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上阅卷语文适应性考试考试卷及答案.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网上阅卷语文适应性考试考试卷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共3题)
评卷人得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分)
①烦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保持镇静(1分)②保证呼吸畅通(1分)③设法维持生命(1分)
难度:中等知识点:其他二、名句默写(共1题)
1.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
②_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③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__________________》)
④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⑤__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__________________《饮酒》)
⑥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
⑦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⑧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答案】①奉命于危难之间②苔痕上阶绿③山岛竦峙观沧海④决眦入归鸟
⑤采菊东篱下陶渊明⑥铜雀春深锁二乔⑦箫鼓追随春社近⑧赢得生前身后名
难度:容易知识点:诗三、语言表达(共2题)
1.名著阅读。
(5分)
①《水浒传》这部小说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部极具艺术性、观赏性的经典作品。
在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后,鲁达“提了一条齐眉短棍,奔出南门”,他后来又到了哪里?到了那里之后又发生了哪些事情?(至少写出两件)
②《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用什么方式来选拔官员的?后来,格列佛又是因为什么惹了麻烦而不得不离开小人国?
【答案】①五台山(1分)
出家做了和沿取名“智深”,醉打山门;长老要他离开五台山去东京大相国寺;鲁智深到大相国寺后被安排到菜园工作;一群泼皮前来戏弄他,结果被其教训了一顿;因吃酒时树上的鸟儿吵闹,鲁智深倒拨垂杨柳,这让从泼皮感到十分惊讶;(每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2点即可)
②第一问:选拔官员的方法:绳上跳舞。
(1分)第二问:格列佛不愿灭掉夫斯库帝国,使皇帝很不高兴;皇后寝宫失火,格列佛情急生智,撒了一泡尿把火扑灭,谁知却让皇后大为恼火;海军和财务大臣因嫉妒和怀疑格利佛,他们一起以叛国罪弹劾格列佛。
(以上三点,答出两点给1分,答对一点得0.5分)难度:中等知识点:国内文学作品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0题。
(4分)
临江之人畋①,得麋麑②,畜之。
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③之。
自是日抱就犬,习④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
积久,犬皆如人意。
__________________。
抵触偃⑤仆,益狎。
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⑥其舌。
__________________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注释】①畋:tián,打猎②麑:ní,一种小型鹿类③怛:dá,吓唬④习:常常⑤抵触:相互亲近地碰撞;偃:yǒn,互相碰撞翻滚⑥啖:dàn,吃,这里解释为舔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分)
①麇麂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
②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答案】10.①小麋鹿逐渐长大了,忘记了自己是只麋鹿,认为狗真的是自己的朋友。
②三年之后,麋鹿走出家门,看见大路上有一群野狗,跑过去想跟他们玩耍
难度:中等知识点:文言文翻译四、文言文阅读(共1题)
1.阅读《小石潭记》,完成6-9题。
(8分)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饴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A.以其境过清,不可久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其境过清__________________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策之不__________________其道(《马说》)
C. __________________水声D.下见小潭,水尤__________________洌。
不求__________________达于诸侯(《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__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
7.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是哪一项?(2分)
例:斗折__________________行
A.猛浪若__________________(《与朱元恩书》)
B.妻之__________________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C.有亭__________________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D.神弗__________________也(《曹刿论战》)
8.文章第二段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写出了小石潭水什么样的特点?(2分)
9.“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是在写景呢,还是在写情呢?如果是写景,请说出写的是什么景;如果是写情,也请说出渗透了什么情?(2分)
【答案】6.D(2分)
7.C(2分)
8.主要写法:侧面描写,写鱼是为了写水。
特点:潭水清澈(写法答对得1分;特点答对得1分)
9.“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既写景又写情。
(1分)景是幽深凄清寂寥之景(1分)情是神骨凄寒心情忧伤之情(1分)
难度:中等知识点:散文类五、现代文阅读(共3题)
1.阅读《给我的孩子们》选文,完成11-14题。
(11分)
①你要我抱你到车站里去,多多益善地要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回到门口时你已经熟睡在我的肩上,手里的香蕉不知落在哪里去了。
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②你们每天做火车,做汽车,办酒,请菩萨,堆六面画,唱歌,全是自动的,创造创作的生活。
大人们的呼号“归自然!”“生活的艺术化!”“劳动的艺术化!”在你们面前真是出丑得很了!依样画几笔画,写几篇文的人称为艺术家、创作家,对你们更要愧死!
③你们一定想:终天无聊地伏在案上弄笔的爸爸,终天闷闷地坐在窗下弄引线的妈妈,是何等无气性的奇怪的动物!你们所视为奇怪动物的我与你们的母亲,有时确实难为了你们,摧残了你们,回想起来,真是不安心得很!
