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职业教育教学观文献综述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炎培职业教育教学观文献综述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0T02:07:35.139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1年11期作者:郭莉1宋成多 1郭玉娟2
[导读] 本文从文献综述研究,论证了黄炎培职业教育观的历史意义及其价值、职业教育内涵在当今职业教育中提出的手脑并用、学做合一、工学结合的运用体现。
郭莉1宋成多 1郭玉娟2
广西商贸高级技工学校 1 广西南宁市 530007
西安医学院2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作者简介:郭莉,新疆哈密,女,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思政教育
项目基金; 2020年度职业院校外语教学课程思政研究专项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英语课程改革与实践+(WYJZW-2020-2015)摘要:本文从文献综述研究,论证了黄炎培职业教育观的历史意义及其价值、职业教育内涵在当今职业教育中提出的手脑并用、学做合一、工学结合的运用体现。证明他的职业教育思想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对规划未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起到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期希以构建有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培育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往哲先贤,星河灿烂,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于今尤为珍贵,其思想之发轫,源迹于求民生安泰;其思想之价值,惠是时而泽长远。
关键词:黄炎培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思想文献综述
1. 黄炎培职业教育教学观的历史意义
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首先是清政府的教育改革,1902年壬寅学制和1904年的癸卯学制,使得实业教育引起人民的重视。随后一战期间民主工商业的发展,各种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缺乏使得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191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表《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标志着以黄炎培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思潮形成。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体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职业教育要旨、职业教育的目的、职业教育的方针、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职业教育要旨“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做准备”。职业教育的目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使没有技能的人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变成有技能的人,一方面解决的失业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的生计问题,同时进一步追求通过职业教育培养人们的知识、技能、道德,使受教者胜任自己的职务,热爱自己的事业,以造福于社会和人民。黄炎培的职业教育不仅包含体现了个人价值也体现了职业教育对社会的价值。第二个是职业教育的方针,职业教育的社会化和科学化。职业教育的社会化即大职业教育,认为社会化是职业教育的唯一生命。具体涉及到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学制、办学方式、过程的社会化。科学化是指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人和物的问题。黄炎培根据职业心理测验来确定每个人适合的职业教育。物质方面如农、工、商、等专业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编、教学训练原则的确定、实习设施的配置等。在人事方面如教育管理的组织、机构自身的建设。强调运用科学管理方法与职业教育管理中。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和方针,黄炎培在职业教育中遵循的教学原则有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为了实现教学原则黄炎培给学生提供实习场所,所办的职业学校要附设工厂;确定专业会考虑学生家长是否具有相应的职业背景;选择老师要求理论与经验并重,不能两全时重经验;选编的教材注重实践性;课程安排上理论课和实习实数各半,毕业条件是先发修业证书,实习一年且能胜任时,再发毕业证。职业道德教育上黄炎培提出敬业乐群,敬业就是热爱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对学业和工作尽职尽责;乐群即有高尚的情操、奉献精神和群体合作精神。
2. 黄炎培职业教育的内涵
2.1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特色品质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是在职业学校办学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职业教育实践的变化而不断深化,可以说,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是实践的产物。鲜明的导向性、丰富的价值性和长期的指导性,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重要的理论品质。
2.1.1导向性特色
教育与职业沟通欠流畅,是导致学生毕业无法就业的根源,黄炎培紧扣教育与职业的关系,通过实践证明了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让更多的人理解和认同职业教育。黄炎培认为,“教育不与职业沟通,和怪百业之不进步”(黄炎培,1994)。他首先倡导在教育与职业、教育与生产及生活之间建立有效联系。对于为什么要建立这种联系,黄炎培认为,“只从职业学校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黄炎培,1994)。对于如何建立这种联系,黄炎培进一步
提出,“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教育界努力沟通和联络。”(黄炎培,1994)。学生通过职业学校及其附设工场到真实的岗位实习,来解决所学和所用相脱节的问题。这些理念和实践的提出,科学地回答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问题。
