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大师是怎样炼成的——阿尔伯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师是怎样炼成的——阿尔伯特•埃利斯的⼼路历程
男孩搭讪百名⼥孩治害羞挑战精分统治开辟新天地
——⼼理⼤师是怎样炼成的——阿尔伯特.埃利斯的⼼路历程
在精神分析占统治地位的年代,阿尔伯特.埃利斯是冲破精神分析封锁并最终开辟认知⾏为
治疗天地的⼤师之⼀。
正如我们知道的,⼀个⼼理咨询⼤师提出何种理论,与⼤师本⼈成
长经历、患者⼼理问题类型和专业受训背景有密切关系。
埃利斯的理论也不例外。
童年经历
1913年9⽉27⽇,阿尔伯特·埃利斯出⽣在美国匹兹堡的⼀个犹太⼈家庭。
他是家⾥3个孩⼦
中的长⼦。
正如我们熟知“上帝给你关上⼀扇门,必将为你打开另⼀扇窗”⼀样。
埃利斯的童
年也充满挫折和磨难,但正是这些磨难造就了最终的成就。
埃利斯5岁时,因为肾炎住院,出院以后便因为这种疾病⽽不能从事他喜欢的体育运动了,
他因此把注意⼒和时间⽤在读书上⾯,渐渐开始爱上了读书。
除了⾝体疾病之外,⽗母关系也给他造成了较⼤的⼼理阴影。
他的⽗母经常争吵,闹得家
⾥鸡⽝不宁的。
那个家⾥,⽗亲长年在外经商,对埃利斯少有关爱,⽽母亲对他也没有好
多少,母亲对他很漠然。
⽗母长期的争吵以离婚告终。
⽗母离婚那年,他才12岁。
⽗母的⽭盾冲突,让他对⼈的⼼理活动充满兴趣,凭借他对⼈⼼理的了解,在⼩学阶段就
已经成为有名的⼈际冲突调解⾼⼿,特别善于调解同学之间的⽭盾冲突。
进⼊青春期后,埃利斯发现⾃⼰⾮常害羞,特别是当⾃⼰⾝处⼀群⼥孩⼦中的时候。
此
外,他还害怕在公开场合说话。
与⼀般⼈选择回避(避免公开讲话和回避⼥孩⼦)不同,
他选择了⾯对这个问题。
他强迫⾃⼰与⼥性说话,为此给⾃⼰制定了⼀个⽉内与100名⼥孩⼦说话的⽬标。
他选择了
就近的布朗克斯植物园,在植物园⾥,他与⾃⼰碰到的⼥孩⼦搭讪,与她们说话,尽量可
能说得时间更长⼀些,他找了各种各样的话题和⼥孩⼦说。
这次活动的结果如何呢?他完
成了⾃⼰⼀个⽉内与100名⼥孩⼦说话的⽬标!经此之后,他害羞和怕公开讲话的⽑病好
了,他不再害羞和与⼈讲话了。
有趣的是,尽管他和100名⼥孩⼦聊天,但没有⼀名⼥孩⼦
愿意和她约会,也许埃利斯与她们说话的⽬的不在于此。
职业选择
进⼊中学以后,埃⾥斯的第⼀个理想是成为伟⼤的⼩说家。
为了这个⽬标,他决定学会计
学并成为会计师,在30岁前挣到⾜够的钱,然后退休,把所有时间都⽤来写作。
不幸的是,正当埃⾥斯在⼤学⾥踌躇满志地学习时,⼤萧条来了,这粉碎了他的梦想。
他
还是坚持念完⼤学,毕业后与家⼈⼀起做⽣意。
埃⾥斯对⽂学依然痴⼼不改,把⼤多数时
间都⽤来写⽂学作品,到28岁时,他已写了⼀⼤堆东西了,可都没有机会发表。
由于他对⼼理学的兴趣,闲下来尝试写了⼀些⼼理学⽂章,并加⼊了当时的“性-家庭⾰
命”俱乐部。
在他为写⼀篇《性⾃由的个案》⽂章⽽搜集资料时,他发现很多朋友都把他当
作这⽅⾯的专家,寻求他的帮助。
这时,埃⾥斯发觉⾃⼰像喜欢⽂学⼀样地喜欢⼼理咨询。
于是他决定更改⼈⽣⽅向,不做
⼩说家了,要做⼼理学家,帮助更多需要的⼈。
在他29岁(1942年)的时候,他开始在哥
伦⽐亚⼤学攻读临床⼼理学硕⼠学位。
到他34岁(1947年)时获得博⼠学位。
在读临床⼼理学学位期间,埃利斯是个坚定的精神分析信徒。
他认为精神分析是最深刻、
最有效的⼼理治疗,⽴志要成为著名的精神分析专家。
但是,埃⾥斯遇到了不⼤不⼩的问题。
在当时对成为精神分析师有着严苛的规定:任何准
备成为精神分析师的⼈都必须接受精神分析;并且精神分析学派要求必须是医学博⼠才能
接受分析,⽽埃⾥斯是⼼理学博⼠,这意味着他可能成为不了精神分析师了。
不过,埃⾥斯还是找到了⼀个机会接受了完整的精神分析的训练,并在⽼师的指导下开始做经典精神分析。
