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规划名词解释(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规划名词解释(2)
交通规划名词解释
1. 停车视距:指的是同一车道上,车辆行驶时遇到前方障碍物而必须采取制动停车视距:停车时所需要最短行车距离。
2. 会车视距:系指对向行驶的车辆在同一道路上相遇而又来不及错让时必须采会车视距:取制动停车所必须的最短安全距离。
主导纵坡:指道路中心线结合实际自然地面起伏所得土方填挖工作量最少的平均主导纵坡:自然纵坡度。
平均纵坡:指的是含若干坡段的路段两端点的高差与该路段长度的比值。是在山区设计道路时需要控制的坡度。
展线:指的是在山岭地带,由于地面自然纵坡常大于道路设计容许最大纵坡,加上工程地质条件限制,就需要顺应地形,适当延伸线路长度沿山坡逐渐盘绕而上,以致到达路线终点。这种减缓纵坡,延长起、终点间路线长度的设计定线,成为展线。
回头曲线:在山区道路设计中,为了克服平曲线长度过短,纵坡过大而在转角顶点外侧设置的曲线称为回头曲线。
分岔点:交叉口内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开行驶的地点。
交汇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
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或接近90°)相互交叉的冲突点交会点.
视距三角形:为了保证交叉口行车安全,由交叉口内最不利的冲突点,即最靠右侧的直行机动车与右侧横向道路上最靠中心线驶入的机动车在交叉口相遇的冲突点起向后各退一个停车视距,将这两个视点和冲突点相连构成的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
渠化交通:在交叉口合理地布置交通岛、交通标志、标线等,把不同行驶方向和车速的车辆分别规定在有明确轨迹线的车道内行使,避免相互干扰,从而减少车辆之间以及车辆与行人之间碰撞的可能,
提高交通安全性和通行能力。
绿波交通:指在一系列交叉口上安装一套具有一定周期的自动控制的联动信号,使主干道上的车流依次到达前方各交叉口时均会遇上绿灯。
绿色交通:广义上是指采用低污染,适合都市环境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交通概念。狭义指为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建立起来的低污染,有利于城市环境多元化的协和交通运输系统。从交通方式来看,绿色交通体系包括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常规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
绿信比:指交叉口红绿灯在一个周期内显示的绿灯时间与周期长的百分比。
环形交叉口:是在几条相交道路的平面交叉口中央设置一个半径较大的中心岛,环形交叉口使所有经过交叉口的直行和左转车辆都绕着中心岛作逆时针方向行驶,在其行驶过程车流的冲突点变为交织点,从而保证交叉口的行车安全,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立体交叉口:系指用跨线桥或地道使相交道路在不同的平面上相互交立体交叉口简称立交,叉的交通设施。立体交叉将车道空间分离,从而避免交叉口冲突点的形成,保证交通安全,大大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
公交换乘系数:是指全市市民在一天出行过程中平均换乘公交车的次数。系数”是衡量一个城市公交线路、站台设置的优劣。这个系数不能超过 1.5。
城市交通:是城市内部及城市与外部之间的人员和物资实现空间位移的载体。
1. 城市对外交通: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及城市地域范围内城区与周边城镇、乡之间的交通。
2. 城市内部交通:即狭义的城市交通,指城市范围内的交通或城市各种用地之间人和物的流动。这些流动都是以一定的'城市用地为起点,以一定的城市用地为终点,经过一定的城市用地进行的。
物流园区:(logistics park)是指在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在几
种运输方式衔物流园区:接地,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也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
停车换乘(P+R)是指沿市郊公共交通干线车站修建小汽车停车场,规定凭公交月票免费停车,以鼓励人们换乘公交,减少市区道路的交通量。
交通等时线:交通等时线指用出行时耗绘制而成的区域范围线,在这条闭合线上的任意一点到所指定的中心所花的出行时耗相等。
由城市的某一吸引点出发,在规定的出行时耗内可达到的用地范围,可以反映该地区的交通便捷程度,等时线图反映了居民到吸引中心所需花费的最大出行时间,以及该中心在不同出行时间内所能服务的用地范围。
行车视距:是指为了行车安全,在道路设计中应当保证驾驶人员在一定距离范围内能随时看到前方道路上出现得障碍物,或迎面驶来的车辆,以便及时采取刹车制动措施,或绕过障碍物。这个必不可少的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交通规划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