:又名黄纤维,成分:弹性蛋白
LM:弯曲.细.浅红色。

EM:微原纤维功能:有弹力
网状纤维:又名嗜银纤维;成分:Ⅲ型胶原蛋白
LM:嗜银EM:胶原原纤维功能:构成支架
第五章软骨组织和骨
1 骨板的组成和分类
组成:骨质中的胶原纤维平形成层排列,借基质粘合在一起,并有钙盐沉积的薄板状结构。

分类:环骨板;骨单位;间骨板
第六章血液
1 血细胞的组成
红细胞:数量最多,双凹圆饼状,无核,无细胞器,充满血红红蛋白,
功能: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白细胞:种类最多,球形,有核,能变形运动。

可分为----
有粒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
无粒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血小板:又称血栓细胞,呈双凸扁盘状,大小不一,功能:止血和凝血
第七章肌组织
1 三种肌纤维的光镜结构特点
骨骼肌纤维:长圆柱型,直径10~100um,长度一般为1~40nm,长者可达10cm,两端钝圆,
**有明暗相间的横纹、细胞核多,细胞核位于胞膜下方。

心肌纤维:短圆柱状,有横纹,长80~15um,直径6~22um,有分支并相互连接成网,***细胞核1~2个,居中,横纹不明显。

平滑肌纤维:梭形,无横纹,胞核一个,位于中央。

2 肌节
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是骨骼肌纤维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单位。

由?I带+A带+?I带构成。

3 肌原纤维的电镜结构和肌丝的蛋白质成分
电镜结构:由粗﹑细两种肌丝构成,肌丝沿肌纤维的长轴相互穿插平行排列。

***A带、I 带、Z线、H带、M线
粗肌丝:主要由肌球蛋白组成
细肌丝: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组成。

第八章神经组织
1何谓突触?试述化学性突触的电镜结构和功能。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的特殊联系。

可以分为电突触和化学突触。

***化学突触:单向传递
LM:扣状膨大
EM:突出前部:突触前膜厚,突触小泡含神经递质
突触间隙:酶
突出后部:突触后膜,含受体
功能:***单向传递是神经元传递信息的重要结构。

2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胞体和突起功能:接受内外环境刺激和传导冲动
胞体:细胞膜:受体,离子通道,缝隙连接,
细胞核:核仁,核膜清晰,着色浅
细胞质:尼氏体,神经原纤维,线粒体,色素
树突:LM: 粗、短、糙、多,尼氏体,神经原纤维
功能:接受刺激
轴突:LM: 细、长、光滑,1根,轴丘、神经原纤维、无尼氏体
功能:传递神经冲动
3 尼氏体
又称嗜染质,嗜碱性,HE染色呈蓝紫色。

LM:嗜碱性团块EM: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
4 神经原纤维
LM:嗜银,在银染切片中被染成棕黑色,呈细丝状。

EM:神经丝和微管
功能:维持细胞形态,参与胞内运输。

5 有髓神经纤维的结构组成
***由轴突或长树突以及神经膜细胞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中构成髓鞘的是少突胶质细胞,周围神经系统的则是施万细胞。

髓鞘的结构包括郎飞结﹑结间体﹑髓鞘切迹
6 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
星形胶质细胞: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形成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绝缘
小胶质细胞:抗原呈递作用,相当于巨噬细胞
室管膜细胞:单层柱状,
施万细胞:又称神经膜细胞
卫星细胞:又称被囊细胞
第九章循环系统
1 毛细血管的分类和超微结构
分类: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血窦
超微结构:连续毛细血管--内皮连续,基膜完整,紧密连接,吞饮小泡。

有孔毛细血管--内皮有孔,基膜完整
血窦--腔大,不规则,内皮有孔,基模几乎无连续或不完整。

2中动脉﹑小动脉和微动脉及大动脉管壁的结构特点及它们的别称。

中动脉:又称肌性动脉。

管径1~10㎜,有内膜内皮,内弹性膜明显,在切片中呈波纹状,中膜主要为10~40层的环形平滑肌,外弹性膜明显,有营养血管﹑神经等
小动脉:又称肌性动脉。

管径0.3~1㎜,有内膜内皮,内弹性膜明显,中膜主要为3~9层的平滑肌,外膜薄。

微动脉:管径﹤0.3㎜,有内膜内皮,内弹性膜不明显,中膜主要为1?2层的平滑肌,外膜薄,少血管。

***大动脉:又称弹性动脉。

管径>10mm,有内膜内皮,内弹性膜发达,与中膜无明显分界,
中膜主要为40~70层,有孔弹性膜,外膜较薄,结缔组织构成,有营养血管、神经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