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现代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农业现代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工作要求,农业局组织人员对全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现状
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的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主要包括:
1、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的手工劳动,特别是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大大降低农业劳动者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63.1万千瓦,拥有各种农机26257台,其中小型农机24621台,90马力以上大型农机1636台。全市农作物机播率85%左右,机收率不到20%,秸秆直接还田率20%左右。
2、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保证食品安全。目前,全市以抗旱坐水一条龙作
业模式的粮
食高产模式化种植技术日益成熟,高光效、膜下滴灌、测土施肥、生物防治等技术全面推广,科技贡献率接近70%。XX年,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田灭鼠、生物防治等五项重点增产技术205万亩,开展粮食高产创建13万亩。主要农作物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优质粮面积达到70%以上。还开展了科技110、开通技术服务热线、建立庄稼医院等科技服务平台,利用各种形式提高全市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
3、农业经营方式产业化。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主要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诸环节有机结合,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提高农业的经营效益,增强农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已发展到43家,绿色、有机、无公害品牌发展到40个,各类名牌发展到75个,带动和辐射种植基地65万亩,今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农产品精深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带动农户3.6万户增收。农产品流通市场和贸易集散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农产品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全市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发展到12个。
4、农业服务社会化。形成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在整个农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都有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专门服务。目前,全市农村经纪人达到3000多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1122个,遍及粮食、瓜果、蔬菜、家畜、水产等10多个产业,带动农户近3万户,可为农民增收8000万元。
5、农业产业布局区域化。各乡镇根据自身的资源、地理和环境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并有一定规模的农业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形成优势农产
品产业带,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XX年,全市特色产业发展面积46.2万亩,温室大棚1.4万栋,形成了以舍力镇、叉干镇、大岗子镇等乡镇为主的花生、豆类产区,以两家子镇、烧锅镇乡等乡镇为主的大挠子产区,以红岗子乡、四棵树乡等乡镇为主的西甜瓜产区,以大赉乡、安广镇等乡镇为主的蔬菜产区的产业格局,特色产业村屯发展到189个。
6、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既有利于增强农业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又有利于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农业发展后劲大为增强。目前,全市现有大小机电井11067眼,其中大口径机电井7941眼,灌溉面积136.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7.1%。
7、农业劳动者现代化。要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主要是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使农业劳动者熟悉农业生产的相关政策和法律知识,掌握2-3项农业实用新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以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XX年,全市以阳光工程、科技入户工程为载体,通过召开现场会、科技大集、科技资料、科技光碟、广播电视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多种多样的技术培训形式,已开展农业技术培训400多场次,培训农民3万多人次,实施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4500人,培训农技人员300人次,培训科技示范户1000户,发放各类技术资料4万余份。
二、制约因素
1、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劳动力素质低。XX年,全市农村劳务输出近5万人次,实现收入10亿元,但是农村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仍然没有离开土地,短期打工的多,到城镇、非农产业部门就业的少,土
地无法高效流转,而且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导致就业岗位选择面狭窄。
2、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低。当前,我市土地经营大户有1883户,家庭农场151户,其余基本上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难以形成带动我市农业发展的规模经济,劳动生产率低。
3、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农民对生产的投入大部分仍然集中在土地与劳动的投入之上,普遍采用的是一种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粗放经营方式,广种薄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加剧,从而削弱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工作建议
1、加强和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农民作为现代化的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农民首先必须现代化,包括生产方式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要发展农村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并把农村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加速开发农村的人力资源,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2、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促进科研成果应用。着力建立一批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依靠科技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验区和示范区,提高农民自觉接受和运用科技的积极性;推广培育优质、高产、专用品种,推动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大力提高农业后续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开发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大力推动农业高新科技产业化。
3、加强农业机械化。把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逐步推
行农户土地经营权的租赁、转让、买卖和入股联合等改革措施,实现土地大面积机械化规模经营。
4、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广“公司+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等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强化“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专业化生产模式。
5、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利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优良的品种,建立适应区域特点的耕作制度、农业产业结构,同时加强科学管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