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课外读本 专题七(7)(人民版必修一).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我所看到的美国校园
约翰·哈佛的故事
哈佛的校规与哈佛校长的竞争
哈佛的魅力
纸牌的秘密
美国人的读书态度
美国名人的成功秘诀---善于交际
正文
我所看到的美国校园
丰富多彩的教室
美国是崇尚个性、倡导创造性的国家,这点在美国学校的教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每间教室都是花花绿绿的一团热闹,没有一间教室是一模一样的,你不用担心会走错教室,甚至桌椅摆放的位置,都各不相同。
教室大多没有窗户,只有一扇门可以通光通风,完全靠灯光和空调来调节。这使得他们可以充分发挥教室四壁的作用,所有的墙壁都贴满了五颜六色的图片、资料,甚至天花板都是花团锦簇,令人叹为观止。在高中,一般都是分专业教室上课的―――老师不动,流动的是学生,因此美国学生没有班的概念,只有课的概念,更没有班主任之说。学校的建筑一般也分社会科学楼、科学楼等。在专业教室,墙壁和天花板上一般贴的都是和这个科目有关的资料、图片,例如历史、地理教室,贴的都是地图、历史事件、研究专题、最新发现等。在小学教室,因为不分科目,因此贴的东西更是五花八门,更具卡通效果。在一间小学教室,用相当大的地方设置了一个专题“本周之星(star of the week)”,贴满了学生家庭生活的照片:在野外抓鱼的得意、学生与家人的温馨、与朋友在一起的俏皮。在我理解,这是展示学生生活丰富多彩的专栏,而不是评比好学生的专栏。
更有趣的是,教室里桌椅位置与朝向也没有一模一样的。有的成半圆状朝着一个方向;有的桌椅摆成几个小圈;有的是分成两个大组,相对而坐;有的甚至一组朝前,一组朝右,一组朝左,真是五花八门。我问一个老师,为什么要把桌椅摆成这个形状,老师回答说:“每间教室的桌椅都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学生的喜好来摆放的。因此,每间教室都不一样。我这样摆放的目的是,无论我到教室的哪一个角落,学生都能轻易地看见我。”
在美国,很多老师的办公桌都设在教室一角,办公桌上也是五花八门,有各种各样的糖果,有作业,有老师、学生的照片,学生的作业与课本,琳琅满目,色彩丰富,绝不能用整齐来形容,却能给人以家的温馨。
更让我开眼的是,在一所有10历史的老学校里,教室甚至没有门,全部都用一个帘子代替,即使在摆满电脑的电脑实验室,也是如此。如果学生用电脑,可以随便出入。美国学校的丰富多彩与随意性可见一斑。这使我联想到我们国家的教室,在我们的教室里,名言警句、班规,什么东西贴哪儿都有一定的位置,桌椅的摆放都是一模一样的,一切都中规中矩,并且以此为依据评选流动红旗班。如果不仔细看教室门口的牌子,一不小心就走错了教室,即使在小学,也是这样。
极具个性与创意的课堂
当然,参观了校园之后,我们也会坐下来听课。在美国学校的课堂上。也有照本宣科、沉闷的满堂灌的现象。但是,更多的美国学校的课堂是极具个性与创意的课堂,我更愿意把这些介绍给国内的教育工作者。
一个9年级(相当于我国的初三、高一)学生在学完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之后,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用你最拿手的形式表现出你对这部作品的理解。这个老师认为即使是9年级的学生,学习莎士比亚的作品也是很困难的,便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完成作业,以帮助学生激发想像力和创造力。结果学生交来的作业五花八门,其中一份作业很有意思,学生画了一幅画:朱丽叶一只手里非常小心地捧着罗密欧,另一只手却非常粗鲁地抓着她的父亲,撇到一边。这个学生对这部作品的理解是:朱丽叶爱罗密欧远远胜过爱她的家庭。据这位老师介绍,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完成作业,是很平常的。
