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油脂的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油脂检测
1 过氧化值测定
1.1原理
试样溶解在乙酸和异辛烷溶液中,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碘。
1.2试剂与溶液
所有试剂和水中不得含有溶解氧。
水应符合GB/T 6682—1992中三级水的要求。
1.2.1 冰乙酸:用纯净、干燥的惰性气体(二氧化碳或氮气)气流清除氧;
1.2.2 异辛烷:用纯净、干燥的惰性气体(二氧化碳或氮气)气流清除氧;
警告:在空气中异辛烷是易燃物。
1.2.3 乙酸与异辛烷混合液(体积比60:40):将300mL冰乙酸与200mL异辛烷混合;
1.2.4 碘化钾饱和溶液:新配制且不得含有游离碘和碘酸液;
确保溶液中有结晶存在,存放于避光下。
检查:如果在30mL乙酸—异辛烷溶液,中添加0.5mL碘化钾饱和溶液,和2滴淀粉溶液,出现蓝色,并需要硫代硫酸钠溶液{c(Na2S2O3)=0.1mol/L} 1滴以上才能消除,则重新配制此溶液。
1.2.5 硫代硫酸钠溶液:c(Na2S2O3)=0.1mol/L,按GB/T601配制标定;
1.2.6 硫代硫酸钠溶液:c(Na2S2O3)=0.01mol/L,临使用前标定;
由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0.1mol/L,临使用前稀释。
1.2.7淀粉溶液:5g/L。
将1g可溶性淀粉与少量冷蒸馏水混合,在搅拌的情况下溶于200mL沸水中,添加250mg水杨酸作为防腐剂并煮沸3min,立即从热源上取下并冷却。
1.3 仪器
使用的所有器皿不得含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物质。
磨砂玻璃表面不得涂油。
实验室常用仪器以及250mL锥形瓶,带磨口玻璃塞。
1.4 分析步骤
1.4.1 称样
用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或氮气冲洗锥形瓶(无条件可不做此点),根据估计的过氧化值,按下表称样,装入锥形瓶中。
取样量和称量精确度
1.4.2测定
1.4.
2.1将50mL 乙酸-异辛烷溶液,加入锥形瓶中,盖上塞子摇动至样品溶解。
1.4.
2.2加入0.5mL 饱和碘化钾溶液,盖上塞子使其反应,时间为1min ±1s ,在此期间摇动锥形瓶至少3次,然后立即加入30mL 蒸馏水。
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 (Na 2S 2O 3)=0.01mol/L}滴定上述溶液。
逐渐地、不间断地添加滴定液,同时伴随有力的搅动,直到黄色几乎消失,近终点前加约0.5mL 淀粉溶液,继续滴定,临近终点时,不断摇动使所有的碘从溶剂层中释放出来,逐滴添加滴定液,至蓝色消失,即为终点。
1.4.2.3异辛烷漂浮在水相的表面,溶剂和滴定液需要充分时间混合,当过氧化值≥35m mol/kg (70meq/kg )时,用淀粉溶液指示终点会滞后15s ~30s 。
为充分释放碘,可加入少量的(浓度为0.5%~1.0%)高效HLB 乳化剂(如Tween60)以缓解反应液的分层和减少碘释放的滞后时间。
1.4.2.4当油样溶解性较差时(如:硬脂或动物脂肪),按下述步骤操作:在锥形瓶中加入20mL 异辛烷,摇动使样品溶解,加30mL 冰乙酸,再按步骤1.4.2.2测定。
1.4.2.5 空白实验
测定需进行空白实验,当空白实验消耗0.01mol/L 硫代硫酸钠溶液{c (Na 2S 2O 3)=0.01mol/L}超过0.1mL ,应更改试剂,重新对样品进行测定。
1.5 结果表示
1.5.1过氧化值P 按式(1)计算:(单位meq/kg) 01000()V V c
P m
-=
......................(1)
式中:
V ——用于测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 mL ; V 0——用于空白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 mL ; c ——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 mol/L ; m ——试样的质量,g 。
1.5.2过氧化值以毫摩尔每千克表示:
过氧化值P ′按式(2)计算:(单位m mol/kg )
01000()'2V V c
p m
-=
.......................(2)
1.6 重复性
短时间内、同一操作者、采用相同的方法、对于同一份试样、在同一实验室、相同仪器、获得两个独立的测定结果。
在过氧化值小于或等于5m mol/kg (10meq/kg )时,这两个独立的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大于其平均值的10%的事例,不得超过5%。
2 酸价的测定
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每克油脂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称为酸价。
2.1试剂
2.1.1 酚酞指示液; 2.1.2石油醚-乙醇混合液;
按石油醚-乙醇2:1混合,用0.1mol/L 氢氧化钾溶液中和至对酚酞指示液呈中性。
2.1.3 氢氧化钾标准液0.01mol/L (0.02mol/L ),使用前用0.1mol/L 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准确稀释。
2.2操作步骤
称取3~5g 试样(精确至0.001g ),置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 中性石油醚-乙醇混合液摇匀静止30min 过滤。
滤渣用20mL 中性石油醚-乙醇混合液清洗,并重复洗一次,滤液合并后加入酚酞指示液2滴~3滴,以0.1mol/L 氢氧化钾标准液滴定,至初显微红色且0.5min 内不退色为终点。
2.3结果计算 按下式计算酸价:
m
c V X 11
.56⨯⨯=
式中:
X ——样品酸价值(KOH ),每克样品中氢氧化钾的毫克数,mg/g ; V ——样品消耗氢氧化钾标准溶液体积数, mL ; c ——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浓度, mol/L ; m ——试样质量,g ;
56.11——每毫升1 mol/L 氢氧化钾溶液相当氢氧化钾毫克数。
2.4 重复性
每个样品做两个平行样,结果以算术平均值计算。
3 油脂TBA 值的测定方法 3.1原理
油脂受到光、热、空气中氧的作用,发生酸败反应,分解出醛、酸之类的化合物。
丙二醛就是分解产物的一种,它能与TBA (硫代巴比妥酸)作用生成粉红色化合物,在532nm 波长处有吸收高峰,利用此性质即能测出丙二醛含量,从而推导出油脂酸败的程度。
3.2 试剂
3.2.1氯仿(分析纯);
3.2.2三氯乙酸混合液;
准确称取分析纯三氯乙酸7.5g 及0.1gEDTA ,用水溶解,稀释至100mL 。
3.2.3硫代巴比妥酸溶液(TBA )0.02mol/L ;
准确称取TBA0.288g 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 (如TBA 不易溶解,可加热至全溶澄清),然后稀释至100mL 。
3.2.4丙二醛标准溶液。
称取0.315g1,1,3,3-四乙氧基丙烷,溶解后稀释至1000mL ,此溶液每mL 相当于丙二醛100μg ,置于冰箱内保存。
准确吸取10mL ,稀释至100mL ,此溶液每mL 相当于丙二醛10μg ,备用。
3.3测定步骤 3.3.1标准曲线的绘制
准确吸取每相当于丙二醛10μg 的标准溶液0.0、0.1、0.2、0.3、0.4、0.5、0.6mL 置于纳氏比色管中,加水至总体积为5mL ,加入5mLTBA 溶液,然后按样品测定步骤进行,测得光密度绘制标准曲线。
3.3.2样品测定
准确称取融化均匀的油脂样品3~10g ,置于100mL 有盖三角瓶内,准确加入50mL 三氯乙酸混合液,在70℃水浴上振摇半小时,趁热用双层滤纸过滤,除去油脂。
