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广东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二十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届广东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二十二)
命题人:广州市刘俊杰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建议各中学考试用时40-50分钟(一课时)。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校名、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共12小题,共48分)
1、“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白’、‘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

”该作者认为古代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受到哪一思想的影响
A.道家 B.佛教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2、“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

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

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

……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

”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对官员的监察
3、《周礼·地官司徒》:“大司徒之职……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种,以教稼穑树艺……”材料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以土地种类划分身份等级 B.体现了精耕细作的农业发展状况
C.大司徒必须是农业技师出身 D.“十有二壤”是指西周十二封国
4、“几家早期的民族资本纱厂,包括上海的华新、裕源和裕通、宁波的通久源、无锡的广勤等都和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有密切关系,广勤纱厂创办人杨宗瀚曾主持过上海机器织布局。

……广州民族机器工业中的技术元老陈桃川,便是洋务企业广州机器局的工人出身。

”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洋务企业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洋务企业为民族企业培养了管理和技术人才
C.民族企业普遍存在官商勾结现象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诞生在东南沿海地区
5、蒋介石曾在日记中写道:“日寇野心既已爆发,必难再收,东亚从此将无宁日矣。

天灾频仍,匪祸纠缠,国家元气衰敝已极,虽欲强起御侮,其如力不足何!”文中提到的日本侵华事件是指
A.甲午战争 B.九一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淞沪会战
6、高考作文无论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都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

下面资料选自历年高考优秀作文,
A.“凡是有歌声的地方,都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地大干社会主义”
B.“在做十几年前应做的事:投考普通大学。

……向‘四人帮’讨还时间,为祖国争气”
C.“同外国人做生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方面的人才少了行吗”
D.“在改革开放深入展开的时刻,我们更需要这种横跨度的攀登”
7、读中国GDP及占世界的份额表(单位百万1990国际元),从上表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年份1820 1870 1913 1950 1973 1998
中国228600 189740 241344 239903 740048 3873352
中国占世界份额
32.9 17.2 8.9 4.5 4.6 11.5
(%)
①近代中国GDP占世界份额急剧下降
②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导致GDP出现负增长
③改革开放前,受“文革”等因素影响GDP几无增长
④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8、关于雅典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

”这段话表明他
A.表明雅典人用抽签的方法雇用一些行业的人 B.实质上揭示了直接民主制度的弊端
C.认为抽签选举方式的危害小 D.管理国家事务比抽签雇人容易出错
9、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

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
A.以民意制约权力 B.以道德制约权力
C.以权力制约权力 D.以权利制约权力
10、一战到二战期间主要西方国家把一些存在密切关系的国家和海外殖民地联系起来,放弃原有的贸易政策,纷纷设置关税壁垒。

二战后为改变该混乱局面国际社会采取的关键措施是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D.签订关贸总协定
11、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

“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12、画家库尔贝绘画的对象往往是工人、农民、家庭主妇等,有人批评他是“崇尚丑陋”,他说:“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者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

”库尔贝的艺术风格是
第Ⅱ卷(共2题,共52分)
(第13、14题为选做题,考生从此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作答,则按第一题计分。

第15题为必做题)13、(27分)近年来,保障海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海上探索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朝贡关系的确立证明中原王朝的合法性。

而朝贡贸易也并非以利润为导向,而是以政治关系为基础的,依照“薄来厚往”的原则进行;基本上可以说是经济利益单向输出……而不是建立殖民统治。

只有当王朝处于上升期或鼎盛时,其经济足够强大且文明相对发达时,朝贡体系才能运转良好。

……在禁海政策的影响下,中国海洋活动发展逐渐偏离了正常轨道。

海洋观的落后使中国对于海洋的认识始终没有达到西方近代海权的高度。

——摘编自刘小军《关于中国当代海权的若干思考》材料二英国崛起的资源要素与模式
资源要素崛起模式
海军、自由准则(软实力)、岛屿位置(易于防守)、经济规模、科技领先地位海权(海军+海洋法律)+殖民扩张+暴利的商业贸易+工业革命
——摘编自约瑟夫·奈《处于十字路口的美国巨人》、辛向阳《霸权崛起与挑战国家范式分析》材料三在战后初期,美国处于海上单极独霸的地位,随着苏联海军力量的发展和苏联对美国海洋霸权挑战的出现,美国独霸海洋的局面开始消失……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则以发展军事力量来补救其经济和财政上的弱点,拼命争夺世界霸权。

苏联经济已蜕变成战争经济,军工生产占工业生产的60%。

——李亚敏《海洋秩序在国际秩序变迁中的地位与作用》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海洋活动的缺陷。

(6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海洋观落后的原因。

(4分) (2)对比材料一,材料二中英国海洋活动的目的有哪些?(4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苏海上争霸格局的演变,并从苏联方面分析最终结果的原因。

(11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今中国海权问题的认识。

(2分)
14、(27分)历史学者钱乘旦认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对现代化的起步具有关键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以地球上最大之民族,而能建设适于天演之国家,则天下第一帝国之徽号,谁能篡之?特不知我民族自有此能力焉否也?有之则莫强,无之则竞亡,间不容发,而悉听我辈之自择。

——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1902年)材料二惟是兄弟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

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1906年)吾国今日既日五族共和矣;然曰五族,固显然犹有一界限在也。

欲泯此界限,以发扬光大之,……建设一大中华民族。

——孙中山:《<国民党恳亲大会纪念册>序》(1921年)材料三中世纪时,天主教之势力空前强大并占据支配地位,封建割据严重,王权弱小。

14、15世纪情况发生了变化……一些国家的君主也要求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

到15、16世纪,西欧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先后形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并且出现了以专制君主为核心的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