在小学课堂上,上课的形式更轻松活泼,有的学生甚至坐在地上听课,上课的老师更活泼。在一节数学课上,老师发给学生很多美国钞票的复印件,用美国钞票来教学生加减法。当学生回答对了问题时,这位金发碧眼的女老师就会挥舞着手臂,做出夸张的表情,给学生加油鼓劲,好像老师的兴奋远远超过了被表扬的学生。整整一节课,这位漂亮的女老师在教室里蹦来蹦去,用丰富的形体动作把课堂搞得非常轻松、愉快。
就程度而言,美国的教学课本不如我国的深,但是学习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实物教学在美国的课堂上非常普遍,尤其在小学。在小学低年级的英语课堂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衣服、裤子、袜子等,老师就用这些实物教学生学习各种单词。
规则明确的学校
看了美国丰富多彩的教室和极具个性的课堂,你一定以为美国学校的课堂是随意散漫的,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乱成一锅粥。奇怪的是,参观了那么多学校,即使在最轻松活泼的课堂上,即使学生坐在地上听课,我们也很少看到学生之间互相交头接耳、嬉戏打闹的现象。我想,这和美
国学校的规则有关。
事实上,美国人极重视规则和团体合作,他们把个性与规则区分得很清楚,绝不会弄混。在教室的门口,一般都有一块牌子:禁止食物、禁止饮料,也很少看到学生在课堂上喝水、吃东西。在美国学校里,只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都有明确清晰的规定,即使在幼儿园,也是如此。
可能正是这种规则意识,使学校里的一切都井井有条。在美国学校里,当学生离开的时候,一定会把椅子贴着桌子放回原位,即使两分钟后他还会再回来;桌椅上都干干净净,看不到乱涂乱画,更没有刀子的刻痕;学生的课本上,也很干净,没有被画得乱七八糟,看得出来,学生都很爱惜课本。在美国的公立学校,课本是循环使用的,这一届学生用完了,要还给学校的图书馆,好让下一届学生用。即使经过几次循环,他们的课本也很干净,边角都很整齐。我留意到,甚至学校的洗手间,也很干净,没有乱七八糟的文字和图画,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如此。
(摘自《中国国情国力》第3期,江中龙文)
约翰·哈佛的故事(岳晓东)
哈佛大学成立于1636年10月28日,但它最初的校名不叫哈佛。
1637年冬,有一位英国剑桥大学的毕业生移民封了新大陆。他时年29岁,刚结婚不久,尚没有孩子。他的名字叫约翰·哈佛(John Harvard),来自伦敦。他住在查理斯镇,与那所新成立学院(当时尚没有正式的校名)的所在地剑桥镇中间隔着一条河,河的名字叫查理斯河。
约翰·哈佛当时的梦想是成为查理斯镇教堂的助理牧师。可惜他在新大陆活了不到一年。1638年9月,他因患肺病死于查理斯镇。临死前,他立嘱将自己一半的财产(约值780英镑)和所有的图书(约400本)捐赠给河对岸那所新成立的学院。这是该学院成立以来所接受的最大一笔捐款。为表示感谢,校方决定,将这所尚未正式命名的学院命名为哈佛学院。那是1639年3月16日的事情,距该新学院成立已有两年半,距哈佛本人去世也有半年了。
哈佛所赠的780英镑捐款,是当年该校全年财政拨款的近两倍(当年政府给学校的拨款是400英镑)。这在当时是一笔了不起的收入。用时下之术语来衡量,校方用这笔钱开发了不少的“硬件”和“软件”。但哈佛所赠的400本书却遭了厄运,它们毁于一场大火。只有一本书因一个学生前一天晚上借书未还而免遭劫难。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这个学生第二天去归还那本珍贵无比的“孤本”时,当时的哈佛院长亨利·邓斯特(Henry Dunster)还是以“借书不得带出图书馆”这条校规开除了那个为哈佛校史做出突出贡献的学生。
哈佛本人出生在英格兰,父亲是一个屠夫,他曾有过不少兄弟姐妹。可惜发生在1625年的一场瘟疫,夺去了他父亲和四个兄弟姐妹的性命。由于哈佛本人也是英年早逝,没有留下子女。在整个美洲大陆,绝少有人姓哈佛的。就是在英国本土,哈佛这个姓也是很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