④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你母亲喊着“龌龊了袜子!”立刻擒你到藤榻上,动手毁坏你的创作。
当你蹲在榻上注视你母亲动手毁坏的时候,你的小心里一定感到“母亲这种人,何等杀风景而野蛮”罢!
⑤瞻瞻!有一天开明书店送了几册新出版的毛边的《音乐入门》来。
我用小刀把书页一张一张地裁开来,你侧着头,站在桌边默默地看。
后来我从学校回来,你已经在我的书架上拿了一本连史纸印的中国装的《楚辞》,把它裁破了十几页,得意地对我说:“爸爸!瞻瞻也会裁了!”瞻瞻!这在你原是何等成功的欢喜,何等得意的作品!却被我一个惊骇的“哼!”字喊得你哭了。
那时候你也一定抱怨“爸爸何等不明”罢!
⑥软软!你常常要弄我的长锋羊毫,我看见了总是无情地夺脱你。
现在你一定轻视我,想道:“你终于要我画你的画集的封面!”
11.作者在遣词造句上非常讲究,值得我们仔细玩味。
选文中多次出现“何等”一词,就文章第①节加点的一处,谈谈它的作用。
(2分)
12.选文中画线语句和下面的语句表现出了孩子们怎样的共同特点?这两段文字都写到了孩子的生活,两位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是否一样?请分别说明。
(4分)
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奇怪的就是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萧红《呼兰河传》)
13.“沉默”、“含蓄”、“深刻”这三点本就是“美德”,为什么会成了“不自然的”、“病的”、“伪的”?请选取其中一点,举例说明。
(2分)
14.④⑤⑥三段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叙事的,其中第⑤段主要写出了瞻瞻的什么特点,进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分)
【答案】11.“何等”表示感叹语气,表示不同寻常,起强调作用(1分),强调赞美了孩子们生活的真率、自然与热情的特点。
(1分)
12.都表现了孩子天真、顽皮(1分)、有想象力、有创造力(1分)的特点。
前者表现了作者对孩子纯真天性和活泼创造力的赞美(1分);后者表现了对自由纯真生活的向往,对故乡的怀念。
(1分)13.“沉默”,列举:“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沉默,是病的、伪的和不自然的。
“含蓄”列举“话到嘴边留半句”的闪烁其词式的,是病的、伪的和不自然的。
“深刻”列举“老谋深算”般的城府很深的“深刻” 是病的、伪的和不自然的。
14.手法:主要是对比。
(1分)瞻瞻的特点:充满好奇心,爱观察和模仿,率真热情。
(1分,答出两点得满分);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瞻瞻这个孩子观察模仿、纯真天性的憧憬和赞美,同时也传达了当初“摧残”孩子天性(或吓坏孩子)的一种反思与愧疚(两种情感都答对得1分,只答出赞美之情最多得一半分)
难度:中等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17题。
(7分)
①希望忽明忽暗,是既强烈又飘忽的存在,要时时刻刻确认它的存在。
看奥运会的时候,我也会势利地想,那些世界排名那么靠后的运动员,为什么还要来参赛?有菲尔普斯出现的比赛,别的选手为什么不索性弃权?那些在举重比赛中,按照自己的实力,选择了较轻重量的选手,自打他确定重量的时候,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为什么还要让比赛继续?还有伊拉克的选手,穿着起了毛球的T恤和开了口子的运动鞋,带着眉宇间的阴霾,也还是要来参加比赛,比赛又能为他们改变什么?
②按照通行的说法,是为显示体育精神,是听从奥林匹克精神的召唤,是为说明自己的存在,体会自己的参与感。
但所有那些已经处于命定的劣势,却还是前来参赛的运动员,在所有这些大的精神之外,也还存着小小的、实际的希望吧,希望奇迹发生,希望局势逆转,希望得到命运眷顾,希望某个刹那,命运的手指缝漏了一漏,倾泻出一些别人不屑的金沙,最不济,也能留下自己曾希望过的痕迹。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③有的时候,希望确实出现了。
相比较那些“果然”,它只是为数稀少的“竟然”,但它还是出现了,当然,用“竟然”来修饰他们,是不公平的,希望或许早就由他们亲手锻造,蕴含在征程之中,但相比较更为强大的“必然”,那点希望还是太小了,但我们依旧紧紧怀揣,不敢有丝毫懈怠。
(摘自韩松落《希望哲学》)
15.请说一说第①段连续使用的四个问句在前后文中的作用。
(2分)
16.请从论据和论证方法两个角度简要分析文章第②段划线句的意义。
(2分)
17.结合全文,请从“希望哲学”层面,分条写出“一切皆有可能”这句话所包含的主要观点。
(3分)【答案】15.对前文,是一种列举、细化和注脚(1分);对后文,正是下文议论分析的缘由和依据。
(1分)
16.两个“就像”句提供的是—文学—现实、—外国—中国的论据,为前面的说理提供了具体的、读者能够感觉并理解的“事实”,使本段的议论在讲明逻辑道理的同时,又呈现了胜于雄辩的事实的力量;(1分)批阅时,看主要信息到位即可得分。
比如:补充两个熟知的论据加强或印证前面议论说理的力量。
两个“就像”句同时也运用了比喻谁也可说是类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用人们熟知的、且心有灵犀的阅读和生活中的感悟来印证和强化关于“希望”的特征的论说,收到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亲切自然、幽默风趣的说理效果。
(1分)
17.答出1点给1分,给满3分为止)
(1)希望时刻存在,或永远不要失去希望
(2)希望为数稀少,但是还是有可能出现的
(3)“命定的劣势”也会出现“竟然”的希望
(4)希望是由自己亲手锻造的,蕴含在过程之中。
难度:中等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3.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8 - 21题。
(14分)
苦瓜
肖复兴
①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
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
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给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很舒坦。
②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