滤液重复用双层滤纸过滤一次。
准确移取上述滤液5.00mL 置于25mL 比色管内,加入5.00mLTBA 溶液,混匀,加塞,置于90℃水浴内保温40min ,取出,室温冷却1h ,摇匀,静置2min ,于532nm 波长比色,对照标准曲线得到微克数。
同时作空白试验。
计算
()5
50
/⨯⨯=
m C kg mg 丙二醛含量
式中:C ——从标准曲线查得丙二醛的微克数,μg ;
m ——样品质量,g 。
4 皂化值的测定 4.1 原理
皂化值(皂化价)系指中和1g 油脂中所含全部游离脂肪酸和结合脂肪酸(甘油脂)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油脂与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共热时,发生皂化反应,剩余的碱可用标准酸液进行滴定,从而可计算出中和油脂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4.2 试剂和溶液 4.2.1 无水乙醇
4.2.2 酚酞指示剂1g/L 4.2.3 盐酸标准溶液0.5mol/L 4.2.4 氢氧化钾乙醇溶液0.5mol/L
称取化学纯氢氧化钾34g ,溶于20~30mL 水中,加无水乙醇980mL ,摇匀,静置1h ,过滤,滤液贮于装有苏打石灰球管的玻璃瓶中)。
4.3 测定步骤
称取2~3g 样品(称准至0.0002g ),准确加入0.5mol/L 氢氧化钾乙醇溶液25.00mL ,在水浴上加热回流30min ,中间摇动3次。
取下冷凝管,冷却后加入数滴酚酞指示剂,用0.5mol/L 的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红色消失。
同时做空白试验。
4.4 结果计算 皂化价按下式计算:
()
m
V V c -⨯⨯=
01.56皂化价
式中:c ——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
V ——试样耗用盐酸标准溶液之体积,mL ; V 0——空白试验消耗盐酸标准溶液之总体积,mL ; m ——试样的质量,g ;
56.1——与1.0000mol/L 盐酸标准液1.00mL 相当于氢氧化钾的克数。
4.5 皂化率的计算:
理论皂化值
酸值
脂肪皂化值皂化率-=
%
注:豆油酸价一般为:0.7mgKOH/g ,理论皂化值一般为:190-195 mgKOH/g ; 花生油酸价一般为:3.5mgKOH/g ,理论皂化值一般为:188~195mgKOH/g ;
目前市场上的饲料用猪油实际是混合油,虽然它的理论皂化率我们不得而知,但笔者认为应规定它的皂化价≥185mgKOH/g ;
鱼油酸值一般为:0.7mgKOH/g ,理论皂化值一般为:200-210mgKOH/g 一般植物油的皂化价如下:
棉子油189~198,花生油188~195,大豆油190~195,菜子油170~180,芝麻油188~195,葵子油188~194,茶子油188~196。
5 油脂含皂量测定法 5.1原理
油脂中的含皂量,即油脂经过碱炼后,残留在油脂中的皂化物数量(以油酸钠计)。
5.2试剂
5.2.1石油醚(沸点60~90℃); 5.2.2中性乙醇95%;
5.2.3甲基红乙醇溶液2g/L ;
5.2.4硫酸标准滴定溶液c (1/2H 2SO 4)=0.02mol/L 。
5.3 测定方法
称取混匀试样约10g ,注入干燥的锥形瓶中,加入乙醇10mL 和石油醚60mL ,摇动,使试样溶解后,缓慢加入80℃的蒸馏水80mL ,振摇使成乳状,滴入3滴甲基红指示剂,趁热逐滴加入硫酸标准滴定溶液(c (1/2H 2SO 4)=0.02mol/L ),每加一滴振摇一次,滴至下层的溶液显出微红色为止。
5.4 结果计算
油脂含皂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W
c V 304
.0%⨯⨯=
含皂量
式中:V ——滴定用去的硫酸溶液体积,mL ;
c ——硫酸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mol/L ; W ——试样重量,g ;