——崔爽:《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材料四这是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时代,国王的政权依靠市民打垮了封建贵族势力,建立了巨大的、实质上的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而现代的欧洲和现代的资产阶级社会就是在这种君主国里发展起来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1)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基本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8分)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民族国家观念的变化,并说明辛亥革命对现代国家转型的贡献。

(4分)
(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16世纪推动英、法等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因素及其影响。

(10分)(4)综合以上材料,比较近代欧洲与中国寻求建立民族国家的进程有何不同?(2分)从中你获得怎样的认识?(3分)
15、(25分)妇女从政是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建社会,中国女性处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中,经济方面也无法独立,因而缺乏参政意识。

……由于《临时约法》中没有男女平权的条文,1912年4月,一批知识女性成立中华民国女子参政同盟会,曾留学日本的唐群英被举为会长。

唐随即与议长吴景濂辩论,声言如不赞成女子参政,妇女们便要用武力解决问题。

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成立大会上,唐群英痛斥反对女子参政的宋教仁,并打了宋一记耳光。

1913年唐群英发表文章批评袁世凯政府,女子参政运动遭到镇压。

材料二1907年,一群受过良好教育的白人中产阶级英国妇女冲击国会,大约60多名妇女被捕。

……1912年,几百名妇女因为争妇女选举权,被政府置入狱中,她们展开“绝食斗争”,全体绝食。

1914年,欧战爆发,妇女专从事于救国运动,感动了长期对抗妇女参政运动的反对派。

1918年,英国妇女经过50年的奋斗,终于获得选举权。

——任然《上世纪初英国女权主义者争取参政权不惜暴力》材料三1949-1959年中国妇女参政状况表
时间会议与会女性比例
1949年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10.4%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1.9%
1959年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2.3%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妇女缺乏参政意识的原因。

(不得照抄原文)(4分)
(2)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初中英两国妇女争取参政权斗争的共同点。

(4分)结合史实分析两国斗争结果不同的原因。

(9分)
(3)1949-1959年中国妇女参政状况呈现怎样的趋势?(2分)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政治、经济原因。

(6分)
2014届广东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二十二)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A B C B B D B C D B B
13、(27分)
(1)缺陷:以政治目的为主,忽视经济利益;实行海禁政策,限制了中国正常的海洋活动;海洋观念落后,没有充分重视和利用海洋。

(6分)
原因:古代中国地处大河平原;以农耕经济为主(重农抑商);封闭保守;陆权主义浓厚,安土重迁观念的束缚。

(答对1点2分,满分4分)
(2)目的:殖民争霸;重视资本原始积累(获取经济利益);控制海权。

(答对1点2分,满分4分)ks5u
(3)演变:二战后初期,美国独霸海上,后逐渐形成美苏争夺海洋的格局,最后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5分)
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过度发展军事,与美国争霸,使经济发展更加失衡;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6分)(4)认识:应高度重视海权;海权与国家崛起紧密关联;发展海权应不以争霸为目的;海权并非是大国崛起的唯一条件;发展海权应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多方并举。

(言之成理可得分,答对1点1分,满分2分)
14、(27分)
(1)观点:建立民族国家以救亡(2分)。

背景:民族危机严重(半殖民地统治秩序确立),寻求救亡道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进化论的影响;立宪和革命运动的推动;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亚非拉民族
解放运动的推动(6分,任答其中3点即可)。

(2)变化:从强调排满革命、建立汉族国家到主张建设统一的民族国家(2分)。

贡献: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主义的王朝国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现代国家;初步形成了大中华民族国家观(2分,每点2分,任答一点即可)。

(3)因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市民阶层(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新航路的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
专制王权的兴起;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影响;民族意识的增强(6分,每点2分,任答其中3点即可)。

影响:消除封建割据,促进了欧洲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冲击了中世纪基督教会神权一统的局面;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促进了欧洲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刺激了欧洲各国对海外
市场的争夺(4分,每点2分,任答其中2点即可)。

(4)不同:欧洲各国是在其君主的领导下不断强化王权,建立了独立的现代民族国家,促进了其社会发展;近代中国则是在资产阶级领导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中,努力寻求建立真正独立的现代民族国家(2分)。

认识: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政治力量承担着时代赋予的使命;民族独立是现代国家发展的前提;民族国家的形成对现代化的起步具有关键的意义(4分,每点2分,任答其中2点即可)。

15、(25分)
(1)原因:妇女深受男尊女卑的封建纲常毒害;妇女在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中处于从属地位。

(4分)
(2)共同点:都由先进的知识女性领导;都采取了较为激进的斗争方式。

(4分)
原因:①民主化程度不同:英国经过三次议会改革,民主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妇女参政;中国受封建专制传统的影响,北洋军阀甚至不少革命派都反对妇女参政。

②工业化程度不同:英国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妇女大量外出工作,经济地位提高;中国小农经济影响了近代工业发展,妇女外出工作较少,经济地位不高。

③民主思想传播程度和妇女受教育程度不同:英国的启蒙思想传播时间长范围广,妇女受教育较为普及;中国受封建思想影响,维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不够广泛,妇女受教育人数较少。

(9分)
(3)趋势:妇女参政比例逐步上升。

(2分)
原因:①政治:1954年宪法的颁布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为妇女参政提供保障。

②经济: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妇女走上工作岗位,经济地位提高。

(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