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
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艺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籽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就是它里面的瓤和籽格外吸引我。
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
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
__________________
③以后,我发现苦瓜做菜其实很好吃。
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有一种清苦味。
那苦味,格外别致,既不会传染上肉或别的莱,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淡去的清新。
④像喜欢院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苦瓜这一道菜。
每年夏天,母亲都会经常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
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⑤__________________
⑥这样的菜,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搬进了楼房。
住进楼房,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再吃不到母亲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亲手炒的苦瓜了。
⑦一直吃到母亲六年前去世。
⑧如今,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母亲再也不能为我亲手到厨房去将青嫩的苦瓜切成丝,再掂起炒锅亲手将它炒熟,端上自家的餐桌了。
⑨因为常吃苦瓜,便常想起母亲。
其实,母亲并不爱吃苦瓜。
除了头几次,在我一再的怂恿下,勉强动了几筷子,皱起眉头,便不再问津。
母亲实在忍受不了那股子异样的苦味。
她说过,苦瓜还是留着看红瓤红籽好。
可是,她依然每年夏天当苦瓜爬满架时,为我清炒一盘我特别喜欢吃的苦瓜肉丝。
⑩最近,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
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肉丝毫不沾苦味,故而人们美其名日‘君子菜’。
”
(11)不知怎么搞的,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
18.分析下列语句中两个加点“再”所表达的内涵。
(2分)
自从这之后,__________________见不到苦瓜瓤和籽鲜红欲滴的时候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到那时候了。
19.苦瓜得名“君子菜”,便想起了母亲。
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指出母亲的品质。
(4分)
20.第2段划线句表达了母子深情。
这种深情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并简要说明妙处。
(4分)21.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揣摩作者以“苦瓜”为题的理由。
(4分)
【答案】18.连用两个副词(表明“此后从来没有”)构成反复和强调的表达效果。
表明了母亲对苦瓜的态度因为我而变,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深情。
19.围绕“苦瓜味苦”“苦瓜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两点而展开,答案不应游离于文本之外。
(1)母亲遭遇过生活的苦难。
从文章中小院的农家生活,第②节“昏花的老眼”,以及作者反复渲染“苦瓜味苦”,都可以判断出母亲是一个经历过生活苦难的母亲。
(2分)
(2) 母亲是一个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子女受苦的母亲。
虽然自己不爱苦瓜,但为儿子种苦瓜、炒苦瓜,满足儿子的愿望,毫无怨言。
(2分)
20.手法不同,妙处有别;这里的手法从不同角度看有许多,但学生只要能围绕一个方面,如修辞、表达方法、描写方法等任意一个手法作答且表述得当,即可得4分。
示例如下:
(1)有三个精妙的比喻融于一句之中(2分),意蕴生动而深刻(2分)
(2)叙事、描写、抒情融于一句之中(2分),语言凝练,情景交融,突显母亲形象的深远意义(2分)
(3)动作、神态、想象描写融于一句之中(2分),遣词造句极为讲究,人物间的微妙的感情跃然纸上(2分)
21.从内容(情感)和结构两大方面来回答,各答出一点给满分。
可以参考的答案有:
(1)内容(人物形象、思想情感)方面:(2分)从全文内容来说,苦瓜是母亲品行的象征;从情感的表达手段说,苦瓜是“我”母亲情感的寄托;从文章具体的思想来说,苦瓜蕴含了生活的哲理。
(2)结构方面:(2分)从文章的谋篇布局说,苦瓜是文章的线索;从文章的写作角度说:是窥其全貌的巧妙视角(因小见大);从文章的写作动机来说,苦瓜是文章的“引子”(堵物思人)。
难度:中等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六、作文(共1题)
1.“刚刚开始”,这是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一不小心就会听到的一句话。
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说出来所传达的意蕴和情味似乎并不一样;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刻、不同的情境下,当我们听到后。
所引发的人情之美、人性之美,甚至哲理之美也不一样。
请以“刚刚开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要有真情实感;
②不要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答案】略
难度:中等知识点:命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