0.304——与1.00mL 硫酸{c(1/2H 2SO 4)=1.000mol/L}相当于油酸钠的克数。
每个样品称取两份试料,以其算术平均值报告结果,结果取至小数点二位。
平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02%。
6 油脂碘价的测定 6.1 适用范围 植物油脂和动物油脂 6.2 试剂与溶液
6.2.1 韦氏液的配制:称取三氯化碘
7.9g 和纯碘
8.7g 分别溶于冰乙酸中,合并两液,再用冰乙酸稀释至1L ,贮于棕色瓶内。
6.2.2 KI 溶液 150g/L ;
6.2.3 硫代硫酸钠标液滴定溶液C (NaS 2O 3)=0.1mol/L ); 6.2.4 三氯甲烷CHCl 3 AR 。
6.3 步骤
按附表称取试样(准确至0.0002g )于干燥的碘量瓶中,加20mL CHCl 3溶解试样,加25.00mL 韦氏液立即加塞,以KI 溶液封口,摇匀后,在20±5℃条件下,置黑暗处30min (碘价在130以上时放置1h ),到时立即加入KI 溶液20mL 和水100mL ,用[c (NaS 2O 3)=0.1mol/L]硫代硫酸钠标液滴定至浅黄色时,加入1mL5g/L 淀粉指示剂,滴定至兰色消失。
同样条件做空白两个,取平均值。
6.4 结果的表示和计算 碘价按下式计算
式中:V 1——试样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
V 2——空白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 c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 m ——试样的质量,g ;
0.1269——与1.00ml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 (NaS 2O 3)=1.000mol/L]的相当的以克表示的碘的质量。
附表: 碘价数值与试样用量
碘价 试样用量范围(g ) 碘价 试样用量范围(g ) 20 0.8461~1.5865 120 0.2115~0.2644 40 0.6346~0.7935 140 0.1813~0.2266 60 0.4231~0.5288 160 0.1587~0.1983 80 0.3173~0.3966 180 0.1410~0.1762 100
0.2538~0.3173
200
0.1269~0.1586
6.5 注意事项
6.5.1称取油脂的质量一定要合适,如果还没有滴定就到终点,则减少称取样品质量,重新测定。
6.5.2每次测定碘价的过程中都要相应的测定空白。
6.5.3韦试液流入锥形瓶的时间要一致。
6.5.4滴定接近终点为淡黄色时,加入淀粉后要剧烈震荡,以保证上三氯甲烷中的碘全部被萃取出来。
6.5.5冬天韦试液会有部分先结冰,此时不能继续使用,需要把韦试液放置在温度25℃的避光环境中操作。
7 油脂中矿物油的定性检测 7.1 原理
油脂可以被碱皂化,生成易溶于水的皂,而矿物油属于烃类,不可被皂化,也不溶于水。
7.2 步骤
取约1mL 样品于干燥的250mL 三角瓶中,加1mL 饱和的NaOH 溶液,30mL 无水乙醇,在电炉上回
流5min ,取下三角瓶,加入50mL 沸水,如溶液出现分层或浑浊现象,可判定样品中含有矿物油
成份。
本法检出限量为0.5%。
8 生物柴油的检验
()1001269.010⨯⨯⨯-=m
c V V 碘价
方法1
将油样100mL移入精馏装置内称重,加热,收集150~250℃的馏分。
方法2
在已烘干恒重的100mL烧杯内加50~60mL油样,称重,将烧杯放到电炉上加热到250℃,并保持20 min,冷却后称重,其加热减重小于1%的为正常,若大于2%则可疑掺假,若在1~2%之间须结合其他方法作进一步检测。
方法3
烟点的差异,在方法2中如在140℃左右油样就开始冒烟则可疑掺假,油脂的烟点(植物和动物油脂)都在190℃以上。
9 混合脂的检测
原理:混合脂溶于水,油脂不溶水。
步骤:50mL油样加50mL水,震荡1min后静止观察分层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