2.1.2 价值性特色
职业教育的定位是社会长期争论的问题。职业教育一头系着教育,一头拴着职业或产业。提倡发展职业教育,就是希望通过教育方式来解决国计民生问题。在黄炎培倡导职业教育之初,不少人嘲笑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定义为“吃饭教育”。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一是谋求个性之发展;二是为个人谋生至准备;三是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是为国家级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黄炎培,1994)。四个层面的价值追求,从低级到高级、个体到全体,逐步提升,逐步递进,深刻揭示了职业教育的目的,长期以来的职业教育实践充分说明,职业教育不应受到贬低、更需要得到个人、社会、国家及全世界的共同关注,要以更高的眼光看待职业教育,以更高的站位发展职业教育。
2.1.3 指导性特色
在明确职业教育的目的之后,黄炎培通过举办中华职业学校作为试验职业教育的机关,来回答职业教育该怎么办的问题。经过十五年的调查、研究和试验,他总结出了办职业教育必须遵循的几个通用原则,“办职业教育,万不可专靠想,专靠说,专靠写,必须切切实实去‘做’;办职业教育,必须把试验业已有效的传授给人家;办职业教育,不但着重职业知能,而且还要养成他们适于这种生活的习惯。”(黄炎培,1994)。以上三条基本原则,说明办职业教育不能仅靠理想信念,也不能寄希望于政令口号,必须要深入真实的职业环境,教人如何掌握技术技能。也就是说,办职业教育要实实在在地区去做,进行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并形成有效经验之后,再加以推广。
2.2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任何科学的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来源于实践,也应植根于实践,在指导实践过程中不断传承和创新。继承发扬、传承创新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当前职业教育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1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来源于职教办学实践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形成和发展,与他所从事的职业教育事业、所推动的学校办学实践密不可分。黄炎培认为,理想的职业教育,是适合国家、社会和生活发展需要的,但是不能仅保留在理念层面、口号层面,要付诸实践。只有亲身实践,实地试验,才能够积累办好职业教育的思路和做法。为了回答社会对职业教育教育该怎么办的问题,黄炎培联合教育界、实业界同仁,在工商业发达的上海选择民众生计最困难的地方,创办了中华职业学校。数年间,上海及各地纷纷仿效举办职业学校,职业教育成为新的社会风尚。中华职业教育社“除自办上海、重庆中华职业学校、南京女子职业传习所、镇江女子职业学校、重庆、上海中华商业专科学校、上海比乐中学、四川灌县都江实用职业学校、昆明中华业余中学、中华小学外,还受实业界委托设计学校,或指定地点创办职业学校。”(黄炎培,1994)。在办学实践中,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的理念得到了运用,解决了很多现实问题。当然也面临着一些挫折和困难。无论是经验还是挫折,都已经成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活的灵魂,成为解决当下及今后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的有效答案。
2.2.2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体现实践的观点
实践第一的观点,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办职业教育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黄炎培认为“凡平民教育性质之职业学校,最合现今社会所需要。但其一切设施,须使勿远于是种社会之生活状况。否则其结果将与其宗旨日趋而日远。”(黄炎培,1994)。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积贫积弱,平民生得不到保证,职业教育要在解决实际问题、发挥效用上下功夫。黄炎培提出要办平民职业教育,要在平民聚集较多的地方办职业教育。手脑并用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实践观点的直接表达。结合当时中国士大夫阶层死读书不动手和劳动阶层死用手不读书的情况,黄炎培认为,“要使动手的读书,读书的动手,把读书和做工两下并起家来。要使人明了,世界文明是人类手和脑两部分联合产生出来的。”(黄炎培,1994)。我们从中可以得知,动脑和动手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互补、增进的,两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其一。工学结合是黄炎培职业教育实践的显著特征。黄炎培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社会化,认为职业学校实习是个大问题,要求不能只在学校附设工场实习,要到社会工场中去进行充分实习,主张职业职业学校要采用半日制、半周制、分期制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多途径推行工学交替、做学合一。
2.2.3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在现代职业教育实践中持续发挥作用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是职业教育实践的产物,必须能够反过来指导职业教育工作实践。黄炎培一直强调树立大职业教育观,发达的职业教育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办好职业学校,需要转变的是教育理念、社会理念乃至国家理念。当前,职业教育占据教育的半壁江山,党和国家把职业教育放在首位,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已成为中国人才战略之举,国计民生之举、振兴家乡之举,以及中国复兴和社会安定团结之举。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该说,全社会已经凝聚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共识,办好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就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体现了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实践观点在当代的运用。具体到办学层面,黄炎培对我国职业教育办学实践影响较大的是关于职业学校社科的理念,黄炎培认为,“凡职业学校之社科,须十分注重当地社会状况。乡村与城市不同。即同是乡村,同是城市,其他地方状况,亦不尽同。万一社科不合需要,必至影响与他日学生出路。”(黄炎培,1994)。当前,职业学校再设置专业的过程中,能够高度重视产业发展需求,也能够根据地方产业结构,科学设置专业,动态调整专业,因地制宜地制定个性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