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时,埃⾥斯已经在当地的精神分析界⼩有名⽓,他在哥伦⽐亚⼤学做教授,还先后在纽约市以及新泽西州的⼏所⼼理机构内⾝居要职。
REBT创⽴
可就在此时,埃利斯⼜遭到了⼀次沉重的打击,这次打击和之前的挫折都不相同。
他开始对⾃⼰所钟爱的精神分析事业产⽣了怀疑。
在经典精神分析的过程中,艾利斯发现,⼀、两周才来见他⼀次患者,和那些每天来见他⼀次的患者,两者的疗效差别不⼤。
⾄1953年,埃利斯已经使⽤精神分析6年,可是他发现这套疗法相当⽆效。
最好的情况是,能够帮助当事⼈看清他们情绪障碍背后的⼀些⼼理动⼒过程,却⽆法改变他们的思考、情绪和⾏为,这⽆法让他们重塑⽣命中⾃我挫败的部分。
埃利斯认为,精神分析可以让他们了解⾃⼰如何⾛到这⼀步,却不知道如何改变。
于是埃利斯开始着⼿建⽴⾃⼰的理论,,这个理论在当时并不受欢迎。
因为,当时整个治疗界到处都是精神分析理论和⾏为主义思想,埃利斯把治疗重点放在观念(信念或认知)上⾯的理论观点,与前述两种学派思想⼤相径庭,受到这些学派的反对就不奇怪了。
1955年,埃利斯创⽴了⾃⼰的理论,该理论称为理性疗法(Rational Therapy, RT)。
该理论认为,当⼈们遭遇逆境(Adversity)时有不安的结果(Consequence),⼤部分是由于他们的信念系统(Belief System)与逆境相互作⽤⽽导致的结果:AXB=C。
埃利斯⾃⼰说:“RT是这样⼀种理论,它认为⼈们不是被不利的事情搞得⼼烦意乱,⽽是被他们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和观念搞得⼼烦意乱的,⼈们带着这些想法制造出要么是健康的负性情绪,如悲哀、遗憾、迷惑和烦闷。
要么是不健康的负性情绪,如抑郁、暴怒、焦虑和⾃憎。
”
这个理论提出来后,只有少数追随者。
埃利斯并没有⽓馁,他不断⿎励⾃⼰:“虽然有其他治疗师赞同会很要,我仍然说服⾃⼰不需要他们的赞同。
坚持将理性疗法视为认知疗法先驱并且⼴为宣传,即使当时全世界⼏乎都跟我唱反调。
我尽情地写作和授课。
”
到60年代,有⼏个才华洋溢的认知疗法⼤师出现,改变了认知疗法的弱势局⾯,认知疗法逐渐被⼈们认可,在整个⼼理治疗圈⼦中,认知疗法也成为三⼤主流学派之⼀。
这些认知疗法⼤师有格拉瑟(Glasser,1965)、贝克(Beck,1976),班杜拉
(Bandcura,1997)和梅肯鲍姆(Meichenbaum,1977)。
REBT推⼴者
为了推⼴他的认知疗法,埃⾥斯在90岁时依然每周⼯作80个⼩时。
他还写了60多本书,录制了不计其数的录像和磁带,在全国各地举办培训讲座!
⼈们对他有如此充沛精⼒感到⾮常好奇。
埃利斯解释说:“我能够在90岁仍然有很多精⼒努⼒⼯作,秘诀之⼀是——遗传——我的妈妈、爸爸和哥哥都是精⼒充沛的⼈!第⼆个秘诀是:我对⾃⼰实⾏合理情绪⾏为疗法,所以我坚决反对有⼈扰乱我在做的任何事情,我也反对去扰乱别⼈的事情或这个世界上正在发⽣的任何事情。
”
后记
埃⾥斯的婚姻经历⽐较丰富,结过三次婚,还曾和⼀位⼥⼠同居36年。
在他91岁的时候,迎娶了他⼈⽣中最后⼀位妻⼦。
这是⼀位澳⼤利亚的⼼理学家Debbie Joffe,他把她称
为“⼀⽣的挚爱。
”他们夫妻拥有共同的⽣活⽬标和理想,他们量常常同时出现在各个研讨会中。
尽管有⼏任妻⼦,但他没有孩⼦。
他的家庭⽣活是和⾃⼰的妻⼦、兄弟姐妹、⽗亲母亲相处中度过的。
2007年7⽉24⽇,埃利斯与世长辞,享年94岁。
CBT说
在精神分析占统治地位的年代,阿尔伯特.埃利斯是冲破精神分析封锁,并最终开辟了认知⾏为治疗⼀番天地的⼤师之⼀。
正如我们知道,⼀个⼼理咨询⼤师提出何种理论,与⼤师本⼈成长经历、治疗患者的⼼理问题类型和专业受训背景有密切关系。
埃利斯的理论也与
他的成长经历有关,也与临床⼯作经历相关。